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及作品 现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介绍书法家的作品及特点

介绍书法家的作品及特点

书法家是以书法艺术为主业的艺术家,他们通过毛笔、墨汁等工具,运用汉字或其他文字形式创作艺术作品。

以下是几位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及特点的简介:
1. 王羲之:
- 作品:代表作品包括《兰亭集序》、《临字正书》等。

- 特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以行草书为主,以豪放、潇洒见长。

其书法风格充满生气,独特而自由。

2. 米芾:
- 作品:代表作品有《行书如尧乐仙人碑》、《石鼓文》等。

- 特点: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激情奔放、豪放不羁。

他善于用笔墨表达自己豁达、豪爽的性格,注重意境的抒发。

3. 赵孟頫:
- 作品:代表作品有《赵孟頫草书》、《题小石湖图轴》等。

- 特点: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擅长行书、草书。

其书法独特,运笔疾速,线条简洁流畅,形成独特的风格。

4. 张大千:
- 作品: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醉舞图》等。

- 特点:张大千是20世纪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

他的行草书法兼收并蓄,融入了许多绘画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法风格。

5. 梁实秋:
- 作品:代表作品有《梁实秋楷书》、《诗墨平淡》等。

- 特点:梁实秋是20世纪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端庄、古朴,富有书卷气。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陋室铭》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来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1、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文天祥行书《陋室铭》▼2、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纸本,纵49、横131厘米;共19行,计86字。

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

3、元代书法家:泰不华泰不华篆书《陋室铭》▼泰不华篆书作品欣赏《陋室铭》卷,纸本,纵36.9cm,横113.5cm。

1346年43岁时作,书法兼善篆、隶、楷。

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

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4、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文徵明行书《陋室铭》▼5、明代大书法家:祝枝山祝枝山草书《陋室铭》▼6、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董其昌草书《陋室铭》▼7、清末书法家:姚孟起姚孟起楷书《陋室铭》▼8、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赵之谦篆书《陋室铭》▼9、民国要员、当代草圣:于右任于右任草书《陋室铭》▼10、近代著名书画家:溥心畲溥心畲行书《陋室铭》▼11、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马一浮篆书《陋室铭》▼最后,大咖入场!王羲之也有《陋室铭》“作品”?晋代书家写唐代诗篇?穿越么?诸位别紧张,下面这些是集字作品。

我们依次呈现王羲之、智永、米芾、黄庭坚作品:12、王羲之字《陋室铭》王羲之集字书法《陋室铭》▼13、集智永楷书《陋室铭》智永楷书集字《陋室铭》▼14、米芾集字《陋室铭》米芾集字书法《陋室铭》▼15、黄庭坚集字《陋室铭》黄庭坚集字书法《陋室铭》▼史无最全名篇大锦集,15位古代书法高手创作,含集字字内的15幅《陋室铭》,您最喜欢谁?。

古今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

古今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

古今名⼈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我国是⽂化历史悠久的国度,书法作品浩如烟海,本博从中选登古今名⼈的⼀些书法图⽚,请朋友们闲暇时欣赏。

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怀素和尚书法宋徽宗草书千字⽂⼿迹宋代⽶芾⼿迹元代赵孟頫⼿迹明代徐渭的书法徐渭书法明代唐寅书法唐寅书法清代刘墉书法清代郑燮书法蒋中正书法⽑泽东书法周恩来书法徐悲鸿书法齐⽩⽯书法中国历代书法(图)先秦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字差异很⼤,是发展经济⽂化的⼀⼤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相李斯主持统⼀全国⽂字,使之整齐化⼀,这在中国⽂化史上是⼀伟⼤功绩。

秦统⼀后的⽂字称为秦篆,⼜叫⼩篆,是在⾦⽂和⽯⿎⽂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刻⽯,历代都有极⾼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时期。

《说⽂解字序》说:“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貌。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将⽯刻艺术推向新的⾼度。

现存绎⼭、泰⼭、琅琊、会稽四种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的。

商、西周的⽂字已具有⽤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铭⽂很简短,⼀般为⼆三个字,多为族徽。

战国⽂字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为政,⽂字的地⽅⾊彩更为浓厚,⾃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字异形的现象。

东⽅六国⽂字品式多样,风格不⼀,有很⾼的艺术性。

简册 据⽂献记载商代就已经有了简册。

《尚书.多⼠篇》说周公曾对殷⼈讲过:“惟殷先⼈,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也应有⽵⽊简上记事的⽅式,因⽵⽊简易于腐朽,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简册⽬前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简发现很多。

据记载在汉、晋时期就有简牍的发现。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笔,⽽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步发展产⽣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美100幅传世书法

中国最美100幅传世书法

中国最美100幅传世书法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都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作品。

第一幅:《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集序》是由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此作品开创了行书的风格和形式。

其行书字体优美流畅,笔画有力,结构严谨,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

第二幅:《十七帖》-怀素怀素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十七帖》是一部变体草书的代表作。

其字体灵动飘逸,笔画凝重中透露出神韵,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力量感。

第三幅:《赵孟頫行书帖》-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赵孟頫行书帖》凝聚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

行书字体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给人以一种庄重、雄浑的感觉。

第四幅:《陈王宁行书帖》-张献忠张献忠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陈王宁行书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闻名。

行书字体刚劲有力,笔画力度适中,给人以一种稳重、大气的感觉。

第五幅:《黄庭经卷轴》-刘松年刘松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黄庭经卷轴》是一部集书法和绘画于一体的杰作。

字体秀美流畅,构图严谨,墨色淋漓,给人以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这里列举的只是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作品的一小部分。

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艺术技巧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具备着非常高的水平和独特性,它们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欣赏这些传世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的重要地位,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国书法的瑰宝,让这些美丽的传世书法作品继续闪耀着属于它们的光芒。

我最欣赏的书法作品

我最欣赏的书法作品

我最欣赏的书法作品我最欣赏的书法作品,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几位书法家的作品。

一、赵孟頫1、赵孟頫《满江红赋》:这是赵孟頫创作的著名书法作品,以流畅的线条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动人的作品。

这件作品凸显出书法家的意境,给人以质朴、大气、对世界的亲切关怀,充分展示出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2、赵孟頫《除夜赋》:这件作品在呈现出书法家苍劲有力的笔力之余,又逐渐提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灵动细腻。

他的笔触不仅有力而刚烈,而且也有柔和的细腻,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写作对象的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二、王羲之1、王羲之《兰亭序》:这是王羲之留给后人最优秀的书法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的字体清晰而又不失活泼,笔画活跃而又不失细腻,在表达作者的艺术气质的同时,又可以体现出他字T大胆的构思,节奏的安排和优美的情调,在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王羲之《次韵张照明侍御宴饮碑》:这件作品展示了书法家独特的风格,字的表现非常有质感,细腻而典雅,墨色深沉清新,笔划规整而优美,书法步履流畅,书法家精湛的艺术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三、颜真卿1、颜真卿《尚书楷书》:这件作品凸显出书法家独有的艺术风格,字体椭圆婉约,犹如之江秋水,慢慢流淌,蕴含着书法家的价值观价值。

作品的笔划以一种柔和而又有力的形式表达着书法家的情感,使字体显得更让人振奋,也让人的心被弦外之音所触动。

2、颜真卿《礼记大字七十二篇》:这件作品将书法家对汉字本质的理解与形式的表达相结合,以自然的结构,凝练的笔画,生动的表现出书法家对汉字美的独特见解。

它是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完美的名作”。

历代书法名家PPT课件

历代书法名家PPT课件

欧阳询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唐朝)--褚遂良
❖ 唐 褚遂良 孟法师碑 褚遂良,(596-658),字 登善,杭州钱塘人。官至中 书令,封河南郡公,进郡公, 人称“褚河南”。其书初学 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 终法二王,自创一格,是继 欧,虞之后又一书法大家。 曾提出“锥画沙”等著名论 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王献之代表作
魏碑的概念及特点
❖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 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 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 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 魏碑体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 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 ,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 审美价值。 总体来说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
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
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
评价。
李斯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钟繇
❖ 三国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 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 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 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 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 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 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 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 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 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 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 《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 “纸墨奇古,笔法深沉。”《三 希堂法贴》以此冠首。
苏轼代表作
历代书法家(宋)--米芾
❖ 米芾(1051-1107),字 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 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 宫”、“米颠”。宣和时召 为书画学博士。元章天资高 ,能诗文、工画,山水人物 自成一家,世称“米家云山 。”擅书法,工楷、行、草 、篆、隶诸体,以行书成就 高。其与苏轼、黄庭坚、蔡 襄并称“宋四家”。传世名 迹颇多,如《苕溪诗帖》、 《蜀素帖》、《虹县诗卷》 、《吴江舟中诗卷》及《珊 瑚帖》等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法家、作品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

篆书
石鼓文
中国石刻文字的始祖 。

李斯
小篆
泰山石刻
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 《书断》论曰:“画 “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 如铁石,字若飞动, 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 斯虽草创,遂造其极 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 。 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
”,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 (瑗)、杜(操)之法,因而变 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 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 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
北齐
不详
楷书
《泰山经石峪》
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 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 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 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 穆宽阔之趣。 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 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
《泰山经石峪》,又 名《泰山佛说金刚经 》 极大程度上表现了隋 王朝书法的时代风貌 和最高成就。智永为 王 羲之七世子孙 字季真,一字维摩, 号石窗,晚年更号四 明狂客,又称秘书外 监。唐会稽永兴(今 浙江萧山)人。
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 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 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 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明代
董其昌 陈献章行草源自沈粲草书清朝
顾炎武
行书
刘墉
行草
翁同龢
行书
郑燮
行书
傅山
篆隶 小 楷
字玄宰,号思白,又 号香光居士,官至南 萧散自然,古雅平和 京礼部尚书,谥文敏 。 他的书法在岭南书坛 最富有特色,名气也 最大。茅龙笔,实为 陈氏自制的茅草笔, 《自书诗卷》 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 笔锋可长可短、刚健 有力,适合书写大字 。有自己特点的学 派,史称江门学派 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 《千字文卷》、 召入秘阁,授中书舍 《重建华亭县治 行笔圆熟,意趣遒逸 人,官至大理寺少 记碑》 卿,与其兄齐名,人 称“大小学士”。 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 《日知录》、《 其书多以中锋用笔,方圆兼 天下郡国利病书 用,以方为主,转束有利,在 》《清史稿》 纵笔浩放、张显自如之中,充 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 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 行书东坡游记》 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 《行书 以“静”、“淡 ”、“清” 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 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行书四条屏》 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 宽博开张。 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 《郑板桥全集》 草,自称〖六分半书〗。郑夑 《板桥先生印册 的书法揉多种书体于一炉,看 》 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 有奇肆之气。 长于书画,精鉴赏, 七言联》 重骨力 朴实古拙 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 。 5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2年)立。雍正、 乾隆年间出土。该碑是 北魏刻中相当于典型的 模式,结体端严方正, 用笔灵动畅达,尽管刀 痕明显却不呆硬刻板。 字里行间充满人情闲逸 之境。
高贞碑
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此魏 普泰元平(531年)十月刻。 清包世臣跋:“此帖骏利如 《隽修罗》,圆折如《朱君 山》、疏朗如《张猛龙》、静 密如《敬显隽》。”康有为跋: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 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 未有比肩《黑女》者。”此志 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 体,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 敌。代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 就。
.
天发神谶碑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 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 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 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 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 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 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 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 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 重要价值。
刘怀民墓志
《郑文公下碑》,刻 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 年(511年)。系崖 刻,在山东省掖县城 东南的文峰山。此碑 为郑昭道书写,字体 均为楷书,其结字宽 博舒展,笔力雄强圆 劲,有篆隶趣相附, 为魏碑佳作之一。
郑文公下碑
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清康熙十八年 汉北安平出土。楷书。此志 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 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 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 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 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 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 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 “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 上”。“书法直接无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法家及作品现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家及作品,书的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其中有一个非常精美的书法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

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书法家及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正确开展书法艺术评价的依据,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书法艺术美感的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一把尺子。

没有这把尺子,任何人也无法去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

这个共识包括:笔法、结法、墨法与章法四个部份。

一、笔法。

毛笔是书法过程中最最重要,并且是不可替代的工具。

有人曾说古人以刀代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古人确实有刀有笔,但功用不同。

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刻是为了不易泯灭传世久远。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龟片上,仍有书丹而未刻者。

在用竹简做书法载体时,是先用毛笔写,写错的地方用刀刮去,以免遗误后人。

自蒙恬造笔直至现代,几经改造,毛笔成了最适合书法的表现工具。

它在书写过程产生的笔意,形成了书法艺术的语言,把这种语言称之为笔法。

比如:指实掌虚、腕活肘健,悬腕掣肘等执笔法;另外,正锋、偏锋、藏锋、露锋、折锋、搭锋、顺锋、截锋等用笔之法;还有悬针、垂露、印泥画沙、银钩虿尾等特殊技法等等。

究其各法之精神只一个“力”字,一个“韻”字。

它便给人以有骨有筋血肉丰富,充满生机的美感。

否则就如李世民评萧子云书法时所说:“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一派死气。

那么“力”又哪里呢。

首先是执笔。

柳公权把它解释的非常人性化:“心正则笔正”,无非一个正字。

因此说正锋、悬腕、藏锋为第一要务。

其二是一个“象”字。

古人云:一笔一画皆有所象,即常说的下笔有由,晋代卫夫人把它解释的十分明白:“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

唐代孙过亭进一步解释为:“一点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画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因此围绕用笔,出现了许多技法,如提按之法,擒振之法、欹正之法、阳刚之气、淹留之美等。

只有掌握方法、领会笔意,才能做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与风格。

二、结法。

也就是字的结构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在掌握了用笔方法,领会了笔意技巧之后,运用抽象的艺术线条,去形象地表现字的势态。

晋人有“谒骥奔泉、怒猊抉石”的比喻,唐人有“聳起一肩、虚其半腹”的比方。

宋代苏东坡说的更加明白“真如座、行如行、草如走”。

也就是说,楷书要动静结合,以静为主,表现出端庄和稳健。

行书要以动为主,动中含静表现出动的态势,和动的闲雅;草书是一种奔驰的动,要表现出狂奔的姿势,速度和心态。

无论哪种结体,都要表现出一个鲜活的现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结字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小字之别。

人常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疏朗。

又说大字要当小字去写,小字要当大字去写。

这是一个战略战术的问题。

南北书风的不同,也是结法中重要的一个关键。

南派书风即所谓的帖学,深受二王书法的影响,结字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为主调,充满书卷之气,给人以温和与亲近之感。

北派书风即碑学,它自颜真卿书风出现以后,它便以雄强、粗犷、气势恢宏,笔力刚劲风靡与世。

它像手执长枪大戟的威猛壮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造成艺术震撼威摄效果。

三、墨法。

墨分五彩、干湿浓淡焦,各自都表达一种书法情绪,因此用墨是书法的又一重要手段。

无论多好的结构,多美的笔意,多么娴熟的技巧,没有墨,一切都是空谈。

墨的艺术效果,古人说的十分明白:“笔者筋骨也,墨者流美也”。

因而说墨是构成血肉肌肤之美的质的材料。

有人把墨法比作作家的语言,画家的颜料,歌唱家的声音,它们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美感的质量与评价。

用墨之法前人虽无专论,但在书论之中间或有之,现将宋代姜尧章《续书谱》中,有关用墨之法介绍给大家:“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

行笔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

基本道出了
用墨的一般方法。

古人爱说:“墨不旁出、惜墨如金”。

就是说要把墨用到恰到好处。

孙过亭提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乍显乍晦,若行若藏”。

因而说用墨是一个十分灵活恰当把握的一种技巧。

只有把握好墨色,作品才能充分表达感情效果。

该干就干犹如枯槎架险;该湿就湿犹如风云流利;但切不可过淡,淡则伤神,缺少光彩,使作品暗淡无光。

因此说,会用墨作品一派生机;不会用墨作品则死气一团。

四、章法。

就是作品的整体效果。

具体从四方面去评价:
首先是单字造型,要具有舞蹈艺术的造型之美,或如翩翩起舞的少女;或如拔剑张弩的武士;或如张牙舞爪的怪兽;或如面善心慈的老妪……切不可千人一面,千腔一调,形如算子,呆板生硬毫无生机。

因此每一个字都要神采飞扬,活龙活现,各具神采。

另外不要拘泥于一笔一画的刻划,要突出字的整体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第二是行气,气息要贯通,整体感觉要有音乐的旋律,有高低音,长短音,有休止符。

上一字的末笔要与下一字的首笔相互呼应,或呼急应缓,呼缓应急;或笔断意联,笔联意断。

整个作品一气贯之,自始至终浑然一体。

要像一首歌,整体保持一个主旋律,使作品成为
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正如孙过亭所说:“一点乃一字之准,一字乃通篇之准”。

不要为了把字写好写美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