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33]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33]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第28卷第10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V ol.28 No.10 Apr.5, 2008

20 2008年4月5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8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8) 10-0020-06 中图分类号:TM 711;TM 732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丁明,韩平平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009)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o Small-world Power Grid Based on Weighted Topological Model

DING Ming, HAN Ping-p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the inner reason for cascading failures in large-scale power grid, the impedance-based topolo- gical model and cascading failure model for weighted power grid were established, and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and new indices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weighted power grid were presented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power grid was estimated. Small-world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e weighted power grid model, which indicates that weighted model of the power grid is superior in reflecting the node importance and the operation of real power system. The failure model was testified in real power grid. Results of failure experiment show that small-world power grid relies much more on key nodes than common nodes, external factors cannot improve the inherent vulnerability of the grid, and arranging a reasonable structure will be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KEY WORDS: power system; small-world network; weighted topological model; cascading failur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摘要:电网连锁故障机理研究是目前的热点,该文构造基于线路电抗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提出计算加权电网平均距离的算法,改进基于节点负荷平衡的连锁故障动态模型,并提出新的电网脆弱性评估指标。在实际电网上验证加权电网拓扑模型和故障模型的合理性。对电网加权模型分析表明,电网的加权模型不仅保持了小世界特性,在反映节点重要程度和实际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都优于无权模型;在改进的故障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小世界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远大于对普通节点的依赖性,外界影响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本身固有的结构脆弱性,合理安排电网的结构将更有助于增加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和稳定性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小世界网络;加权模型;连锁故障;脆弱性评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 2004CB217908)。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 (2004CB217908). 0 引言

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是一种以复杂网络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大型电网的拓扑特性研究和故障仿真来探索电网中连锁故障传播的内在机理的研究方法。与以潮流平衡为出发点的电力系统暂稳态分析方法[1-5]相比,这一方法对于寻找电网本身固有的脆弱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强措施,从而建设更加坚强的电网具有指导意义。

在电网的拓扑结构及其结构脆弱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文献[6-10]分别证明了美国西部电网、中国北方电网、中国华东电网等都是小世界网络;文献[11]构造了基于拓扑模型的电网受扰动的动态级联方式;文献[12]引入节点的容量系数,建立了更精确的电网故障模型;文献[13]在文献[12]的模型上,分析了意大利电网的结构脆弱性;文献[14-15]对北美电网的连锁故障进行了建模,表明北美电网存在着少部分的脆弱节点在导致大规模连锁故障发生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献[7-10]分析了电网的小世界特性对其结构脆弱性的影响。其中,文献[7]定性地分析了小世界特性对连锁故障传播的影响,认为小世界电网所特有的较小平均距离和较高聚类系数等性质,对故障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献[8-10]结合小世界网络的形成过程,从电网的度数分布及节点的负荷分布入手,以华东电网为例,证实了小世界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然而不足的是,上述电网结构脆弱性的研究模型无一例外都应用了无向、无权图为基础的小世界模型,而忽略了对潮流分布有重大影响的线路电抗。由于电网的各线路电抗值相差较大,对负荷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因而无权模型在进行电网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方面具有局限性,所得出的结论只

第10期丁明等: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21

能说明电网中确实存在脆弱的地方,与实际电网的一致性比较差。文献[16]将线路的电抗值引入电网的拓扑模型中,提出了基于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的线路脆弱性辨识方法,具有实用价值,但由于对网络特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因而无法从电网的结构特性分析连锁故障传播的内在机理。因此,有必要结合文献[7-16],改进小世界电网的拓扑模型,更加深刻地认识连锁故障在小世界电网中传播的内在机理,从而提出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改进方案,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提出考虑线路电抗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和连锁故障模型,以重点研究实际电网的结构脆弱性与小世界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模型有3个特点:①借鉴文献[16]的建模方法,将线路电抗引入小世界电网的拓扑模型中;②在文献[8-9]的算法基础上,提出以最短路径经过的线路条数计算电网的输电路径长度及平均距离的方法,从而保证了基于小世界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加权电网模型的有效性;③引入节点运行极限系数,改进文献[12]的故障模型,并提出多种故障模式和新的故障指标,分别研究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及节点负荷特性和容量系数等因素对故障传播深度和广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电网的小世界特性对故障传播的影响,寻找加剧故障传播的因素,确定电网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电网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保护的措施。

本文的第1部分介绍考虑线路电抗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第2部分重点介绍加权电网的连锁故障模型;第3部分构造实际电网的加权拓扑模型,研究加权电网的小世界特性,并验证故障模型的合理性。

1 加权电网的拓扑分析模型

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电网结构脆弱性研究以一个稀疏的连通图来表示电网的拓扑结构,图中的节点代表实际电网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边代表实际电网中的高压线路。对于电网的无权拓扑模型,各条边的权值完全相同,都为1[6-10],在电网的加权拓扑模型中,边的权值为电网中各输电线路的电抗。

考虑电网运行的特性,依据各节点在电网中的实际作用及它们在拓扑结构中的位置,将节点分为电源节点、联络节点和终端节点,定义输送电能的路径以各电源节点为始端,末端为其它节点,并定义通过各节点的最短输电路径的条数,即节点的介数为其结构负荷,简称负荷[8,13-14]。基于拓扑模型的结构负荷虽然不能完全和实际电网中的负荷分布一一照应,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潮流在电网中的分布情况,因而其分布特性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在电网的无权拓扑模型中,各线路完全相同,电能沿最短路径输送,因而任意2个节点间的距离即为连接这2节点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边的数目[8-9]。将线路电抗引入拓扑图中之后,电能在加权电网拓扑模型中将沿线路电抗值之和最小的路径输送,电网的平均距离和联络节点的负荷分布规律将发生变化。为此,文中仍按最短路径经过的边数计算加权电网中输电路径的长度,各输电路径长度的均值为加权电网的平均距离,则既可保证电能沿电抗值之和最小的路径输送,又使加权前后电网的平均距离具备可比性,用公式表示为

1

(1)ij

L d

n n

′′

=

×?

∑(1)

式中:L′为加权电网的平均距离;

ij

d′为最短路径经过的边数;n为电网中节点的总数。

本文采用式(1)计算加权电网的平均距离和联络节点的负荷分布规律。加权模型的其它基本特征参数包括聚类系数、平均度数及节点度数分布规律与线路的权值无关,均保持不变(基本特征参数的定义参见文献[8])。

2 小世界电网的连锁故障模型

2.1 连锁故障模型

实际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当一条输电线路停运时,功率被转移到其它线路上,进而造成连锁反应,并最终对整个电网的结构和电能传输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初始电网结构的负荷基础上,引入节点的运行容量和运行极限,并且在故障蔓延过程中,根据节点的运行容量和运行极限,调整拓扑模型中线路的电抗,改变最短路径的方向,调整节点负荷,以减轻过负荷节点的压力,减缓故障的进一步蔓延,从而模拟电网受到扰动后的动态平衡过程。

以初始电网拓扑结构下各节点的负荷为参考负荷,文中定义各节点的运行容量和运行极限分别为

i i

S a L

=?(2)

max1

i i

S a L

=?(3) 式中:L i为初始电网结构下各节点的负荷;S i为节点的运行容量;S max i为节点的运行极限;a0为运行容量系数;a1为运行极限系数。

2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28卷

线路电抗修改的原则为

00max max , / ,

, ij ij i i ij ij i i i i i ij

i i e e L S e e L S S L S e L S

=

=?<

(4) 式中:e ij 0为线路的初始电抗;e ij 为修改后的线路

电抗。

可见,当节点运行在其容量范围之内时,线路的权值不发生变化,当节点的负荷超过其运行容量而低于其运行极限时,按过负荷比例调节与过负荷节点相关的线路的电抗,而当节点的负荷超过其运行极限时,所有与之相关的线路的电抗值均变为无穷大,该节点退出运行。当所有节点的负荷均处于运行容量范围之内时,系统进入新稳定状态。在实际电网受扰动过程中,通过FACTS 装置来调整线路的电抗值,可实现上述动态过程,缓解故障的进一步蔓延。 2.2 故障指标

在小世界电网中,一旦长程连接遭到破坏,初始小规模故障通常会导致大量节点被切除,大大改变电能的输送途径[8-10],且故障传播的范围越广,被连锁切除的节点数和负荷越多,故障传播的程度越深,输电路径长度增加越多。本文引入失负荷百分比来衡量故障传播的广度,同时考虑到故障后有许多输电路径被中断,其长度变为无穷大,文中定义输电路径长度的倒数和为电网的输电效率,并采用输电效率下降百分比来衡量故障传播的深度。它们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1)失负荷百分比L out 。

1

cut /j k j G k G L L L ∈∈=∑∑ (5)

式中:G 1为所有失效的输电节点的集合;G 0为所有输电节点的集合。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失负荷百分比指标,不是一个纯粹的有关拓扑结构的评估指标,而是考虑了当联络节点被切除后,整个电网输电能力的指标,是一个与电网相关的全局指标,因此可用于评估故障传播的广度。

(2)输电效率下降百分比E 。

00100%E E E E ′?=× (6)

式中:E 0为初始状态下所有输电路径长度的倒数和;E ′为新平衡状态下所有输电路径长度的倒数和。

与文献[8,14]中的连通性指标相比,本文提出的2个指标更注重电网受到扰动后,输电能力和输

电效率的变化情况,而连通性指标则侧重于故障前后网络结构的变化水平。 2.3 故障模式

本文在文献[8]的基础上,采用了以下2种故障模式,以进一步探索电网的小世界特性对故障传播的影响,确定电网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电网可靠性影响最大的因素。

模式1以节点的负荷和度数为基础,通过随机攻击或蓄意攻击联络节点,考察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具体分为4种方案:①随机地攻击某个节点,并逐步增加被攻击节点的个数;②有选择地蓄意攻击度数最大的节点,并依次攻击度数次大的节点;③有选择地蓄意攻击负荷最大的节点,并依次攻击负荷次大的节点;④连锁攻击负荷最大的节点,即每次攻击1个节点之后,重新计算各节点的负荷,然后再攻击计算后负荷最大的节点,依次类推。

模式2通过分别切除负荷较小的节点和增加外部调节力量,观察电网对内部作用和外界影响的反应,以研究影响结构脆弱性的本质因素,具体包括2种方案:①取负荷最大的前20组节点(每组取10个节点)进行实验,研究被切除节点的负荷下降时,故障指标变化情况;②随机切除某一组节点,通过依次增加节点容量系数的方法,观察增加容量系数对故障蔓延程度的改善。

3 算例分析

3.1 加权电网的小世界特性

文献[8-10]已验证,无权华东电网的拓扑结构具有小世界特性。本节引入线路电抗值,构造华东电网的加权拓扑模型,研究加权模型的拓扑特征,并验证上述故障模型的合理性。

加权后,华东电网的各拓扑特征参数如表1、2和图1所示。其中,表1同时列出加权前后中国华东电网的拓扑特征参数,K 、L actual 、C actual 分别为电网的平均度数、平均距离和聚类系数,L random 、C random 为与华东电网节点数和平均度数相同的随机网络的特征参数;图1是加权前后华东电网的节点负荷分布的双对数曲线图;表2列出加权前后部分节点的负荷变化情况。

由表1可知,与无权模型相比,加权后华东电网的聚类系数不变,而平均距离仅略有增加,仍然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征[6],因此,加权华东电网的拓扑结构仍然具有小世界特性。

由图1可知,与负荷分布满足幂指数约为?1.48

第10期 丁 明等: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23

表1 加权前后华东电网的拓扑特征参数 Tab. 1 Topological parameters of weightless and

weighted East China power grid

模型 K L actual L random C actual C random 无权模型 2.676 9.881 8.063 0.088 0.004加权模型

2.676

11.791

8.063

0.088

0.004

表2 加权前后高压节点负荷差值表

Tab. 2 Contrast of high-voltage nodes’ between ness in weighted and weightless grid model

序号 名称 加权前 加权后 差值 682 SNQ-525 27 649 16 964 10 685 690 SHD-525 25 274 11 994 13 280 692 SSJ-525 20 918 6 763 14 155 702 JSPAI-525 25 202 9 854 15 348 727 ZLT-525 20 523 6 147 14 376 739 ZXIAOS-525 20 572 1 941 18 631 745

ZQIAOS-525

21 802

2 931

18 871

1 0.1 0.01

0.001

1 10

100 1 000 10 000 100 000

结构负荷 (a) 无权模型

累积概率

1 0.1 0.01

0.001

1

10

100 1 000 10 000 100 000结构负荷 (b) 加权模型

累积概率

图1 加权前后华东节点负荷分布图

Fig. 1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of betweenness for weighted and weightless East China power grid

的无权华东电网(如图1(a)所示)相比[8-9],加权模型中,节点负荷的累积概率分布仍满足幂函数规律,幂指数约为?1.40,验证了在小世界电网中,存在一部分关键节点,它们承担的负荷远远高于其它大部分节点所承担的负荷。表2的数据显示,加权后部分节点的负荷增量超过了10 000,而且这些负荷变化较大的节点都是500 kV 高压节点。也就是说,在加权模型中,电网的负荷更加集中于高压输电节点,考虑到高压节点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这一结果有力地说明了加权后的华东电网拓扑模型更能反映各节点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本文对加权电网模型进行研究的实际意义。

总的来说,与电网的无权拓扑模型相比,电网的加权模型不仅保持了小世界特性,在反映节点重要程度与反映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方面都优于无权拓扑模型。

3.2 小世界电网的结构脆弱性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其节点的运行容量系数和运行极限系数,设定a 0、a 1分别为1.1和1.5,在华东电网的加权模型上验证了上述故障模型的合理性。模式1下,广度指标和深度指标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横坐标n cut /n T 为被切除的联络节点与系统总联络节点数的比值,纵坐标分别为式(5)、(6)定义的故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指标。

从图2(a)来看,电网面对各类攻击时,其故障传播的广度指标变化有以下特征:首先,很少的一部分节点,如果被攻击的节点是随机选择的节点,则随着故障节点个数的增加,故障传播范围在广度上呈缓慢上升趋势;如果是度数最高的那一部分节点,则当切除节点数量增加时,故障指标在n cut /n T = 0.02处将发生阶跃变化;如果是负荷最高或连锁切

除负荷最高的那一部分节点,则当切除节点数量增加时,故障指标在切节点量很小(n cut /n T =0.004)处就开始大幅度上升。其次,在文献[8]中,连锁攻击负荷最大的节点对电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远大于基于节点负荷的攻击模式,而本文中这两种攻击模式

的故障后果指标变化趋势非常接近,而且切节点个数越多,基于节点负荷的攻击模式对电网造成的损

害越重于基于连锁攻击模式对电网造成的损害。这一结果表明:①电网对关键节点(即负荷最大的节点)的依赖性远远大于对普通节点的依赖性;②如果忽略节点本身的结构负荷特性,则那些动态结构负荷最大的节点是对电网稳定性(连通性指标[6-8])贡献最大的节点,但从电网的输电能力出发(L out 指标),决定故障传播广度的节点是小世界电网本身负荷较重的节点。

在故障传播的深度方面(如图2(b)所示),基于连锁攻击和基于负荷的攻击时,其指标水平均迅速升到最高水平,也说明了关键节点一旦故障,故障传播的深度迅速增加,即它们决定着故障传播的深度。

模式2下,各故障指标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横坐标L di /L d max 为被切除的联络节点负荷与最大节点负荷的比值,横坐标a 0为节点的容量 系数。

24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28卷

n cut /n T

(a) 广度指标变化图

L c u t

0.6 0.4 0.2

0.0

0.00 0.02 0.04

n cut /n T

(b) 深度指标变化图

E

图2 故障指标变化图(模式1)

Fig. 2 Variation of failure indexes in mode 1

L di /L d max

(a) 广度指标—方案①

L c u t

0.2

0.0

0.1

0.0 0.1 1.0

L di /L d max

(b) 深度指标—方案①

E

0.6 0.0

0.2

0.4 0.0 0.1 1.0

a 0

(c) 广度指标—方案②

L c u t

0.2

0.0 0.1

1.2

1.3

1.1

a 0

(d) 深度指标—方案②

E

0.6 0.0

0.2 0.4

1.2

1.3

1.1

图3 故障指标变化图(模式2)

Fig. 3 Variation of failure indexes in mode 2

从图3的实验结果来看,对于华东电网,故障指标将随被切除节点的负荷增加而增大,而且故障后果严重的范围内的数据量较少,大部分数据集中在L di /L d max 较小,故障指标也较小的范围内;增加容量系数,对各故障指标的影响都非常小,这说明故障节点的负荷特性对各故障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容量系数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出结构脆弱性是小世界电网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外界的影响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弱点,同时也暗示了大规模连锁故障发生的必然性,增加容量系数并不是改善大规模故障的根本措施,从改善网络结构的角度来提高电网的运行水平更具有合理性。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不仅保持了小世界特性,在反映节点重要程度与反映实际电力系统运行方面都优于无权模型。在实际电网的加权拓扑模型上,模拟了故障的连锁反应,评估了故障在小世界电网中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实验结果表明,对具有小世界特性的电网,其结构脆弱性是它本身固有的属性,外界的影响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弱点,而合理地优化电网结构更有助于增加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生虎,丁明,王敏,等.考虑故障不确定性和保护动作性能的

电网连锁故障模式搜索[J].电网技术,2004,28(13):27-31. Li Shenghu ,Ding Ming ,Wang Min ,et al .Search power system chained failure mode considering uncertainty of element fault and

performance of protective relaying[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28(13):27-31(in Chinese).

[2] 鲁宗相.电网复杂性及大停电事故的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05,29(12):93-97.

Lu Zongxiang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lexity of power grid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ckout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5,29(12):93-97(in Chinese).

[3] 何大愚.一年以后对美加“8.14”大停电事故的反思[J].电网技术,

2004,28(21):1-5.

He Dayu .Rethinking over ‘8.14’ US-Canada blackout after one year[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28(21):1-5(in Chinese). [4] 韩祯祥,曹一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J].电网技术,

2004,28(9):1-6.

Han Zhenxiang ,Cao Yijia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its prevention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28(9):1-6(in Chinese). [5] Mili L ,Qiu Q ,Phadke A G . Risk assessment of catastrophic failures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2004,1(1):28-63.

[6] Watts D J ,Strogatz S 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第10期丁明等: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25

networks[J].Nature,1998,393(4):440-442.

[7] 孟仲伟,鲁宗相,宋靖雁.中美电网的小世界拓扑模型比较分析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5):21-24.

Meng Zhongwei,Lu Zongxiang,Song Jingyan.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small-world topological model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ower grid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5):

21-24(in Chinese).

[8] 丁明,韩平平.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J].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增刊):118-122.

Ding Ming,Han Pingping.Small world topological model base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o large-scale power grid[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supplements):118-122(in Chinese).

[9] Ding Ming,Han Pingping.Reliability assessment to large-scale power

grid based on small-world topological model[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Chongqing,China,2006.

[10] 丁明,韩平平.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算法

[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8):7-10.

Ding Ming,Han Pingping.Small-world topological model base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lgorithm for large-scale power grid [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8):7-10(in Chinese).

[11] Motter A E,Lai Y C.Cascade-based attacks on complex networks

[J].Physical Review E,2002,66(6):065102.

[12] Crucitti P,Latora V, Marchiori M.Model for cascading failures

in complex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2004,69(1):045104.[13] Crucitti P,Latora V,Marchiori M.A to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talian

electric power grid[J].Physica A,2004,338(1):92-97.

[14] Re′ka Albert,Istva′n Albert,Nakarado G L.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of the North American power grid[J].Physical Review E,2004,69(2):025103.

[15] Kinney R,Crucitti P,Albert R,et al.Modeling cascading failur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power grid[J].Eur. Phys. J B,2005,46(1):101-107.

[16] 曹一家,陈晓刚,孙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型电力系统脆弱

线路辨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12):1-5.

Cao Yijia,Chen Xiaogang,Sun Ke.Identification of vulnerable lines in power grid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6,26(12):1-5(in Chinese).

收稿日期:2007-04-28。

作者简介:

丁明(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规划及可靠性、新能源及其利用、柔性输电系统的仿真与控制等,mingding56@https://www.360docs.net/doc/5212242024.html,;

韩平平(1981—),女,博士研究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工作。

(编辑谷子)

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识别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识别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教授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绪论 (6) 1.1课题背景及意义 (6) 1.2研究现状 (6) 1.3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7) 二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7) 2.1电网拓扑模型 (7) 2.2拓扑模型的表达 (9) 2.3广义乘法与广义加法 (10) 2.4拓扑的传递性质 (11) 三矩阵方法在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的应用 (13) 3.1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 (13) 3.1.1规定 (13) 3.1.2定义 (14) 3.1.3连通域的分离 (14) 3.2电网元件的等值方法 (15) 3.2.1厂站级两络拓扑 (15) 3.2.2元件级网络拓扑 (16) 3.3矩阵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6) 四基于关联矩阵的网络拓扑结构识别方法研究 (17) 4.1关联矩阵 (17) 4.1.1算法 (17) 4.1.2定义 (17) 4.1.3算法基础 (18)

4.2拓扑识别 (19) 4.3主接线拓扑辨识原理 (20) 4.4算法的简化与加速 (24) 4.5流程图 (25) 4.5.1算法流程图 (25) 4.5.2节点编号的优化 (26) 4.5.3消去中间节点和开关支路 (26) 4.5.4算法的实现 (27) 4.6分布式拓扑辨识法 (27) 4.7举例和扩展 (28) 五全文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致 (31) 摘要 电力系统拓扑分析是电力能量流(生产、传输、使用)流动过程中,对用于转换、保护、控制这一过程的元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认为阻抗近似为0的元件)状态的分析,目的是形成便于电网分析与计算的模型,它界于EMS底层和高层之间。就调度自动化而言,底层信息(如SCADA)是拓扑分析的基础,高层应用(如状态估计、安全调度等[1])是拓扑分析的目的。可见,电力系统在实时运行中,这些元件的状态变化决定了运行方式的变化。如何依据厂站实时信息,快速、准确地跟踪这些变化,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过程中基础而关键的工作[2]。拓扑分析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如此重要的地位,至少应该作到如下几点。 (1)拓扑分析的正确性:对任何情形下的运行方式,由元件状态的状况,针对各种电气接线关系,如单、双母线接线及旁路母线、3/2接线、角型接线等,均能

《电网风险评估方法》

《电网风险评估方法》 附件:电网风险依据cp评估法 5.1对电网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其风险值d由两个主要因素c(事故产生的后果)、p(事故发生可能值)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cp,由d值确定风险等级。 5.2c值的确定 后果。由于危害造成事故的可能最严重结果序号1造成电网特大事故2造成电网重大事故3造成电网较大事故4造成电网一般事故(含一般设备事故)事故性质根据事故调查规程确定。 5.3p值的确定 p值计算公式。p=(d+f+j+s+x)t5.3.1电网结构分(d)序号电网结构因素分值87632.5221.51.3143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值1006040151单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100公里及以上2单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100公里以下,50公里及以上同杆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100公里及以上同杆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100公里以下,50公里及以上同杆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50公里以下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总长度在200公里及以上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总长度在200公里以下,100公里及以上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总长度在100公里以下,50公里及以上3单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长度在50公里以下45678910双回线(或者方式安排造成)供电线路

总长度在50公里以下11多回线(或者环网)供电三永故障时开关拒动存在稳定问题12因电网结构存在低频振荡问题13多回线供电0.5如果供电区域内有电源,安全自动装置按要求正常投入,在事故情况下能够保持区域电网单独正常运行,d值做减半处理。 5.3.2负荷性质系数(f)序号负荷性质因素分值0.811.11供电区域内没有重要负荷2供电区域内有重要负荷3供电区域内有特别重要负荷 5.3.3继电保护分(j)序号继电保护因素分值10.80.60.50.30.11单套保护(或者方式安排造成),运行时间超过xx年2单套保护(或者方式安排造成),运行时间5年以上,xx年以下3单套保护(或者方式安排造成),运行时间5年以下4两套及以上保护,运行时间xx 年以上5两套及以上保护,运行时间xx年以下,5年以上6两套及以上保护,运行时间5年以下5.3.4设备分(s)s=s1+s2+s3+s45.3.4.1开关(s1)序号1开关运行时间xx年以上2开关运行时间xx年以上,xx年以下3开关运行时间xx年以下5.3.4.2变压器(s2)序号1单主变2双主变变压器因素开关因素分值0.50.30.1分值10.055.3.4.3母线(s3)序号母线因素分值10.051单母线(包括线路-变压器组、桥式接线)2双母线5.3.4.4安全自动装置(s4)序号安全自动装置因素分值0.50.30.11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时间xx年以上2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时间xx年以上,xx年以下3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时间xx年以下5.3.5通信分(x)序号通信因素分值0.51造成安全自动装置或继电保护单通道运行5.3.6时间系数(t)序号1持续时间7天以内2持续时间7

配电网故障分析处理的拓扑分析原理及实现

配电网故障分析处理的拓扑分析原理及实现 苏标龙,张瑞鹏,杜红卫,许先锋,卢玉英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210061) 摘要:本文从拓扑构建和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配电网故障分析处理的原理。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应用开发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两方面,将拓扑构建分成了静态拓扑和应用拓扑两个阶段,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完成拓扑构建的基础上,故障分析处理依据故障处理的特定原则对事故区域进行拓扑分析,通过拓扑区域的划分和比较确定故障区域并得到非故障失电区域的转供路径,最后形成事故处理最优方案。 关键词:DMS,故障分析,拓扑分析,故障隔离,负荷转供 The Principle and Realization of Topology Analysis about Fault Proces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primary application of topology in Distribution Manager System (DMS). Topology analysis contains data structure and arithmetic, in consideration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we separate topology analysis into static topology and app-topology. This paper discuss the basic principle about fault process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different area, we get the conclusion about fault area, non-fault area and load transfer trace. KEY WORDS:DMS,fault analysis,topology analysis,fault isolation,load transfer 1引言 配电网故障分析处理是配网管理系统中一项重要的高级应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系统中的设备模型信息建立整个电力网络的实时拓扑模型,并接受配网SCADA提供的实时监控信息,根据各配电终端或故障指示器检测到的故障报警,结合变电站、开闭所等的继电保护信号、开关跳闸等故障信息,启动故障处理,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位置并形成故障处理方案。根据需要,可提供事故隔离和恢复供电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操作预案,辅助调度员进行遥控操作,达到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目的[1]。 本文把故障分析处理过程划分为拓扑构建、故障分析处理两大部分。拓扑构建负责将实际配电网络中设备之间的相对关系描述成满足一定应用需求的拓扑模型,提供给其他的高级应用使用;故障分析处理则通过特定的拓扑分析方法对已形成的拓扑模型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处理方案。 2拓扑构建 2.1 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2] 本文所讨论的网络拓扑引用拓扑学中的相应概念,它研究的是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关系的方法。配网系统中的网络拓扑把配电网络中的电气设备(如开关)抽象为一个点,把电力传输介质(如馈线)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配电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反映出网中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支撑配网各项高级应用的基础,对网络拓扑分析的性能,和高级应用分析的可靠性和效率都有重大影响。 具体应用进行拓扑分析时对拓扑模型使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拓扑分析的数

[33]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第28卷第10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V ol.28 No.10 Apr.5, 2008 20 2008年4月5日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8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8) 10-0020-06 中图分类号:TM 711;TM 732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丁明,韩平平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009)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o Small-world Power Grid Based on Weighted Topological Model DING Ming, HAN Ping-p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the inner reason for cascading failures in large-scale power grid, the impedance-based topolo- gical model and cascading failure model for weighted power grid were established, and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and new indices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weighted power grid were presented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power grid was estimated. Small-world effects were found in the weighted power grid model, which indicates that weighted model of the power grid is superior in reflecting the node importance and the operation of real power system. The failure model was testified in real power grid. Results of failure experiment show that small-world power grid relies much more on key nodes than common nodes, external factors cannot improve the inherent vulnerability of the grid, and arranging a reasonable structure will be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KEY WORDS: power system; small-world network; weighted topological model; cascading failur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摘要:电网连锁故障机理研究是目前的热点,该文构造基于线路电抗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提出计算加权电网平均距离的算法,改进基于节点负荷平衡的连锁故障动态模型,并提出新的电网脆弱性评估指标。在实际电网上验证加权电网拓扑模型和故障模型的合理性。对电网加权模型分析表明,电网的加权模型不仅保持了小世界特性,在反映节点重要程度和实际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都优于无权模型;在改进的故障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小世界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远大于对普通节点的依赖性,外界影响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本身固有的结构脆弱性,合理安排电网的结构将更有助于增加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和稳定性水平。 关键词:电力系统;小世界网络;加权模型;连锁故障;脆弱性评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 2004CB217908)。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 (2004CB217908). 0 引言 基于小世界拓扑模型的大型电网脆弱性评估是一种以复杂网络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大型电网的拓扑特性研究和故障仿真来探索电网中连锁故障传播的内在机理的研究方法。与以潮流平衡为出发点的电力系统暂稳态分析方法[1-5]相比,这一方法对于寻找电网本身固有的脆弱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强措施,从而建设更加坚强的电网具有指导意义。 在电网的拓扑结构及其结构脆弱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文献[6-10]分别证明了美国西部电网、中国北方电网、中国华东电网等都是小世界网络;文献[11]构造了基于拓扑模型的电网受扰动的动态级联方式;文献[12]引入节点的容量系数,建立了更精确的电网故障模型;文献[13]在文献[12]的模型上,分析了意大利电网的结构脆弱性;文献[14-15]对北美电网的连锁故障进行了建模,表明北美电网存在着少部分的脆弱节点在导致大规模连锁故障发生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献[7-10]分析了电网的小世界特性对其结构脆弱性的影响。其中,文献[7]定性地分析了小世界特性对连锁故障传播的影响,认为小世界电网所特有的较小平均距离和较高聚类系数等性质,对故障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献[8-10]结合小世界网络的形成过程,从电网的度数分布及节点的负荷分布入手,以华东电网为例,证实了小世界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然而不足的是,上述电网结构脆弱性的研究模型无一例外都应用了无向、无权图为基础的小世界模型,而忽略了对潮流分布有重大影响的线路电抗。由于电网的各线路电抗值相差较大,对负荷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因而无权模型在进行电网拓扑结构脆弱性分析方面具有局限性,所得出的结论只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共享网络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着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10018-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在建立之初大都忽视安全问题,而且多数都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在设计上具有缺陷,因为TCP/IP协议在设计上力求运行效率,其本身就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开放性、互联性等特点,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当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数据、程序等不会因为无意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篡改、泄露,防止非授权的使用或访问,系统能够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以及能够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的具体概念会随着感兴趣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些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一些非法个人通过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对用户的绝密信息进行破坏。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来说,他们希望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拒绝服务、资源非法占用、非法控制等威胁,能够有效地防御黑客的攻击。对于国家的一些机密部门,他们希望能够过滤一些非法、有害的信息,同时防止机密信息外泄,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网络安全既涉及技术,又涉及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主要针对外部非法入侵者的攻击,而管理方面主要针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即信息只能够被授权的用户所使用,它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完整性(Integr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未经授权保持不变的特性。即当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篡改、删除、伪造、重放等破坏。可用性(Availability)它是指当网络中的信息可以被授权用户或实体访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准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或者当网络部分受到破坏需要降级使用时,仍可以为授权用户或实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可靠性(Reliablity)它是指网络系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可控性(Controllablity)它是指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它可以保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监控。 6.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它是指在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认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它可以保证发送方无法对他发送的信息进行否认,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取证、证据保全,使公证方可以方便地介入,通过法律来管理网络。 二、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脆弱性研究

南网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指导性意见

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指导性意见 1.目的 1.1为供电局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 1.2本标准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对作业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报要求如下: 4.1.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如:调度运行、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继电保护、高

压试验、化学试验、汽车驾驶等等。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同类型归类的方法来梳理工作任务。 如: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巡视可归类为“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同一主接线方式的线路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线路停电操作”、同一主接线的母线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母线停电操作”等。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 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包括接令与操作票、工器具的准备)、开断路器操作、隔离开关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变压器高压套管更换”可分解为施工准备(包括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和工器具、材料准备)、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放油、拆除旧套管、安装新套管接线复位、注油、测量与试验、拆除现场安全措施、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危害名称可针对《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选择,表中位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等。 4.1.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分布、特性及产生风险条件: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

实例网站技术脆弱性分析

1WEB网站扫描报告 1.1 综述 1.1.1测试目标 本次渗透测试的目标是对在信网关进行渗透性测试。从中发现可能的安全弱点,并给出修正建议。 IP地址: 在信网关: 1.1.2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主要通过扫描器、应用软件测试工具、自行开发的渗透性测试工具与人工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网站的端口,应用程序,系统,WEB应用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测试与评估,并针对每个找到的安全弱点,给出了具体的验证方法与解决方案。 1.1.3漏洞统计 共发现漏洞31个: SQL 注入1个(高风险) 账户安全策略不足 2个(高风险) 会话标识未更新1个(高风险) 程序代码漏洞1个(高风险) 跨站脚本XSS 4个(中风险) 检测到BEA WebLogic 1个(中风险) 登陆请求未加密6个(中风险) 检测到隐藏目录10个(低风险) HTML注释泄密3个(低风险)

发现可高速缓存的登录页面2个(低风险) 其中: 高风险漏洞5个 中风险漏洞11个 低风险漏洞15个 1.2 网页漏洞评估 1.2.1SQL注入

漏洞类型: 脚本程序漏洞 漏洞描述:经过简单的测试发现在统计分析->工号操作统计->工号登录统计下的工号对话框存在很多十分致命的注入漏洞,通过此类的安全漏洞我们在互联网区远程得到了该web服务器的主机最高控制权。以下是安全工程师测试中发现的严重注入漏洞: 通过SQL探测字符串输入‘ OR ‘1’=’1 并查询,返回得到数据库中所有用户的内容 临时性解决方案对文件中带入SQL语句的变量,应该使用replace函数剔除特殊字符,如下所示: replace(id,"'","''") replace(id,";","''") replace(id,"--","''") replace(id,"(","''") 这样把特殊字符过滤之后,就可以防止黑客通过输入变量提交有效的攻击语句了。 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注入漏洞从互联网得到这台服务器的最高控制权,也就是相当于进入了xxxx省xxxxxxxxx内网,并且可以对内网的所有电脑主机发动攻击,但是因为渗透测试只是点到为止的安全测试服务,所以我们发现了该严重风险并没有继续利用(如有需要可以现场演示)。以下是利用注入漏洞以最高管理员身份进入该服务器桌面的截图: 1.2.2账户安全策略不足漏洞名称:账户安全策略不足

几种网络拓扑结构及对比

局域网的实验一 内容:几种网络拓扑结构及对比 1星型 2树型 3总线型 4环型 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以及它们的混合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分为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结构这里讲物理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是一种基于多点连接的拓扑结构,所有的设备连接在共同的传输介质上。总线拓扑结构使用一条所有PC都可访问的公共通道,每台PC只要连一条线缆即可但是它的缺点是所有的PC不得不共享线缆,优点是不会因为一条线路发生故障而使整个网络瘫痪。环行拓扑:把每台PC连接起来,数据沿着环依次通过每台PC直接到达目的地,在环行结构中每台PC都与另两台PC相连每台PC的接口适配器必须接收数据再传往另一台一台出错,整个网络会崩溃因为两台PC之间都有电缆,所以能获得好的性能。树型拓扑结构:把整个电缆连接成树型,树枝分层每个分至点都有一台计算机,数据依次往下传优点是布局灵活但是故障检测较为复杂,PC环不会影响全局。星型拓扑结构:在中心放一台中心计算机,每个臂的端点放置一台PC,所有的数据包及报文通过中心计算机来通讯,除了中心机外每台PC仅有一条连接,这种结构需要大量的电缆,星型拓扑可以看成一层的树型结构不需要多层PC的访问权争用。星型拓扑结构在网络布线中较为常见。 编辑本段计算机网络拓扑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线关系的方法。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反映出网中个实体的结构关系,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它对网络的性能,系统的可靠性与通信费用都有重大影响。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环形拓扑、星形拓扑、总线拓扑三个。 1. 总线拓扑结构 是将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公共总线上,结点之间按广播方式通信,一个结点发出的信息,总线上的其它结点均可“收听”到。拓扑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可靠性较高,易于扩充,节点的故障不会殃及系统,是局域网常采用的拓扑结构。缺点:所有的数据都需经过总线传送,总线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出现故障诊断较为困难。另外,由于信道共享,连接的节点

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doc 14页)

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doc 14页)

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指导性意见 1.目的 1.1为供电局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 1.2本标准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对作业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报要求如下:4.1.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如:调度运行、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继电保护、高压试验、化学试验、汽车驾驶等等。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同类型归类的方法来梳理工作任务。 如: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巡视可归类为“输电架空线路巡视”、同一主接线方式的线路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线路停电操作”、同一主接线的母线停电操作可归类为“××kV母线停电操作”等。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 如“220kV线路停电操作”可分解为操作准备(包括接令与操作票、工器具的准备)、开断路器操作、隔离开关操作、二次设备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变压器高压套管更换”可分解为施工准备(包括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和工器具、材料准备)、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放油、拆除旧套管、安装新套管接线复位、注油、测量与试验、拆除现场安全措施、记录与归档等几个步骤。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危害名称可针对《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选择,表中位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

互联网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教学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 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 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 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智能电网与低压电网网络拓扑结构

智能电网与低压电网网络拓扑结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能源危机的深化,二氧化碳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倡导,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智能电网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智能电网热潮。 我国根据自己电网的特殊性,提出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其内涵包括特高压输电网架、数字化变电站、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用电营业管理与用户互动系统。 而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条件而言,只有特高压输电网络与用电营业管理系统具备立即实施的条件。数字化变电站与配网调度自动化,由于标准还很不完善,暂时还不具备全面实施的条件。 一.用电营业管理数据采集系统与低压电网网络拓扑分析: 鉴于用电营业管理与用户互动系统,涉及的产业链最长,现实需要的产品数量最大,可以容纳的企业也最多,它也成了企业追捧的热点、投资商的最爱! 但也就是这个系统,从现场反馈的数据分析,存在重大技术障碍。主要体现在系统的低压载波信道的通信可靠性上。 考虑到低压电网资产属于供电部门所有,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无投入或低投入增值,具有太大的诱惑;加上自家信道不用支付长年累月日常通信的运行费用,国网首选低压载波信道作为用电营业数据采集与用户互动系统的下段信道。 但是这条信道也存在它自身的弱点:由于我国对低压电器上网监控不严,电网载波通信背景噪声很大;而电网的优越的50hz频率

响应特性与极差的高频响应特性,面对剧烈的电网负载变化,使得电网产生极高的高频衰减与难以克服的衰减动态范围;这都导致了用电营业管理数据采集系统下段信道通信可靠性达不到现场适用要求。 根据目前国际上在低压电网上允许使用的两个载波通信频段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目前低压载波通信单纯依靠物理层通信,无法保证系统数据采集的可靠性;这也为我国低压载波集抄系统将近二十年的推广实践所证实。现在国内外在低压载波通信领域,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在发展中继组网技术。也就是关联中继技术。借助中继通信,牺牲部分数据采集速度,来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具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电能表之间的关联性。当系统出现“孤岛”现象时,“孤岛”中的电能表与其他电能表之间丧失了通信上相关性,中继手段就完全无能为力了。要解决“孤岛”现象的唯一手段,就是提高载波通信芯片物理层通信能力,建立电能表之间的关联关系。这个要求,比单纯依靠物理层进行系统全覆盖,要求低一些。它也说明系统的关联指标是与载波通信芯片物理层通信能力是相关的。 中继通信的关键是电能表之间的相关性! 就关联中继技术而言,从中继的选择性分类,可以分为非选择性的自动中继(我们可以把它称作盲中继)与选择性自动中继两种。 非选择性的自动中继的典型方案,有lonworks总线技术,及其国内的动态组网技术。它主要依靠“全网侦听、冲突避让”,实现中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 姓名:孙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气工程 指导教师:张哲 2011-05-27

摘要 电力系统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也日趋复杂和庞大,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近些年世界范围内频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基于电网稳定性分析的安全评估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研究建立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适应性的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力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脆弱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实用化的角度,提出了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的新方法。 通过对电力系统大停电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事故树分析法将大停电的原因归类为结构、技术、设备和管理四大要素,并重点对结构、技术、设备三大要素进行逐层细分,得到了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的四级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的基础。文中对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了阐述。 指标权重的分配是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的关键。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安全风险评估与脆弱性分析指标体系中包含了大量的定性指标。文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实现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权重分配,并用实例比较了不同标度法对权重分配计算结果的影响。 判断矩阵描述了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关系,因此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决定了指标权重分配结果的合理性。文中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进行建模,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判断矩阵一致性寻优,通过案例计算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脆弱性分析的目的是要找出电力系统的脆弱点。文中从复杂电力系统的角度探索了电力系统脆弱性的定义。在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基于主接线图的电网拓扑辨识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主接线图的电网拓扑辨识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单位: 答辩日期:

摘要 电气主接线图,就是用国家规定的电气设备图形与文字符号,详细表示电气主接线组成的电路图。电气主接线反映了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等有关电气设备的数量、各回路中电器设备的连接关系及发电机、变压器与输电线路、负荷间以怎样的方式连接,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保护与控制方式选择和检修的安全与方便性[]1。本文在主接线图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关联矩阵的方法对电网拓扑进行辨识。该算法使用节点-支路关联矩阵表示点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定义了矩阵的“与-或”乘法运算,利用连通性的传递性质,实现对电网络的拓扑辨识。在此基础上,利用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和节点-节点连通矩阵的对称性,提出了加快计算的技术和实现方法,该算法既可以通过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程实现,也可以由单片机进系统或ASIC等硬件方法实现[]14。 关键词:电气主接线图;电网拓扑辨识;关联矩阵;连通矩阵 ABSTRACT Electrical main wiring diagram is used in the state provisions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graphics and text symbols in detail.The electrical main wiring diagram reflects the number of generators, transformers, lines, circuit breakers and switches and other electrical equipment.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device layout, protection and control mode sel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afety and conveni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wiring diagram, 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correlation matrix to identify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This algorithm denotes the basic topology of power network by node-branch matrix, defines an “AND-OR”multiplication of two matrices, then use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N110134833A】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3132.X (22)申请日 2019.05.09 (71)申请人 南京邮电大学 地址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 马路66号 (72)发明人 邓松 吴新新 岳东 付雄 葛辉  朱博宇 徐雨楠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51)Int.Cl. G06F 16/901(2019.01) G06Q 50/06(2012.01) (54)发明名称 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及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 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对电网拓扑数据进行特征 属性值提取,利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判断设 备与设备间关联性,形成拓扑关联图,设立端子, 边的属性,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属性结构拓扑 图,填充业务数据信息,结合业务优先级别,把设 备节点信息连接形成单元结构,组成不同优先级 别的单元框架,把提炼出来的电网图逻辑模型以 及拓扑结构,结合三个属性结构进行全图数据连 通,映射为电网拓扑管理图数据模型。本发明解 决了电网拓扑数据在图数据库中的建模问题,采 用图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分析电网拓扑数据,使 得电网拓扑数据高效快速的存入图数据库中,保 证电网拓扑图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CN 110134833 A 2019.08.16 C N 110134833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134833 A 1.一种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征提取器、拓扑关联图生成器、属性结构图生成器、图数据模型管理器; 所述的特征提取器将采集到的电网拓扑数据进行属性特征的提取,将属性特征的数据类型映射为数值类型,生成第一属性结构拓扑图; 所述的拓扑关联图生成器判断第一属性结构拓扑图中设备节点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性强的设备节点中添加强联系属性,形成拓扑关联图; 所述的属性结构图生成器将所述的拓扑关联图录入图数据库系统,设置端子节点存储设备节点的连接关系和连接关系属性,设置边属性,生成第二属性结构拓扑图; 所述图数据模型管理器结合业务优先级别,将业务数据信息导入到第二属性结构拓扑图中,生成第三属性结构拓扑图,并将第三属性结构拓扑图进行数据连通,映射为电网拓扑管理图数据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判断设备节点之间相关性的方法为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属性结构图生成器设置边属性具体为:将边所连接节点间电力流向、节点间线路拓扑关系、节点从属关系和比较优先级存储为边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优先级的设置具体为:根据电压判定,电压越高,优先级越高。 5.一种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网拓扑数据中提取特征值,建立属性信息表; (2)根据属性信息表建立设备节点,生成第一属性结构拓扑图; (3)判断第一属性结构拓扑图中设备节点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性强的设备节点中添加强联系属性,形成拓扑关联图; (4)将所述的拓扑关联图录入图数据库系统,设置端子节点存储设备节点的连接关系和连接关系属性,设置边属性,生成第二属性结构拓扑图; (5)结合业务优先级别,将业务数据信息导入到第二属性结构拓扑图中,生成第三属性结构拓扑图; (6)将第三属性结构拓扑图进行数据连通,判断图是否连通,如果是则映射为电网拓扑管理图数据模型,如果否则返回步骤(2)循环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进行步骤(1)至步骤(6),将所获取更新的电网拓扑数据导入所述电网拓扑管理图数据模型,实现数据模型的实时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判断设备节点之间相关性的方法为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设置边属性具体为:将边所连接节点间电力流向、节点间线路拓扑关系、节点从属关系和比较优先级存储为边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电网拓扑管理的图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优先级的设置具体为:根据电压判定,电压越高,优先级越高。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