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设计要点
2022年人防设计要点汇总

人防设计要点汇总导读:一、人防的分类1.人防工程的用途:战备和救灾功能;2.我国人防建设的方针:ldquo;长期预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rdquo;;3.人防工程分类:按功能分:(1)指挥、通信.(2)中心医院及急救医院;(3)人员掩蔽部:专业队员、一等人员(局级和一、人防的分类1.人防工程的用途:战备和救灾功能;2.我国人防建设的方针:"长期预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3.人防工程分类:按功能分:(1)指挥、通信. (2)中心医院及急救医院;(3)人员掩蔽部:专业队员、一等人员(局级和局级以上)、二等人员;(4)专业队装备部;(5)配套工程:区域水源、电源、监测中心、食品加工、物资加工、物资库、人防通道等。
按抗力分:1、2、2B、3、4、4B、5、6八个等级,其中5级人防抗力为0.1MPa,6级人防抗力为0.05MPa。
按防化等级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4.人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图集:(1)国标《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94,适用于4、4B、5、6级各类人防工程设计;(2)上海市标《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程》GBJ 08-49-96,适用于上海市5、6级新建和改建人员掩蔽所、战备物资库和人防汽车库(海拔200以下,软土地基);(3)上海市标《平战结合五、六级人防工程》图集《土建分册》97沪防-561、《设备分册》97沪防-562;(4)全国通用建筑设计标准人防工程标准图集; JSJT-72《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选用图集》JSJT-241《悬板活门、集中箱选用图集》JSJT-150《通风采光井通用图集》(五级) JSJT-342《通风采光井通用图集》(六级)(5)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第一、二册;5.人防工程设计步骤:人防工程设计首先依据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和当地人防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其部位、规模、使用功能和要求,和工程项目设计各阶段同步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1.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力学性质和地下室所需的使用功能。
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防水设计: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因此防水设计是地下室人防设计的重要一环。
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以确保地下室内部不受湿气和水的侵害。
3.火灾安全设计:地下室容易成为火灾的蔓延通道,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内设置合适的火灾安全设备和防火措施。
这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和消防栓等。
4.疏散通道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离开地下室。
疏散通道需要合理布置,避免堵塞和阻碍疏散。
5.应急照明设计:地下室内需要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或火灾等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采用独立供电或备用电源,以确保长时间供电。
6.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通风系统需要采用排烟设备和新风设备,并保证具备足够的通风量和效果。
7.安全门和防护设施:地下室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安全门和防护设施,以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地下室。
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增加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9.安全标识和指示:地下室内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和指示,以帮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找到疏散通道和出口。
标示牌、标识图和明亮的指示灯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
10.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室人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相关设备和系统应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
通过以上的人防设计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防护能力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火灾安全设计等措施,可以确保地下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保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一、地下室建筑设计概述地下室作为人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防空防护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从地下室的位置选择、结构设计、安全出口设置、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确保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并提供最佳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下室应尽量选址在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并与周边公共设施相连,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地下室选址时应避免选择易受地下水位影响的地方,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应选用强度高、抗震性好的材料,如混凝土等。
2.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地震设计要求,并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附近高层建筑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四、地下室安全出口设置1. 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无阻。
五、地下室通风系统1. 地下室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
2. 通风系统应设置在地下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衡分布。
六、地下室照明设施1. 地下室应配置明亮、稳定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2. 照明设施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配备备用电源以应对电力中断情况。
七、附件列表1. 设计图纸:包括地下室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
2. 施工合同:详细记录合同的签署时间、合同金额等信息。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规定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建筑设计规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该规范对地下室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3. 《人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该法规定了人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抗击空袭战争的组织要求等。
浅谈建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

浅谈建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人防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人防工程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防工程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建筑设计中,人防工程设计应当遵循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根据我国《建筑法》的规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必须建立人防工程。
此外,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等标准,人防工程还要符合防火、防烟、防毒、防辐射等多项要求。
二、人防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人防工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人员疏散和安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的宽度和数量、紧急出口的设置、应急照明和标识等方面,使人员可以迅速有效地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人员的安全问题,如安全门、防爆门等。
三、人防工程设计应根据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建筑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不同,人防工程设计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比如,地下室的人防工程要考虑防水、隔音、通风等因素;底层及一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要考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
四、人防工程设计应科学合理安排建筑空间人防工程设计不仅是安全问题,也是良好建筑空间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人防工程对室内空间的影响,如通风、照明等因素。
同时,人防工程的功能应与建筑主体相协调,不应过于突兀,影响建筑美观度。
五、人防工程设计应注重设备质量和维护保养人防工程包括电力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在安装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安装,并应定期维护保养。
此外,还应配备保安人员、技术人员等,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人防工程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涉及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根据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安排空间、注重设备质量和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的人防工程设计,才能为建筑工程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2024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要点。
人防地下室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设计关乎到居民安全和城市防护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人防地下室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设计的建筑布局1. 确定地下室的位置和规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目的和所需空间,确定地下室的建设位置和规模。
2. 合理划分空间: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活动空间、储存空间和设备间等,确保每个区域的合理利用。
3.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合理规划人员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地下室。
二、地下室设计的结构要点1. 地基处理与防渗设计:地下室建设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水要求,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渗设计,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可靠性。
2. 建筑结构的选择:根据地下室的规模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等,确保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加强结构设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环境和承载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强结构设计,以增强地下室的抗震能力和防灾能力。
三、地下室设计的通风与采光1. 通风系统的设计: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2. 自然采光的优化设计:利用地下室周边的自然光源,设计合理的采光方案,减少对电力能源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3. 应急照明设计: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合理规划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照明和疏散。
四、地下室设计的设备选型与设置1. 建筑设备的选型: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建筑设备,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以满足地下室的功能需求。
2. 设备布局与设置: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和设置位置,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地下室设计的防护措施与安全考虑1. 防火设计与防护: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火灾可能带来的风险,采取防火隔离、自动灭火等防护措施,确保地下室的火灾安全。
人防核4级设计要点

人防核4级设计要点人防核4级是指在核战争条件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伤亡和破坏的一种防护等级。
其设计要点涵盖了建筑、设备、材料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点。
一、建筑设计要点1. 建筑结构稳固:人防核4级建筑应具备抗震、抗爆、抗冲击的能力,以保证在核战争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外力。
2. 防护层厚度:建筑的防护层厚度应符合核辐射的防护要求,能够有效地隔绝辐射物质的侵入。
3.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应设置在建筑的侧面或底部,并采用特殊设计,以便人员在核战争条件下能够迅速进出,同时防止辐射物质的泄漏。
二、设备设计要点1. 空气净化系统:人防核4级建筑应配备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安全。
2. 水源供应:建筑内应设置储水设备,以保证核战争条件下人员的生活需求。
3. 电力供应:建筑内应配备备用发电设备,以保证正常的用电需求,同时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确保人员在黑暗中能够正常活动。
三、材料选用要点1. 防护材料:建筑的墙体、屋顶等部位应选用高密度、高阻隔性的材料,以有效地隔绝辐射物质的侵入。
2. 建筑材料:选择耐火、耐高温、耐爆炸的建筑材料,以保证人防核4级建筑在核战争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其他要点1. 通风系统:人防核4级建筑应配备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累。
2. 应急设备:建筑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包括急救箱、呼吸器、灭火器等,以便在核战争条件下处理紧急情况。
3. 疏散通道:建筑内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核战争条件下能够安全、迅速地疏散。
总结起来,人防核4级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稳固、防护层厚度、出入口设计、空气净化系统、水源供应、电力供应、防护材料选用、通风系统、应急设备和疏散通道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核战争条件下的各种应急情况,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防核4级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一、设计概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防地下室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本将详细介绍人防地下室设计的要点,并提供图解,以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理位置选择:人防地下室应尽量选址于地势高且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避免水源、河流附近等潜在危(wei)险。
2. 建造布局选择:应考虑附近建造和道路的位置,尽量避免被高楼或者交通道路挡住。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基处理:需要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2. 地下室墙体设计:地下室墙体应采用防渗透材料,并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密封性。
3. 地下室天花板和地面设计:地下室的天花板和地面应采用防火、防震材料,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4. 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防止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积聚。
四、人防设施配置1. 逃生通道设计:地下室应配备多个明确标识的逃生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2. 紧急出口配置:应在地下室不同位置设置紧急出口,并保持明显标识和易于打开。
3. 疏散设备配置:地下室应配置适量的疏散设备,如应急灯、应急通讯设备等。
4. 防护设施配置:应配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灭火设备、防爆设备等。
五、应急预案制定1. 灾害预警系统:地下室应配备可靠的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通知人员,并切实采取措施。
2.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地下室内人员进行疏散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和紧急出口位置,并完善相关的演练记录。
3. 物资准备:地下室应储备一定的食品、水、医疗物资等,以备不时之需。
4. 通信设备:应配备可靠的通信设备,确保与外界的连系畅通。
附件:1. 人防地下室设计示意图2. 疏散通道示意图3. 逃生设备配置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
2. 建造设计规范: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造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1. 引言人防地下室设计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最新最全的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参考,包括设计原则、功能分区、结构设计、排水通风、照明电力、消防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人防地下室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提供可靠的避难场所。
2.2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考虑到建设和运营成本,寻求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
2.3 可维护性原则:人防地下室应易于维护和保养,且备有必要的设备和通道。
2.4 环保原则: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功能分区3.1 地下室分区划分:根据使用需求,将地下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避难区、物资储备区、卫生间等。
3.2 区域布局: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的位置,确保便捷的通道和适当的空间分配。
4. 结构设计4.1 地下室结构类型:根据地下室用途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4.2 抗震设计:地下室应设计为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采用合理的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的抗震稳定性。
5. 排水通风5.1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地下室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5.2 通风系统:设计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地下室空气流通和质量,满足人们长时间停留的需求。
6. 照明电力6.1 照明设计:合理设计照明设施,确保地下室内有足够的光线,使人们能够正常活动。
6.2 电力布置:合理布置电气设备和线路,保证地下室正常供电,并提供备用电源以备不时之需。
7. 消防设备7.1 灭火系统:设计合理的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等设备,保证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灭火。
7.2 疏散系统:设计安全可靠的疏散系统,包括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识等,确保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
8. 文档扩展1.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列出涉及的附件清单)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解释)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人防地下室设计示意图附件2:排水通风系统设计图纸附件3:照明电力布置方案附件4:消防设备配置清单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人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旨在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防的分类1.人防工程的用途:战备和救灾功能2.我国人防建设的方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3.人防工程分类:按功能分(1)指挥、通信。
(2)中心医院及急救医院;(3)人员掩蔽部:专业队员、一等人员(局级和局级以上)、二等人员;(4)专业队装备部;(5)配套工程:区域水源、电源、监测中心、食品加工、物资加工、物资库、人防通道等。
按抗力分:1、2、2B、3、4、4B、5、6八个等级,其中5级人防抗力为0.1Mpa,6级人防抗力为0.05Mpa.按防化等级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4.人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图集:(1)国标《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94,适用于4、4B、5、6级各类人防工程设计;(2)上海市标《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程》GBJ 08-49-96,适用于上海市5、6级新建和改建人员掩蔽所、战备物资库和人防汽车库(海拔200以下,软土地基);(3)上海市标《平战结合五、六级人防工程》图集《土建分册》97沪防-561、《设备分册》97沪防-562;(4)全国通用建筑设计标准人防工程标准图集;JSJT-72《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选用图集》JSJT-241《悬板活门、扩散箱选用图集》JSJT-150《通风采光井通用图集》(五级)JSJT-342《通风采光井通用图集》(六级)(5)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第一、二册;(6)上海市人防工程常用设备选编。
5.人防工程设计步骤:人防工程设计首先根据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和当地人防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其部位、规模、使用功能和要求,和工程项目设计各阶段同步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二、人防主体设计1.防护单元:(1)根据使用功能,按照一定的面积划分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自成体系;(2)防护单元的面积:专业队员掩蔽部、一般人员掩蔽部≤800m2;专业队装备掩蔽部≤2000m2;配套工程≤2400m2.2.抗爆单元:(1)根据使用功能,按照一定面积,在防护单元内划分抗爆单元;(2)抗爆单元的面积:专业队员掩蔽部、一般人员掩蔽部≤400m2;专业队装备掩蔽部≤1000m2;配套工程≤1200m2;(3)当人防内部用墙体进行小房间布置时,可不划分抗爆单元;人防设置位于多层建筑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人防设置位于高层建筑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位;(4)抗爆单元之间应设置抗爆隔墙,连通口处设置抗爆挡墙,可在临战时砌筑。
钢筋混凝土墙厚度≥200厚;砖墙厚度≥370,高度方向@500配3Ф6通长钢筋。
3.净面积标准和净高:一等人员掩蔽所1.3m2/人,房间净高≥2.4m,梁底≥2.0m;二等人员掩蔽所1.0m2/人,房间净高≥2.4m,梁底≥2.0m;专业队员掩蔽所3.0m2/人,房间净高≥2.4m,梁底≥2.0m;专业装备掩蔽部小型车辆25-45m2/台,中型车辆50-80m2/台,梁底管道底净高为车高+0.20.4.防护单元之间的关系:(1)各防护单元建筑设备自成体系,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当相互之间连通时,应在两侧设置防护密闭门。
对防护单元而言,防护密闭门根据本单元的抗力要求,设置在本单元的外侧,此处墙的厚度根据门的构造形式而定,一般≥500。
(2)防护单元内部不应设缝,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缝需要开连通口时,要增加一段小走道,以便设置防护密闭门。
5.防护单元和地面的关系:(1)人防顶板底层一般不高出室外地面;(2)6级人防,当上部为砖混结构(上海规范或6层以下不超过18m的框架结构)可高出≤1.0m;(3)5级人防,当上部为砖混结构(上海规范或6层以下不超过18m的框架结构)并有取土条件时,可高出≤0.5m,并在临战时覆土。
6.防护单元与管道的关系: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需划出人防防护单元,当条件限制需穿过其顶板时,只允许水、暖、空调冷媒等,直径不大于75mm的管道穿过,且应予取防护密闭措施(管道封堵图)。
三、人防口部设计1.人防口部是指防空地下室主体与地表面连接部分,包括人员出入口、物资出入口、进排风口。
2.清洁区和染毒区有防毒要求的人防防护单元最内侧的一道密闭门以内,能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为清洁区,此密闭门以外能抵御预定的核爆动荷载作用的区域为染毒区。
染毒区应包括下列房间或通道:(1)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除尘室、滤毒室、简易洗消间或洗消间。
(2)医疗救护工程的分类可及所属的急救室、厕所、染毒衣物间。
(3)柴油发电机室及其进排风机室、贮油室。
(4)汽车库停车部分。
(5)战时无需防毒的房间或通道。
3.出入口的数量和要求(1)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两个出入口(不包括连通口),战时使用的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不应采用竖井式。
(2)人员掩蔽部中相邻两个防护单元可在防护密闭门外共设一个室外出入口,两者防地面超压不同时,其设的室外出入口应按抗力高的等级设计。
(3)消防车库、大型物资库应分别设置两个室外出入口,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宜分别设置两个室外出入口,并宜设置在不同的方向并保持最大距离。
(4)室外出入口敞开段宜布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外。
(5)地面建筑倒塌范围4、4B级人防上部建筑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时,倒塌范围为建筑高度;5、6级人防上部砖混倒塌范围0.5建筑高度;5、6级人防上部为钢筋混凝土不考虑倒塌范围。
(6)倒塌范围以外的室外出入口宜采用单层轻型结构,倒塌范围以内的室外出入口应采用防倒塌栅架。
(7)备用出入口可采用竖井式,宜与通风竖井合并设置,竖井平面净尺寸不宜小于1.0m,如有倒塌范围内时,应设防倒塌栅架。
4.出入口通道、楼梯和门洞尺寸应满足平时和战时的需要,并和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尺寸有关。
(1)门洞最小尺寸,人员掩蔽所门洞宽0.8,门洞高1.8,走道宽1.2,走道高2.2,楼梯宽1.0;医疗工程和专业队员掩蔽所门洞宽1.0,门洞高2.0,走道宽1.5,走道高2.2,楼梯宽1.2.(2)人员掩蔽所战时出入口门洞宽度之和按每100人0.375m计算,每入樘门通过人数不超过500人。
(3)常用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门前通道尺寸。
5.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毒通道和洗消间的设置(1)医疗工程、专业队员、一等人员掩蔽所设主要出入口,设一道防护密闭门、二个防毒通道和洗消间、二道密闭门。
次要出入口设一道防护密闭门,一个防毒通道,一道密闭门。
(2)二等人员掩蔽所、有防毒要求的配套工程设一道防护密闭门、一个防毒通道和简易洗消间、一道密闭门。
(3)汽车库等不需要防毒的配套工程只设一道防护密闭门。
(4)防毒通道应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密闭门与密闭门的通道组成,并应在通道内设置能满足换气次数要求的通风换气设备,在满足使用前提下缩小通道容积。
(5)人防门设置由外向内的顺序为: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密闭门宜向外开启。
(6)洗消间设置位于防毒通道一侧,由脱衣、淋浴、检查、穿衣室组成。
从室外至内部的顺序为防护密闭门、第一防毒通道、脱衣室、淋浴室、检查穿衣室、第二防毒通道、第二道密闭门。
医疗救护工程:脱衣室、淋浴室、穿衣室,每一淋浴器6m2.其他工程:脱衣室、检查穿衣室、每一淋浴器3m2,淋浴室每一淋浴器2m2.(7)简易洗消间设置宜在防毒通道一侧单独设置,其使用面积宜为5-10m2,亦可与适当加宽的防毒通道合并设置。
6.进、排风口、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扩散箱、滤毒室和进风机房(1)进排风口宜在室外单独设置。
(2)设有洗消间或者简易洗消间的防空地下室,其战时排风口应设置在室外主要出入口。
只有一个室外出入口时,进风口宜在室外单独设置。
5、6级人防室外确无进风条件时,可结合室内出入口设置进风口,但防爆波活门外侧等采取防堵塞措施。
(3)不设洗消间和简易洗消间的防空地下室,当只有一个室外出入口时,战时进风口宜结合室外出入口设置,战时排风宜通过厕所排出。
(4)进、排风口、活门、扩散室和扩散箱等消波设施(5)门式悬板活门的嵌入深度正面冲击波嵌入200;侧面冲击波嵌入300.(6)扩散室横截面净面积≥9倍悬板活门通风面积,当有困难时横截面净面积≥7倍悬板活门通风面积,净宽与净高0.4≤bs/hs≤2.5,通风管与扩散室的连接口在侧墙上时应设在后三分之一,通风管与扩散室的连接口在后墙上时应设有弯头中心距离后墙后三分之一。
常用扩散室的内部空间最小尺寸.(7)扩散箱宜采用不小于3mm的钢板制作。
(8)滤毒室设置在染毒区,滤毒室门宜为密闭门,设置在密闭通道或防毒通道内。
进风机室应设置在清洁区。
150人以下的二等人员掩蔽所,滤毒室和进风机室可合并布置为滤毒风机房,滤毒风机房宜设在清洁区,并应设密闭门。
7.洗消污水集水坑防护密闭门外,防爆波活门外应设洗消污水集水坑。
四、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包括顶板厚度(包括覆土)、外墙顶部防护角、室外出入口通道最小长度、室内出入口通道最小长度、室外出入口临空墙最小厚度、室内出入口临空墙最小厚度。
1.防空地下室室内早期核辐射剂量的设计限值(戈瑞)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0.1GY;人员掩蔽所、配套工程中有人员停留的部位0.2GY;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配套工程中存放电子设备、医药物资的房间5.0GY.2.4以及4级以下室内剂量为5.0GY的房间或通道可不进行防旱期核辐射验算。
3.防空地下室覆土厚度防空地下室上部为地面建筑时,hf≥hs-ξ2d1(hf-覆土最小厚度;hs-土体最小防护厚度(m);ξ2-材料换算系混凝土和石砌体1.4/砖砌体1.0;d1-顶板混凝土厚度和上部地面面层厚度)。
4.防空地下室上方设有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时,满足下列要求时可不覆土。
(1)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外墙战时没有门窗等孔口。
(2)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顶板满足dg=(hs-ξ21d1)/ξ2g(dg-顶板或外墙最小厚度;ξ21-地下室顶板材料转换系数;ξ2g-管道层顶板材料转换系数)。
(3)高出室外地面的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外墙厚度算法相同。
5.全埋式防空地下室外墙顶部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其最小防护厚度ts应满足。
6.非全埋式6级防空地下室,室外地面以上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7.室外出入口的90°转弯数量和最小长度(1)6级防空地下室其通道长度或拐弯数可按建筑需要。
(2)5级以上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入口不宜采用直通室。
(3)5级防空地下室,当具有一个90°拐弯时,通道长度可按建筑需要。
(4)4级和4B级防空地下室,当通道具有一个90°拐弯、净宽不大于2m时,应满足规定,如通道宽度大于2m时,按表3.2.7规定的长度乘以(0.8,通道宽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