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优质课件(共48张PPT)

泰山十八盘,1633级台阶
华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2.色彩美
春翡 夏翠 秋金 冬银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朱自清《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 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 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人工美的类型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雕塑艺术美
民俗风情美
颐和园
苏州拙政园
故宫太和殿
中 轴 线
故宫狮子
泰山石刻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本节知识结构
形象美
自 然 色彩美 美 动态美
朦胧美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美
民俗风情美
书画、雕塑艺术美
人工美
1.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 下秀、华山天下险。自然景观的美感 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自然景观中
古典园林美 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雕塑艺术美
民俗风情美
一.自然美
1.形象美(名山大川)
泰山—— 雄 大漠——旷 黄山—— 奇 密洞——奥 华山—— 险 丛林——野 青城—— 幽
峨眉—— 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天 油菜
夏天 荷花
秋天 北京香山红叶
北方冬季
3.动态美
水动 云动 风动
飞禽走兽等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绝句
杜甫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33

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旅行资源自然美及人工美的种类。
●课标解读1.认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赏识方法。
2.认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种类。
3.认识名人逸闻和民间传说的审美内涵。
●新课导入建议中国、世界的旅行景点数不胜数,同学们,假如你们要去旅行,应当如何去赏识表此刻我们眼前的这些景观,是否是赏识角度和方法都是同样的?导入新课——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
●教课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联合详细实例说明自然美和人工美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表现形式。
的种类。
(要点)2.认识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
自然美1.观点: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一样的条件下,表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1.作为一名旅客,要对某一景点进行赏识,若从自然景观美角度赏析,应从哪几方面赏识?【提示】应从形象美、色彩美、动向美、模糊美等自然景观美方面赏识。
人工美1.观点:能够吸引人们旅行活动、反应古今人类创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类型构成审美内涵古典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园林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的空间内其形式美主要表此刻序列组古建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合、空间安排、比率尺度、造筑阁、桥、塔、民居等型式样、色彩装修等方面人造与自然光景形成一个一致的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光景整体,构成绚烂多姿的景色美2.人工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提示】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古迹美、风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旅行景观的自然美【问题导思】据教材图华山之险、图峨眉之秀,思虑以下两个问题:1.华山之险反应了自然美中的什么美?【提示】形象美。
2.峨眉之秀图中构成“秀”的成分有哪些?【提示】幽谷、旺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3.晴日游西湖和雨天游西湖感觉的自然审美特点有何不一样?【提示】晴日游西湖主要感觉湖光山色的形象美、色彩美和水流船动、风吹林动的动向美。
而雨天游西湖则主要感觉模糊美。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问题3 (综合思维)为什么海滨的旅游建筑墙壁常用白色,而顶 部常用红色和绿色?
提示:海滨的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美,建筑的颜色采用 “红”“绿”等鲜亮色彩可与碧海、蓝天、白云相映衬,又使顶部色彩 有了根基,达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1997 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材料二 海滨建筑图
【核心素养培养】 问题 1 (综合思维)古典园林美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示: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问题2 (区域认知)古建筑的形式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主诊断】
(1)地貌是构成自然景观美的基础。( √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的是旅游景观的形象
美。( × )
(3) 在 自 然 景 观 中 增 加 一 些 人 工 美 破 坏 了 自 然 景 观 的 自 然 美 。
(×)
(4)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和
的感受。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 兼具抗震作用。又如中国的
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 许多庙宇建在环境幽静的山
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林之中,颇有超然脱俗之感
饰等方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条
件、地理环境不同,所表现出
来的观念、文化、民俗和风情
民俗风 情美
也是迥然各异的。正因为每个 民族都有它特殊的历史传统和 风俗习惯,如独特的衣着服饰、
A.自然美
B.人工美
C.自然美和人工美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青城天下幽,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属于自然美中的(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31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35

第二课时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3)动态美(4)朦胧美2.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二、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①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②角度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27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活动2【活动】一、自然美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6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建筑、园林等的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难点: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教学方法:相关课件、设问、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形象美?2.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师生答疑: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3.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色彩美?2.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师生答疑:1.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2. 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
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朦胧美"这一部分明确:哪些景观能呈现出朦胧美?师生答疑: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人一美"这一部分明确:1.什么是人工美?2.古典园林的组成?3.古建筑的各类?4.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有哪些?师生答疑:1.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优质课件(共42张PPT)

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融情于景
具体要求: 1.综合感受景观之美; 2.充分调动发挥想象;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黃山飛來石
问世间,情为何物?
旅游景观是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山、或水、或建筑, 筑,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只有“以情观景,情 景交融”,才能产生景观的动态美、色彩美、形象美、朦 胧美,所以,我们在欣赏景观时要做一有情之人。
寺庙——山麓、山谷、山间盆 地的茂林——创造出“深山藏 古寺”的意境,超脱红尘之外
宝塔——低山丘陵、湖泊地 区——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 表达“平地起三塔”的意境
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突出自 然美,从而使人文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美的衬托
在哪里拍摄角度最佳?
瀑布
A
B
距离适中,角度最佳!
C
造型地貌
造型地貌
特定观赏点
福建天柱峰睡美人 广西防城睡佛
狐狸山
江上景色的观赏最好坐在船上移步 换景,产生动态美:桂林山水,坐 在船上自桂林而阳朔,慢慢下行, “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三: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峨眉山佛光
古代僧人巧妙地利用 山体形态,借助水面 和树木等自然景观的 要素,甚至凭借人力 开凿、挖池、植树, 使之山麓周围的寺院 能够处于审美价值较 高的环境中,潺潺细 流,青青幽竹,郁郁 松柏,无边芳草,与 市井生活相比,展现 了清幽、寂静、安详、 平和的功效。“自古 名山僧占多”。
下面我们讲在欣赏美丽景色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发 挥想象力,才能有欣赏景观美的感受,人言:“看景不如 听景,听景不如想景。”就是这一道理。
观赏景物,发挥想象,我教给大家一种很好的方法: “越看越想,越想越像,越像越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
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片展现了庐山四季丰富的色彩。
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随观赏距离和光照的不同而变化。
4.动态美
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都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通过图片,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5.朦胧美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朦胧美展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创造出“仙境”的意境,使人顿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通过图片,让我们感受烟雨迷蒙的西湖的朦胧美。
探究活动:分析造成西湖烟雨迷蒙的朦胧美的自然地理原因。
(提示:从5、6月份江淮准静止锋控制的角度理解。
)
课外探究活动:开展以所在地“自然美的欣赏”为主题的旅游宣传活动
(提示:活动步骤包括:①通过野外采集、拍摄、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图片。
②将收集的资料、图片、采集的实物进行展览。
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丰富性的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
二、人工美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主要表现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
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
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
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
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
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板书设计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3.动态美
4.朦胧美
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美
2.古建筑美
3.民情风俗美
4.书画、雕塑艺术美
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