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疾病预防教案范文

疾病预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2.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结核、高血压等,引起学生对疾病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什么了解,是否听说过这种疾病。
2.知识授课a.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感冒: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加强锻炼等;-结核: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结核病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注意预防结核的传播等;-高血压: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摄入食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量锻炼等。
b.介绍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时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相同的起床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蔬菜、水果、粮食、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少吃高热量和高盐食品;-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酗酒,或减少吸烟和饮酒的频率和量;-适量运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c.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细菌多存在于手部,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均衡营养:保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勤换洗衣物,使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等;-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疾病患者共用器具,接触病人时要佩戴口罩等。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疾病案例,让学生分析该病的原因、病因和如何预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活动设计一些互动游戏,以复习所学知识,并加深学生对预防疾病的认知。
例如,疾病谜语游戏、疾病名人堂等。
5.小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所学知识,是否能举一反三;2.讨论答辩:设置小组讨论或个人答辩环节,检验学生对疾病预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游戏成绩评判:根据游戏的结果评分,评估学生在游戏中对疾病预防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常见疾病预防教育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常见疾病预防教育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节疾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1.1 疾病预防教育的定义疾病预防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疾病预防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大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传染病和常见疾病的侵害。
而幼儿园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传播疾病。
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对于保障幼儿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第二节常见疾病预防知识2.1 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传染病,病毒在幼儿园大班传播较为容易。
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要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同学的口水和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预防措施。
2.2 流感的预防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要经常通风、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者,保持室内卫生等预防措施。
2.3 预防传染病的饮食习惯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生吃未经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的食物,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第三节疾病预防教育活动3.1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组织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图文并茂的讲义、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3.2 组织生活常规通过制定合理的生活常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3.3 开展环境整治组织学生参与环境整治活动,保持教室和活动场所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为预防疾病传播提供保障。
第四节家园合作4.1 家长参与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将疾病预防知识传达给家长,让他们在家中也能对孩子进行疾病预防教育,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
4.2 疾病监测和防控建立疾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健康。
结语通过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园大班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认识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认识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措施;2. 掌握基本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3. 能够对自身及他人的健康问题给出正确的预防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儿童疾病及其防治措施(1)感冒:多喝水,休息,药膳食疗,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2)腹泻:多喝水,清淡饮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卫生;(3)手足口病: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保持室内通风;(4)流行性感冒:勤洗手,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病人;(5)肺炎:保持室内通风,及时补充水分,加强锻炼身体免疫力。
2. 基本的卫生知识和习惯(1)勤洗手:在接触到其他人、食物或者垃圾等前后,都应该用肥皂和流水清洗手部至少20秒;(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房间、桌椅、床铺等,避免家里积存污渍和垃圾;(3)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澡,保持头发、指甲、牙齿的清洁;(4)饮食卫生:吃熟食,证保餐具卫生,避免和宠物共享食物。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和场景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与疾病的接触,了解严重性和危害;2. 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3. 手工制作法:让学生用手工制作生活中的健康小工具,如口罩、疫情防护套装、洗手液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儿童疾病的症状,例如感冒、腹泻、手足口病等,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或家庭中曾出现过哪些情况,以此引出主题。
2. 学习主题(1)介绍每种疾病的基本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让学生看照片配合网上视频,模拟现实情况,通过问答互动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疾病,自己动手制作口罩、防护套装、洗手液瓶等小工具。
3.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卫生习惯以及家庭卫生环境,并提出改进措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意识。
4. 总结评估(1)学生现场回答老师的问题;(2)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测验纸或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健康教案 幼儿园健康

幼儿园是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水平,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本文将对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总结,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有效的幼儿健康教育教案。
一、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1.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是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幼儿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和玩具的清洁卫生,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另外,要避免带有病毒的食物,饮用水和食物应当经过加热消毒,减少幼儿间的密切接触等。
2.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流行性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幼儿园在预防流行性感冒方面,应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定期开展儿童手部卫生教育活动,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咳嗽礼仪,保持教室的通风情况,对常用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等。
3.传染性腮腺炎的预防传染性腮腺炎是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幼儿园在预防传染性腮腺炎方面,应加强疫苗接种工作,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幼儿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儿童间的密切接触,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1.个人卫生教育个人卫生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勤洗手、嘴巴清洁、常换衣、呼吸道卫生等个人卫生习惯,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营养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应注重对儿童进行营养教育,教育儿童均衡饮食、多样化食物、适量进食等营养知识,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应注重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儿童交通安全、游戏安全、饮食安全、防火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保障儿童的安全成长。
4.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应注重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儿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调节等心理健康知识,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健康教案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小学健康教案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教案: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疾病的名称、症状和预防措施;2. 学习如何预防常见疾病;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1. 常见疾病的名称、症状和预防措施- 感冒:流鼻涕、咳嗽、发烧,勤洗手、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 腹泻:腹痛、拉肚子,饮食卫生、勤洗手、饮用开水;- 手足口病:发热、口腔溃疡,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流感:高烧、喉咙疼痛,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麻疹:发热、咳嗽、皮疹,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一些孩子生病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生病以及应该如何预防。
2. 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健康的关注。
第二步:学习常见疾病的症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疾病,展示该疾病的症状和发生原因。
2.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其选择的疾病的症状。
第三步:了解预防措施1. 展示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老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让学生熟悉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2. 学生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步:制定个人卫生计划1. 学生制定个人卫生计划: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定个人卫生计划,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计划。
2.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提供建议改进对方的个人卫生计划。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生病孩子和好朋友,演示好朋友如何帮助生病的孩子并预防疾病。
2. 讨论:学生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想。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汇报: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对常见疾病症状的了解。
2. 个人卫生计划:评估学生是否能制定合理的个人卫生计划,并考察他们对预防措施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卫生专家:邀请卫生专家进行讲座,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健康知识和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
疾病预防初中教案

疾病预防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危害。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疾病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3.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疾病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疾病预防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疾病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疾病的种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几种常见的疾病,如感冒、近视、龋齿等,分析其发病原因、症状及危害。
4. 预防措施:针对上述疾病,讲解预防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定期检查等。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6. 总结: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病例,使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危害。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健康与疾病》相关章节内容。
2. 课件:制作疾病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等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选取相关疾病防治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2.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疾病知识,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6篇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6篇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让同学了解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熬炼,增加反抗力等等,使同学们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增长同学的卫生学问,增加同学的自我保健意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1、留意饮食卫生,避开病从口入;2、避开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觉病人,要实行隔离措施;3、平常应加强体质熬炼;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5、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6、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削减被感染机会;二、争论下列行为好不好:1、咳嗽没用手捂住嘴;2、打疫苗可怕,就不打了;3、平常不留意熬炼;4、不洗手就吃饭(东西)。
三、同学沟通如何预防传染病: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力量。
2、加强体育熬炼,增加对传染病的反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毁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觉、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四、向全班同学提出要求: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1、头发:头发干净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干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洁净无污垢。
4、手:手洁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干净,勤换洗。
6、衣服:衣服干净,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7、鞋袜:鞋子干净,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洁净干净,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干净无杂物。
五、总结:同学们,通过今日的班队会,我们不仅对传染病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预防传染病,并且,通过刚才大家的沟通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那么,盼望我们同学能够从今日做起,从我做起,人人都做讲卫生的好孩子,远离各种传染病,愿我们都能够健康成长。
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精选15篇)

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精选15篇)常见病的预防安全教案篇1班会目标:1、通过本次学习,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二、介绍常见的传染病以及特点1、流行性感冒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流行性腮腺炎5、麻疹6、猩红热7、手足口病三、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四、讨论:我们应该怎样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采取哪些措施?1、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2、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治防的种类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
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
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二)乙脑
1、主要表现: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