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紫杉醇的合成

紫杉醇的合成

紫杉醇的合成紫杉醇的合成一、紫杉醇简介紫杉醇(Paclitaxel),又称为紫杉碱(Taxol),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

紫杉醇是一种非细胞膜透性的树脂,有很高的稳定性,广泛用于抗癌治疗、抗病毒以及抗菌药物等多种用途。

二、紫杉醇的合成原理紫杉醇是由多酚类烷酸衍生物(Taxus Baccata)中的紫杉醇类物质合成而来的,它是一种非细胞膜透性的树脂,可以通过稳定和耐受被吸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紫杉醇的合成一般是采用环化、氧化、酯化等多步反应进行,将各种原料进行反应后,用过滤、萃取、分离等技术对反应物进行精炼,最后得到紫杉醇最终产品。

三、紫杉醇的合成过程1. 紫杉酸法合成紫杉酸(taxa-olide)是紫杉醇的中间体,先将紫杉酸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合成出来,然后经氧化、酯化反应,可以得到紫杉醇,即Taxol。

2. 根木素法合成根木素(Taxusin)是紫杉醇的起始原料,将根木素经过环化、氧化、酯化等反应可以得到紫杉醇中间体紫杉酸,然后经氧化、酯化反应可以制备出紫杉醇,也可以节省原料成本。

3. 甲酰胺法合成甲酰胺(Acetamide)是紫杉醇的中间体,将甲酰胺经过环化、氧化、酯化等反应,可以得到紫杉醇,即Taxol。

四、紫杉醇的应用1. 抗癌治疗紫杉醇是一种强效的抗癌药物,可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其作用机制大概有几个方面,一是抑制癌细胞凋亡,使癌细胞不易死亡;二是抑制细胞分裂、增殖,使癌细胞不易生长繁殖。

2. 抗病毒紫杉醇也可以用于抗病毒,它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对抗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抗菌药物紫杉醇也可以用于抗菌药物,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具有抗菌作用,在药物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紫杉醇的配制方法

紫杉醇的配制方法

紫杉醇的配制方法
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化学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

紫杉醇的配制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通常是由专业的药物制剂厂家完成。

以下是一般紫杉醇注射剂的简化制备方法,但请注意,这只是供了解,任何药物的制备都需要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紫杉醇注射剂的简化制备方法:
材料:
紫杉醇(Paclitaxel)粉末
赋形剂(例如:无水乙醇、聚醚或其他合适的赋形剂)
溶剂(例如: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
调节pH的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或盐酸)
步骤:
将一定量的紫杉醇粉末称取到一个容器中。

添加适量的赋形剂,确保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赋形剂的选择和比例需要根据具体制剂的配方而定。

加入溶剂,使紫杉醇和赋形剂充分溶解。

这一步通常需要搅拌和混合。

调节pH值,以确保最终制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调节pH的过程需要小心进行,以避免影响药物的活性。

进行最终的过滤和灭菌步骤,以确保制剂的纯净度和无菌性。

将制备好的溶液灌装到注射剂瓶中,并密封保存。

请注意,上述步骤是一般性的制备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专业药物制剂厂家的操作。

紫杉醇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其制备和使用都需要严格遵循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任何涉及药物制备的操作都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遵循相关法规和制药标准。

紫杉醇合成

紫杉醇合成

紫杉醇合成1. 紫杉醇简介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天然产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紫杉树(Taxus spp.)的树皮和树枝中。

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对于卵巢、乳腺、肺、胃、食道等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紫杉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途径。

天然提取法由于紫杉树资源有限且提取过程复杂,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因此化学合成成为了紫杉醇的主要合成途径。

2. 紫杉醇的化学结构紫杉醇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由多个环和侧链组成。

它的主要结构特点包括: - 三环结构:紫杉醇的核心结构是一个由四个环组成的结构单元,包括苯并环、环氧环和环戊二烯环。

- 侧链结构:紫杉醇的侧链结构包括酮基、酯基、醇基等。

紫杉醇的复杂化学结构使得其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3. 紫杉醇的合成途径紫杉醇的化学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侧链引入和核心结构的构建。

3.1 侧链引入紫杉醇的侧链引入是合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侧链的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 - 酯化反应:通过酯化反应将酸与醇缩合,引入侧链酯基。

- 氧化反应:通过氧化反应将醇基氧化为酮基,引入侧链酮基。

- 烷基化反应:通过烷基化反应引入烷基侧链。

侧链引入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于合成紫杉醇具有重要的影响。

3.2 核心结构的构建紫杉醇的核心结构的构建是合成过程中的第二个关键步骤。

核心结构的构建包括环氧环的引入和环戊二烯环的形成。

环氧环的引入可以通过环氧化反应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 - 氧化剂: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过硫酸铵等。

- 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钛酸酯、钼酸酯等。

环戊二烯环的形成可以通过环戊二烯合成反应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 - 环戊二烯合成:常用的环戊二烯合成方法包括戈尔德反应、烯烃环化等。

核心结构的构建需要考虑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以及中间产物的保护和控制。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

简述紫杉醇的药理学知识紫杉醇(Paclitaxel),又称紫杉素,是一种从西夏树叶和树皮提取的天然二萜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等。

紫杉醇通过与微管结合,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紫杉醇的药理学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微管动力学抑制:紫杉醇是一种微管抑制剂,它通过与微管结合,干扰正常微管的正常动态重组过程。

正常的微管动力学是在细胞内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内运输和细胞有丝分裂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

紫杉醇的结合导致微管的稳定以及抑制微管动力学,阻断了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阻止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阻滞:紫杉醇也可以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它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

紫杉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涉及到G2/M期的停滞,即在细胞准备进入有丝分裂的G2期时对细胞进行阻滞,从而阻碍细胞分裂和增殖。

3.细胞凋亡诱导:与微管动力学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相比,细胞凋亡诱导是紫杉醇对肿瘤细胞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机制。

紫杉醇通过激活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激酶Caspase,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紫杉醇还通过调控Bcl-2家族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4.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过程,紫杉醇在抑制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下调相关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的表达来实现抗血管生成的效果。

5.免疫调节:最近的研究表明,紫杉醇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这一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因子(如Treg细胞)的产生和功能,以及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杀伤功能。

总体而言,紫杉醇是一种作用于多个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通过微管动力学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诱导、血管生成抑制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肿瘤药物,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紫杉醇最早是从美洲的一种稀有树种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中提取得到的,后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紫杉醇作用机制: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聚合和稳定化。

这样,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传播。

紫杉醇的主要功效与适应症:紫杉醇的主要功效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紫杉醇通常作为化疗方案的一部分,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共同使用。

1. 卵巢癌:紫杉醇结合顺铂(carboplatin)或卡铂(cisplatin)等药物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卵巢癌,特别是在细胞学表现为高度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

2. 乳腺癌:紫杉醇可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doxo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联合使用。

3. 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未经手术切除且进展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可用于治疗。

4. 其他肿瘤:紫杉醇还可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宫颈癌、头颈部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副作用:尽管紫杉醇在抗肿瘤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它也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与紫杉醇的药理特性有关。

1.骨髓抑制:紫杉醇可导致血细胞减少,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易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2.消化系统副作用:紫杉醇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副作用。

3.神经系统副作用:由于紫杉醇对神经微管的作用,它可能导致感觉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这种副作用被称为周围神经病变。

4.过敏反应:紫杉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荨麻疹和哮喘等。

5.骨和肌肉痛:紫杉醇治疗期间,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骨和肌肉痛。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Holton合成紫杉醇路线的剖析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Holton合成紫杉醇路线的剖析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Holton合成紫杉醇路线的剖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剖析紫杉醇全合成的Holton合成路线,这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抗癌药物紫杉醇生产的重要方法。

紫杉醇,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天然抗癌药物,自被发现以来,其合成路线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Holton合成路线,作为其中的一种,凭借其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特点,在紫杉醇的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出发,详细阐述Holton合成路线的原理、步骤和关键反应。

我们将分析该路线的化学选择性、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以揭示其高效合成紫杉醇的科学依据。

我们还将对Holton合成路线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剖析,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紫杉醇全合成Holton合成路线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紫杉醇合成路线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抗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二、Holton合成紫杉醇路线概述Holton合成路线是一种全合成紫杉醇的方法,由Robert A. Holton等人在1994年首次报道。

该路线从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多步骤的化学转化,最终得到紫杉醇。

这一路线的成功,不仅为紫杉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为其他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Holton合成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从简单易得的起始原料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构建紫杉醇的基本骨架。

这些反应包括加成、消去、取代、氧化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接下来,通过引入关键的侧链和官能团,进一步修饰紫杉醇的基本骨架。

这些侧链和官能团是紫杉醇具有抗癌活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它们的引入是整个合成路线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步中,需要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如酯化、酰胺化等,将侧链和官能团准确地连接到紫杉醇的基本骨架上。

通过一系列的纯化和结晶步骤,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紫杉醇。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研究进展

并开始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紫杉醇的发现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因为它是
03
第一个能够显著延长部分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药物。
紫杉醇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01
02
03
紫杉醇是一种复杂的四 环二萜类化合物,由多 个环状结构和连接它们
的桥梁组成。
紫杉醇具有亲脂性,这 意味着它可以轻易地穿 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紫杉醇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神经保护作用
紫杉醇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3 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的抗癌机制研究
1
紫杉醇通过抑制微管解聚,稳定微管结构,干扰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2
紫杉醇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通道,通过调 节Bcl-2、Bax等基因的表达,触发细胞凋亡。
卵巢癌
紫杉醇也常用于治疗卵巢癌,尤 其在铂类耐药的情况下,作为二 线药物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非小细胞肺癌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可与 铂类等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提高 治疗效果。
紫杉醇的疗效评估
01
肿瘤缩小
紫杉醇治疗癌症的主要疗效指标 是肿瘤体积缩小,通常在治疗几 个疗程后进行评估。
02
03
生存期延长
缓解症状
研究表明,紫杉醇治疗能够延长 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 量。
3
紫杉醇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抑制VEGF 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减少肿瘤血供,抑制肿 瘤生长。
紫杉醇的抗癌药物优化研究
01
针对紫杉醇的耐药性问题,研究如何提高其敏感性, 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2
研究紫杉醇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的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紫杉醇(Paclitaxel),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化疗药物。

紫杉醇属于植物生物碱类,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我们将探讨紫杉醇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1. 作用机制:
-紫杉醇通过干扰微管的动态稳定性,阻止癌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过程。

-它结合并稳定微管,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和扩散,导致细胞凋亡和生长抑制。

2. 药理特点:
-紫杉醇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给药,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与肿瘤部位。

-它主要在肝脏代谢,并通过胆汁和粪便排泄。

3. 临床应用:
-紫杉醇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
-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4. 副作用:
-紫杉醇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等。

-稀有但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等。

5. 注意事项:
-使用紫杉醇需在医疗监督下进行,并需遵循相关的用药指导和剂量调整。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神经功能监测。

-在使用紫杉醇期间,患者需告知医生关于任何新出现的不适或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应用前景摘要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现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

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

本文简述紫杉醇的制备、抗癌机理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紫杉醇制备抗癌机理不良反应紫杉醇(Taxol)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

由于该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美国上市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销售增长率。

2000年该药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

紫杉醇被当今世界上公认为广谱、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它的问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1]。

美国FDA已原则上同意其他国家及厂家生产紫杉醇制剂并可以作为通用名药上市,这就打破了美国施贵宝公司对该药的垄断生产。

这一决定意味着紫杉醇制剂价格将大幅下降,从而有利于广大肿瘤患者服用。

然而由于这种天然化合物资源极其有限,严重的限制了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度。

同时尖锐的供需矛盾也在医学、化学和植物组织培养领域的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广泛研究,以增加这种化合物的来源和寻找高效、低毒、来源丰富的紫杉醇类似物。

经过40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紫杉醇的制备1.1天然红豆杉植物提取[2,3]紫杉醇的直接来源是从天然植物红豆杉树皮、树叶中提取。

但并不是所有品种的红豆杉树均含有紫杉醇,而且不同种类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多少差别非常明显。

红豆杉属植物共11种,我国有4种及1种变种,它们分别是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又名喜马拉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紫杉醇在不同植物来源以及植物体不同部位的含量与提取分离有着直接关系。

Vidensek对东北红豆杉幼苗以及成树的不同部位中的紫杉醇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成树紫杉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树皮>树叶>树根>树干>种子>心材。

对于不同植物来源的组织培养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陈未名等作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中的紫杉醇含量以云南红豆杉为最高,其次为欧洲红豆杉,再次为红豆杉;而悬浮培养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云南红豆杉、欧洲红豆杉、红豆杉。

红豆杉植物样品经过预处理,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进行萃取,再经过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沉淀法、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膜分离法、树脂吸附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化学反应法、药理作用靶点法分离纯化。

1.2紫杉醇的全合成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

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

先后共有30多个研究组参与研究,实属罕见。

经20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才由美国的R.A.Holton[4,5]与K.C.Nicolaou[6]两个研究组同时完成紫杉醇的全合成。

R.A.Holton及其同事是最早从事紫杉醇合成的研究组之一。

他们成功地构建了紫杉烷骨架、首次合成天然紫杉烷类化合物Taxusin 2、以Baccatin Ⅲ衍生物3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该法已被BMS公司用于工业化生产紫杉醇。

因4的合成方法由I.Ojima等发展而来,故又称为Holton-Ojima法。

其特点是步骤少,收率高。

R.A.Holton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以细致为特色。

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经历约10年时间对紫杉醇分子构象与反应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多种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R.A.Holton以价廉易得的樟脑5为起始原料的线性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7]。

1.3紫杉醇的半合成图1 Holton的直线合成路线半合成法指的是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将红豆杉属植物中所含的紫杉醇类似物转化为紫杉醇。

由于Baccatin Ⅲ和10-deacetyl baccatin Ⅲ在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因而半合成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这两种物质的研究上。

法国Universite Joseph Fourier的J.N.Denis(1988)首次报道由10-deaeetyl-baccatin Ⅲ为原料半合成了紫杉醇[8]。

随后美国Holton教授和法国Potier教授分别申请了以baccatin Ⅲ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的专利。

紫杉醇半合成前体10-deacetyl-baccatin Ⅲ是从欧洲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出来的,其含量可达0.1%。

由于针叶再生很容易,紫杉醇半合成可有较丰富的原料。

美国BMS公司计划在获得美国FDA批准后,立即用Holton教授的专利生产紫杉醇,并决定在1994年底停止从树皮中萃取紫杉醇的生产。

Holton和Potier都认为半合成是解决紫杉醇供应问题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图解可参见文献[9]。

1.4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10]1991年,美国Montana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Gary Strobel和化学家Andrea Stierle检验了从20多个样点的25棵大树上分离出的200多个微生物,结果仅有一种真菌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把该菌放在合成培养基中培养,发现该菌合成紫杉醇能力十分稳定,经鉴定是一个新物种,他们把该菌命名为安德列亚菌。

目前该菌合成紫杉醇能力只有24 ng/L~50 ng/L,科学家正在努力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其合成紫杉醇能力。

尽管其产率很低,但由于真菌的基因操作比植物容易得多,因而有可能通过传统的方法和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增加紫杉醇在真菌中的产量。

另据报道,我国西安一枝刘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从中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真菌,使其重组诱变,通过菌种优化培养,紫杉醇和Baccatin Ⅲ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均达到2×10-3g/L,有望实现产业化。

此外还有多种方法制备紫杉醇[11]: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进展很快,但无法达到商业要求,所以目前只是扩大药源的潜在方法;基因工程—虽然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细胞中紫杉醇含量是一条诱人的途径,但是由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具体途径不甚清楚,加之紫杉醇合成可能需要多个基因(或一组基因)参与,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通过杂交方法培育生长快,紫杉醇含量高的红豆杉新品种,以其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2紫杉醇的抗癌机理[12]经过大量的药理学、生物学、医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的研究,在霍唯滋(Horwitz)教授等发现了紫杉醇独特的抗癌作用机制以后,此领域才有了质的飞跃。

后来,美国费城Temple医药大学病理学与医药研究中心的汉瑞(Henry)博士及其同事对紫杉醇抵抗人体及啮齿动物癌细胞毒素反应和独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加拿大Ottawa大学生命学院的拉夫瑞尔(Laferriere)和布朗(Brown)研究了紫杉醇对P19癌细胞胚芽的β-微管蛋白聚合及转移后修饰的作用机制;我国的顾斌等对多西紫杉醇单独或与巴马司他联合应用抗小鼠前胃癌转移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多西紫杉醇和BB-94均能抑制前胃肿瘤细胞侵袭,并具有穿过重组基底膜的能力,而且BB-94可增强多西紫杉醇的这种作用;另外多西紫杉醇还可抑制细胞在层粘连蛋白上的粘附作用。

紫杉醇可使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使微管稳定,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它是由2条类似的多肽(α和β)为单位构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存在动态平衡,紫杉醇可使2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使癌细胞停止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进而起到抗癌作用。

体外研究表明:紫杉醇对微管的结合具有依赖性和可逆性,尤其结合到N-端微管蛋白的β-亚单位上,这一作用降低了聚合所需的微管蛋白的浓度,使动态平衡向着微管装配的方向移动,增加聚合的速率与产量。

紫杉醇诱导形成的微管较短,并且比不用紫杉醇时正常形成的微管屈回性约大10倍。

另外,紫杉醇抑制有丝分裂所必需的微管网的正常动态再生,会防止正常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断裂并抑制细胞复制和移行。

紫杉醇改变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有丝分裂持续的时间从0.5 h增加到15 h,并抑制细胞质分裂。

这导致形成多核细胞,这些多核细胞继续回复到G1期,然后试图再次进行有丝分裂,但在有丝分裂中没有阻止细胞;在许多细胞中还观察到微核。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似乎与这种不正常的有丝分裂有关。

体内试验中,紫杉醇对动物移植性癌B16、lewis肺癌、P388和C38等都有较强的生长抑制。

对KB细胞和L1210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强度超过长春新碱与秋水仙碱。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紫杉醇还可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癌坏死因子TNF-α受体的减少以及TNF-α的释放,还可促进白细胞介素IL-1等及干扰索IFN-α、IFN-β的释放,对癌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

3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13]1979年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何瓦兹教授与研究生谢夫发现紫杉醇药抗癌机理是紫杉醇与细胞中骨骼纤维的微蛋白结合,阻止细胞分裂而达到治疗效果。

紫杉醇药效好,但毒性也大,对体内细胞的损伤,使得其副作用也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掉头发、白血球下降、免疫力减弱、精神恍惚、视力模糊等。

有关的病理反应主要有:(1)过敏反应。

紫杉醇引起的过敏反应多数为I型过敏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以及面部潮红和皮疹,发生率高达34.7%,严重反应通常发生于用药2 min~3 min内,多数患者发生于首次或第2次用药时,停药后可完全恢复。

(2)骨髓抑制。

当剂量增加时,紫杉醇对骨髓抑制的程度也随之加重。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65%。

通常发生于治疗后8 d~10 d,且常于15 d~20 d完全恢复。

(3)心脏毒性。

紫杉醇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多数发生于药物滴注期间。

可能是紫杉醇影响心脏的自主节律与心脏传导有关。

(4)神经系统毒性。

紫杉醇可引起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0 1%,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如呈手套型与长袜型分布的麻木与感觉异常。

症状的严重性随剂量增加而加,亦是临床限制剂量增加的又素。

另一严重的精神症状是癫痫大发作,但较少见,在应用紫杉醇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病例中发生过。

(5)关节及肌肉痛。

紫杉醇化疗后肌痛、关节痛较明显,发生率为61.3%,且有10%的为重度疼痛。

主要累及手臂和下肢关节,常出现于用药后2 d~3 d内,几天可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