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合集下载

测量学—内容大纲

测量学—内容大纲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第三节 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 垂直角的测量方法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第一节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第三节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 第四节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工程测量:距离测量

工程测量:距离测量

04 距离测量的应用场景
建筑工程测量
01
02
03
04
建筑工程测量中,距离测量是 关键环节之一,用于确定建筑 物、道路、桥梁等的位置和尺
寸。
在施工前,通过距离测量确定 地形地貌特征,为设计提供基
础数据。
在施工过程中,距离测量用于 监测施工精度,确保工程质量
和安全。
竣工后,距离测量可用于工程 验收和后续维护管理。
加强培训与提高操作技能
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和经验水平,减少人为误差。
优化测量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不断 改进优化,以提高测量精度。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 最终结果,可以有效减小偶然误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文地质测量
水文地质测量中,距离测量用于确定地下水水位、水流向和土壤含水率等信息。
通过距离测量,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在地质勘探中,距离测量有助于确定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信息,为矿产资源开发 提供支持。
农业土地测量
农业土地测量中,距离测量用于 确定土地边界、地块划分和土地
GPS定位测量具有覆盖范围广、 精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广 泛应用于导航、测量、航空等 领域。
激光雷达测距
激光雷达测距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 距离测量。
激光雷达测距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 力强、穿透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地形测绘、环境监测、无人驾驶等领 域。
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束,并 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激光束往 返时间,从而确定目标点与测站点之 间的距离。
偶然误差

工程测量-第4章距离定向

工程测量-第4章距离定向
K= D往 − D 返 D平均 = 1 D平均 D往 − D返 = 1 163.487 163.509 − 163.465 = 1 3716
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一般不应大于 1/3000; 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 , 其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 ; 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 1/1000 。
4.2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宋建学 •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教研室 •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实验室 • 2011-1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宋建学 1
学时) 第4章 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4学时) 章 学时 内容: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内容: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钢尺的 检定,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光电测距原理, 检定,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光电测距原理,全站仪的构造 及使用;直线定向的方法,标准方向的种类,方位角, 及使用;直线定向的方法,标准方向的种类,方位角,三种 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罗盘仪,陀螺经纬仪。 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罗盘仪,陀螺经纬仪。 理解:钢尺的检定,光电测距原理,全站仪的构造, 理解:钢尺的检定,光电测距原理,全站仪的构造,三种方 位角之间的关系,罗盘仪, 位角之间的关系,罗盘仪,陀螺经纬仪 熟悉: 熟悉: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直线定 向的方法,标准方向的种类,方位角。 向的方法,标准方向的种类,方位角。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宋建学
15
)、尺长改正 (a)、尺长改正 (∆ld ) )、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检定长度 , 钢尺在标准拉力、标准温度下的检定长度l′,与钢尺的 往往不一致, 名义长度 l0 往往不一致,其差值 , ∆l = l ′ − l0 即为整尺段的 尺长改正。 尺长改正。 显然,每量1m的尺长改正数为 的尺长改正数为∆l 显然,每量 的尺长改正数为 / l0。若实测所得长 度为l 则应加的尺长改正数∆l 度为 时,则应加的尺长改正数 d为:

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传动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 2.理解直线定线的方法,方位角和象限角的关系。 3.掌握钢卷尺量距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视距测距的方法,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等。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1.1量距工具
距离丈量是使用钢卷尺、皮尺等丈量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地面上两点 间水平距离的测量工作。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有钢卷尺、皮尺及辅助工具,如标杆、测钎、锤球等。 此外在精密的距离丈量中,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K=������Δ������ = 平均
1
������ 平均
=���1���
(4-2)
������
N越大,说明丈量结果的精度越高。不同的测量工作,对量距有不同的精 度要求。在平坦地区要达到1/3000,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应达到1/2000, 在困难地区丈量精度不得低于1/1000。如果丈量的结果达到要求,取往 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超过允许限度,应返工重测,直到符合 要求为止。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D=n·l+q(4-1)
图4-6 平坦地面距离丈量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两人各持钢卷尺的一端沿着直线丈量的方向,前者称前尺手,后者称后尺 手。前尺手拿测钎与标杆,后尺手将钢卷尺零点对准起点,前尺手沿丈量 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向。后尺手同时将钢卷尺拉紧、拉平,准 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将测钎垂直插到尺子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 一尺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举尺前进,后尺手走到插测钎处停下,量取 第二尺段,依此法量至终点。最后不足一整尺段的长度称为余尺长。直 线全长D可按下式计算
3.标杆(花杆、测杆) 标杆用木材、玻璃钢或铝合金制成,长2m或3m,直径3~4cm,用红、白油漆 交替漆成20cm的小段,杆底装有锥形铁脚以便插入土中,或对准点的中心, 作观测点觇标用,如图4-3a所示。

4 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解析

4 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解析

第四章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第一节角度测量原理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往往通过测定水平角度和丈量距离来计算坐标。

该点的高程,除了用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外,还可以通过测定竖直角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确定。

因此,测定水平角和竖直角都是测量的基本工作,统称为角度测量。

一、水平角测量原理水平角是指过空间两条相交方向线所作的铅垂面间所夹的二面角,角值为0°~360°,水平角也可是理解为过空间两条相交方向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如图4—1所示,空间两直线OA和OB相交于点O,将点O、A、B沿铅垂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得相应的投影点O1、A1、B1,水平线O1A1和O1B1的夹角β就是过两方向线所作的铅垂面间的夹角,即水平角。

在图4—1中,空间二面角β的测量方法是在与两个铅垂面的交线OO1垂直的平面上安置一水平度盘,使得交线OO1经过度盘中心,并且度盘处于水平状态,对以交点O为中心的水平方向线的方向值能方便地进行度量,通过望远镜瞄准远处的目标A和B,进而给出OA和OB方向线,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分别为a和b,水平角β为两个方向读数之差:β(4—1)=ab-图4—1 水平角测量原理二、竖直角测量原理竖直角是指在同一铅垂面内,某目标方向的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α,也称高度角,竖直角的角值为-90°~+90°,竖直角也可以理解为某目标方向与其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夹角。

视线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天顶距,天顶距z 的角值范围为0~180°。

图4—2中,Z 为A 方向视线的天顶距读数。

图4—2 竖直角测量原理当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竖直角称为仰角,角值规定为正值;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为俯角,角值规定为负值。

为了测得竖直角,在经纬仪上还须安置一个竖直度盘,要使得该度盘位于铅垂面内,且该度盘中心要投影到测点上。

竖直角的大小为视线在竖盘上的读数与水平线读数之差。

通常情况下,当视线水平时,竖直度盘上的读数为90°或270°。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课件(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间各自读出尺上读数,记录员将两个读 数分别记在手薄中。如前尺手读数为 29.430m,后尺手读数为0.058m,这一尺 段的长度为:
29.430m-0.058m=29.372m
为了提高丈量精度,对同一尺段需丈量 三次。三次串尺丈量的差数,一般不超 过5m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尺段长度 的丈量结果。
§4.1 距离丈量
1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
测尺 丈量距离的工具由所需距离的精度 决定。丈量距离的主要工具是测尺。 测尺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钢尺 •皮尺 •测绳
•钢尺(steel tape)
钢尺一般适用于要 求精度较高的距离 丈量工具。钢尺为 薄钢带制成的,长 度有20m,30m,50m 数种。钢尺多为刻 划尺。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和 每分米分划上有数字注记。使用钢尺时应 特别注意钢尺零点的位置。由于钢尺零点 位置不同,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直线AB全长DAB=DA1+D12+D2B
•斜量法
当倾斜地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如图所示:
可沿斜坡丈量出AB的斜距L,用测坡器测出地 面倾斜角 a,然后计算出AB的水平距离D。
D L cos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定线误差 钢尺尺长误差 测定地面倾斜的误差 温度误差 拉力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4 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整尺法
丈量时由两人进行,各持钢尺的一端,前者 称为前尺手,后者称为后尺手。前尺手拿测 钎和标杆,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起点,前 尺手沿丈量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 向。当前、后尺手同时将钢尺拉紧、拉平、
拉稳时,后尺手准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 将测钎垂直插到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尺 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抬尺前进,后尺手走 到插测钎处停下,重复上面作业,量出第二尺 段,后尺手拔起测钎套入铁环内,再继续前进。 依同法量至终点。若末一段不足一整尺时,应 利用尺端刻有毫米的分划线量出零数。其两点 间的水平距离为:

水准、角度、测距测量的原理、公式、图解都给你汇总好了

水准、角度、测距测量的原理、公式、图解都给你汇总好了

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进行读数,测定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从而由已知高程推求未知高程。

如图2- 1。

高差法:HB = HA + hAB = HA + ( a - b )仪高法:Hi = HA + a HB = Hi - bDS3水准仪及水准点水平角测量原理(一)定义:水平角就是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角度,其取值范围为0 ~ 360。

(二)测角原理:如图3-1测回法测回法是测水平角的基本方法,用于两个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的观测。

如图,设O为测站点,A、B为观测目标,用测回法观测OA与OB两方向之间的水平角β。

竖直角测量原理:(一)定义地面某点至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取值范围为–90~90。

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二)测角原理:如图距离:两标志点之间的水平直线长度。

直线定线:把多根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的工作。

方法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

钢尺量距:精密钢尺量距时必须对所量距离施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即用钢尺的实际长度。

其实际长度用尺长方程式表示,它的一般形式为:l t = l + Δl + a ×l(t - t0 )视距测量:利用望远镜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视线水平时:距离:D = k·l 高差:h = i –v斜距情况下:距离:D = kl cos2α高差:h = ( 1 / 2 ) kl sin2α+ i –v式中:l为上下丝读数之差;α为竖直角;i为仪器高;v为目标高(中丝读数);k = 100光电测距:原理:通过测定光波在两点间传播的时间计算距离的方法。

公式:D′= ( 1 / 2 )* c* t式中:c为空气中的光速;t为光波在两点间往返的时间。

工程测量习题答案

工程测量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地形图:既能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能表示地貌变化的平面图。

地物图:只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

平面图:只表示地物的平面尺寸和位置,不表示地貌。

2. 铅垂线——地表任意点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重力,重力方向为铅垂线方向。

水准面——自由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且为重力等位面。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形成闭合的水准面。

参考椭球面——为了解决投影计算问题,通常选择一个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椭球面作为投影的基准面,这个椭球面是由长半轴为a 、短半轴为b 的椭圆NESW 绕其短轴NS 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面,旋转椭球又称为参考椭球,其表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法线——垂直于参考椭球面的直线。

3. 绝对高程: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又称海拔。

相对高程: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又称假定高程。

高差:两点高程之差。

两点的绝对高程之差或者是相对高程之差。

填空题1.带号、500km、自然坐标2.1985国家高程基准。

3.1弧度=(57.3)º(度)=(3438 )’(分)=(206265 )"(秒)。

简答题1.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工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图---勘测阶段,提供工程所需的地形资料,即地形图等。

用图---设计阶段,研究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施工放样---施工中研究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筑质量检验技术和方法。

变形观测---对某些特殊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

2. 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球面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用平面上的长度值表示地面点位的直角坐标。

以南北方向纵轴为x 轴,自坐标原点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东西方向横轴为y轴,自坐标原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象限按顺时针编号。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建立在高斯平面上的直角坐标。

以中央子午线为纵轴x轴,由赤道起算向北为正,向南为负;以赤道线为横轴y轴,由中央子午线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5
(一)测回法
l 测回法适用于观测两个方向的单角。 l 一测回观测步骤如下: 1、在1,3点设置观测标志,在2点安置仪器,欲测量 2-1,2-3两条方向间的水平角。 2、以盘左位置瞄准目标1,读取度盘读数aL ,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3,读取度盘读数bL ,计 算上半测回角值β L= bL-aL;图4-17 3、以盘右位置瞄准目标2,读取度盘读数bR ,逆时针 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1,读取度盘读数aR ,计算下 半测回角值β R= bR - aR 4、 β L - β R <限值时, 一测回角值β =( β L + β R )÷2 (见表4-2)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7
经纬仪系列的技术参数
经 纬 仪 等 级 项 目 DJ2
水平方向测量一测回方向中误差 不大于()
DJ6 ±6
±2
物镜有效孔径不小于(mm) 望远镜放大倍率不小于(倍)
水准管分划 值不大于 水平度盘 竖直度盘
40 30
20/2mm 20/2mm
35 25
30/2mm 30/2mm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18
(2)利用脚螺旋强制对中: 安置仪器至架头上,固连连接螺旋;调节经纬 仪的三个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分划圈中心对准测
站点标志。
注:光学对中器的使用:
旋转镜筒,目镜调焦,看清对中器分划线;
拉伸镜筒,物镜调焦,看清地面测站点标志;
要使对中器分划和测站标志周围同时清晰。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17
2.对中:使仪器中心位于测站点的铅垂线上。
l垂球法 (对中误差一般可小于3mm)
垂球尖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 l光学对中器法(对中误差一般不大于1mm) 光学对中器圆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重合。 方法 :(1)三脚架对中(粗略对中):
调整三脚架架腿使架头至适当高度,使架头中心 位于地面点正上方。(在架头中心自由落下小石子, 偏差3cm)。
水平角大小与点位的高程无关。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3
一、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l
水平角测量原理:由图4-1可见 若在 C 点的铅垂线上任一点 O ,以 O 点为中心, 设置一按顺时针方向增加从 0°~ 360°分划的 水平刻度圆盘,使刻度盘圆心正好位于过C点的 铅垂线上。通过 CA 、 CB 各作一竖直面,设两竖 直面在水平刻度盘上截取的读数分别为 a 和b , 则水平角:β=b–a, 即: 水平角=右目标读数读数 –左目标读数读数 。 当β<0 °时,加上360°。
主要用途
三、四等三角测量 一般工程测量、图 及精密工程测量 根及地形测量;矿
井导线测量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8
二、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三部分: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按功能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对中整平装置 l 作用: 将度盘中心安置在所测角顶的铅垂线上,并使 水平度盘水平,仪器各轴线处于正确位置。 l 主要包括: 基座、垂球或光学对中器、脚螺旋、水准器。
w 角度测量是测量三项基本工作之一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
§4-1 角度测量原理
角度的概念
测量中使用的角度分为水平角和竖直角。 水平角测量用于求算点的平面位置,竖直角测量 用于测定高差或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l 水平角 地面上某点到两目标方向在水平面上 垂直投影的夹角。或由地面上一点发出的两方向 线所在竖直平面间的二面角。其角值范围为0 °~ 360 °见 图4-1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6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7
表3–1 测回法观测记录表
测 站 目 标 1 3 1
竖 盘 位 置

水平度盘 读数 °′″ 00 12 00 91 45 00 180 11 30
半测回 角值 °′″ 91 33 00
一测回 角值 ° ′″
平均 角值 ° ′″
备 注
第 一 测 回 2
※ 整平时气泡移动方向和左手大拇指转动方向一致。 l 顺时针转动脚螺旋时,该脚螺旋升高,气泡往高处 20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走。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1
(5)、反复精平
1)精确对中:检查对中器,若分划圈中心偏离 测站点标志,则稍松中心连接螺旋,再前后左右 平行移动基座,使之精确对中。 2)再次精确整平 重复精确整平步骤,直至仪器既对中且管水准 气泡在任何方向也居中为止。 对中、整平要相互兼顾,多次反复,方能完成。 注:测水平角时,要将复测扳手拨上或度盘变位手 轮退出并做好防护,防止在测角过程中转动度盘 变位手轮,造成测角错误。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15
1.分微尺测微器及读数方法 l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分划值为1° l 读数窗上的分微尺:见书图4-8 将度盘 1 间隔分成 60 个小格,成像后度盘的最小 间隔 1 正好与分微尺 60 格的全长相等。分微尺的最 小读数为1,可估度到0.1格值=0.1=6。 w 上面:水平度盘及分微尺的影像,故水平度盘读数: (H)应为2144436 w下面:竖直度盘及其分微尺的影像。竖直度盘读数: (V)为902848 2.单、双平板玻璃测微器及读数方法(略)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2
(二)目标设置及瞄准
1.设置目标
测角时,一般应在目标点上设置照准标志。
l 距离较近时,
目标标志可为目标点(如钉子)、垂球线,
也可竖立测钎; l 距离较远时, 目标标志可为垂直竖立标杆或觇标。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3
2.瞄准目标
(1)松开照准部和望远镜制动螺旋(或扳手); (2)调节目镜——将望远镜瞄准远处天空,转动目 镜,使十字丝刻划清晰; (3)粗略瞄准目标: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粗瞄器十字 线竖线瞄准目标,固定照准部和望远镜; (4)望远镜调焦(对光):转动物镜调焦筒使目标成像 最清晰.(要注意消除视差) (5)精确瞄准:用照准部和望远镜微动螺旋精确瞄准 目标。 观测水平角时用竖丝:当目标较大时用单丝平分目标; 当目标较小时用目标平分双丝。 观测竖直角时用中丝(横丝)切目标的觇标顶部。 3.读数 24 先符合后读数。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19
(3 )、三角架整平:
粗平仪器:
分别升降两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4)精确整平:先平行,后垂直的方法。 任选择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的连线 平行,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两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 居中。(图4-16(先平行)
l 将照准部旋转 90 ,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图4-16 (后垂直)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9
1. 对中装置:
对中的目的:使仪器中心位于测站点的铅垂线上。
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使仪器竖轴轴线与测站点的 铅垂线重合。

垂球对中:垂球悬挂于中心连结螺旋上,当垂球 尖对准测站点标志时说明两者重合。
光学对中器

l 光学对中器有的装在照准部上,有的装在基座上。 l它是一个小型外调焦望远镜。(见原理图)
第 二 测 回 2
91 33 15 91 33 09 91 33 12 91 33 06 91 33 09 91 33 12
3
1 3 1
右 左 右
271 45 00
90 11 24 181 44 30 270 11 48
3
01 45 00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28
说明:
(1)盘左、盘右观测可作为观测中有无错误的检核,亦 可抵消一 部分仪器误差的影响。 (2)上、下半测回角差值的限差应满足有关测量规范的限差规定 (DJ6经纬仪,一般为30或40),当差值小于限差 ,可取平均值作 为一测回的角值,否则应重测。 (3)若精度要求较高时 , 可按规范要求测多个测回 , 当各测回间的 角差值满足限差规定(如DJ6经纬仪,一般为20或24)时,方可 取各测回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否则应重测。并要求各测回间 在起始方向的盘左镜位改变度盘位置 , 其变化量为 180°/n(n 测 回数)。 (4)计算角值时始终为“右目标读数 – 左目标读数”(由于水平度 盘为顺时针刻划).所谓“左”、“右”是指站在测站点面向所要 测的角度方向 , 左手侧目标为左目标 , 右手侧目标为右目标。若 “右–左”其差值<0时, 则结果应加360。 29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i-仪器高, v---目标高
HB=HA+hab=HA +D· tanα +i–v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6
§4-2
经纬仪的原理与构造
一、经纬仪的分类
l 按读数分: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 l 按精度分: DJ07 、DJ1、DJ2、DJ6等 “D‖——大地测量 “J‖——经纬仪
“2‖、“6‖ ——仪器所能达到的精度指标。 DJ6:表示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6。
二、水平角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l 正镜 :是指观测者正对望远镜目镜时,竖直度 盘位于望远镜的左侧叫正镜,也称作盘左位置;
l 倒镜:是指观测者正对望远镜目镜时,竖直度盘 位于望远镜的右侧叫倒镜,也称作盘右位置。 l 一测回中观测——正、倒镜两个盘位观测。
理论上,正、倒镜瞄准同一目标时水平度盘读数相 差 180 ,正、倒镜观测可削弱仪器误差影响 , 还可 检核测角精度。
第四章 角度与距离测量 4
二、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l
竖直角 :同一铅垂面内, 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称为竖 直角“α ” (又称高度角、垂直角)。 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之上,α 为正;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之下,α 为负; 其角值范围为:―-90 °~ +90 °‖ α =90 °-ZA
天顶距:目标方向与天顶方向(铅垂线的反方向)之间的夹角。
工程测量
第四章
角 度 与 距 离 测 量
本 章 要 点
1、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概念 2、J6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 3、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及有关计算(难点) 4、 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 5、全站仪的基本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