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讲解

合集下载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1.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力学性质和地下室所需的使用功能。

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防水设计: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因此防水设计是地下室人防设计的重要一环。

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以确保地下室内部不受湿气和水的侵害。

3.火灾安全设计:地下室容易成为火灾的蔓延通道,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内设置合适的火灾安全设备和防火措施。

这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和消防栓等。

4.疏散通道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离开地下室。

疏散通道需要合理布置,避免堵塞和阻碍疏散。

5.应急照明设计:地下室内需要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或火灾等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采用独立供电或备用电源,以确保长时间供电。

6.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通风系统需要采用排烟设备和新风设备,并保证具备足够的通风量和效果。

7.安全门和防护设施:地下室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安全门和防护设施,以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地下室。

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增加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9.安全标识和指示:地下室内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和指示,以帮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找到疏散通道和出口。

标示牌、标识图和明亮的指示灯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

10.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室人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相关设备和系统应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

通过以上的人防设计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防护能力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火灾安全设计等措施,可以确保地下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保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一、地下室建筑设计概述地下室作为人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防空防护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从地下室的位置选择、结构设计、安全出口设置、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确保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并提供最佳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下室应尽量选址在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并与周边公共设施相连,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地下室选址时应避免选择易受地下水位影响的地方,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应选用强度高、抗震性好的材料,如混凝土等。

2.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地震设计要求,并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附近高层建筑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四、地下室安全出口设置1. 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无阻。

五、地下室通风系统1. 地下室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

2. 通风系统应设置在地下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衡分布。

六、地下室照明设施1. 地下室应配置明亮、稳定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2. 照明设施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配备备用电源以应对电力中断情况。

七、附件列表1. 设计图纸:包括地下室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

2. 施工合同:详细记录合同的签署时间、合同金额等信息。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规定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建筑设计规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该规范对地下室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3. 《人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该法规定了人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抗击空袭战争的组织要求等。

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探究

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探究
有一个9 0 。拐 弯 时 ,其 通 道 长 度 可按 建 筑 需要 来 确
定。
分的要求应 满足防护单元隔墙设计的要求。两部分 需要连通使用的部分 ( 如地下室汽车通道处 )应设
防护密闭门, 人 员 出入 的 位置 应 通 过 密 闭通 道 连 通 。 具 体 设 计 如 图3 所示 。
1 ) 防空地下室相邻防护单元之 间应设置防护密
闭隔 墙 当 墙 上 开 设 门 洞 时 ,应 在 其 两侧 设 置 防 护
密闭门 。
战 时使 用 的 主 要 出 入 口应 设 在 室 外 , 且 宜 设 在地 面 建筑 的 倒塌 范 围 之 外 。 当 出 入 口的 通 道 出 地 面 段 在 建 筑 的 倒 塌 范 围 之 内 ,应 在 敞 开 段 上 方 设 置 防 倒 塌
e s s ,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a i r d e f e n s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a s we l l a s t h e n e e d f o r n o r ma l u s e , s u c h a s p rin a g , a n d e q u i p me n t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图 I 地 下 室 人 防 室外 出入 口设 计
I Ke y wo  ̄s 1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i v i l d e  ̄n se , b se a me n t
前 言
随 着 我 国现 代 化城 市 的 快速 发 展 , 地 下 室 的 建 设 面 临 着越 来 越 大 的 要 求 。 如 何 很 好 地 执 行 人 民 防 空实 行 “ 长 期 准 备 、重 点建 设 、平 战 结台 ”的 方 针 , 贯 彻 “与经 济 建 设 协 调发 展 , 与 城 市 建 设 相 结 合 ”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2024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2024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二)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要点。

人防地下室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设计关乎到居民安全和城市防护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人防地下室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设计的建筑布局1. 确定地下室的位置和规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目的和所需空间,确定地下室的建设位置和规模。

2. 合理划分空间: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活动空间、储存空间和设备间等,确保每个区域的合理利用。

3.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合理规划人员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地下室。

二、地下室设计的结构要点1. 地基处理与防渗设计:地下室建设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水要求,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渗设计,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可靠性。

2. 建筑结构的选择:根据地下室的规模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等,确保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加强结构设计: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环境和承载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强结构设计,以增强地下室的抗震能力和防灾能力。

三、地下室设计的通风与采光1. 通风系统的设计: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2. 自然采光的优化设计:利用地下室周边的自然光源,设计合理的采光方案,减少对电力能源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3. 应急照明设计: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合理规划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照明和疏散。

四、地下室设计的设备选型与设置1. 建筑设备的选型: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建筑设备,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以满足地下室的功能需求。

2. 设备布局与设置: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和设置位置,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地下室设计的防护措施与安全考虑1. 防火设计与防护: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到火灾可能带来的风险,采取防火隔离、自动灭火等防护措施,确保地下室的火灾安全。

人防地下室规范

人防地下室规范

人防地下室规范人防地下室规范是指根据人防工程设计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人防地下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的规范要求。

下面是人防地下室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总计约1000字。

一、建设规范1.设计与规划:人防地下室应根据城市规划和人防设施布局规划进行设计,并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2.场地选择:选择人防地下室的场所应拥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与周边环境配套;远离污染源,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

3.建筑物布设:人防地下室的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且与地面建筑相连接,并设有必要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

4.逃生通道:人防地下室应设置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安全疏散通道,并在通道内设置逃生指示标志。

5.防水防潮:人防地下室应采取防水措施,确保地下室内部干燥,防止水浸和潮湿引发疾病。

6.通风与照明:人防地下室应设置通风与照明设备,保证地下室内空气新鲜,照明充足。

二、管理规范1.管理机构:人防地下室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其建设、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并安排专人值班,负责紧急事件应急响应和人员疏导。

2.卫生清洁:地下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防止病菌滋生传播。

3.设施设备:人防地下室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灭火设备、通风设备、应急照明等。

4.储备物资:人防地下室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物资,如矿泉水、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以备紧急情况需要。

5.人员疏散:人防地下室应制定详细的人员疏散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人员疏散的快速有序。

6.安全培训:人防地下室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防护知识和应急措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使用规范1.开放时间:人防地下室开放时间应与周边建筑一致,并根据需要合理调整。

2.使用人数限制:人防地下室内人员容纳量应符合相关规范,并在人员进出时进行控制,确保安全。

3.文明用房:人防地下室内禁止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要强化文明用房的意识,保持秩序,文明素质。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一、设计概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防地下室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本将详细介绍人防地下室设计的要点,并提供图解,以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理位置选择:人防地下室应尽量选址于地势高且通风条件良好的区域,避免水源、河流附近等潜在危(wei)险。

2. 建造布局选择:应考虑附近建造和道路的位置,尽量避免被高楼或者交通道路挡住。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基处理:需要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2. 地下室墙体设计:地下室墙体应采用防渗透材料,并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的干燥和密封性。

3. 地下室天花板和地面设计:地下室的天花板和地面应采用防火、防震材料,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4. 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防止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积聚。

四、人防设施配置1. 逃生通道设计:地下室应配备多个明确标识的逃生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2. 紧急出口配置:应在地下室不同位置设置紧急出口,并保持明显标识和易于打开。

3. 疏散设备配置:地下室应配置适量的疏散设备,如应急灯、应急通讯设备等。

4. 防护设施配置:应配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灭火设备、防爆设备等。

五、应急预案制定1. 灾害预警系统:地下室应配备可靠的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通知人员,并切实采取措施。

2.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地下室内人员进行疏散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和紧急出口位置,并完善相关的演练记录。

3. 物资准备:地下室应储备一定的食品、水、医疗物资等,以备不时之需。

4. 通信设备:应配备可靠的通信设备,确保与外界的连系畅通。

附件:1. 人防地下室设计示意图2. 疏散通道示意图3. 逃生设备配置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法》。

2. 建造设计规范: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造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详细图解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详细图解

—— 防护密措施
3.工程防护设备
—— 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
配置要求
▪ 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密闭门宜向外开 启。
▪ 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 门。
▪ 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门前通道,其净宽 和净高应满足门扇的开启和安装要求,否则会给施 工或使用带来麻烦。
1、为了降低炸弹的命中率, 提高人防工程的生存概率,需要控 制主体的规模,对于较大的人防工 程按照规定在主体内划分防护单元 和抗爆单元。
2、为了尽量提高出入口战时 的可靠度,应满足:
▪ 每个防护单元出入口满足一定 的数量(至少两个)
▪ 每个防护单元至少设置一个室 外出入口
▪ 出入口要尽量分散配置
3、对有抗常规武器直接命中 要求的指挥工程应按其所抗当量设 计必要的遮弹层等。
洗消间与简易洗消间
P2
2 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
3.工程防护设备
洗消间是战时专供染毒人员通过, 并清除全身有害物的通道(房间)。通 常由脱衣室、淋浴室和穿衣检查室组成。
洗消间设置要求:
▪ 洗消间应设置在防毒通道的一 侧;
▪ 脱衣室的入口应设置在第一个防 毒通道内(普通门),脱衣室与淋浴室 之间应设置一道密闭门,淋浴室与检查 穿衣室之间可设普通门,检查穿衣室的 出口应设置在第二防毒通道内(普通 门);
人防地下室设计要点图解
主要讲授内容
1 概述 2 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措施 3 口部防护 4 主体防护 5 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6 结构构造要求
1 概述
1.相关重要概念
防护工程-人防工程-地下建筑-防空地下室 人防工程建设
2.人防工程的分类
按防护特性 按战时功能划分 按构筑类型划分
3.人防工程的分级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主要是为了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1. 地下室设计要符合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防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2. 地下室的结构要能够承受可能的爆炸冲击和地震力,具备一定的抗震和防爆性能。

3. 地下室的出入口要明确,便于人员疏散和救援。

出入口通道应尽量分散布置,以减少人员拥堵和风险。

4. 地下室的通风系统和排烟系统要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火灾安全。

通风系统应能快速排出浓烟和有害气体,保持地下室内的通风和舒适。

5. 地下室的灭火系统要齐全,并与消防系统和疏散通道配合使用。

灭火系统应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手动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系统等。

6. 地下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确保人员的疏散和应急情况下的安全。

7. 地下室内的建筑材料要符合防火等级和无毒、无害的要求,以降低火灾和有害物质排放的风险。

8. 地下室内应设置适当的避难设施,如医疗室、食品储备室、洗手间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9. 地下室通道、楼梯和门的宽度和高度要符合人员疏散的要求,且不能有倾斜、凸起或坑洼的地面。

10. 地下室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要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
避免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或其他安全隐患。

总之,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通风良好、灭火设施完备,并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应急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按防化要求分级
主体
防化 级别 工程名称 条件 防化要求 条件 防化要求 主要出入口
人员情况
乙 专业队队员 掩蔽部 人员掩闭所 人防物资库 有少量人员 以掩蔽人员 为主 (肌体防护)
防毒
要求 防毒
通风
不间断通风 设滤毒通风
工作状态
空袭后立即 到室外工作 可能有个别 人到室外
洗消
设正规洗消
丙 丁
设简易洗消 不设洗消
一,布局要求 1、防空地下室的位置、规模、战时及平时的用途,应根据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 以及地面建筑规划、地上与地下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2、与危险目标的距离 2.1 防空地下室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米; 2.2 防空地下室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储罐不应小于100m。 3、人员掩蔽工程的服务半径: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 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 4、型钢对外封堵数量每个防护单元2个,超过的改为门式封堵。
890
1040 930 1110 1000
540
720 610 790 680 250

不满足最小防护厚度要求的顶板,应在其上面覆土。 覆土厚度应乘以0.7的折算系数。


当防空地下室上方设有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其外墙和顶板均可折 算成防空地下室混凝土顶板的防护厚度,而不用覆土。 其他材料换算系数: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石砌体 1.0 实心砖砌体 0.7 空心砖砌体 0.4 对于战时无人员停留的(专业队装备部、人防汽车库)按结构的需要 确定。
② 掘开式 ——单建式、附建式
b)

按战时功能划分
指挥工程——各级指挥机关
② 医疗救护工程——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
③ 防空专业队工程——战时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 防化防疫、通讯、运输、治安等专业队。
④ 人员掩蔽工程 ——一等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
⑤ 配套工程 —— 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核生化监测中心、报警站、食 品站、物资库、人防汽车库、生产车间、人防交通通道 等。
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

0.80
2.00
1.50
2.20
1.00
战时备用出入口的门洞最小尺寸0.7x1.6m,通道1.0x2.0m

车辆出入口 根据战时通行车辆尺寸确定 ③ 物资库出入口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2-门洞净宽不小于1.50m 建筑面积大于2000m2-门洞净宽不小于2.00m 二. 独立式室外出入口 ① 通道形式 乙类和核5级、核6级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其室外出 入口(防密门以外部分)、不宜采用直通式 核4级、核4B级不得采用直通式

防护单元的掩蔽面积计算
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扣除
结构面积 口部面积(防毒通道、密闭通道、滤毒室、洗消间) 通风面积(通风井、扩散室、滤毒室、风机房) 水箱、临时水箱、厕所 、盥洗室等面积
多层防空地下室 其上下相邻楼层划为不同防护单元时其下层及以下各不 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不划分防护单元的限制 上部建筑为十层或多于十层(其中一部分上部建筑可不 足十层或没有上部建筑,但其建筑面积不得大200m2)。 的防空地下室。(注:位于多层地下室的底层的防空地 下室,其上方的地下室层数可计入上部建筑的层数);
表3.3.3
砌体结构
建筑高度 0.5倍建筑高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建筑高度 5.00m



核5、核6、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口毗邻的地面 建筑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时,可不考虑其倒塌影响 防倒塌棚架的设置 出地面段在倒塌范围以外时,不设防倒塌棚架。按平时需要 设计,宜采用单层轻型结构 出地面段在倒塌范围以内时,应采取以下防堵塞措施: 1)核4、核4B级设防倒塌棚架 2)核5级、核6级、核6B级平时设有口部建筑时按防倒塌棚架 设计;平时不设口部建筑时,设临战装配式防倒塌棚架
② 防护单元连通口防护密闭门的设置 (参见图示) 隔墙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 隔墙两侧都设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厚不宜小于 500 mm 多层防护单元其楼板应为防护密闭楼板,连通 口的设置 见图示。
防护门的设计压力取值:
防护门的设计压力取值:
h) 相邻抗爆单元之间的抗爆隔墙 ① 永久的(不影响平时使用)抗爆隔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不小于120mm厚 现浇混凝土不小于250mm 厚 ② 邻战时构筑的抗爆隔墙和抗爆挡墙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墙不小于120mm厚 梯形砂袋堆垒,高度不宜小于1800mm,最小厚度不宜 小于500mm.
间断通风
空袭和染毒 时不进出物 资 设备允许染 毒

专业队装备 部 电站机房
室内无人
允许 染毒 不间断通风
d)防空地下室一览表
第二章 a) 防护单元的划分
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
① 防常规武器:常5级、核6级、常6级。
② 防化学武器:核5级、核6级
b) 防护单元的划分
防护单元、抗暴单元的建筑面积(m2)
c)
不设室外出入口的条件 地下室占满建筑红线 只限乙类防空地下室、核6级和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 d) 甲类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的防堵塞 ① 地面建筑的倒塌范围 室外出入口出地面无防护顶盖段宜布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 围以外
甲类防空地下室地面建筑倒塌范围
防核武抗力等级 4、4B 5、6、6B 地面建筑结构类
e) 出入口的尺寸 一. 门洞、通道和楼梯 ① 人员出入口 战时人员出入口-满足平时使用、防密门和密闭门尺寸要 求,还应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战时人员出入口最小尺寸(m)
工程类别 医疗救护、防空专业队工程 门 净 宽 1.00 洞 净 高 2.00 通 净 宽 1.50
表3.3.5
道 净 高 2.20 楼梯 净 宽 1.20
有上部建筑的顶板最小防护厚度 城市海拔 剂量限制 (m) (Gr) ≤200 >200 <1200 >1200 0.1 0.2 0.1 0.2 0.1 0.2 防核武器抗力等级 4 970 860 1010 900 1070 960 4B 820 710 860 750 930 820 5 460 360 540 430 610 500 250 6、6B
③ 按通道形式划分-指室外出入口 直通式-防密门外在水平方向通道无拐弯通向地面 单向式-水平通道900拐弯 穿廊式-水平通道出入端两个方向通至地面出入口 竖井式-出入端从竖井通至地面 楼梯式-出入端从楼梯通至地面 b) 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 ① 数量 每个防护单元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和 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 其中至少设一个室外出入口(战时主要出入口)

相邻两个防护单元可在防护密闭门之外共设一个室外出入 口(抗力 级别不同时,出入口按高抗力级别设计) 1、两相邻防护单元均为人员掩蔽工程时 2、一侧为人员掩蔽工程,另一侧为物资库时; 3、两相邻防护单元均为物资库时,并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大于6000m2。
② 宽度 人员掩蔽工程各出入口(不包括竖式出入口,与其他人防 连通口和防护单元间的连通口)净宽之和按掩蔽人数计算 不小于0.30m/100人(包括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 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即单个门限定宽度不大 于2.1米,与非人防的连通口(设有密闭通道)可计为蔬 散宽度 相邻防护单元共用的通道和楼梯净宽,按两个防护单元掩 蔽人数之和计算
表3.2.2-1
无上部建筑的顶板最小防护厚度
城市海 剂量限 拔(m) 制(Gr) ≤200 >200 <1200 >1200 0.1 防核武器抗力等级 4 1150 4B 1000 5 640
表3.2.2-2
6、6B
0.2
0.1 0.2 0.1 0.2
1040
1190 1080 1250 1140




外通道长度(包括独立式室外出入口和附壁式室外出入 口) 乙类和核6级、核6B级不得小于5m 通道长度计算:按防护密闭门以外有防护顶盖段通道中 心线的水平投影折线长度 有人员停留的核4级、核4B级、核5级其通道长度详见规 范表3.3.10-1和表3.3.10-2的规定 通道宽度大于2m时其通道长度按上表的最小长度乘以长 度修正系数ζx
防空专业队工 装备掩蔽部 程
队员掩蔽部 人员掩蔽工程
轻型车
中型车 3m2
40~50m2/台
50~80m2/台
1000取0.65,1000-1500取0.7, 1500-2000取0.75;
1m2
c)


防护单元钢筋混凝土顶板防护厚度-(针对战时有人员 停留的防空地下室 ) 乙类防空地下室顶板的防护厚度不应小于250mm 甲类防空地下室顶板的最小防护厚度
c)
按防御的武器划分
工程类别 甲类 预定防御的武器 核武器、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4种
乙类
常规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3种
三、防空地下室的分级
a)
按抗力分级
4级、4B、5级、6级、6B级
b)
按防武器种类分级
① 防常规武器:常5级、常6级。(乙类防空地下室) ② 防核武器:核4级、核4B级、核5级、核6级、核6B级。 (甲类防空地下室)
பைடு நூலகம்)


战时有人员停留的防护单元外墙顶部的防护厚 度 (防城市火灾的需要) 全埋式-顶板底面不高出室外地面 (详见图示) 非全埋式-顶板底面高于室外地面(详见图示)
防护单元应自成体系 防护设施 内部设备 出入口数量 g) 相邻防护单元之间 ① 设防护密闭隔墙- 甲级按结构抗力要求 乙类常5级不小于250、常6级不小于200 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只少设一个连通口 f)
5、工程之间的连通:根据战时及平时的使用需要,相邻的防空地下室之间以及 防空地下室与邻近城市地下室建筑之间应在一定范围内连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