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超高层建筑绿色策略和设计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生态化设计与实现

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生态化设计与实现

绿色建筑中的建筑生态化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建筑生态化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旨在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降低建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建筑中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原则、方法以及实现途径。

一、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理念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它强调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人工结构体,而是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筑生态化设计追求在满足人类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使建筑能够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

例如,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雨水收集和回用可以节约水资源,绿色植物的引入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微气候。

二、建筑生态化设计的原则1、节能原则节能是建筑生态化设计的首要原则。

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合理的建筑朝向和体形系数、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同时,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2、环保原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使用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扬尘、噪声、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当地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方案。

例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注重遮阳和通风;在寒冷地区,加强保温和采暖;在山区,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减少土方开挖。

4、以人为本原则建筑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因此建筑生态化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安全的需求。

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

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

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大楼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一座超高层建筑大楼,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性和实用性,还需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以下是我对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的一些思考。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的重要理念。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需要设计一座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建筑。

在超高层建筑大楼中,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能,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回收利用水资源,建立绿化空间来改善空气质量和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还可以使用节能灯具、高效隔热材料等技术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超高层建筑大楼成为一个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

其次,人性化设计是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超高层建筑大楼一般容纳着许多居住和工作的人群,因此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可以通过设计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设置多个垂直通道和快速电梯以提高交通效率,配置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等,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安全,采用先进的消防设备、防护措施和紧急疏散系统等,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文化和历史传承也是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超高层建筑大楼作为现代城市的新标志物,应该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

可以通过建筑造型、立面设计、色彩搭配等手段,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建筑风格,展示城市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建筑的独特性。

同时,还可以在建筑内部设置艺术品和展示空间,以展示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超高层建筑大楼设计理念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和文化传承为主导。

通过采用环保节能的技术手段,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可以使超高层建筑大楼成为现代城市的地标建筑,并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实践探讨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实践探讨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实践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与实践,以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绿色建筑有助于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回收等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其次,绿色建筑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再者,绿色建筑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不断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这将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鼓励和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例如,美国的 LEED 认证体系、英国的 BREEAM 认证体系等,都为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尽管绿色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较高,一些开发商和业主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

土木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

土木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

土木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绿色建筑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旨在通过优化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当今社会,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已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低碳、节能、节水和环境友好的建筑物。

以下是一些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1. 节能设计:通过优化建筑外墙、屋顶和窗户等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如合理选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等。

2. 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建筑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如收集和利用雨水、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和节水洗手间设备等。

3. 环境友好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可回收材料、使用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和胶水等。

4. 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使用环保材料和通风设施,减少人体健康的风险。

5. 废弃物管理:合理处理建筑垃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绿色建筑实践案例1.德国弗劳恩霍夫大楼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大楼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实践案例。

该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同时,该建筑还采用了高效的建筑外墙和屋顶绝缘材料,有效减少能量的消耗。

2.美国纽约一号公园大厦纽约一号公园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全封闭冷却循环系统的超高层建筑。

该大厦利用地下水和湖水进行冷却,减少了对传统冷却系统的依赖,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3.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中国的北京国家体育场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了绿色建筑的原则。

该建筑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如竹子和透明塑料等。

此外,该体育场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设施,实现了节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未来展望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设计与实践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将会继续发展。

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表1 围护结构优化措施分析
(2)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类型和数量繁多,空调系 统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5%左右。因此超高层建筑节 能的最蓖要途径。超高层建筑空调系统的主要节能措 施如表2所示。 (3)绿色照明 超高层建筑中的照明能耗约占15%左右,因此 降低照明能耗是节能的重要方面。可采用的绿色照明 技术有: a)减少照明功率密度LPD值:LPD值不可过 大,应控制在目标值以内,建议高档办公照明功率密 度控制在13W/m2左右,客房控制在12W/m2左右; b)日光照明:充分利用自然光控制灯光开启; C)人员感应控制和时间控制:灯光感应控制等 可降低照明功率10%左右。
3.3节材
42
图3对建筑能耗进行细分,表3给出了总耗电量
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渡季无法利用全新风,,且存在过渡季节结露粒霉现 象; (3)超高层办公建筑存在内外区的刚题,内医 发热太而无法通过围护结构散出去.而外区受室外影 响较大,如此就导致丁冷热不均。 另外超高甚建筑进辣过大,容易导致室内自然采 光效果降低。因此其自然采光教果件社也不佳二 4.3可再生能谭利用 超高层建筑利爪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量少,适川性 差。因此可以简单地利用地源热泵,太刚能热水等。 但只能少部分在裙房和少数楼层麻用。
【关键词】超高层;绿色建筑;节能;室内环境质量;重点与难点 1)高能耗:超高层建筑的运行能耗巨大,比同 1
引言
1.1超高层建筑简介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
等面积的多层建筑消耗更多的资源、人力和财力。超 高层办公建筑为保持正常的运作,在电梯、空调、供 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多消耗大量的能源。以金茂 大厦为例,2002年到2007年闽,单位面积年耗电量 水平在200 kWh/m2左右口o,与统计中的高档办公楼 能耗水平相当,是宾馆类建筑平均水平的1~2倍, 是一般公共建筑的3—10倍。这说明,随着建筑体型 的扩大,建筑高度的增加,实现同水平的室内环境品 质,超高层建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2)室内环境质量差:为保证安全性,超高层建 造窗户多数采用密闭型,自然通风几乎不可能,只能 通过机械通风换气方式,室内空气品质往往降低。室 内进深较大,往往导致自然采光较差; 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超高层建筑一般大量采 用全玻璃幕墙,其容易在局部区域造成强光反射,形 成光污染、使人心情紧张,影响城市交通的安全。超 高层建筑聚集人数较多,且多为中高档办公、宾馆类 建筑,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且集中排放负 荷大,带来空调、水、电等多方面资源的大量消耗, 造成城市局部气温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形成“热岛效 应”,导致降雨明显增强。

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方法

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方法

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方法摘要:目前,在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该建筑的建造已开始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不断扩展。

打造绿色超高层建筑,不仅要合理采用设计和运营上的关键技术,还要准确掌握现阶段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方法的标准流程,基于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绿色施工;环保一、超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绿色施工方法1.顺作法与逆作法在对地下工程进行建设时,顺作法主要指的是在施工完成基本基坑后,所进行的相关的地下结构的施工,顺作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基坑已普遍开挖结束,地下结构一般可有较大的施工环境,所以针对施工过程来说不但能够很好地降低施工作业的难度,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的整体施工造价。

不过顺作法在具体施工期间通常不能很好地控制项目的周边环境,在施工过程中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逆作法主要是由地下结构的外墙作为基坑支护的挡板结构,在施工作业操作时可直接通过外墙的支护作用来减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施工作业开始时一般逆作法是完成一层顶板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这样可有效降低对周边所产生的大量扬尘和施工噪声,从而在根本上实现超高层工程项目的绿色发展和建设。

2.施工部署和绿色环保最近几年,超高层建筑大多都会建在房屋密集区,对深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进行合理的部署,不但可节省施工用地,减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还能够尽早结束地下结构施工,降低地下结构施工对已有建筑物地基扰动等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的风险。

在实际施工期间,因基坑的平面尺寸较大,地下结构规模较大,为了能够控制工期的主楼地下部分尽可能快的完成施工,通常会使用顺逆结合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主楼的地下结构使用顺作法进行施工,而裙房的地下结构使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如此一来,裙楼基坑的施工不会给主楼带来影响,还可以给主楼结构施工提供较大的地面施工空间,从而达到节省施工用地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论述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论述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论述摘要:人们对住房档次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城市化发展带动了房屋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尤其在近几年的环保节能概念的指引下,开始摒弃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严重损害的传统建筑设计形式,开始走上了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道路,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生态型建筑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的论述,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绿色建筑绿色策略引言在当前建设工程,和谐统一的反展观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和建筑的完美统一,只有奉行绿色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也能更好的存进社会效益和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标,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我国,城市起步较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技术,高层建筑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独特的景观,在建筑设计中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绿色策略的体现。

1、结构特点新的世纪,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着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为应对这两个挑战,高层建筑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尤其在节能环保方面起来了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中应用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节省土地资源和统一的室外环境,达到能源的有效利用,对水资源保护进行合理利用,在建筑形式和材料使用上都有了全新的要求。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为推动节能,低碳环保理念,为应对政策和市场需求,绿色高层建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高层建筑比传统的建筑室在这方面有明显改善,不仅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高效和稳定的保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从以往经验可以看出,绿色的高层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等多方面都比普通建筑绿色环保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

绿色建筑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的运用——舜远金融大厦

绿色建筑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的运用——舜远金融大厦

绿色建筑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的运用——舜远金融大厦摘要:传统的超高层建筑能耗巨大,很不节能。

本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到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建设一个集绿色管理、生态、节约的绿色建筑,为办公人员提供环境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

关键词:超高层;绿色建筑;1、项目概况:舜远金融大厦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北临滨海大道,西临后海中心路,总用地面积3726.99㎡,总建筑面积56841.23㎡,高119.78米,地上27层,地下4层。

本项目为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设计采用BIM辅助设计,确保了高品质实施。

目前主体已经封顶,预计于2018年年底全部竣工。

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1。

表1:本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图1.鸟瞰图2.2 北塔楼北塔楼27层,119.78米,为办公功能,建筑面积36500㎡。

首层大堂层高8.5m,局部两层通高12.75m,标准层层高4.25米,采用架空地板设计,可达到2.9米的超舒适净高。

大楼设有12部电梯,载重1600KG,其中高低区各4部,2部地下室至大堂的摆渡梯、1部消防电梯和1部VIP电梯,配置标准达到4055㎡/台(不含摆渡梯及消防电梯)。

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中心核心筒,外围一圈柱子,中间为无柱办公空间。

内部无柱空间实现了自由分隔的可能。

低区为划分四个单元,可以满足150平米~350平米的出租需求。

高区为整层大空间,可以整层出租,后期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分隔。

标准层的面积1350-1500㎡之间,标准层东西两侧设置空中花园,空中花园2~3层通高,让各层的使用者可以共享绿色资源。

集约化高品质的核心筒:高区电梯厅和低区电梯厅分别位于核心筒的东西两侧,面朝花园,利用走廊扩大到3.6m兼做电梯厅,不同于传统的写字楼中心核心筒,靠人工照明的电梯厅。

电梯厅自然采光、通风,出电梯即可看到空中花园及室外的风景,是超高层建筑难得的景观式电梯厅。

图3 高区平面图(带空中花园)高附加值共享空间:北塔楼东西交错的空中花园设计结合共享空间设计,利用透空外墙,增加了采光面和通风面,为中部办公区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景观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实例

5
地点:广州 塔楼高度:475.8 m 建筑面积:
• 塔楼:24.94 万m2 • 裙楼:6.42 万m2 • 地下:18 万m2

设计目标:
• 绿色建筑“三星级”
设计理念:
• 建筑、环境、人的和 谐统一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广州气候状况分析

啸叫问题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

14
设计依据

具体措施
• 夏季漫长,太阳辐射强烈 • 超高层建筑无法使用活动外 遮阳 • 面江位置需满足观景需求 • 塔楼部分朝向采用呼吸幕墙 (中置活动百叶帘) • 塔楼 15 层以下采用中空百 叶玻璃 • 附属办公楼采用垂直百叶机 翼外遮阳 • 附属商场采用水平叶片机翼 外遮阳
雨水利用

25
设计依据
• 超高层建筑用水量 大,供水程序复杂 • 广州地区雨水资源 丰富
广东广州市地区1971-2000年降雨及风速数据表
月 份 累年各月降 水量(㎜) 累年各月最 大日降水量 (㎜) 75.0 89.2 67.6 119.8 215.3 210.9 111.0 239.0 156.4 110.7 116.3 46.1 累年各月日 降水量 ≥50mm日 数 1 1 1 8 14 11 9 8 7 4 0 0 累年各月平 均风速(m/s)

28
雨水收集方式
• 结合屋面排水系统收集裙楼屋顶雨水,收集的雨水经 管线合流至地下雨水处理间

雨水处理间及储水空间
• 收集裙楼屋顶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室外绿地浇灌, 处理间占地 15 ㎡,地下储水空间 30 ㎡。处理间可根 据设计要求可放于地下或地上

人工湖补水
• 本项目规划建造人工湖,屋顶多出雨水及地面雨水经 过初期弃流和过滤后可用于人工湖补水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FD分析
24
西向和北向具有负压,有利于排风,所以应在此处开窗, 将室内空气排出 在室外无风的恶劣天气下,自然通风效果不太好,热空气 聚集在中庭的上部区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设置自动 可开启窗户和无动力风帽进行排风,以确保室内空气的人 体舒适度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诱导通风

30
设计依据
• 诱导通风:提高空气品质,降低能耗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诱导通风
传统地下通风气流组织
31
诱导通风气流组织
传统通风方式气流组织不好,气流影响的范围比较小,而诱导通 风气流组织良好,每台诱导通风机都可以把其区域范围内的气流 组织良好,以达到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导光筒采光

29
为了保证光照度均匀合理,地下车库照明系统采用 16 个导光筒,单 位柱距(8.4m×8.4m)设置 1 个, 横向、纵向4×4放置。 导光筒直径约为 800 mm,满足地下车库 75 lx照度要求。 导光筒室外部分可与景观结合、也可以在保证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导 光筒与景观水体结合。 建筑需预留空洞,并提供地面部分到地下室的剖面图; 还需与建筑、景观专业确定导光筒的具体位置及与景观结合的情况。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地下车库LED照明

20
设计依据
• LED照明系统可在满足光照 需求的情况节约电耗

设计方案
• 为一层地下车库,约2万m2 提供照明 • 需要电池板约为 165 ㎡ • 电池板规格(装框后)为:1800 ㎜×730㎜×45㎜,则大概需要 电池板 125 块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涉及到遮阳、通风等技术的规定, 对超高层建筑无法适用 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仅仅局限于当前建筑节能50%的目 标,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要求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现有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
4
上海金茂大厦
单层玻璃、新风不足,室内环境差
美国芝加哥希尔斯大厦
遮阳设置不合理,当地风速、 建筑形体、朝向考虑不全面


室内雨水处理间 灌溉管线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雨水利用——塔楼
27
每 16 层设置一导水槽,则导水槽共6 个 导水槽铝合金板厚度初步定为 3 mm 非安装节点处导水槽与玻璃幕墙之间需设置防震 垫层,并采用玻璃胶或其他材料来实现导水槽与 玻璃幕墙的无缝连接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雨水利用——附属楼屋顶及地面
通风夹层风机布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夹层风力发电

13
视觉效果

噪音问题
• 屋面顶部,建议采用显示结合方式,在外立面上凸显出涡轮发电机 • 通风夹层中设置的涡轮发电机组,采用隐式布置,通过在外立面作贯通 处理,将风引入夹层内部同时在立面可形成均匀条带状分布 • 噪声源:啮合的齿轮对或齿轮组、由于互撞和摩擦激起齿轮体的振动、 由转动轴等旋转机械部件产生周期作用力激发的噪声等 • 在风机基座处做专用的钢弹簧减震处理 • 当风速超过风力发电机组最大有效工作风速(切出风速)时,风机自动 切断 • 适当加大夹层开口 • 风力涡轮发电机组错落排布,尽可能大的增加阻尼作用,减小流进、留 出夹层的风速 • 经CFD分析,当来流风速为10 m/s时,通过上述措施,可减小至 5 m/s 左右,有效控制啸叫的产生
势能电梯

19
设计依据

设计方案
• 公用建筑的电梯用电量占建筑 总用电量的17%-25%以上 • 电动机拖动负载消耗的电能占 电梯耗电量的 70% 以上
• 额定载重量1350kg(20人)以 上的大容量电梯 • 多台面对面排列的群控电梯, 侯梯厅深度不小于相对的轿箱 深度之和 • 本项目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 增大侯梯厅深度至 3.1 m以上

3
建筑的高度变化导致相关参数的变异
• 高度超过100米以上除太阳辐射可以认为基本不变以外,其它的气 象参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地面风速是取自地面高度10米处,如地面风速为2米/秒时,则在 100米的高空风速会依据指数规律提高到3米/秒,若高达400~ 500米时风速可达到5米/秒以上 • 度随高度的变化也会有明显的降低,通常会有每百米高度的温度 下降0.6~1.0℃
包含植物和木平台的花园平面图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绿· 灯塔

10
设计理念
• “绿”,绿色建筑的引领者 • “灯塔”,广东省的标志性建 筑

具体措施
• 在东塔楼顶架设涡轮发电机组 6 组,每组发电功率 50 kW, 总发电功率 300 kW
屋顶风机布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夹层风力发电

11
设计依据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雨水利用、其他节水措施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 地下车库导光筒采光、诱导通风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节地与室外环境
周边建筑
8
太阳轨迹
建筑朝向
• 本地污染 • 噪音 • 环境承载能力 • 规范和标准 盛行风和 地域环境
防护林带 和遮阳
ACCESS AND PARKING
• 广州有效风能密度200 W/㎡以上 • 风速和高度:地面2米/秒,100米 高空3米/秒,400-500米时5米/秒 以上 • 设备层有可利用空间

具体措施 • 5个通风夹层,层高4-5m
• 选用涡轮机组直径为4m,每组发 电功率按2kW,每个通风间层发 电功率可达到60kW • 考虑部分情况只能实现双向有效 发电,功率取40kW,全部通风间 层可达 400 kW
辐射与温度 朝向与通风
6
年辐射最佳朝向
全年空气温度、湿度、辐射分布
全年风玫瑰
全年干球温度分布
全年相对温度分布
冬季风玫瑰 全年直射辐射分布 全年散射辐射分布
夏季风玫瑰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适用生态技术体系

7
节地与室外环境
• 透水地面、塔楼空中花园、附属楼屋顶花园
节能与能源利用
• 绿· 灯塔、夹层风力发电、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水源热泵、 光电技术、势能电梯、地下车库LED照明、附属楼自然通风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FD分析
22
边界条件选取广州夏季的主风向东南风,风 速取地面10米处的速度3.6m/s,然后根据风速 与高度的关系对各个高度的风速进行修正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附属楼自然通风——C,东向和南向具有正 压,有利于进风,所以应在此处布置窗户, 将室外清新空气引入室内,进行自然通风
广州市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图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

15
呼吸幕墙
• 布置区域:右图黄线之间 • 遮阳系数:百叶帘全关闭状态SC≥ 0.25,全收起时SC≤ 0.60 • 外循环的气流组织方式 • 外层钢化玻璃,内层中空高透LowE玻璃 • 铝合金百叶帘采用从上到下的控制 方式,轨道为导轨式(在有气流情 况下较稳定) • 设置反光板以提供室内采光 • 廊道接力通风,宽度600-1000mm
附属楼自然通风

21
设计依据
• 提高商场空气品质 • 充分利用穿堂风 • 设立中庭或天井

设计方案
• 附属办公楼顶部宜设置合适的无动力风帽(20个,长× 宽×高为:360×380×380mm,排风量为7200m3/h) • 中庭上部宜设置自动开启窗,面积占中庭总面积的 20% 左右 • 30% 的外窗面积为自动开启窗
呼吸幕墙布置位置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呼吸幕墙和综合遮阳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