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教育·上旬刊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
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约占7%。
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
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
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自19世纪初至今,马来西亚华语教育历尽坎坷,但在各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从未中断。
除中国以外,马来西亚是唯一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系列完整的华语教育体系的国家,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但马来西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极力推行“一种语文、一种源流”的单元化教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马来语作为国语和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马来西亚华语教育现状1.小学阶段。
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由公立和私立两部分组成,以公立为主,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普通私立小学、国际学校和宗教学校。
公立小学分为国民小学和国民型小学。
国民小学完全由政府拨款,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
国民型小学又分为国民型华语小学(简称华小)和国民型淡米尔小学(简称淡小),其中华小目前约有1290所。
华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马来语为必修科目,学时不能低于政府所要求的时间。
以现在华小一年级的周课时为例,华语周课时为360分钟(12节、每节课30分钟),马来语为300分钟(10节)。
另外,英语为必修的第二语言,课时约为华语的一半。
因此,华小的学生必须同时学习三种语文,课业负担相较于国小的学生要重很多。
为了应付繁重的课业,华小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外阅读时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了华小学生的华语写作水平不断下降,对华语的掌握也不够深入。
管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管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张宏红今年有幸作为第五期赴马来西亚学访团成员之一在马来西亚学习、考察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其间,我比较详细地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包括中小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吉隆坡侨南华小、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和新纪元学院。
侨南华小、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和新纪元学院的诞生、发展及壮大的每一个脚步其实就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的生动写照。
侨南华小创立于1917年,已经有近百年历史。
创办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当地华人社团和知名乡绅的捐助而来。
时至今日,马来西亚政府也只是拨付教师薪水和小部分办公经费。
大部分经费仍然靠学校自筹。
在侨南华小和新纪元学院随处可见以捐助人姓名命名的教室、图书馆、楼层等等。
因此,学校办学经费还是非常紧张的。
然而,比在经济上所面临的困难更加严重的是华文学校在发展历史上所面临的政治困局。
在马来西亚,占到了总人口三成以上的华人为马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华文学校却没有得到政府平等的对待。
直到马哈蒂尔总理的上台,华文教育才出现了转机。
马哈蒂尔是一位有远见卓识,胸怀大略的领袖。
他实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把马、华、印这三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团结成一个民族大家庭。
他支持各族平等发展母语教育。
马哈蒂尔的决策,拨开了笼罩在华文教育头上的乌云,使华文教育重见曙光。
新纪元学院也正是借着这股春风才破茧而出,并有了如今的规模。
在参观华校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传承华夏文明一直是华文学校的愿景之一。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被视为“留根工程”。
此次,在侨南华小的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万千。
刚踏进侨南华小,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华夏文化的气息。
校园里随处可见中国古代哲人语录,像《弟子规》等著名篇章被镌刻在墙壁上供学生每天研读。
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侨南华小为我们准备的精彩节目。
震撼人心的鼓乐表演“二十四节气”、极具中国特色的“抖空竹”等等节目让我们流连忘返。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汉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海外汉语教育的大潮中,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以其独特的华文母语环境优势和健全的华文教育体制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以外最大的汉语为母语的教育地区。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从小学阶段到大学教育都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
其中,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集中体现在小学阶段。
根据在马来西亚吉胆华联小学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同属于母语教育的华小华文教育与中国大陆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诸多不同,而汉语拼音教学的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以吉胆华联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的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对华小的拼音教学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了解到马来西亚华小拼音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进而从华小华文教育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华小拼音教学现状的原因,并尝试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针对马来西亚华小拼音教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华小拼音教学的水平,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海外汉语拼音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华小的拼音教学受到了马来西亚华小的华语政策、华小课程、华文教材、教学实施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变革,导致了华小拼音教学不受重视,拼音教学效果不好的现状。
因此,本文从国家、教师、学生、家庭等角度深入探讨华小拼音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国家华文课程纲要的变革削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比重、教师不再重视拼音教学、教师自身拼音水平的局限、拼音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三语学习的压力、家长的华语学习态度和家庭方言使用环境等。
针对以上华小拼音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现状,本人尝试从学校、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建议。
分别从拼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拼音教学中可改进的因素,包括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汉语拼音教学,增加课程设置的时间;教师要改良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学校和教师积极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教育主体的各个层面互相配合,来提高华小学生的拼音水平,促进华语的学习。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引言•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材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未来展望0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华文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华语圈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华文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球化的推动华文教育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通过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华文教育,加强中马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02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部逐渐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华文教育的政策。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环境包括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文化组织等。
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华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华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环境华文教育政策与环境早期华文教育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当时许多华人移民将华文教育带入马来西亚,开始了早期的华文教育。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过许多困难和阻碍。
现代华文教育发展随着中马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华人社区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教育部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华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华文教育现状分析华文教育普及程度虽然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但目前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普及程度仍然较低。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
多元化课程设置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课程设置多元化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 领域。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选择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教材选择也十分 丰富,既包括国内教材,也包括国外引进 的优秀教材。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需求 和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和修订教材,确保 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现实问题,让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 力。
VS
合作学习法
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 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 成长。
教育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混合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还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接 受教师的面对面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研究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 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讨华文独立中学在全球化时代的 发展策略和前景。
分析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调查和访谈等 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进行深入探讨,不涉及其他类型的华 文教育机构。
多维视野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 因素分析

多维视野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多维视野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多种语言、多种民族和宗教。
其中,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华语是马来西亚各族群之间的沟通工具之一,同时,华人在马来西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多维视野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有以下几点: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限制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政府一直在推行“马来化”政策,这也导致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例如,政府曾经限制华校使用华语教学,使得一些华校不得不转为使用英语或马来文进行教学,这对于华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华人与经济上的联系增强,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发展华文教育。
例如,在2003年,政府通过了“华小教育蓝图”,明确了华小发展的方向和政策,这对于华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2.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在马来西亚,华校的教育资源比较不足,其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都有待提高。
即使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改善华校的教育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华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教育质量不高,也制约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3.家庭教育背景和社会认知在马来西亚,一些华裔家庭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或受英文教育的学校;或者在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英语和马来语的学习。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语言环境等原因造成的。
此外,一些社会认知也对华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人认为华文教育会限制华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对华文教育的发展持怀疑态度。
4.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影响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的教育也受到了影响。
例如,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了解和掌握多种语言的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种趋势下,学习华语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2 1 . 0 29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世 勇 武彦斌※
摘要 : 马来 西亚华 文教 育在董教 总的得 力领 导、 大华人 的 鼎力 支持 下 , 得 了显著 的成 绩 , 广 取 马来 西亚 华 文教 育在 东南亚乃 至全世界 首屈 一指 , 但仍 面临着许 多问题 与挑 战 。 文在介 绍 马来 西亚 华文教 育发展 现 状 本 和发 展 目标的基 础上 , 分析 了华 文教 育 面临的现 实困境 与发 展机 遇 , 讨 华文教 育 的发 展 策略 。 探
L uS io g& W uYa b n i h y n n i
Ab t a t Ma a saC i e ee u a i nh sa q i d g e t c i v me t nt eUCS AM & UCS AM f c i e sr c : ly i h n s d c t a c u r r a h e e n o e a i h C T S f t e e v
语, 一般都 是 因为他希 望学 习和 了解 中华 文化 ; 三是
精神 价值 , 这 一个华 人 、 族 、 裔 , 须懂 得华语 和华 文 , 华 华 必 那才 算真 正意义 的华人① 。马来西亚华人 为争取 自己母 语 教育 的权 利 , 行 了长期不懈 的努力 , 马来西 亚华 进 在 校董 事联 合会 总会 ( 简称 “ 董总 ” 和 马来 西 亚华 校教 )
关键 词 :马 来西亚 华文教 育 现状 困境 机遇 对策
[ 中图分类 号 ]G 4 .3 793 8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9 2 1 )9 03 — 6 0 32 7 【02 0— 0 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历了从私塾教育到新式华文学校,从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到日治时代,从二战后至马来亚独立到1957年至今的教育政策,马来亚华人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艰难历程,种种教育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对华文教育的压制,所以这同时也是华人逐步取得民族教育权利的历程。
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提出要全面修改教育法令,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国会下议院通过《1995年教育法令》、《1995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及《1995年高等教育理事会法令》。
其中以《1995年教育法令》对华文教育的影响最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华文教育将被逐步消灭
《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7(1)条规定:“马来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媒介,除了在第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由教育部长豁免不受本条文约束的任何
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指的是政府或私人教育机构,如幼稚园、学校、远程教育中心等)。
教育部长的豁免权是由《1995年教育法令》的第143条所赋予的。
但是,该条文同时规定教育部长可以随时取消这项豁免,那时。
华小和独中就必须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其功能和《1961年教育法令》的第21(2)
条是一样的。
2、华小董事会面临危机。
根据此法令,华小董事会至少面对以下数项非常不利的条文。
如:
a、教长有权委任额外董事,以改组原有董事会的组织结构[第56条]。
b、教长可委任他认为适当的人选,来取代“认为”没履行职责的董事。
在董事“没履行职责”的理由下,教长可暂停甚至开除任何董事或所有董事[第58条]。
c、如果教长“认为”(不一定是事实)董事会违反这法令(或有关条例),教长就可解散董事会[第59条]。
d、中止或取消拨款。
如果教长(或官员)认为某董事不遵守法令和条规,他可中止或取消政府所提供的拨款。
这类“经济封销”将迫使某些董事“唯命是从”,贯彻有关政策和目标[第125条]。
3、限制独中举办独立考试的权力
第69(1)条规定:没有人(或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擅自为学生(不论是政府或私立学校的学生)举办任何考试,除非事先获得考试局总监的书面批准。
违法者最高罚款为马币一万元,坐牢一年或两者兼施。
即使能获得批准,考试局总监也可施加他认为适当的条件[第62(2)条]。
这就是说,董教总必须向考试局总监申请准证,才能举办独中统考,而《1961年教育法令》规定。
董
教总主办的独中统考不必向教育部申请准证。
二、马华文教育面临的困难
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因素,马政府对华文教育仍采取限制政策,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
在“新经济政策”下,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行固打(比例)制,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不以分数为录取标准,而是按种族比例分配。
2002年政府虽将固打制改为绩效制(成绩),但未能改变教育歧视政策。
长期以来,马政府不承认独中的文凭,初、高中毕业生必须在参加政府学校同等的水平考试,才能获得政府承认的相关文凭,进入高中或大学。
马政府长期致力于马来语成为惟一教学媒介语的努力。
前两年,马政府又提出用英语作为数理科教学用语。
这些都对华文母语教学产生重大冲击。
2003年马来西亚政府全面让英文教育回流,各源流小学的数学和科学由一年级开始改为英文教学。
在华语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再次面对英文教育的挑战。
这一次的英文回流将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100多年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三、对今后马国华文教育发展的展望
尽管还存在种种政策上的限制,但马国华文教育的前景还是光明的,主要表现在:
1、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目前马国有华文小学1282间,学生60余万人;华文独中60间,学生5万余人;高等华文学府则有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学生各有千余人及百余人。
这样的教育体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是独一无二的。
2、华文商业价值提高,全球掀起“华语热”。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华文在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华文商业价值的提升,全世界兴起了学“华语热”。
且看近几年,中国大学如清华、复旦、武汉等相继与马国私人学院办双联程。
3、马国非华裔逐步认同华文的重要性。
随着马国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马来族中将会产生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支持民族教育地位平等的政策,逐渐改变以马来民族中心主义来对待华文教育的做法。
此外,非华裔家长纷纷将子女送进华校就读,这对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是有利的。
华文应用价值的提升,是促使非华裔家长把子女送到华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4、华人热爱华族文化,支持办好母语教育。
华人向来都热衷于弘扬华族文化,并支持母语教育的开展。
5、华社有丰富的办母语教育的经验。
马国华社有一批坚决捍卫华文教育、有经验的华人领袖以及广大热心办母语教育的华人普通大众。
另外,董教总以再接再厉的精神谋求华文教育的发展。
董教总除坚持应用华语为华小独中的主要媒介语之外,也注重维护马来语和英语的重要地位,以得到政府的谅解、承诺和宽容。
6、华族青年对华文教育持积极态度。
例如,当华文独中或
民办高等学府(南方学院与新纪元学院)进行筹款,华族青年总是义不容辞地出钱出力。
但是华文教育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因为《1995年教育法令》仍企图扼杀华文教育。
尽管如此,华社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开展斗争,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母语教育的发展。
此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遭遇到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及内部的干扰求存,不屈不挠,自力更生。
经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的岁月,华文教育挣扎直到今日可以毫无愧色地
立足于马国。
未来的华文教育将以同样披荆斩棘的精神,突破各种外来的干扰,更进一步开创华文教育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