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在2019年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A.卫星B.行星C.恒星D.星云2.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五号”属于()①河外星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总星系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018年1月4日晚,我国出现了2018年首场流星雨。
据此完成第3题。
3.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急剧升高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读下表,完成4~5题。
4.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5.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无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C.地球大气层的存在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6题。
6.上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A.大气条件B.生物条件C.水分条件D.温度条件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易错题)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北极星B.河外星系C.天空中飘动的云D.空中飞行的飞机2.下列关于天体和天体系统说法正确的是()①太阳系由太阳、星云、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②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③北斗七星、狮子座都是天体系统④太阳、地球、月球都是天体,它们既普通又特殊A.①②B.②④C.②D.①②③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条件良好。
【考卷】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1.在20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漩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千米C.140多亿光年D.140多亿年答案:C解析:依据三个方面作出判断:①人类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②漩涡星系属于河外星系,距离地球十分遥远;③天体之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如果在太阳系内一般以千米或天文单位为单位,如果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到太阳系内各天体的距离,通常以光年为单位,同时注意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2.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除物质之外的所有空间B.宇宙是无边无际空间的总称C.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D.宇宙有不同形态且处于运动之中答案:D解析: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一般人们用宇宙表达空间和时间的内涵。
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球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B.地球上有大气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的行星有很大不同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答案:D解析: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A.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昼夜更替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会太高、太低;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会太多,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会太低。
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主要是由于()①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③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太阳系基本不运动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1《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
2.掌握天体及其基本类型,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自主预习1.天体:宇宙间的①星云、恒星、②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1)形成:③万有引力和天体的④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思考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图,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答案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合作探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最近由双星体系M33X—7中的黑洞不断喷射出大量X射线等神秘特性,演绎出一个全新的黑洞形成历史,其理论丰富了科学家对于双星体系演化及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黑洞”、“双星”和天空中飘浮的云朵、空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吗?(2)任何天体之间都能构成天体系统吗?试举例说明。
(3)请结合所学知识,画出宇宙中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案(1)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故材料中提到的“黑洞”、“双星”都是天体。
云朵、飞机不是天体。
(2)不能。
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相互吸引;二是要相互绕转。
只吸引不绕转也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水星与金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的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3)如下图所示:反思归纳图表法记忆天体系统练习巩固1 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而成B.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由九颗行星组成D.星系即为银河系答案 A解析天体系统是各种天体受到万有引力作用相互吸引和绕转而成。
总星系只是人类目前所探知的宇宙范围。
目前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至于星系则是由无数的恒星系(不仅仅是银河系)、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
二、太阳系的组成自主预习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⑧相互吸引、⑨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业(2018·长沙一模)下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图中a、b、c、d为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甲、乙、丙、丁四点将c天体的运行轨道均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卫星的天体(字母代号)和天体系统层次的个数组合正确的是( )A.a-1个B.b-2个C.c-3个D.d-2个解析:卫星是绕着行星转的天体,d是地球的卫星;图中表现出了地月系和太阳系(部分)两个层次的天体系统。
答案:D2.a、b、c天体在许多特征上相似,但只有c天体上存在生命,其具备的使生命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稳定的宇宙环境;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答案:A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解析: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圈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丙→丁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答案:C下图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图,完成4~5题。
4.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B.20°N地区C.40°N地区D.60°N地区解析:图中赤道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额最大,反映了赤道地区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答案:A5.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C.太阳高度(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解析: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进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答案:C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2 900千米7.该地可能位于( )A.116°E,40°N B.90°E,30°N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解析: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深度在5千米处,所以莫霍界面大约在5千米处,地壳较薄,应位于海洋上。
第1章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步练习-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天体。
知识点2:天体系统。
知识点3:特殊行星——地球)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组成宇宙的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且这些天体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据此,回答第1~2题。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恒星和星云B.行星和卫星C.星云和流星D.行星和星云2.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A.月球上的环形山B.流星现象C.太空垃圾D.人造卫星上的传感器【答案】1.A 2.C[解析]第1题,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第2题,月球上的环形山属于月球,不是天体;流星现象是一种现象;太空垃圾属于地球外的宇宙空间物质,属于天体;人造卫星上的传感器属于人造卫星的一部分。
[知识点1、2](2020年云南昆明检测)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实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长征十一号火箭从海上发射平台点火起飞。
此次发射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送入太空,完成一箭七星发射。
据此,回答第3~4题。
3.关于此次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火起飞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是天体B.被安装在长征十一号火箭中的人造卫星是天体C.进入太空预定轨道的人造卫星是天体D.落入地球被回收的人造卫星是天体4.此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涉及的天体系统不包括()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3.C 4.D[解析]第3题,点火起飞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没有离开地球,不是天体;被安装在长征十一号火箭中的人造卫星仍在地球上,不是天体;进入太空预定轨道的人造卫星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特定轨道上运转,因此是天体;落入地球被回收的人造卫星不是天体。
第4题,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运行,涉及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而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并列的星系。
[知识点2、3](2020年四川双流中学检测)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作业1.1《地球的宇宙环境》(湘教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可见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见宇宙”就是肉眼能观察到的宇宙部分B.“可见宇宙”与“总星系”的范围相同C.“可见宇宙”的直径约140亿光年D.“可见宇宙”的范围是固定不变的解析:“可见宇宙”是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与“总星系”范围相同。
随着观测能力的提高,“可见宇宙”的范围会继续扩大,目前半径约140亿光年。
答案:B2.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A.恒星、卫星B.星云、行星C.恒星、行星D.星云、卫星解析:牛郎织女涉及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它们自身可以发光发热,是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答案:A3.2013年11月18日凌晨,亚洲地区迎来流星雨之王——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有300余颗流星划过天空。
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为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4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彗星为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流星体在大气层中燃烧可减少其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和损害。
答案:3.B 4.C5.北京时间2013年9月13日凌晨2:00,NASA正式宣布,“旅行者1号”在36年零7天的旅行后,终于脱离了太阳系中心区域,飞向更加深邃的星际空间。
结合下面“太阳系模式图”,完成第5~7题。
5探测器在某区域曾拍摄到很多小行星的照片,该区域位于之间()A.①与②B.③与④C.④与⑤D.⑥与⑦6在探测器穿越的行星轨道中,属于地外行星的是()A.①B.②C.③D.④7比图中天体系统高一个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地月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解析:第5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高一地理湘教版(2025年)必修一随堂测试(含答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一、单选题1.美国宇航局(西五区)于2015年9月28日上午11时30分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高盐水”,这是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携带的光谱仪传回的高分辨率图像与数据,研究人员做出的分析。
据此完成火星表面能有液态水的存在,主要原因是( )A.太阳与火星的距离适中B.地球与火星的距离适中C.火星绕日公转周期较短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小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2023年1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现了一颗行星LHS475b,距地球约41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
据此完成小题。
3.行星LHS475b所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该行星不可能成为人类第二个家园的原因是( )A.演化时间较短B.恒星光辐射强C.下垫面陆地少D.无液态水存在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见下图)。
“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6.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体积和质量适中③有昼夜更替现象④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⑤有液态水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7.材料中所说的“地外文明”所在星球具有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依据可能是( )A.有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B.体积质量适中,可形成大气层C.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与恒星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2022年10月8日至12日,智神星与天狼星“结伴游”(如图所示)。
高一地理湘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练习卷: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的宇宙环境1.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 )A.恒星、卫星B.星云、行星C.恒星、行星D.星云、卫星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d是人类可观测宇宙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④北极星与c是同一恒星系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天体是地球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系统出现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4.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A.a和bB.d和bC.b和cD.(d-a)和b下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M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月球或水星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6.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由于无法与探测器取得联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9年2月13日正式宣布运作了15年的“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任务结束。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火星所属的天体类型是(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8.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低于地球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比地球远B.火星表面无大气C.火星质量、体积小D.火星运动周期长读火星、木星、天王星数据比较表(以地球数据为1),回答下面两题。
质量体积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火星0.11 0.15 1.90 1.03木星317.941316.0011.80 0.40天王星14.63 65.20 84.00 0.709.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四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 )A.地球B.火星C.木星D.天王星10.火星与地球最相近的是( )A.质量B.体积C.自转周期D.公转周期11.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尾巴留下的碎屑物质与地球大气摩擦形成了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业
(2015·长沙一模)下图为太阳系(部分)示意图,图中a、b、c、d为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甲、乙、丙、丁四点将c天体的运行轨道均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卫星的天体(字母代号)和天体系统层次的个数组合正确的是( )
A.a-1个B.b-2个
C.c-3个D.d-2个
解析:卫星是绕着行星转的天体,d是地球的卫星;图中表现出了地月系和太阳系(部分)两个层次的天体系统。
答案:D
2.a、b、c天体在许多特征上相似,但只有c天体上存在生命,其具备的使生命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稳定的宇宙环境;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答案:A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解析: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圈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丙→丁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答案:C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图,完成4~5题。
4.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B.20°N地区
C.40°N地区D.60°N地区
解析:图中赤道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额最大,反映了赤道地区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答案:A
5.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解析: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进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答案:C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B.17千米
C.33千米D.2 900千米
7.该地可能位于( )
A.116°E,40°N B.90°E,30°N
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
解析: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深度在5千米处,所以莫霍界面大约在5千米处,地壳较薄,应位于海洋上。
答案:6.A 7.D
8.(2015·成都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
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右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________。
A.银川B.拉萨
C.成都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确定四地的大致位置,直接比较四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小即可。
第(2)题,根据材料二,认真读图,抓住主要特征即可。
第(3)题,从地势(海拔)与大气的密度、天气等对光照的影响方面回答。
答案:(1)C
(2)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
(或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012·上海单科)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到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
答案:D
10.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 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66°W~41°E 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
答案:C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1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本题以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考查我国地形分布。
第10题,“52” 等厚度线大约与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第11题,根据等厚度线分布状况可知,a地厚度低于“42”,b地厚度高于“38”,选A。
答案:11.B 12.A
13.如图为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球”。
(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可以画图说明)。
解析:金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应从“启明星”这一提示进行分析,如果明确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就很容易作答。
答案:(1)自内向外,第二条为金星轨道,第三条为地球轨道。
说明:地球和金星可以画在轨道的不同位置,但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2)图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地球正对(面向)太阳的东侧为清晨。
当金星被称为“启明星”时,它应该位于地球的东侧。
如下图所示:
[备课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