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 期的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目录 前页 后页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 第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第三, 第三,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 本原则。 本原则。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三位一体” 2.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关 系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 土地革命、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 卫根据地的发展; 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 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 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 有可靠的依托。 有可靠的依托。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武装割据” (三)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工农武装割据 城市的必由之路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就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 土地革命、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城市的必由之路。 城市的必由之路。
毛概第三章节第一节

中共三大旧址
中共四大最大的贡献: 中共四大最大的贡献:指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 最大的贡献 权问题。明确提出中国民族革命运动, 权问题。明确提出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 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此外, 此外,四大还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 事实证明, 事实证明 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 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 的农民战争, 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的民主革命, 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 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 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 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 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 先进理论, 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 道路! 道路!
五四运动1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15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条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前途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6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革命两次历史性转变
②辛亥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 主张:提出“三民”主义和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口号。 平均地权” 主张:提出“三民”主义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口号。 人物: 人物:孙中山 结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结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 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 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 评价: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结束了封建帝制, 评价: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观念深入人心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质】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概章节知识点

毛概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理论阐述:刘少奇、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穿心的巨大勇气。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精髓: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材料题)确立: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发展:1)邓小平。
毛概第三章课件

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 签约地点:满洲里)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
点:北京)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签约地点:北京) *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 三座大山),一个是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 地主阶级代表: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大:明确党的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京 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认识统一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未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 权。 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的思想。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系统总结和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对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抗日战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成熟与完善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 争迫使中国政府与他们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控制中国,使中国在很大 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浮雕)
关天培血战虎门
(鸦片战争剧照)
*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 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
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
《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
《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马关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
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
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近代中国革命包括:
P书上
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
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
——自为阶级)
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
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6
①领导力量:旧领导是资产阶级,新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
⑤结果不同。
旧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最终遭到了失败;新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较多经验,从盲目的革命到认清革命的本质的曲折的发展过程,进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过程
1921-1927(大革命时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工人运动上。
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理论开始形成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是进一步完善发展时期
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中共党内四次提到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
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
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2,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2000年考研试题):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四个方面)
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革命对象(帝、封、官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革命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决定了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2000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
(3分)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l 分)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001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特点:
(1)无产阶级领导(根本区别)
(2)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3)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4)以社会主义为前途方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最凶恶的敌人)侵华西方列强
封建主义(最反动的敌人)地主阶级
官僚资本主义(属于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基本内容之一)
四大家族为代表(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敌人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
辨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两面性: 动摇性(妥协性、不彻底性), 革命性.
决定了对其既要团结又要斗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资产阶级的缺点和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
2、为什么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
3、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意义
阶级关系的新调度
农民革命的大发动
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彻底性
由民主革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革命动力:
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基本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联合的力量)
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
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两部分(1998年考研试题)
答案要点: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3分)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
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2分)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二,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条
件。
第三,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环境不允许中国再走欧美资本主义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2、关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前途的不同观点
革命前途:
1)正确观点: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领导,革命分两步骤,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2)错误观点:一次革命论,混淆两次革命界限“毕其功于一役”
二次革命论,把两次革命完全分开
注意: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