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031110叶灵实验二

合集下载

生态毒理学实验

生态毒理学实验

生态毒理学(大三)试验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20110422一、实验目的掌握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645nm处具特有吸收峰,测其光密度值。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三、材料用品新鲜植物叶片 721nm分光光度计 DMSO 25ml容量瓶 80%丙酮量筒四、实验步骤1称取100mg绿叶撕碎放入25ml容量瓶中,并向其加入5mlDMSO2然后将其放入65℃恒温柜中保温0.5-4h。

3待到一定时间取出后,向其加入80%丙酮溶液定容至25ml。

4取溶液于663nm、645nm条件下测定光密度值,记下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将测得的光密度值带入下列公式中计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Ca=12.7*A663-2.69*A645Cb=22.9*A945-4.68*A663Ct=Ca+CbC(mg/g鲜重)=mg/L*总体积(L)/鲜重(g)试验三重金属铜离子对种子萌发的毒性效应一、实验原理植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水分、温度和氧气等)下,吸水膨胀萌发,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但是,当大量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抑制一些酶的活性,从而使种子萌发受到影响,破坏发芽过程,因此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情况,就可以预测和评价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潜在毒性。

二、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植物种子毒性试验的方法2. 确定种子发芽率和伸长率的EC50三、材料,试剂及仪器材料:荞麦,小麦,黄豆试剂:CuSO4 ·5H2O、蒸馏水仪器:培养皿、移液管、滤纸、镊子四、实验步骤1、溶液配制硫酸铜溶液的配置:将硫酸铜按浓度梯度0(对照)、100 mg/L 1000 mg/L、5000mg/L、10000mg/L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2、种子处理种子经挑选后按每培养皿每种10粒置于垫有两层滤纸直径为6cm的玻璃培养皿,每培养皿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处理液,处理液浸透滤纸并完全浸润种子, 将培养皿盖好放入室温阳光下进行发芽试验3、观察记录每日向不同处理组添加5mL硫酸铜溶液以保持湿润。

浙江舟山市中学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实验设计练习

浙江舟山市中学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实验设计练习

某某省某某中学高考第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专题九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班级某某学号一、非选择题1.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多,以下是常见的两种方法,请完成有关的问题:〔1〕TTC法:无色的TTC可以被[H]还原为红色的TTF,因此可以用TTC溶液浸泡种子,根据种子胚染色的部位以及染色的深浅程度来判断种子的生活力。

请写出种子产生[H]的过程和场所。

〔2〕染料染色法:用红墨水浸泡种子,根据种子胚是否被染色来判断种子的生活力,请你写出这种方法的实验原理。

2.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

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假设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假设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实验步骤: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假设干,并平分成5等份。

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

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

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

④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的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⑥预测结果并分析:3.大家都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那么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现要探究氯化钠溶液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试管量筒小烧杯大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淀粉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等〔1〕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古队在古墓中挖掘出的陪葬品中有一罐小麦粒,为了解这批小麦粒目前的生理状况,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如下图〕:〔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古代小麦的来了解其目前生理状况的。

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一生物探究实验解题指导(一)教案

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一生物探究实验解题指导(一)教案

高一生物探究实验解题指导(一)建瓯二中高一备课组2012-9-25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探究能力与实验能力是高考中的重点考察的内容。

2012福建省高考生物试卷中有关探究与实验的分数占生物总分的一半。

针对以上情况,老师以题纲的形式给大家印发了解题指导,请同学们仔细研究并注意保存。

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培养相关能力。

例练习册P9,劣质奶粉中添加淀粉,蛋白质含量较低,请设计实验检测某劣质奶粉中是否含有淀粉,蛋白质含量是否偏低?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解题:奶粉中是否添加淀粉的实验设计1.取一部分劣质奶粉加入试管。

2.向试管中注入碘酒3观察现象。

若奶粉变篮,则证明劣质奶粉加入淀粉,若不变则证明劣质奶粉含有淀粉。

检测蛋白质含量是否偏低1.取两个试管,分别倒入一些劣质奶粉和正常奶粉2.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注入一些双缩脲试剂3.观察现象。

若劣质奶粉紫色浅,则蛋白质偏低,若劣质奶粉紫色不会更浅,则蛋白质不会偏低。

该同学的解题看似完整,实则漏洞百出,高考中如此答案几乎不得分。

规范的解题:奶粉中是否添加淀粉的实验设计1.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2ml劣质奶粉泡成的牛奶。

(注:洁净,不含杂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加入的一般为溶液,因为固体物质不好量化,溶液好量化。

样液的量一般2ml,太多太少都影响实验观察或浪费材料。

2.向试管中滴入几滴的碘液,摇匀。

(滴加多少要说明,不能简单用加入)3.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的具体指标要体现,颜色、体积、还是温度?这是高考中最易失分的地方)若溶液变蓝,则说明奶粉中加入淀粉;若溶液不变蓝,则说明未加入淀粉。

(这是探究实验结论的一般格式,若……则……;若……则……;若……则……;因为探究实验是探索一个未知的结果,所以有几种可能就写几种请同学们记这个格式。

另外不要说溶液不变色,加入碘液,由于碘液也有颜色即使没有淀粉,也有一些颜色的变化,所以我们用不变蓝是最恰当的。

)检测蛋白质含量是否偏低1.取两支洁净试管,标号1、2,分别装入标准奶粉泡成的牛奶和劣质奶粉泡成的牛奶2ml。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二次实验法教学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二次实验法教学

教师在课前要 指导学 生预
习本实验 , 理解实验 的原理和步骤 , 重点是 厘清实 验操
作的几个注意事项 : ①加二氧化硅 、 碳酸钙 的 目的是什
从初次实验 中提 出的新 问题 转化成 了继续 探究 的内在 动力 , 接踵而 来 的 怀疑 、 困惑 与矛 盾 驱使 学 生积 极 思 考, 厘清思路 。教师 要 鼓 励学 生 积极 参 与 “ 再发现” 、
“ 绿叶 中色 素 的提取 与分 离 ” 是 高 中生 物学 教 材 中一 个非常重要 的验证性实验 , 在“ 捕获光能 的色 素和
结 构” 教学 内容之后 , 教材安排 了本 实验 , 其教 学重 点 是尝试初步掌握 提取 和分离绿 叶 中色素 的方 法 , 探 索 绿叶中含有几种 色素 及其颜 色 ; 通过 实验 培养学 生 实
题, 为第二次实 验奠定 基础 。经小 组交 流、 讨论 之 后 ,
归纳出如下几个问题 : ①滤液很浑浊且 有泡沫 ; ② 看到
的是 4条不 整齐的色素带 ; ③看不清楚 4条色素带 。
( 2 ) 作 出假 设 、 设 计 方案 阶段 的组 织 策略 学 生
2 . 1 提供背景 , 课前预 习
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掌握探索实验的方法。本实 验步骤复杂 , 操作注意事项较多 , 且实验结果 常不 甚理
想, 在试剂 、 材料及操作方法方面还有不少 可改进 的余 地, 这为学生 的继续探 究提供 了条件 。笔者 在该 教 学 实践 中 , 就如何实 施及优 化二 次实验 法教 学进行 了初 步探讨 … 1。
“ 再创造” 的过程 , 大胆提 出 自己的假设 。小 组成 员各 抒 己见 、 积极探讨 , 做 出科学 的猜想并设计 各种解 决方

吊兰叶片基因组的提取实验报告

吊兰叶片基因组的提取实验报告

吊兰叶片基因组的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1:吊兰叶片基因组的提取
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方法和基本原理。

学习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实验要求设计和改良植物总DNA抽提方法。

实验原理
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以降低这
些酶类的活性。

在液氮中研磨,材料易于破碎,并减少研磨过程中各种酶类的作用。

十二烷基肌酸钠(sarkosy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yltrime thy lammomumbromide,简称为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简称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核蛋白解聚,从而使DNA得以游离出来。

再加入苯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变性,并使抽提液分相,因核酸(DNA、RNA) 水溶性很强,经离心后即可从抽提液
中除去细胞碎片和大部分蛋白质。

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DNA沉淀,沉淀DNA溶于TE溶液中,即得植物总DNA溶液。

材料、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
不同来源的植物材料。

二、设备
移液器及吸头,离心管,陶瓷研钵,水浴锅,台式高速离心机。

实验七 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参考资料

实验七 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参考资料

实验七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学时数:4学时一、目的:学习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方法,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原理:酚试剂又名Folin试剂,是磷钨酸和磷钼酸的混合物,它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可被酚类化合物还原产生蓝色(钼蓝与钨蓝的混合物)。

酪蛋白经蛋白酶作用后产生的酪氨酸可与酚试剂反应,所生成的蓝色化合物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三、器材:试管、吸管、漏斗、恒温水浴、722型分光光度计等四、试剂:标准酪氨酸溶液(100ug/mL),碳酸钠溶液(0.55mol/L),酚试剂,酶液,10%的三氯乙酸五、步骤:1、绘制标准曲线取试管7支,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单位:(mL)摇匀,置30℃恒温水溶中显色15min。

用分光光度计在A680min 处测定680nm的光吸引值。

以光吸引值为纵坐标,以酪氨酸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酶活力测定取酶液1 mL,在30℃预热5min,吸取0.5%酪蛋白溶液2 mL置于试管中,在30℃水浴中预热5min后加入的酶液0.5mL,立即计时,反应8min后,由水浴取出,立即加入10%三氯乙酸溶液3mL放置15min,用滤纸过滤。

同时另作一对照管,即取酶液0.5mL先加入3mL10%的三氯乙酸溶液。

摇匀,然后再加入0.5%酪蛋白溶液2 mL,30℃保温8min,放置15min,过滤。

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样品滤液、对照滤液和水各1 mL,然后各加入0.55 mol/L的碳酸钠溶5 mL混匀后再各加入酚试剂1 mL,立即混匀,在30℃显色15分钟。

以加入的一管作空白,在680nm处测对照及样品的OD值。

3、计算酶活1克枯草杆菌蛋白酶在30℃,pH7.5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活力单位为:(A样-A对).K.V/t.N六、结果:。

生化丙实验报告

生化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蔗糖酶蛋白含量的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及其分离纯化效果的评价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分光光度法制作标准曲线,准确测定未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4. 掌握酶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学习酶的比活力计算;6. 了解蔗糖酶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Folin-酚测定法Folin-酚试剂由甲、乙两种试剂组成。

甲试剂由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组成,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酒石酸钾钠铜盐起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乙试剂由磷钼酸和磷钨酸、硫酸、溴等组成,在碱性条件下,铜-蛋白质络合物以及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残基(酚基)和色氨酸还原磷钼酸-磷钨酸试剂(乙试剂)产生深蓝色(钼蓝和钨蓝)。

2. 蔗糖酶活力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是测定酶活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DNS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生成橙黄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还原糖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定DNS反应液的颜色深浅,可以计算出酶活力。

3. 蔗糖酶分离纯化蔗糖酶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过滤、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过滤法进行蔗糖酶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蔗糖酶、牛血清白蛋白、标准蛋白质溶液、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DNS试剂、Folin-酚试剂等。

2. 试剂: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磷钼酸、磷钨酸、硫酸、溴、苯酚、浓盐酸、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1.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电子天平、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烧杯、滴定管、比色皿等。

2. 器材:凝胶过滤柱、离子交换柱、亲和层析柱等。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 蔗糖酶蛋白含量的测定(1)制备标准曲线:将标准蛋白质溶液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取一定量加入Folin-酚试剂,按照实验原理进行显色反应,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024年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范文

《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压力增大,人们生活习惯及环境的改变,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其中,心血管疾病由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成为了公共健康关注的重点。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密不可分。

近年来,植物成分的研究日渐成为焦点,特别是五味子乙素在预防和干预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方面的潜在价值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将探究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 实验试剂:五味子乙素、H9C2细胞、氧化应激诱导剂等。

2. 实验仪器:细胞培养箱、显微镜、酶标仪等。

(二)方法1. 细胞培养:H9C2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2. 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使用氧化应激诱导剂处理H9C2细胞,模拟氧化应激环境。

3. 五味子乙素处理:将五味子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观察其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

4. 指标检测:包括细胞活力、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率等。

三、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五味子乙素处理后的H9C2细胞在氧化应激环境下,其细胞活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活性氧(ROS)水平显著降低,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这说明五味子乙素对于H9C2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四、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五味子乙素的保护作用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机制:1. 清除活性氧: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其对细胞的氧化损伤。

2. 调节抗氧化系统:五味子乙素能够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抗氧化酶的生成和释放,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3. 抗凋亡作用: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4. 抗炎作用:五味子乙素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细胞的损伤。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五味子乙素对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制主要包括清除活性氧、调节抗氧化系统、抗凋亡和抗炎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mshow(c);
实现效果图:
2、选取第1题得到的混合图像,将混合图像与背景图像做减法运算。
实现步骤:
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
2、将混合图像与背景图像做减法运算
3、得到混合后的图像
实现代码:
>> clear
>> a=imread('d:/1.jpg');
>> b=imread('d:/susu.jpg');
任务:
1、选取两幅大小一样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将两幅图像进行加法运算。
2、选取第1题得到的混合图像,将混合图像与背景图像做减法运算。
3、选取一幅灰度图像加上高斯噪声,通过100次相加求平均的方法去除噪声。
4、选取一幅彩色图像实现图像变亮、变暗和负片效果,在同一个窗口分别显示,并加上标题。
5、将一个灰度图像与该图像少许平移后得到的图像(边界全部填充为零)相减后再相乘,并显示和比较两种操作带来的不同的图像输出效果。
s=s+b;
end
>> c=s/100;
>> imshow(121);imshow(a);
>> subplot(131);imshow(a);
>> subplot(132);imshow(b);
>> subplot(133);imshow(a,[]);
实现效果图:
4、选取一幅彩色图像实现图像变亮、变暗和负片效果,在同一个窗口分别显示,并加上标题。
subplot(244);imshow(d);xlabel('或运算');
subplot(245);imshow(h);xlabel('异运算');
实现效果图:
实现效果图:
8、选取一幅彩色图像,对图像除2得到后的图像,分别进行与、或、异或运算。
实现步骤:
1、选择一副彩色图像
2、对该图像除以2
3、分别用函数bitand、bitor、bitxor进行与运算、或运算、异运算
4、分别显示进行与运算、或运算、异运算的图像
实现代码:
clc
clear all
a=imread('d:/1.jpg');
subplot(242);imshow(c);
d=a-c;
subplot(243);imshow(d);
h=k.*c;
subplot(244);imshow(h);
实现效果图:
6、选取自拍图像,设置掩模模板(要求矩形),对于需要保留下来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1,而在需要被抑制掉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0。
b2=a(:,:,2).*c;
b3=a(:,:,3).*c;
b=cat(3,b1,b2,b3);
subplot(131);imshow(a);
subplot(133);imshow(b);
实现效果图:
7、选取自拍图像,设置掩模模板(要求圆形),对于需要保留下来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1。
实现步骤:
1、选择一副彩色图像
1、选取两幅大小一样的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将两幅图像进行加法运算。
实现步骤:
1、选择俩副大小一样的照片
2、进行加法运算
3、显示俩副相加的图像
实现代码:
>> clear
>> a=imread('d:/1.jpg');
>> b=imread('d:/susu.jpg');
>> c=a*0.5+b*0.5;
实现步骤:
1、选择一副彩色图像
2、设置矩形区域
3、显示图像
实现代码:
clc
clear
a=imread('d:\1.jpg');
a=im2double(a);
[m,n,k]=size(a);
c=zeros(256);
c(80:150,80:150)=1;
subplot(132);imshow(c);
b1=a(:,:,1).*c;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信息工程系
实验报告
2019至2020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二数字图像的基本运算(一)
课程名称
数字图像处理
学号
20173031110
学生姓名
叶灵
年级
17级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班号
1730311
实验地点
信工楼306-8
实验时间
2019年11月12日第1节至第2节
主讲教师
王志萍
辅导教师
王imshow(c);xlabel('变暗');
>> subplot(133);imshow(c);xlabel('负片');
>>
实现效果图:
5、将一个灰度图像与该图像少许平移后得到的图像(边界全部填充为零)相减后再相乘,并显示和比较两种操作带来的不同的图像输出效果。
实现步骤:
>> clear
>> a=imread('d:/1.bmp');
>> b=imnoise(a,'gaussian',0,0.006);
>> for i=1:100
b=imnoise(a,'gaussian',0,0.006);
b=im2double(b);
[m,n]=size(a);
s=zeros(m,n);
实验(一)
实验名称
数字图像的基本运算(一)
软件环境
Windows
Matlab 7.0
硬件环境
PC
实验目的
1、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代数运算的基本作用。
2、熟悉图像点运算和代数运算的实现方法。
3、掌握图像算术运算处理的过程和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实验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实验任务等)
要求:任意选择两幅彩色图像(其中一幅为自拍图像,尺寸256×256)、两幅灰度图像。(1至7要求编写程序实现)
2、设置圆形区域
3、显示图像
实现代码:
clc
clear
a=imread('d:\1.jpg');
a=im2double(a);
[m,n,k]=size(a);
b=zeros(m);
x=150;
y=150;
r=60;
for i=1:m
for j=1:n
if (i-x)*(i-x)+(j-y)*(j-y)<r^2
实现步骤:
1、选择一副图像
2、对该图像用加一个常数、t减一个常数、及负片效果。
3、分别显示这三个照片
实现代码:
>> clear
>> a=imread('d:/lena.jpg');
>> b=a+50;
>> c=a-60;
>> d=255-a;
>> subplot(131);imshow(b);xlabel('变亮');
实现代码:
k=imread('d:\lena.bmp');
[m,n]=size(k);
a=80;
b=100;
for i=1:m
for j=1:n
if (i-a)>0&(i-a)<m&(j-b)>0&(j-b)<n
c(i,j)=k(i-a,j-b);
end
end
end
subplot(241);imshow(k);
b=imdivide(a,2);
c=bitand(a,b);
d=bitor(a,b);
h=bitxor(a,b);
subplot(241);imshow(a);xlabel('原始图像');
subplot(241);imshow(b);xlabel('除二以后');
subplot(243);imshow(c);xlabel('与运算');
>> c=a*0.5+b*0.5;
>> imshow(c);
>> d=a-0.3*c;
>> imshow(d);
实现效果图:
3、选取一幅灰度图像加上高斯噪声,通过100次相加求平均的方法去除噪声。
实现步骤:
1、选择一副灰色的图像
2、加上高斯噪声
3、用for循环相加进行高斯噪声运算
4、得到最后图像
实现代码:
6、选取自拍图像,设置掩模模板(要求矩形),对于需要保留下来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1,而在需要被抑制掉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0。
7、选取自拍图像,设置掩模模板(要求圆形),对于需要保留下来的区域,掩模图像的值置为1。
8、选取一幅彩色图像,对图像除2得到后的图像,分别进行与、或、异或运算。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包括实验实施的步骤、算法描述、结论等)
b(i,j)=1;
end
end
end
c1=a(:,:,1).*b;
c2=a(:,:,2).*b;
c3=a(:,:,3).*b;
c=cat(3,c1,c2,c3);
subplot(131);imshow(a);
subplot(132);imshow(b);
subplot(133);imshow(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