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学院:风景园林院学号:131001226 姓名:张晟菓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鉴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
培养基的配置的程序有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以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等。
此次配制400mL MS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1.药品:激素:BA 1.0L(200mg/L)NAA 0.2L(200mg/L)母液:MS1(大量元素)20mL——浓缩20倍MS2(微量元素)2mL——浓缩200倍MS3(铁盐)2mL——浓缩200倍;MS4(维生素和氨基酸)2mL——浓缩200倍琼脂:2.2g蔗糖:12g(3%)无菌水2.玻璃器皿: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皿3.仪器设备:电子天平4.其他物品:药匙、滤纸、称量纸、pH计、记号笔、棉花等四、实验步骤1.玻璃器皿清洗:将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晾干后备用。
2.量取母液:MS1(20mL),MS2(2mL),MS3(2mL),MS4(2mL);加激素:BA(1.0mL),NAA(0.2mL);加蔗糖:12g。
3.加水定容至400mL。
4.搅匀后用pH计、烧碱溶液及硫酸溶液调pH值至5.8。
5.加琼脂2.2g,用电磁炉加热溶解并搅拌5-6分钟,冒泡即可拿出。
6.趁热分装,包扎,贴标签。
五、实验结果培养基配置完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1生物技术(制品)学号:**********姓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其作用。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组织赖以生存和发育的条件。
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有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生长调节物质、水分和其他附加物等五大类物质组成。
无机盐类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大量元素中,氮类化合物主要以硝酸类和铵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培养基中多用硝酸类,也可以将硝酸类和铵类混合使用;磷和硫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钙、钠、镁的需要量较少。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铜、锌、钴、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数以螯合物的形式存在,即硫酸亚铁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
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
培养中的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物来提供营养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为蔗糖。
蔗糖除了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有助于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一般包括VB1、B6、烟酸、生物素、叶酸、泛酸钙、VC。
肌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维生素和激素的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催进作用。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以下三类:①生长素类: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D)②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
③赤霉素: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培养基中的其他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有机物附加物。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酵母提取物。
琼脂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也是最常用的邮寄附加物,他可以是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组织和细胞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选择之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植物细胞和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可以实现植物再生、遗传改良、病毒检测等多种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培养条件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选择了小麦离体子叶和茎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消毒处理和植物组织培养基的配制。
消毒处理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它能有效杀灭外源微生物,保证培养组织的纯净性。
接着,我们将消毒后的植物材料转移到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培养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下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再生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材料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光照和温度等环境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小麦离体子叶的再生能力较强,而茎段的再生效果较差。
此外,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也对植物再生有显著影响,适当的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再生过程,而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则会抑制再生。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首先,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至关重要,不同植物材料的再生能力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根据具体植物材料和培养目的进行调整,合适的生长调节剂浓度可以提高再生效率;最后,培养条件的控制也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实验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规律,为植物育种和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也希望能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如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目的。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柳树茎尖、紫玉兰叶片。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
3. 试剂:琼脂、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硝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酸、氯化钙、氯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抗坏血酸、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水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洗净,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1/2MS培养基和1/4MS培养基分别配制。
3. 接种:将消毒后的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材料。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5. 观察记录:每隔7天观察一次培养材料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形态等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柳树茎尖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2. 紫玉兰叶片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植物的组织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配制培养基。
3. 学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方法,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 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诱导分化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外植体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生根、移栽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幼苗、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消毒剂(如70%酒精、无菌水等)、消毒工具(如解剖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天平、烧杯、三角烧瓶、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小麦幼苗洗净,用70%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用解剖刀将幼苗切成1-2mm的段,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配制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MS培养基、愈伤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高压灭菌30分钟。
3. 接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接种到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每皿接种3-5段,每个处理重复3次。
4. 愈伤组织诱导: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25-28℃)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观察愈伤组织形成情况。
5. 再分化: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芽和根。
6. 生根:当芽和根形成后,将植株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植株生根情况。
7. 移栽:当植株生根良好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根部,然后移栽到土壤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能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旺盛。
2. 再分化情况:愈伤组织在再分化培养基中能分化出芽和根,再分化效果良好。
3. 生根情况:植株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良好,根长且粗壮。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项基于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它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育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等方面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涉及的基本步骤包括组织取样、表皮消毒、培养基制备、筛选培养物、培养、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组织取样组织取样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选择的组织应为获得感兴趣细胞或器官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植物种子、叶片、幼茎、根、芽、花和果实等都可以用于组织取样。
在选择组织前需要确定所研究的问题,如要研究种子发育过程,则选择发育中的种子进行取样;若要研究茎的生长过程,就选择茎的新生部位作为实验对象。
表皮消毒表皮消毒是将取得的植物组织中的微生物去除的过程。
微生物会影响组织培养发展,这会导致发生不必要的变异和甚至失败。
表皮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双氧水和75%酒精按一定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之后,将组织再次用无菌水清洗,以去除残留的双氧水和酒精。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培养组织的营养来源,可以根据不同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制备。
基本培养基配方包括营养盐和植物激素,营养盐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而植物激素则起着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例如,包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能量来源的MS基础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
筛选培养物筛选培养物是将合适的组织细胞挑选出来放置在培养基中培育,防止其过多发生变异或者对人体等方面的危害。
在筛选培养物时,需要注意细胞数量和形态。
对于数量较多的细胞和组织,应采用无菌手术刀进行分离和挑选;而对于较小的器官如芽或根的小茎,可利用移液管或显微镜完成挑选。
培养和观察在选择出适合的培养物之后,需要将其放置在外界充分汲取空气和养分的环境中培养。
养分和水分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内追加,以适应发育的需要。
特别是对于更高级的组织器官如花,生长的要求更高,需要精心细致的培育过程。
同时还需要及时观察器官的生长和整体形态,以便对培养过程进行调整和升级。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是组织培养实验最后一个步骤,它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优化。
植物培植实验报告范文(3篇)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3. 通过诱导植物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 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5. 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植物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在体外条件下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脱分化、再分化两个过程。
脱分化是指植物组织在培养条件下,由已分化的细胞重新获得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分化等过程,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MS培养基母液- 乙醇、氯化汞(HgCl2)、次氯酸钠等消毒剂- 琼脂- 烧杯、量筒、培养皿、解剖刀、剪刀、镊子、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实验仪器:- 培养室- 电子分析天平- 橡皮筋等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 将植物叶片用无菌水清洗,去除表面污物;- 用70%乙醇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用氯化汞(HgCl2)或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将消毒后的叶片切成约1cm×1cm大小的块状。
2. 愈伤组织诱导:- 将预处理后的叶片块状接种于MS培养基中;- 在培养室中,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光照条件下; - 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成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等特征。
3. 激素配比试验:- 将愈伤组织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 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等特征; - 比较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4. 再分化培养:- 将愈伤组织接种于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中;- 在培养室中,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光照条件下; - 观察再分化过程,记录芽和根的形成情况。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植物组织并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麦芽糖、琼脂、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幼绿豆胚轴组织。
设备:平板培养器、显微镜、高压锅、移液器、无菌操作器具等。
三、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基a)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b)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放入琼脂溶液,保持沸腾10-15分钟,使琼脂充分溶解。
c)将高压锅冷却后取出,倒入洁净的培养器中,晾凉并凝固。
2.准备植物组织a)将绿豆种子浸泡于水中,待种子发芽至一定程度。
b)取出绿豆胚轴组织,用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段。
3.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a)取适量砂糖和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溶解于蒸馏水中。
b)加入适量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搅拌均匀。
4.进行组织培养a)将准备好的植物组织片段放入培养器中,倒入制备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使组织片段完全浸没其中。
b)盖上培养器盖子,用透明胶带密封,防止细菌浸入。
c)将培养器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和记录a)每天观察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记录变化。
b)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情况。
c)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如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
四、实验要点:1.所有实验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3.培养条件也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光照等。
4.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出健康的植物组织,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材料。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实验器具,避免切伤或烫伤等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后各放入50-100ml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约
50ml溶解,然后混合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
转移到储液瓶中,贴好标签保存于4℃冰箱。
配制培养基时,每配制1000ml培养基取此液
10ml。
表2 MS培养基微量元素的称量及定容(50×) MnSO4.4H2O 22.3 1115 ZnSO4.7H2O 8.6 430 CuSO4.5H2O 0.025 1.25 H3BO3 6.2 310 Na2MoO4.2H2O 0.25 12.5 KI 0.83 41.5 CoCl2.6H2O 0.025 1.25
培养基配制
移母液 确定配方 称取蔗糖、琼脂 二次定容 定 容 培养基熬制 调pH值
接
种
灭
菌
扎
口
分
装
母液吸取量的计算
公式1:
配制培养基的升数 母液吸取量= 母液体积×———————— 母液浓缩倍数 公式2: 培养基要求的含量 母液吸取量= —————————— 母液每ml的含量
调pH值:
•pH影响培养基的硬度 pH >6.5 pH <5.0 培养基会变硬 培养基不易凝固
容于500ml重蒸馏水中。
表1 MS培养基大量元素的称量及定容(5×) KNO3 1900 9500 NH4NO3 1650 8250 KH2PO3 170 850 MgSO4.7H2O 370 1850 CaCl2.2H2O 440 2200 定容于500ml重蒸馏水中,最后加入 CaCl2.2H2O,每升培养基取此液100ml
表3 MS培养基铁盐母液的称量及定容(100×) FeSO4.7H2O Na2-EDTA.2H2O 27.8 37.3 2780 3730
定容于500ml重蒸馏水中,每升培养基取
此液5ml
4.有机物成分的配制
在MS培养基配方中,有机物成分有维生素 和氨基酸(表4),由于用量小,也应配成母 液。按培养基配方用量的50倍,用感量为 0.0001g的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取后放入 100ml的烧杯中,加重蒸馏水或蒸馏水约80 ml溶解,然后混合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 转移到储液瓶中保存于4℃冰箱。配制培养基 时,每配制1000ml培养基取此液10ml。
实验二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培养基配制 每组配制培养基1000 ml。 (1)每组取烧杯一只,分别量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 质成分置于烧杯中备用(注意:移液管不能混用)。 (2)每组取1000 ml白瓷缸一只,用量筒取1000 ml蒸馏水倒入白瓷 缸中。划好液位线,再将蒸馏水倒出一半。称琼脂5g左右倒入 白瓷缸中,再称蔗糖25g备用。将加入琼脂的白瓷缸放在电磁炉 上煮沸,煮时常用玻璃棒搅动,待琼脂溶化后加入混合液,将装 有混合液的烧杯用蒸馏水洗三次,倒入白瓷缸中,并加入蔗糖加 热片刻(注意不要煮沸),关闭电磁炉,加蒸馏水定容至液位线。 (3)用1N NaOH或1N HCL将pH值调至5.8-6.3。调时应用玻璃棒不 断搅动,并用pH值试纸测试pH值 (4)用玻璃漏斗,将1000ml培养基分注于20个锥形瓶中,每只约 25 ml。 (5)用封口膜封好,写明培养基代号,扎好线绳。
数据处理
继代成活率 = 继代成活的植株数/接种试管苗 的总株数×100%
观察时间 继代成活的 植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接种试管苗 的总株数 继代成活率
V 壮苗生根
内容要求 简述激素(特别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化(长芽或 生根)的影响及生根培养的意义 生根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 接种过程中的注意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实习
董雯 生物技术教研室
内容
1.实习实验
(1)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
(2)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初代培养(外植体接种)
(4)继代培养
(5)生根培养
2.实习报告撰写
实验一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
母液配制流程图 确定培养基 按照扩大倍 数称量 溶 解 按顺序混合
贴标签 保存于冰箱
母液分装
定 容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共有5种(表1),按照
培养基配方的用量,把各种化合物扩大5倍,用
电子天平,分别用50ml烧杯称量。并在每只烧
杯中加入30-40ml重蒸馏水溶解。溶解时,可
置于酒精灯上略加热或电炉上加速其溶解(但
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然后混合按表1顺序定
总接种瓶数
污染率
数据处理
接种成活率 = 接种成活的植株数 / 接种外植体 的总株数×100%
观察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
15 20 25 15 20 25 处理时间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接种成活 的植株数
接种外植体 的总株数 接种成活率
IV 不定芽继代增殖
其中:
萘乙酸(NAA) 6-BA 95%酒精或1 N NaOH 1 N HCl 或1 N NaOH
2.接种前的准备
培养基、接种工具等的灭菌
超净工作台通风开关30min,紫外照射 15min进行灭菌。 3.接种 用无菌的剪刀和镊子将材料进行适当 的剪切并接入培养基中,作好标记,放 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内容要求 简述激素(特别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化(长芽或 生根)的影响及继代增殖培养的意义
继代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
接种过程中的注意
数据处理
污染率 = 污染瓶数/总接种瓶数×100%
观察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
污染瓶数
总接种瓶数
污染率
2.培养基的灭菌
首先,往高压灭菌锅内(外层锅内加水),加 水水位高度不超过支柱高度 其次,将分装好的培养基及所需灭菌的各种用 具、蒸馏水等,放入高压灭菌锅的消毒桶内, 盖好锅盖,对称拧紧螺丝。 第三,加热高压灭菌锅,打开放气阀,待煮沸 排除冷空气后再关闭。 第四,锅上压力表指针开始移动,当指针移至 1.1-1.2 kg/㎝2,温度为121oC时,维持该 压力20min即可切断电源,待压力降为零后, 才能打开锅盖。
定容于500ml重蒸馏水中,每升培养基取 此液10ml
3.铁盐母液的配制
铁盐如果用柠檬酸铁,则和大量元素一起 配成母液即可。 但目前常用的铁盐是硫酸亚铁和乙二胺四 乙酸二钠的螯合物,必须单独配成母液。 这种螯合物使用起来方便,比较稳定,且 不易发生沉淀。
这种母液的配制方法是: 用电子天平称取2.78g硫酸亚铁 (FeSO4.7H2O)和3.7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Na2-EDTA.2H2O),分别用约200ml蒸馏 水溶解,并分别加热煮沸,然后混和两种溶液 继续煮沸,冷却后定容至500ml,冰箱4℃低 温保存。配制培养基时,每配制1000ml培养 基取此液5ml。
表4 MS培养基有机物成分的称量及定容(50×)
烟酸 0.5 25
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
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0.5
0.4
25
20
甘氨酸
2.0
100
定容于500ml重蒸馏水中,每升培养基取
此液10ml
由于肌醇用量较大,在配制培养
基时单独直接称量加入
消毒剂: 200ml×2 3ml/100ml的次氯酸钠(15-25min) 酒精:200ml×2 75%左右( 75 ml纯酒精+ 25 ml水 ) (78.9 ml95%酒精+ 21.1 ml水 ) 无菌水: 一组两瓶
实验五 生根培养
以前期培养的无菌体系材料为实验外植体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继代培养基的配制
1/2 MS+IBA 0.5mg/L
其中:
吲哚丁酸(IBA) 95%酒精或1 N NaOH
2.接种前的准备
培养基、接种工具等的灭菌 超净工作台通风开关30min,紫外照射 15min进行灭菌。 3.接种 用无菌的剪刀和镊子将材料进行适当 的剪切并接入培养基中,作好标记,放 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
如何处理外植体?
III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内容要求:
列出接种所需器械及器皿 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培养过程中的观察情况
等
数据处理
污染率 = 污染瓶数/总接种瓶数×100%
观察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
15 20 25 15 20 25 处理时间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污染瓶数
实习报告撰写
按照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 I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II 外植体的处理 III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IV 不定芽继代增殖 V 壮苗生根 分步撰写
I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内容要求:
培养基母液配置
培养基制备
灭菌锅使用
II 外植体的处理
内容要求:
大致描述你为什么选择该外植体,
外植体选择过程中须考虑哪些问题?
注意
在超净工作台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做明 显扰乱气流的动作,以免气流紊乱,造成 污染。材料要尽快处理和进行表面灭菌,
有利于启动培养。每瓶中灭菌材料2-3个
为宜,过多不宜灭菌彻底。
实验四 继代培养
以前期培养的无菌体系材料为实验外植体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继代培养基的配制
MS+6-BA 0.25mg/L + NAA 0.05mg/L
注 意
若母液沉淀,必须及时重新配制; 吸取母液时要换算好母液倍数与吸取 的数量,防止出现差错;琼脂必须完
全溶解后进行分装,防止有的培养基
过硬,有的不凝固。
实验三 初代培养(外植体接种)
自选植物材料做实验外植体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准备工作:配制75%酒精、3%的次氯酸钠。无 菌空瓶和无菌水应提前灭菌并晾凉。提前配 制培养基。 2.将接种工具,无菌水,培养基等置于接种台 上,打开超净台通风开关30min,紫外照射 15min进行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