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班号:实验内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学生人数实验器材清单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损坏记录1 蜡烛2 火柴3 小刀4 小烧杯5 澄清石灰水678910实验老师(签字):实验情况记录:实验老师(签字):注:1.本表由实验老师填写后交实验员。

2.实验员每学期学科分年级装订成册。

咸宁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监制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班号:实验内容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学生人数实验器材清单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损坏记录1 集气瓶2 玻璃片3 水槽4 长导管(或吸管)5 澄清石灰水6 火柴78910实验老师(签字):实验情况记录:实验老师(签字):注:1.本表由实验老师填写后交实验员。

2.实验员每学期学科分年级装订成册。

咸宁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监制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班号:实验内容药品的取用及加热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学生人数实验器材清单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损坏记录1 试管2 药匙3 烧杯4 量筒5 滴管6 铁架台7 火柴8 试管夹9 酒精灯10实验老师(签字):实验情况记录:实验老师(签字):注:1.本表由实验老师填写后交实验员。

2.实验员每学期学科分年级装订成册。

咸宁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监制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班号:实验内容天平使用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学生人数实验器材清单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损坏记录1 天平2 物体345678910实验老师(签字):实验情况记录:实验老师(签字):注:1.本表由实验老师填写后交实验员。

2.实验员每学期学科分年级装订成册。

咸宁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监制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班号:实验内容装置连接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学生人数实验器材清单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损坏记录1 试管2 橡皮塞3 导管4 烧杯5678910实验老师(签字):实验情况记录:实验老师(签字):注:1.本表由实验老师填写后交实验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九年级:李艳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2个、玻璃片4块、胶头滴管、澄清的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有内容)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有内容)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中学化学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时间
星期
实验名称
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实验目的
正确组装一套过滤装置,并利用它过滤粗食盐水
实验器材
漏斗、圆形滤纸、剪刀、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粗食盐水(约15mL,盛于一烧杯中)、滴管、蒸馏水(盛于烧杯中)、放玻璃棒和滴管用的烧杯、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中学化学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时间
星期
实验名称
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目的
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巩固和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试管(Ф15mm×150mm)2支、试管架、胶头滴管2支(贴盐酸、氢氧化钠标签)、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洗涤仪器用)、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盛放滴管的烧杯(200mL)、试管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一、酸与指示的反应
(1)取2支试管,分别倒入稀盐酸、稀硫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酸液于pH试纸上,对比颜色变化。
四、酸与盐的反应
(1)取几颗石灰石,加入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姓名
时间
星期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组装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

班级日期:指导教师学勇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日期:指导教师学勇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学勇 实验名称: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取O 2的方法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

金属活动性:所用主要仪器、材料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 Mg>Zn>Fe>Cu和Ag[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 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Fe>H );那么, 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 则Cu>Ag; 若不能, 则Cu<Ag。

[实验设计]:提出假设: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所用药品: 铜硝酸银溶液/ 或银硫酸铜溶液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 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能置换出铜。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试管、药匙、烧杯、天平、砝码、氯化钠、水二、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 1.计算: 氯化钠的质量为 g, 水的体积为 mL2.称量与量取: 天平调零、调平, 两端放等大的纸, 用镊子夹取2g砝码, 并用镊子将游码移至0.5g刻度处;在左盘用药匙加氯化钠粉末至天平平衡, 并把量好的粉末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注意细口瓶的瓶塞倒放于实验台上, 细口瓶口与量筒口紧挨, 倒至接近刻度线时停止(注意有抹口动作), 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把量好的水沿玻璃棒倒入量筒中3.溶解: 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不能碰烧杯壁及底部)4、装瓶与贴签:把溶解后的食盐水倾倒入指定的容器瓶中(注意口部紧挨、抹口), 盖上塞子, 放于实验台上。

5、清理仪器:砝码放回原盒(用镊子), 游码回灵, 纸片取下, 把托盘罗放于一边, 用抹布擦拭实验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铁架台、铁夹、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量筒、蒸发皿、酒精灯、粗盐、水、滤纸三、自制过滤器过滤10mL的粗盐水: 1.过滤器的制作与固定: 折纸-打开-放入漏斗-润湿(用胶头滴管沿漏斗壁润湿, 下接小烧杯)-用玻璃棒赶走里边的气泡, 根据下边烧杯的位置确定铁圈和漏斗的位置, 漏斗管口尖端部位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19实验报告个分组可印)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样本1

19实验报告个分组可印)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样本1

上沙窝中学化学学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魏老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科学生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白老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科学生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白老师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上期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九年级班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小组成员:1、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2、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3、实验用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盛废弃物的大烧杯。

4、实验步骤班级:九年级班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小组成员:1、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2、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实验用品:试管(Ф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滴管、制备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蒸馏水(盛于烧杯100mL中,贴标签)、石蕊试液、稀盐酸、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班级:九年级班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小组成员:1、实验名称: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2、实验目的:正确组装一套过滤装置,并利用它过滤粗食盐水。

3、实验用品:漏斗、圆形滤纸、剪刀、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粗食盐水(约15mL,盛于50mL烧杯中)、滴管、蒸馏水(盛于100mL烧杯中)、放玻璃棒和滴管用的烧杯(200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4、实验步骤班级:九年级班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小组成员:1、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2、实验设计原理: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3、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4、实验步骤。

初中化学下册分组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8——12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分组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8——12单元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方程式
1、
酸溶液
紫色石芯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盐酸
硫酸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碱溶液
紫色石芯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NaOH
Ca(OH)2
实验结论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遇酚酞。
2、Zn+ H2S O4=Fe+ H2SO4=
4、计算产率。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搅拌,促进粗盐进中NaCl的溶解。
2、滤纸上有的杂质。
3、加热时搅拌防,待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实验结论
1、
称取粗盐
剩余粗盐
溶解粗盐
溶解粗盐
精盐
精盐产率
2、精盐产率=
化学分组探究(实验)报告单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条件的进行探究。
实验器材
汽水瓶(或试管)4个,酒瓶塞2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为A、B、C、D。
2.A瓶内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纯净水,使纯净水将铁钉完全没没。再用酒瓶塞将瓶口塞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溶液名称
pH
物质名称
pH
酸碱性
稀盐酸
3
橘子汁
酸性
NaOH(5%)
11
肥皂水
碱性
氨水(5%)
8
草木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活动性: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Mg>Zn>Fe>Cu和Ag
[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
[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Fe>H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
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则Cu>Ag; 若不能,则Cu<Ag。

[实验设计]:
提出假设: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所用药品:铜硝酸银溶液/ 或银硫酸铜溶液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药匙、烧杯、天平、砝码、氯化钠、水
二、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1、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
2、称量与量取:天平调零、调平,两端放等大的纸,用镊子夹取2g砝码,并用镊子将游码移至0.5g刻度处;在左盘用药匙加氯化钠粉末至天平平衡,并把量好的粉末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47.5mL水:注意细口瓶的瓶塞倒放于实验台上,细口瓶口与量筒口紧挨,倒至接近刻度线时停止(注意有抹口动作),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把量好的水沿玻璃棒倒入量筒中
3、溶解: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不能碰烧杯壁及底部)
4、装瓶与贴签:把溶解后的食盐水倾倒入指定的容器瓶中(注意口部紧挨、抹口),盖上塞子,放于实验台上。

5、清理仪器:砝码放回原盒(用镊子),游码回灵,纸片取下,把托盘罗放于一边,用抹布擦拭实验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铁架台、铁夹、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量筒、蒸发皿、酒精灯、粗盐、水、滤纸
三、自制过滤器过滤10mL的粗盐水:1、过滤器的制作与固定:折纸-打开-放入漏斗-润湿(用胶头滴管沿漏斗壁润湿,下接小烧杯)-用玻璃棒赶走里边的气泡,根据下边烧杯的位置确定铁圈和漏斗的位置,漏斗管口尖端部位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2、过滤: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把震荡后的粗盐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过滤器中(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玻璃棒的范围不能超过漏斗的口径)。

3、清理仪器:过滤完毕后,将滤纸连同杂物取下放入垃圾桶中,漏斗、小烧杯、玻璃棒用水冲洗放回原处。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点滴板、镊子、、稀硫酸、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氧化铜
四、氧化铜与稀硫酸加热下反应:1、取氧化铜:用药匙向预先折叠好的纸槽内加少许氧化铜,然后将试管横放,将纸槽放入试管内,慢慢竖起,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
2、向试管内加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反应缓慢,再将试管放于试管架上,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后的火柴放于石棉网上),把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试管中上部,放于酒精灯火
焰上预热,再集中加热(注意与桌面的角度、管口的方向)至里面的氧化铜全部溶解,加热过程中拇指不能与试管夹短柄接触。

3、清理仪器:实验完毕后,将试管夹下移并放于试管架上或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再将试管放于石棉网上,用灯冒盖灭酒精灯(两次),再刷洗试管。

五、中和反应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容器口紧挨,夹角大于90度,倒完有抹口动作)。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1-3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试管(腕动臂部不动)3、用另一只胶头滴管向变成红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变加边震荡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悬空于容器正上方)
4、清理仪器:实验完毕后,把溶液倒入废液缸,用水冲洗胶头滴管,刷洗试管。

六、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1.把玻璃弯管口用水润湿(右手)旋转插入胶皮管中,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润湿的带单孔塞的导气管插入胶皮管中。

2、连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在水槽内放入适量的水,把橡皮塞赛进试管口,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把垫木放好,上面放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并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好试管。

4.把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中间不要留气泡)
七.蒸发少量食盐溶液至结晶 1.在铁架台上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及蒸发皿的高度。

2.向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3.点燃酒精灯加热(外焰),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在出现较多量的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估计余热可将剩余的水分蒸干),熄灭酒精灯时应盖两次。

5.实验完毕后,用坩埚钳把蒸发皿取下放于石棉网上,按要求把晶体用玻璃棒转移至指定容器中,清洗蒸发皿和玻璃棒以及烧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