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常考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名句警句
高考语文常考默写-课外名句警句(20200616144353)

先秦《诗经》1.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2.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6.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易经》7.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8.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老子》9.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10.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1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12.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3.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14.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尚书》15.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6.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
17.满招损, 谦受益。
《左传》18.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19.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20.辅车相依, 唇亡齿寒。
21.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
22.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23.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国语》24.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
25.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论语》26.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30.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 行必果, 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

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词及名句默写大汇总高考语文每年必考古诗词或者名句默写,这些题虽然没难度,但是如果遗忘了,就得不到这些分数。
店铺考试网小编汇总了高中语文三年常考古诗词及名句给大家,大家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复习一下。
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考常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整理)

高考常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整理)古诗词情景默写是每年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因此各位备战高考的同学,也应该尽早把这些必背的古诗词和相应的情景默写模式记熟。
以下是准备的高考常考的古诗文名句默写,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语文常考的古诗词及名句默写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途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劝学情景默写重点句第1页共8页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高考语文常考名句默写148句

语文丨高考语文常考名句默写148句,想拿高分就收藏,学霸早已倒背如流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6.庄子在《逍遥游》结尾中列举出三类人的“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9.《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10.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2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动的姿态。
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2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3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34.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3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3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37.《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38.《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39.《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高考语文课外名句默写汇总

高中课外名句默写1. ,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2.知我者,谓我心忧,。
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如切如磋,。
5.;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言者无罪,。
7.。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8.他人有心,。
9.,可以攻玉。
10.,鲜克有终。
11 ,报之以李。
12高山仰止,。
《论语》名句1.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3. ,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4. ,必有近忧。
5.不以言举人,6.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7.知者不惑,,8.子在川上曰:“”9. ,言不顺则事不成。
10.岁寒,。
(同上)11.仰之弥高,(同上)12.己所不欲,。
(论语·颜渊)13.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14.君子坦荡荡,(同上)15. 。
,则不复也。
(同上)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上)17.,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8. ,行必果。
(论语·子路)19.其身正,不令而行。
(同上)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1.往者不可谏,。
22.八佾舞于庭,23.见贤思齐焉,。
2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25.《诗》三百,,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26.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7.。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28.,小人喻于利。
29人而无信,。
30.,。
,。
知者乐,仁者寿。
31 ,不知为不知。
《孟子》名句1.夫子言之,。
2。
穷则独善其身,。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民为贵,。
5.,此之谓大丈夫。
6.尽信书,。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
9。
,不能成方圆。
《老子》名句:1.知人者智,。
2.祸兮福之所倚,。
3.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大直若屈,,。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名句:1.,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高中生必备名篇名言98条

高中生必备名篇名言98条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屈原4、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楚•屈原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杂家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班固《汉书》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王维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1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1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1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司马迁《史记》1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李白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1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铎——杂家1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王维1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1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2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21、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2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2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诸葛亮2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2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3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3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高考语文默写常见名篇名句

高考语文默写常见名篇名句宋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旧唐书》)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赠刘景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送张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高考语文必背名句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名句归纳1、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常考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名句警句
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常考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名句警句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
先秦
《诗经》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易经》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老子》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尚书》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国语》
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论语》
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4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7.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9.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
5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4.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5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孟子》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