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软硬件抗干扰技术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

关键 词 :电磁 兼容 ; 片机 系 统 ; 干 扰 单 抗
中 圈 分 类 号 :T 3 2. P0 7
s s e e I r du ed. y t m ar nto c
Abst act I hi ap an iI t f r o e n qu f r : n t s p er t t。n ere en e t ch i es o Ha d r war nd e a So t r n Si gl i fwa e i n e Ch p Koy or w ds:El cto a e i e r m gn t Compa l l y Si gl hi c mpu er s s em; t-n ere e e c t l ; n ec p o bl t t y t An i t f nc i r
维普资讯
认 证 与 电 磁 兼 容 卷
Ce r ii tf caton & EM C i … ・ ●●●●●
Chi Com put p er Sys em t
(华 学 动1学 .left j。n d1I 1宰  ̄1科 0 Ce Ao eenygg。 自 0 与 ogou 。tc日a Gnr, 54 化6 anfc E eg Ir STh n h m3 。 t i o y i en
Ch n h u 4 3 o e z o 2 o o
.
: 叭o n og l
hl n
i 1
摘
要 : 文 介 绍 了单 片 机 系统 中硬件 抗 干 扰技 术 和 软 件抗 干 扰 技术 本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c 号 :1 0 - 1 7( 0 6 0 — 0 7 0 . 编 03 0 0 2 0 )4 0 6 — 2
范 标 准 等 , 既 针 对 电 路 、 又 针 对 单 题 , 因 此 应 该 采 取 屏 蔽 与 匹 配 措 硬 软 件 结 合 法 米 进 行 电 磁 兼 窬 性 设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措施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措施徐本升(七煤(集团)公司社保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廛屉科夔[}商要]单片机系统主要由信号检测部分、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控制信号驱动部分、拳统零毒部分、显示部分组成。
干扰的种类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元器件在系统中的状态和系统外部其它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抚。
硬件抗干扰措施是电潺的抗干扰设计,屏蔽抗干技技术,双绞线及光纤的使用,去耦电路。
软件抗干就措-旌旋出错处理程序,建立软件陷阱,使用空操作指令。
‘‘、联蠢建i司]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构成比较复杂、所用元件品种繁多,有的工作场所环境比较差,由于这些原因,为了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能正常运行,系统的抗干扰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干扰就是针对干扰产生的性质、传播途径、侵入的位置和侵入的形式,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干扰源,抑制干扰传播途径,减弱电路或元件对噪声干扰的敏感性,使单片机系统能在线正常、稳定地运行。
1单片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的:1)信号检测部分:2)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3)控制信号驱动部分;4)系统交互部分;5)显示部分。
由此可见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成分是相当复杂的,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到名目繁多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从类型繁多的集成电路到各种各样的耦合器件、执行部件、显示器件等。
2干扰的种类干扰就是叠加在有用信号上的不需要的信号。
是影响路正常工作的另一种噪声。
干扰以某种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一的渠道。
混入有用信号中侵人单片机系统,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在各种实际环境中,干扰总是存在的,这些干扰能降低电子系统准确性甚至破坏其可靠性。
干扰有两种:一是来自系统内部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干扰通过地址、电源线、信号线,分布电容和电感等传输,影响系统工状态。
二是来自系统外部其它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
通过传导辐射等途径影Ⅱ向单片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干扰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作用有3个部位:1)输入系统。
单片机软件抗干扰技术

() 3 中值法 。根据干扰造成采样数据偏大或偏小 的情况 , 对一个采样点连续采集多次 , 并对这些采样值进行 比较 , 取中
值作为该点的采样结果 。
() 4 一阶递推数字滤波法 。这种方法是 利用 软件完成 R C 低 通滤波器的算法 , 实现用软 件方法替代硬件 R C滤波器。一 阶递推数字滤波公式为 :
Eq i me M a f crngTe h l g u p nt nu a ti c noo y No. 1, 0 1 2 08
单 片机 软 件抗 干扰 技术
汤 海燕
( 天津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 0 3 ) 0 1 1
摘要 : 在安装 于设备上起控 制作用的单片微 型计 算机 中 , 由于设备 的频繁启动和停止 , 电网电压的波动 , 大型设备运行 时产 生磁场 等 诸 多方面的干扰 , 致使单片机的工作 受到影响。 基于这一情况, 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是 完全 必要的。 文运用软件抗干扰技术 , 本 解决
序处于无序状态 。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时间越短 , 系统 的影响 对 就越小 。 解决这一 问题 的方法 , 就是有意识地在程序 中插入一 些空操作指令 N P 由于这些指令为单字节指令 , 中心处理 O 。 对 机的工作状态元任何影响 ,这样就使失控的程序在 遇到该指
】 =Q ( ) 1 , x +1 Y 一 n ~Q
式中 :
果 。由于干扰 的侵入 , 输入 / 输出接 口状态受干扰 , 造成条件 状 态偏差 、 失误 , 致使控制 失常 , 至造成 系统资源 被某 一任 甚
务模块独 占, 使系统 出现 “ 死锁” 。 () 3 数据受干扰发生变化 。由于 R M是 可以读 / 的 , A 写 因 此, 就有可能在 干扰 的侵 害下 , A R M中数据发生窜改 , 使系统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EMC)与干扰抑制技术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和抑制干扰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包括电磁干扰的来源、EMC设计要求、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以及正确的布线和接地技巧。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可以由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引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来源:1. 射频辐射:包括无线通信、雷达或其他射频电源等设备产生的电磁波。
2. 电源线干扰:来自交流电源线的噪声,如谐波和干扰信号。
3. 开关电源:开关电源高频噪声会通过电源线和地线传播到其他电子设备中。
4. 过电压和静电放电:电气设备的开关、电磁阀等在操作时可能产生过电压和静电放电。
5. 瞬态电压:包括闪电击中电力线、开关电源的瞬态电压等。
二、EMC设计要求为了满足EMC设计要求,单片机硬件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 辐射和传导:抑制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以确保设备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2. 抗干扰:增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小。
3.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布局: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交叉耦合和串扰,降低电磁干扰。
4. 接地: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5. 输入输出端口的保护:通过使用适当的保护电路来保护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防止它们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损坏。
三、干扰抑制技术1. 滤波器: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可以抑制进入单片机的高频噪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
2. 屏蔽:通过在关键部件周围添加屏蔽罩或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波的干扰。
3. 地线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减少回路的回流电流,降低共模噪声,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中抗干扰技术的探讨

Ab ta t nti a e,tec re tMCU a piain s ts a ay eterao sfritr rn e h o t fta s sin sr c :I hsp p r h urn p l t t u , n lz h e sn o nef e c ,terueo rn miso , c o a e
电路内部 ,一 般包 括晶体管 、电阻以及运算放大器等 零部件 ,
由于这 些零 部件在 运行 过程 中会 产 生噪声 ,如 晶体 管闪 烁 、
电阻热 噪声 或者散粒 噪声 等 ,因此产 生干 扰源 ;其 次 ,在实
行感 性负载切换 过程 中 ,容易产生 噪声干扰 。在单 片机控制 系统 中 ,包含 了若 干感性 负载 ,例如接触器 、电机 、电磁铁 、 交 直流继 电器等 ,它们 的 自感反应 较为敏感 ,在切 换设备 过 程 中,由于受到 电磁感 应作用 ,线 圈 的两 端会产生 极高 的瞬 态电压 ,以此产生干扰问题 【 ;再 次 ,接触 噪声 也是单片机干 扰 的主要来 源之 一 ,由于单 片机 中两种材 料 的不完 全接 触 , 引发导 电率 的起 伏不定 ,进而产生 噪声 。例如 ,晶体管 焊接 位置的接触 不 良、插 头与插座接触 不 良、继 电器各 触点 之间 的接触不 良,等等 ,都可能成为干扰 的来源 。
te rpsdat jmmn c nl yt e sr t tt ettefnt n leurmet ue yteMC h ooe n -a igt h o g nue h e co a rq i ns sdb U. p i e o o a im s h u i e h Ke o d: U ; p l ao ytm sf ae;nijm n t h o g yw rs MC api t nss t r at a mig;e nl y ci e ow - c o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2 印制 电路板的设计与工艺 . 2 印制电路板 (C ) 电子产 品中元器件 的支撑件 , P B是 它提 供 电路原器件 之间的电气连接 。 印制电路板 的设计要本着 尽 量控制噪声源 、 尽量减小 噪声 的传播与耦合和尽量 减少敏感
于软件抗干扰措施是以 C U的开销为代价 的,如果没有硬 P
件抗干扰措施消除绝大多数干扰, P C U将忙于奔命,没有时
的高频成份 比正弦波多得 多。 虽然方波高频成份波的幅度比
基波小, 但频率越高越容易发射出成为噪声源, 微控制器产
生的最有影响的高频噪声大约是时钟频率的 3 。 倍 电路所需的电子元器 件众 多, 任何一个 电子元器件 的失
抗干扰技术。
关键词 : 单片机 ; 硬件抗干扰; 软件抗干扰 ; 复位 中图分类号 :P 6 T 3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1 72 2 1) 0 。 17- 9- 00 .16 3 4 ( 9 10
Ab ta t I r e r v l b ly i eM ir c mp trs se i i s e t l o d sg t itre e c . h sp p r n r - src :no d roi t mp o er i i t t c o o u e y t m.t s sn i e in An i n e fr n e T i a e t e a i nh e at - i o
~
R s a c n A t - n e f r n e T c n u s 1 M c o o p t r S s o e e r h O n i i t r e e c e h i e i i r c m u e y t m q 1
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

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摘要:单片机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单片机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是抗干扰性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本文对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主要从硬件干扰抑制技术和软件干扰抑制技术两个大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PIC单片机抗干扰硬件软件1 硬件干扰抑制技术1.1 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对单片机抗干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隔离不仅能够将外来干扰信号的通道阻断,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与现场隔离实现抗干扰目的,使得彼此之间的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
常用的隔离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器隔离方式、布线隔离方式、光电隔离方式和继电器隔离方式等。
1.2 合理选择系统时钟PIC单片机系统时钟频率为0~20MHz,时基震荡方式主要有四种,每一种时基震荡方式由不同的时基频率相对应:外接电阻电容元件的阻容振荡方式RC,频率为0.03MHz~5MHz;低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LP,频率为32.768kHz或200kHz;标准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XT,频率为0.2MHz~4MHz;高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HS,频率为4MHz~20MHz。
外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外接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外接时钟电路、外接RC。
用户在选择基振荡方式和外接方式时可根据PIC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性能、应用场合、价格等因素来进行。
外接时钟属于高频噪声源,从可靠性方面来讲,不仅会干扰本应用系统,而且还能够干扰外界。
频率越高越容易成为噪声源,因此应采用低频率的系统时钟,但是必须把与系统性能要求相符作为前提条件。
1.3 合理设计电路板在电路板设计时,不要只是采用单一的PCB板进行,而应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层PCB板来进行,其中一层用作接地,而另外一层用作电源布线,这样就使得退耦电路形成,同时,这样的电路其屏蔽效果也比较好。
如果对空间没有任何的硬性规定,同时要成本因素进行考虑,此时在设计电路板时就可以采用单层或者双层的PCB板进行布线,这样需要从电源单独引电源线进行布线,并将其逐个分配到每个功能电路中,另外,还要将所有的地线汇集到靠近电源地的一个点上。
单片机硬件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维普资讯
一
+一—— ■墨曲
杜 彦 明 张 大 军
单片机硬f抗能价 格 比 ,被广 泛地 应 用于 各个领 域 。随着单 片机 功能 越来越 完 善 ,硬 件 的 设计也 变得越 来越 简单 。实验 室 里设计 的控 制 系
抗干扰 技 术的应 用 变得越 来越 重要 了。
1 干扰 的来 源和 后果
工控 现场 环境 中干扰 是 以脉 冲的形 式进 入单 片 机 系统 ,其主要 的 渠道有 三条 ,即 ,空 间干 扰 、供
电系统干 扰 、过 程通 道干 扰 。空 间干 扰 多发 生在 高 电压 、大 电流 、高频 电磁场附近 ,并通过静 电感应 ,
( 2)程序运 行失 常。
2 单 片机应用 系 统的 硬 件 抗 干 扰 设 计
2 1 供 电系统 .
( 1)防 止从 电源 系统 引入干 扰 ,可采 取交流稳
压 器保证 供 电的稳 定性 ,防 止 电源 的过 压 和 欠压 。 使用 隔离 变压 器滤掉 高频噪 声 ,低通 滤波 器滤掉 工
维普资讯
好的接地 网 ,防止产生地 电位 差和元件之 间的耦 合 。 ( 2)印制 电路 板要 合理分 区 。模拟 电路 区、数
( )闲置不用 的 I 8 C管脚 不要悬空以避免干扰 引
入 ,不用 的运算 放大 器正输 入端 接地 ,负输入端 接
将 主机部 分和 前 向、后 向通道 及其 它部 分切断 电路
的联 系 ,可有 效 的防止 干扰 进入 主机 系统 。
互联 导线尽量短 ,使用 4 。或者 圆弧折线 布线 ,不 5
要使 用 9 。折线 ,以减小高 频信号 的发射 。 0
( 2)双绞 线传输 和终端 阻抗 匹配 。在数 字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软硬件抗干扰技术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中都普遍采用了单片机,单片机抗干扰措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不解决,其它工作也是白费劲。
要解决单片机干扰问题,必须先找出干扰源,然后采用单片机软硬件技术来解决。
干扰源:主要来自外部电源、内部电源,印制板排版走线互相干扰,周围电磁场干扰,外部干扰一般通过IO口输入等按干扰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
所谓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
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不同,可以通过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
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要特别注意处理。
所谓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
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的距离,用地线把它们隔离和在敏感器件上加蔽罩。
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并受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影响。
这些都构成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1)干扰源。
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du/dt,di/dt大的地方就是干扰源。
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
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
典型的干扰传播路径是通过导线的传导和空间的辐射。
(3)敏感器件。
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
如:A/D、D/A变换器,单片机,数字IC,弱信号放大器等。
1 干扰的分类1.1 干扰的分类干扰的分类有好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噪声产生的原因、传导方式、波形特性等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产生的原因分:可分为放电噪声音、高频振荡噪声、浪涌噪声。
按传导方式分:可分为共模噪声和串模噪声。
按波形分:可分为持续正弦波、脉冲电压、脉冲序列等等。
1.2 干扰的耦合方式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才对测控系统产生作用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传递方式。
干扰的耦合方式,无非是通过导线、空间、公共线等等,细分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耦合: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系统中存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比如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侵入系统。
对于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去耦电路。
(2)公共阻抗耦合:这也是常见的耦合方式,这种形式常常发生在两个电路电流有共同通路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耦合,通常在电路设计上就要考虑。
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间没有公共阻抗。
(3)电容耦合:又称电场耦合或静电耦合。
是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而产生的耦合。
(4)电磁感应耦合:又称磁场耦合。
是由于分布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耦合。
(5)漏电耦合:这种耦合是纯电阻性的,在绝缘不好时就会发生。
为叙述方便,我们分硬件、软件抗干扰措施来讲:以MSC-51系列的8031单片机为例,给出了在软硬件设计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干扰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2单片机系统软件的抗干扰一般来讲,窜入微机测控系统的干扰,其频谱往往很宽,采用硬件抗干扰措施,只能抑制某个频率段的干扰,仍有一些干扰会进入系统。
因此,除了采取硬件抗干扰方法外,还要采取软件抗干扰措施。
(二)软件抗干扰措施1.多用查询代替中断,把中断源减到最少,中断信号连线不大于0.1米,防止误触发、感应触发2.A/D转换采用数字滤波,平均法,比较平均法等,防止突发性干扰3.MCS-51单片机空单元写上00H,最后放跳转指令到ORG 0000H,因干扰程序走飞,可能抓回去4.多次重复输出,输出信号保持在RAM中,防止干扰信号输出5.开机自检自诊断,RAM中重要内容要分区存放,经常进行比较检查,机器不能带病工作6.表格参数放在EPROM中,检验和存于最后单元,防止EPROM内容被修改7.加看门狗,软件走飞可从头开始8.开关信号延时去抖动9.IO口正确操作,必须检查口执行命令情况防止外部故障不执行控制命令10.通讯应加奇偶校验或查询表决比较等措施,防止通讯出错2.1模拟输入信号抗干扰叠加在系统模拟输入信号上的噪声干扰,会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但由于这些噪声的随机性,可以通过数字滤波技术剔除虚假信号,求去真值。
常用方法如下:(1)算术平均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就是连续取N个值进行采样,然后求其平均值。
该方法适应于对一般具有随机性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
这种滤波法的特点是:N值较大时,信号的平滑度好,但灵敏度低;当N值较小时,平滑度低,但灵敏度高。
(2)递推平均滤波法该方法是把N个测量数据看成一个队列,队列的长度为N,每进行一次新的测量,就把测量结果放入队尾,而扔掉原来队首的一次数据。
计算N个数据的平均值。
对周期性的干扰,此方法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灵敏度低。
但对偶发脉冲的干扰抑制作用差。
(3)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法在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如果采用一般的平均滤波法,则干扰将会“平均”到结果中去,故平均值法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而引起的误差。
为此,在N个采样数据中,取掉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计算N-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为了加快测量速度,N一般取值为4。
2.2“死机”现象的克服当干扰通过总线或其他口线作用到CPU时,就会造成程序计数器PC值的改变,引起程序混乱,使系统失控。
因此,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如何发现CPU受到干扰,并尽可能无扰地使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是软件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无论何种控制系统,一般讲,死机现象都是不允许的。
克服死机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单片机工加了硬件看门狗电路后仍然有死机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1)因为某种原因,程序混乱后,看门狗电路虽然发出了复位脉冲,但在程序刚刚正常还来不及发出一个脉冲信号,此时程序再次被干扰,而这时看门狗电路已处于稳态,不能再发出复位脉冲。
(2)程序进入死循环,在该死循环中,恰好又有看门狗监视I/O口上操作的指令。
而该I/O口仍有脉冲信号输出,看门狗检测不到这种异常情况。
(3)在有严重干扰时,中断方式控制字有时会受到破坏,导致中断关闭。
可见,只用硬件看门狗电路是无法确保单片机正常工作的。
因此,可采用以下方法作为补充。
(1)软件“看门狗”的应用选用定时器T0作为看门狗,将T0的中断定义为最高级中断。
看门狗启动后,系统必须及时刷新T0的时间常数。
(2)指令冗余技术①NOP的使用在8031单片机指令系统中所有指令都不超过3个字节。
因此,在程序中连续插入3条NOP指令,有助于降低程序计数器发生错误的概率。
②重要指令冗余对于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如RET,RETI,ACALL,LJMP,JZ等)和某些对系统工作状态有重要作用的指令(如SETBEA等)的后面,可重复写下这些指令,以确保这些指令的正确执行。
(3)软件陷阱法单片机系统程序跑飞意味着CPU执行不正确流程程序。
而当乱飞程序进入非程序区,采用冗余技术无法使程序纳入正确轨道,此时可采用软件陷阱法,拦截乱飞程序。
软件陷阱就是用引导指令(如LJMP)将扑获到的乱飞程序引向复位入口地址0000H,在此对程序进行出错处理,使其纳入正轨。
①软件陷阱格式NOPNOPLJMP0000H②软件陷阱安排未使用的中断区;未使用的大片ROM空间;程序区;中断服务程序区。
2.3系统复位特征单片机应用系统采用看门狗电路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死机现象,但是每次发生复位都使系统执行初始化,这在干扰较强的情况下仍不能正常工作。
同时系统虽然没有死机,但工作状态频繁改变,这同样是不能容忍的。
理想的复位特征应该是:系统可以鉴别是首次上电复位(又称冷起动),还是异常复位(又称热启动)。
首次上电复位则进行全部初始化,异常复位则不需要进行全部初始化,测控程序不必从头开始执行,而应故障部位开始。
(1)上电标志的设定方法①SP建立上电标志。
②PSW.5建立上电标志。
③内RAM建立上电标志。
(2)软件复位与中断激活标志当系统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来不及执行RETI指令而受干扰跳出该程序后,程序乱飞过程中由软件陷阱或软件“看门狗”将程序引向0000H,显然这时中断激活标志并未清除,这样就会使系统热启动时,不管中断标志是否置位,都不会响应同级中断的请求。
因此,由软件陷阱或“看门狗”捕获的程序一定要完成清除MSC-51系列中中断激活标志,才能消除系统热启动后不响应中断的隐患。
(3)程序失控后恢复运行的方法一般来说,主程序是由若干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入口设置一个标志,系统故障复位后,可根据这些标志选择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
这一点对一些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总之,微机测控系统由于受到严重干扰而发生程序乱飞、陷入死循环以及中断关闭等故障。
系统通过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和“看门狗”技术等,使程序重新进入0000H单元,纳入正轨。
因故障而进入0000H后,系统要执行上电标志判定、RAM数据检查与恢复、清除中断激活标志等一系列操作,决定入口地址。
2.4睡眠抗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强干扰的来源往往是系统本身,例如被控负载的中断状态变化等。
而这种干扰是可预知的,在软件设计时可采取适当措施避开。
当系统接通或断开大功率负载时,暂停一切数据采集等工作。
待干扰过后,再恢复进行。
这比单纯在硬件上采取抗干扰措施要好的多。
8031单片机中有一个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当PCON.0=1时,8031单片机进入等待工33作状态。
这时单片机时钟被封锁,所有I/O口引脚均保持进入等待工作方式前的状态,内部时钟仍然继续供给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和串行口、8031单片机现场(栈指针、程序计数器PC、状态字PSW、累加器ACC、内部RAM)和其他特殊功能寄存器内容保持不变。
中断退出和硬件复位均可使8031单片机退出睡眠状态。
(二)单片机系统中硬件抗干扰设计一个好的电路设计,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抗干扰性的要求。
分析系统中可能引起干扰的部件,采取必要的硬件抗干扰措施,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
1.交流电源尽量采用电压稳定的电网2.交流端用电感电容滤波,去掉高频低频干扰脉冲3.变压器双隔离措施,变压器初级输入端串接电容,初、次级线圈间屏蔽层与初级间电容中心接点接大地,次级外屏蔽层接印板地,这是硬件抗干扰的关键手段4.次级加低通滤波器,吸收变压器产生的浪涌电压5.采用集成式直流稳压电源,有过流过压过热等保护6.IO口光电磁电继电器隔离,避免公共地7.通讯线用双绞线,排除平行互感8.防雷电,用光纤隔离最为有效9.A/D转换用隔离放大器或采用现场转换,减少误差10.外壳接大地,解决人身安全及防外界电磁场干扰11.加复位电压检测电路,仿止复位不充份CPU就工作,尤其有EEPROM的器件,复位不充份会改变EEPROM的内容12.印制板工艺抗干扰:(1) 电源线加粗,合理走线接地,三总线分开,减少互感振荡(2) CPU/RAM/ROM等主芯片,VCC和GND间接电解电容及瓷片电容,去掉高低频干扰脉冲(3) 独立系统结构,减少接插件与连线,提高可靠性,减少构障率(4) 集成块与插座接触可靠,用双簧插座,最好集成块直接焊在印制板上,防止器件接触不良故障(5) 有条件采用四层以上印制板,中间两层为电源和地3.1抑制干扰源常用措施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