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的教科版科学课本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全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阳光、空气和水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的作用、阳光的变化、空气的存在以及水的重要性。
1. 太阳的作用: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源,提供光和热能。
太阳还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 阳光的变化:太阳光可以照射到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
这使得我们在一天中能感受到阳光的变化,例如早晨的阳光较为柔和而晚上的阳光则较为强烈。
3.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物质,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空气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生存。
4.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水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水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第二单元:天地万物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的变化,而公转则使得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交替。
3. 天空中的星星:夜晚,我们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它们会发出光亮。
4.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内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变化。
第三单元:春夏秋冬本单元主要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还有与四季相关的活动。
1. 春天:春天是四季中温暖而有希望的季节。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百花争艳。
2. 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气温较高。
夏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游泳和野餐的好时机。
3. 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成熟,天空湛蓝,气温适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
- 水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
- 水可以通过加热或减压发生相变。
第二单元:碗里的“南极洲”- 冰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为它可以吸收热量。
- 冰可以用来制作饮料和食物。
- 冰块可以融化成水,然后再重新变成冰块。
第三单元:食物中的水分- 食物中含有水分,它能够维持食物的形状和口感。
- 食物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
第四单元:物体的浮沉性和流动性- 浮力是物体浮起的原因,与物体的密度和受到的浸没液体的位移有关。
- 每种物体在液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浸没位置。
- 流体的流动性: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但固体不可以。
第五单元: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铁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
- 磁性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体不能。
- 磁铁的吸引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第六单元:适应环境的动物- 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和性。
- 动物可以通过行为和某些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来保护环境。
第八单元:探索陌生星球-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 地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
- 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第九单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 科学实验需要严格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记录方法。
第十单元: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 人类需要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整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以下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粗心大意
- 学会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讲,注意专注,不要做作业时粗心大意。
2. 天气与季节
- 天气的变化对生活和农业有什么影响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劳动养生
- 劳动的好处和重要性
- 劳动中要注意健康和安全
4. 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
5. 动物与人类
-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和关系
- 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6. 植物与人类
-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7. 水资源
- 水的来源和运动
- 水的利用和保护
8. 可持续发展
-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9. 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宇宙中的星球和天体
10. 观察和实验
-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3、(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比(芝麻粒)小许多,宽约1 毫米,厚约0.5毫米。
4、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经过1-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
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
2、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3、(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
(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
(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
(气室)为卵提供(氧气)。
(胚)发育成小动物,是生命的开端。
2-3《蚕长大了》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食物)。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蜕皮前不吃也不动,
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3、蚕房搭的小架子是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的。
蚕的一生要蜕皮(6次),但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是蜕(4次)皮。
4、蚕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
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作用是(呼吸)。
5、蚕总共有13个体节,有(8)对足,其中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4)对
足,尾部还有对(1)足。
2-4《蚕变了新模样》
1、蚕是一种昆虫,像蚕这样出现蛹这一阶段的昆虫还有许多,比如(蜜蜂)、(蚂蚁)、(蝴蝶)等。
2、具有保护蚕蛹作用的是(蚕茧)。
3、蚕蛹(纺锤)形,(深褐)色,蚕蛹一般(不动),受刺激时(会动)。
2-5《茧中钻出了蚕蛾》
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蚕蛾虽然有翅膀,但(不会飞也不用进食)。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3、雌蛾和雄蛾在(触角颜色)、(翅膀大小和振动速度)、(身体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
4、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6《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需要进食的只有(幼虫)形态。
蚕从出生到死亡大约为(56天)。
2、蚕在吐丝之前蜕了(4)次皮;在茧内蜕了(2)次皮。
3、像蚕一样经历四个阶段的昆虫有(菜粉蝶、苍蝇、蚊子)等。
4、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7《动物的繁殖》
1、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这类动物有(昆虫)、(鱼类)、(鸟类)等。
2、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一般都是用(哺乳)方法喂养小动物。
2-8《动物的一生》
1、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叫(胎儿)。
2、像鸡一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鸡的一生:(卵)→(雏鸡)→(成鸡)。
3、像狗那样,胎生、身上有毛、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4、许多动物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奇特的有趣的事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变色龙);随着季节变化而行为发生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5、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3-1《仰望天空》
1、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
2、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答: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很近,所以虽然实际上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2、(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制作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相反的)。
4、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位置和方向关系表:
表注解:
1.一天中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中午最短,早晨和傍晚最长)。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低变高又变低导致的(正午太阳最高,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低。
)
2.一天中的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是:由西逐渐向北再逐渐向东。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东边升起往南去最后西边落下。
3-3《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
3、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皮影戏,无影灯)。
3-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3-5《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小档案:
①年龄:约45亿年
②直径:约3500千年
③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
④形状:球形
⑤是地球的卫星
⑥表面有月海、月陆、环形山
⑦本身不发光不发热,我们看到的亮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⑧基本上没水、没空气
⑨有引力,但比地球的引力小得多。
2、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
3、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3-6《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古人的方法:
①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②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③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却回到了出发地。
现代人的方法:
卫星技术、天文望远镜等。
3-7《地球——水的星球》
1、用“数格子”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地球表面71%左右都是水,但这其中也只有约3%是淡水)
2、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3-8《太阳、月球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