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6分)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精)

作者:孙孟军
第3页/共6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4)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社会财富已积累到人均1 万美元 左右,是“先富后老”。我国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 000 美元的 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制约着老龄化问题的解决。
作者:孙孟军
第2页/共6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2)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同步
我国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增长率为315%,预计到2030 年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将增长到3 000 万人,到2050 年将超过1 亿人, 占我国全部老年人口的1/4。 (3)城乡之间老龄化程度存在差异 1990 年,全国老年人口9 697 万人,农村老年人口7 284 万人; 2011 年,农村老年人口为1.08 亿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58.5%。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作者:孙孟军
第1页/共6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5 年,美国用了65 年,日本用了26 年,中国只用了18 年。预计到2033 年超过4亿多人口,以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的速度增加,将成为世 界上老年人人口最多、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作者:孙孟军
第5页/共6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概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包括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增长速度和地域分布等。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政策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促进代际交流等,以期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和特征。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8亿,占总人口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持续上升。
与此老龄化还伴随着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养老保障压力加大、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等。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城乡差异和地区不平衡的特点。
城市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外流、生育率较高等因素,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
不同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的差异也较大,一些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
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大。
老龄化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老龄化问题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的选择。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17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粗糙(cāo)洗涤(dí)秉息敛声(bǐng)B.仲裁(cái)窒息(zhì)序幕(mù)抑扬顿挫(cuò)C.咆哮(páo)琐屑(xiè)曼延(màn)张目结舌(jiē)D.周济(jì)倔强(juè)瞻仰(zhān)烙绎不绝(luò)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人生路上,目的地_______重要,所谓实现目标是通向幸福的道路。
_______赶路途中的风景亦不可错过,有时不妨放缓脚步,冷静就难,淡定受喜,说不准能在欣赏到平日________的风景、捕捉到生活的美好细节之余,还能更利于________目标呢。
A.显然但漫不经心完成B.显然因熟视无睹达到C.固然但熟视无睹达到D.固然因漫不经心完成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A.“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这句话主干是“艺术根植土壤之上。
”B.“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用符号分析句子成分为: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C.“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早在三千多年前”和“就”都是状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少年人口比重减少的现象。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不仅仅是指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口的比重在整个人口结构中不断提高。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这导致了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影响涉及到社会、经济、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管理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同时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口比重减少的现象。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挑战。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8%,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不仅表现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还表现为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老年人口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增加。
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关爱也日益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人口老龄化的意义人口老龄化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保障他们的权益和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老年人口的经济、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完善关于老年人的政策和服务体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doc

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影响及对策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根据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2%。
根据人口学专家预测,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按照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从2001年至2100年的100年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重度老龄化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时期。
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 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过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过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37%。
第二时期(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进入老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地。
到2026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3.36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4.3%,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时期(2051~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时期。
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时期,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人,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的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人口寿命延长,致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1%,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1.1%左右。
2.较低的养老保障水平:由于我国目前养老金体系尚不完善,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导致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许多人仍然依赖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这对子女的经济负担增加,同时也可能出现养老金不足的问题。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较高,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经济水平较高,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高。
4.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相互作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相互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压力和成本增加,年轻人晚婚晚育的现象愈发普遍。
低生育率导致了少子化问题,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加剧了人口老龄化。
5.社会服务体系需加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社会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包括医疗保健、长期照护、社会关爱等方面。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服务体系仍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基层社区服务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6.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在经济方面,人力资源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出现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在社会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养老、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对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与低生育率相互作用等。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指数。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对策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及特点(一)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2.36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6%的一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4%提高到7.0%,提高了2.6个百分点,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1%的2倍多,如按3.4%的速度推算,200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420万人,占总人口7.3%。
如按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8.16%,按此比例推算,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0482万人,比人口普查数增加1671万人,年均递增9.0%。
老龄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是很惊人的,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以平均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影响

3.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影响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支付负担。养老金领取者的相对增多和缴纳者的相对减少,会导致养老金的严重缺口,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重冲击。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将增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健体系的支出压力。
3.3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养老资源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之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得社会养老需求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和家庭养老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子女难以独自负担起养老责任;中青年面临激烈的工作竞争压力,难免对;老人照顾不周;就业机会和观念的转变,人口流动成为普遍现象,家庭成员分散在各地,家庭观念淡薄;传统家庭向核心家庭分化过程中,子女与大家庭脱离;部分老年人独立意识增强,愿意自己生活。因此,探讨新的养老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迫在眉睫。
2.3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女性高于男性。全国老年人口的性别比是年龄越大,男性比例越小,女性比例越大。
2.4 老年人口分布不均 总的情况是东部沿海老龄化程度高于内地边远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2.5 人口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条件下发生的,人口老龄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公共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群的疾病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到各个科室的服务需求情况。有研究提示妇科、精神科传染科等老年患者有所减少,而内科、眼科、肿瘤科、急诊科、骨科、康复科等老年患者人数增多,不同科室门诊和住院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发生很大变化。面临这种情况,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应做相应调整,以保证医疗机构内部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计12分)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
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
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
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 2017-2021年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
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
应对
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
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3分)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E.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6.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6分)
阅读答案:
(1)(3分)C
(2)(5分)A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3)(4分)①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②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③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④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1)C项,“趋势很困难”错误,原文表述为“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最有效举措”错误,原文表述为“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2)B项,“世界各国”扩大范围,原文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D项,“滞后”表述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并非是“滞后”;E 项,“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无依据.
(3)从“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