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学习资料
师德教育案例关爱学生(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师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案例以某中学教师张老师为例,讲述了一位教师在关爱学生过程中的典型事例。
二、案例描述张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优秀班主任,她始终坚守关爱学生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教育的真谛。
1.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张老师深知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有一次,班上的一名学生小明(化名)因为家庭原因,情绪低落,成绩下滑。
张老师发现后,主动与小明谈心,了解他的困扰,并给予关心和鼓励。
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走出了困境,重新找回了自信。
2. 关爱学生的生活张老师关心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
有一次,班上的一名学生小华(化名)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支付学费。
张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学校领导,为小华申请了助学金。
此外,张老师还时常为学生购买生活用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她经常组织班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
在张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她认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样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班上的学生们纷纷参加各类比赛和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案例分析张老师关爱学生的行为体现了以下师德教育的特点:1. 以学生为本张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学习。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2. 情感投入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源于内心,她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呵护。
这种情感投入使得她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第一篇: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在当班主任一年多来,很多次我都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班主任。
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
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做法官去判案、断案。
有时又要像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
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
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
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能攻克多年不化的“顽石”。
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细心观察到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作好引导,组织,和教育工作。
即把握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教育。
开学初始,学校第一次安排我当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异常的的兴奋。
但接下来等待我的并不的值得兴奋的事,开学第一天,班上有个学生叫唐小双(化名),当时因为他在我讲话的时候插嘴,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当时就和我顶嘴。
虽然不是恶意的顶嘴,但是对我这个新班主任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时我想,一个初二的学生,胆子竟然这么大,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和老师顶撞,我很生气。
但我没有和他正面发生冲突。
因为我对他不是太了解,如果当时和他发生冲突的话,万一这孩子脾气比较犟,于己于他都不是太好。
所以当时我就叫他下课后去办公室找我。
下课后他很准时的来了,我仔细打量了他,他穿的衣服比较朴素,而且衣服不干净。
我首先问他父母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他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
顿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马上想另转话题时,他开口了。
他说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未见过他的妈妈,从小就缺少一种母爱,他和在海都打工的爸爸生活在一起。
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导致了他心灵世界的荒漠,让他看上去跟其他同学有所不同。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承担着许多责任,包括管理班级的大小事务。
虽然有时会觉得疲惫不堪,但我深知只有身为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到与他们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在学期初,我被安排担任班主任,其中有一名学生名叫XXX。
尽管他长相可爱,但在研究方面却表现不佳。
他经常分心,做作业缓慢,书写潦草,而且还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我多次与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定,重视研究,改正错误,争取进步。
但他总是口头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
我感到很沮丧,甚至想放弃。
然而,身为班主任,我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困难而放弃整个班集体。
我决定采取措施,帮助XXX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树立做一个好孩子的思想。
我与他再次谈话,询问他想改正错误吗,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孩子吗,以及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他表示愿意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
我及时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渐渐地,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端正了研究态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作为班主任,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解XXX同学的家庭背景后,我意识到他需要特殊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安排他和一个研究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研究委员XXX坐在一起,以发挥同伴的力量。
在此之前,我与XXX进行了谈话,告诉她要尽最大努力帮助XXX,督促他进步。
XXX积极主动地帮助他,虽然有时会显得有些不耐烦,但我会耐心地告诉她要慢慢来。
当XXX同学取得进步时,我不仅表扬他,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
有了同学们的帮助,他在研究和纪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爱学生,就要耐心教育。
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在关爱中引导学生成长。
对于XXX这样的孩子,我会利用空闲时间找他谈心,告诉他母亲的离世不是他的错,鼓励他好好研究,让父亲放心。
教师爱心教育学生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而爱心教育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讲述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用爱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的真实案例。
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性格有些内向。
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明在学校里时常表现出焦虑、自卑的情绪。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困境,班主任李老师决定用爱心去关爱他,用爱心去教育他。
二、案例经过1.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李老师了解到小明家庭情况后,主动与小明谈心,关心他的生活、学习。
在谈话中,李老师发现小明虽然性格内向,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于是,李老师鼓励小明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2.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针对小明自卑的心理,李老师利用班会、课堂等时机,表扬小明的优点,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同时,李老师还鼓励小明多与同学交流,学会与人沟通,树立自信。
3. 培养习惯,关注细节为了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老师每天放学后都会留下来辅导他。
在辅导过程中,李老师不仅关注小明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的生活习惯。
比如,提醒他按时完成作业、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在李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下,小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家校合作,共同关爱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李老师主动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
在家长会上,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明的进步,并请求家长在家中也给予关爱和支持。
在李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他不再焦虑、自卑,而是变得自信、开朗。
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也逐渐提高。
同学们也喜欢和他交流,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
四、案例启示1. 爱心教育是教师工作的灵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的希望。
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案例小学关爱学生(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本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小学,讲述了一位教师如何通过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健康成长的故事。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0岁,是该校五年级的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很少与人交流。
由于家庭原因,小明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由奶奶抚养长大。
奶奶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对小明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不够。
因此,小明在学校里显得有些自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成绩也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明因为一道题目不会做,心情十分沮丧。
下课后,他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低头不语。
班主任王老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决定去了解小明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1. 情感关怀王老师首先关注到小明的情绪低落,主动与他交流,询问考试情况。
在了解到小明不会做题的原因后,王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安慰他说:“别担心,这道题目有点难,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王老师的话语让小明感受到了关爱,他的心情逐渐好转。
2. 家庭关爱王老师了解到小明家庭情况后,主动与他的奶奶联系,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
同时,王老师还向奶奶请教如何更好地关爱小明。
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奶奶开始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课堂互动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王老师在课堂上多关注他,鼓励他积极发言。
当小明回答正确时,王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王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小明补课,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4. 同学互助王老师发现,小明在课堂上不敢与同学交流,于是鼓励同学们多与小明互动。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四、案例总结通过王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他的成绩稳步提升,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教师爱心教育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却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不佳。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深知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像小明这样的特殊学生。
于是,我决定用爱心去感化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经过1. 发现问题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了解到小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忙于生计,很少关心他的学习。
由于缺乏关爱,小明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2. 制定计划为了帮助小明,我制定了以下计划:(1)了解小明的生活状况,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2)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4)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3. 实施计划(1)了解小明的生活状况通过与小明的交流,我了解到他的生活较为艰苦。
于是,我主动关心他的生活,时常询问他的饮食、住宿等方面的情况。
在得知他的午餐总是吃方便面时,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
(2)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为了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鼓励他参加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我让他担任小组长,培养他的责任感。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的关系也日益融洽。
(3)与家长沟通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我主动与他的家长沟通。
在电话中,我向家长汇报了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并请教了如何更好地教育他。
家长也表示愿意配合我的工作,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4)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我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课堂上,我让他坐在前排,以便我随时关注他的学习情况。
(2)课后,我为他安排了学习辅导,帮助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针对他的薄弱环节,我为他制定了专项练习,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4.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上也变得认真起来。
在家长会上,小明的家长激动地告诉我:“谢谢第2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任。
班主任爱心教育案例小学(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自从上了小学,他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
课堂上,他总是心不在焉,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课后,他也不愿与其他同学玩耍,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
尽管小明在学业上表现尚可,但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小明的情况,决定采取爱心教育的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重拾自信。
二、案例过程1. 了解学生,走进心灵首先,我主动与小明交流,试图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在一次课后,我找他聊天,询问他在学校的感受。
起初,小明不愿开口,但我耐心地引导他,渐渐地,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烦恼。
原来,小明从小父母离异,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缺乏父爱,他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了解小明的情况后,我决定从心理上关心他,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努力,就能克服困难。
同时,我还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同学互动,逐渐融入集体。
2. 个性化教育,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小明的特点,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首先,在课堂上,我鼓励他积极发言,提高他的自信心。
每当小明回答问题,我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此外,我还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小明的个体差异,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每当他在课堂上有所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同时,我还关注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丰富他的课余生活。
3. 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明,我主动与他的母亲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表现。
在交流中,我发现小明的母亲非常关心他的成长,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给予他足够的陪伴。
于是,我建议小明的母亲合理安排时间,多陪陪他,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我还定期与家长沟通,汇报小明的进步情况,让家长感受到他的成长。
在家长的支持下,小明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好,他逐渐融入了集体,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班主任五心教育优秀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五心教育”理念,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信心”。
本案例以某中学班主任张老师为例,展示其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践行“五心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实践。
二、案例描述1. 爱心教育张老师深知,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她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1)关爱学生生活张老师关心学生的生活,时常询问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
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她积极与家长沟通,寻求帮助,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例如,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张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家长联系,为学生申请了助学金,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立自强。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她耐心倾听,给予关爱和指导。
例如,某学生因家庭矛盾产生心理压力,张老师发现后,主动与学生沟通,引导她正确看待问题,帮助她走出心理困境。
2. 耐心教育耐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品质。
张老师深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能急于求成。
她耐心对待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耐心指导学生学习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耐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她不厌其烦地给予辅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某学生英语成绩较差,张老师发现后,耐心指导他,帮助他提高英语成绩。
(2)耐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耐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她经常提醒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关心集体。
在班级管理中,她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 细心教育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张老师关注班级的每一个细节,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1)关注班级纪律张老师时刻关注班级纪律,确保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教育案例---用心去关爱学生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中敖小学刘晓瑜十一年来,很多次我抱怨自己当了班主任。
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
班上的大事、小事什么事都要过问。
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去判案、断案。
有时又要做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
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
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开学初始,学校又安排我当班主任。
班上有个学生叫刘才湖,长得又矮又瘦,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
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
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
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刘才湖同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
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
业。
”“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再次我了解了他家里情况。
我首先问他父亲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他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
当我另转话题时,他开口了。
他说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未见过他的妈妈,从小就缺少一种母爱,他和他的爸爸生活在一起。
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导致了他心灵世界的荒漠,十几年了,同龄的孩子都在母爱中快乐地成长着,而他从小就失去了母爱。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悲痛欲绝的呢?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后,我感觉到他需要我给他一份特殊的关爱,对于他做的那件事情,让我再也气不起来了!在以后的相处中,我就特别留心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生活上关心他。
我还特意安排他和一个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学习委员舒媛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这个舒媛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
舒媛满口答应,并积极主动地帮助他。
有时,舒媛也会显得不耐烦,说刘才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舒媛说:要有耐心,慢慢来。
后来,刘才湖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
有了同学们的帮助,他在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认识到,爱的力量,离开了爱,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
一、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和尊重学生。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对于刘才湖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平时,我经常留心他。
利用空闲时间找他谈心。
告诉他,母亲的走不是你的错,现在你应该好好学习,不让父亲操心。
用自己的实力,
以后让父亲享福。
平时作业上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做错的,我都会帮他讲解,直到他懂为止。
利用自己的真情,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感受到,世上还有比他母亲更爱他的人;让他感受到世界充满爱。
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用尊重的眼神,使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赖的人,这样我们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他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二、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
唯有信任才能和孩子交心,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捕捉他们的亮点,以便制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
在信任中汲取力量,在鼓励中茁壮成长!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爱学生,还要宽容学生。
试想,一个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的学生,将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肯定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琢磨而已,那么,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也会使他慢慢成为一块璞玉。
刚开始时,刘才湖一犯错,我就会批评他。
但我发现,我越批评他,他越逆反。
有时甚至上课不听。
后来我还是改变了策略,还是悉心教导他,不停地发现他的闪光点,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主动给他在全班发言的机会。
实践证明,老师的宽容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和关爱。
教育后进生不能再集体中过多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否则只会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越受到批评越自卑。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未开发的宝藏。
只要我们用一份尊重的情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颗宽容的心去真诚对待他们。
那么,他们弱小的心灵定当被感化。
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用爱,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现在我庆幸,幸亏当时没有放弃他,在这学期里,这个孩子树立了较强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尊敬,变得有自信了,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做得比其他同学更好了,我给他播种着真挚的、无私的爱,他也使我收获着他那独有的、天真的、纯洁的爱。
是啊,孩子的执着,孩子的火热,孩子的爱,让我深深的感动了……这就是当班主任的乐趣。
当班主任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