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步骤

主标题: 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步骤副标题: 正确的解题步骤, 准确的术语是答题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文本, 表现手法, 解题步骤难度:3重要程度: 4内容:规范答题一、分析表现手法题1.审题实用类文本考查表现手法, 一般放在实用类文本的独特手法上。
因此, 它在命题上有明确的指向。
审题要审准这种指向。
如题干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
另外, 注意题干的提示或暗示角度。
如“文章引用了文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提示从“引用”手法作答;又如“文章列举了数字, 有什么作用”, 这是提示从“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作答。
2.答题(1)一般与具体结合。
这主要是针对文体基本特征的分析而言的。
不管是传记还是通讯, 它们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
当我们要分析的是传记时, 就应该抓住传记的特征来分析。
另外, 具体到某一实用类文本, 它自身会有区别于其他同类文体的个性特征, 这个特征是“这一个”文本所具有的, 结合“具体”分析, 才是准确的。
(2)侧重一点突破。
这主要是针对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而言的。
表现手法是作者用来实现其写作意图, 表现其中心思想, 再现或表现生活的一切手段。
任何一个文本都难以单纯地依靠一种表现手法完成写作。
它有主要的表现手法, 也有次要的表现手法。
而对主要的表现手法, 我们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是能分析出来的。
这样, 我们分析的注意力就要集中, 笔墨也不能过于分散。
这种题目最忌蜻蜓点水式的分析, 如有其他主要的表现手法, 我们可以简略写出, 这样既可以保证答题的全面, 又可以使答案变得丰实。
(3)注意效果解读。
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法, 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 还必须分析它们的“效果”。
分析“效果”:一是从作者的表达考虑, 看他这样做对他的表达会带来怎样的方便;一是从阅读者考虑, 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
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如传记的文学性特征与传记作者采用的传写方法是分不开的。
实用类文本--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 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 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 ② 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 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 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 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 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 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 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 的功过优劣。 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 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
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 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 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 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 后致富?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 发羊种宜矣”。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 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 功绩。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 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 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 的改观。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 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 诗一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 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驻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 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 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 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 枪、炮、子弹、炮弹。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 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 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 筹划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很明显, 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 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 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 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
【2021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

【2021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点概述重要概念是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
“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
“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临时含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在实用类文本中多指的是重要的科学术语或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查着力点此考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但考查又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能力上,考生必须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概括,有时还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重要概念的内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概述。
“理解”是指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调整认识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结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概括段意的句子;②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③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④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形式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
结合近几年新课标I卷及各地模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而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所出的主观题也较少,且大多出现在传记类文本中。
主观题中常见的设问形式主要有: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意。
高中语文:文体特征

( 理论与文本相结合)
举例说明:
19、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分)
——《擦鞋者说》
答案要点: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 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 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 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个答案还可用于这篇文章怎么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征) 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 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 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这个答案也可以考察新闻细节的描写的作用) ⑶本文用“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的具体数字进行对比,突 出了郭兆松比其他擦鞋者贵一倍却生意红火,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 (这个答案可以回答这篇文章的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 ⑷本文用“1991年”2001年“2003年11月6日”等具体数字显示时间的具 体推移,使事件更加清晰。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 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 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学生答案分析: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 体文本的具体特点。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 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 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解题要点: 注意将一般与具体相结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 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③新闻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作用; ④传记、新闻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
脱离文本、机械答题 这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 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一)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
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1)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
(3)通俗性: 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巧解题,得高分】1.理清文本表达的传主的生平事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抓每自然段的关键句,如首句、末句。
2.分析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人格魅力〕主要的方法:紧扣主要事迹来分析。
抓住有关传记人物品质、人物特征的词句。
划出人物品质的词语,划出人物动作和人物精神的词语句子。
3.分析作者的评论与根本领实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
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
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拟完整地表达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表达,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开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4.分析文本特征:抓住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结合文本答题。
5、分析表现手法A构造:〔1〕文章的开头:点题,交代下文,引出对象,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2〕文中的句子: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比照,丰富文章,强化主旨。
〔3〕文章的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B表达:顺叙:能按*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展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构造更加严密,容更加充实饱满。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分析题答题指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色。 请在文 中加点词语 中任选两个 , 结合文 章简要分析
这些不同的语 言特色。( 5分 )
本题是考点 “ 分析语 言特色 , 把握文章 结构 , 概括
中心意思 ”的内容 之一 。重点是 “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 色” 。答题思路 : 解词——分析词语运用 的手法 、 特色 、
手法 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 。这属 于对文本形式 的方
面的阅读要求 , 这在 阅读能力层级里 , 是 c级 。
二、 高考预测
2 0 1 3年考查趋势及备考建议 :
每年所选 文体 都有 变化 , 但设题点往往在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和探究 的九个考点中出现。而“ 分析语言
阳光与欢快的 小鸟 , 构成 生命 的色彩 与活力。 这些景物
格特点 。
记它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 、 概括性和文学性。另外 , 作 为具体 的实用类文本 .它 自身可能会有有别于其他 同 类文体 的个性特征 在 . 这个特 征是“ 这 一个” 文本所具 有的 , 这就是所谓的“ 具体” , 我们在对文本 的一般性特 征进行分 析的同时 , 也应该 注意到这种富有个性的“ 具
还是诙谐 幽默的 。 是深奥艰 涩的还是平易 晓畅的, 运用 了什 么样 的修辞手段等 。 文章 的结构 , 则 是指对文章材料 的组织形态 , 一 般 说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 ,而新闻类中的通讯则如 同
一
风格——作用 、 效果 。
答案 : ①惨淡经 营: 运用拟人 手法, 把 第一个 D N A
特色 。 把握文章结构 , 概括 中心意思 ” 是阅读答题 的基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宗江一生与戏剧相伴。正所谓“一登红氍毹[注],至死不渝” ,视戏剧如生命。 他生命力旺盛,对戏剧热爱不衰,一说戏剧就来神。中国电影百年,话到百年, 直到不久前纪念曹禺百年,他都认真写了文章。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他那谈 戏说影以至于议政的篇篇可读的文章了,不免深深遗憾。我想,宗江也必定有 他的遗憾,我知道的,就是他关于《红楼梦》的争鸣文章未见发表,很可能还 没有终篇。
【规范答案】
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宗江作为
性情中人的朴实。②引出文后对黄宗江的回忆,特别是作者与黄宗江交往往事 的回忆,表现黄宗江的丰富个性,表达作者与黄宗江的深厚感情。③呼应标题 中“琐屑”二字,以小见大,增强文章的生活情趣与感染力。
[解题攻略] 一、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主要方法 一般具体结合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 侧重一点突破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效果解读
黄宗江住在西南郊金朝遗留的莲花池畔,莲花池紧靠六里桥。90 年代初, 有一次我和毕朔望同志一起去他家,忘记是他请我们看一个什么录像了。他说 他欣赏我的一首七律《六里桥》 ,让我什么时候给他写一个条幅。我答说没问题, 但你现在书画满墙,我的似不般配,诗属打油,不遵格律,字也随兴,不依法 度,有心补壁,还须假以时日,我再好好练练吧。这样就拖延下来。二十年了, 这是我欠宗江的一笔老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角度二 传记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表现作用?
1.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
2.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 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特征。
第2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见“理解词句,把握观点”课件中的《朱东润自传》)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 要回答。
答案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 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 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 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 话题。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连珠,以马克·吐温 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 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 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春日的早晨,我和小 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当时我们在有节 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 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神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小波在 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 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 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 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 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2)用“套话”答题,即运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但又不能生搬 硬套。每一篇传记、每一道题目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套话”需要灵活运用,需要具体内容 的充实,否则,就是没有实际内容的花架子。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2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4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 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腹中,无法不直 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后来把钙片当炒豆 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 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 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 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 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 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 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 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 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薄如纸,只要我 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 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 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 的感觉。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9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答案:①口语化,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同时传达 出浓浓的兄弟情义。②幽默,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轻 松诙谐的语言中写出了王小波独特的精神气质。③文字典雅。有 底蕴,不浅俗,如对“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的认识与表达,关 于“内丹”的描述和见解,都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20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4.规律方法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2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4要领
1.洞察传记本质,牢固树立手法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观念。 2.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3.熟记常用手法,牢记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娴熟运用手法术语。 4.规范表述,减少失误。 (1)按“套路”出牌,从准确判断手法技巧,到联系具体内容分 析手法技巧的作用,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切忌盲目杂乱。
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 信,也能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角度四 如何分析鉴赏传记的语言特色?
角度
分析鉴赏
传记的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 类别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语意和 句式
修辞的 角度
好地表现传主。只有把传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 2.内容和情 格才显现其合理性。
节的需要 这样写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文章内容,增强 文章内涵,增强文章文化底蕴等。
作者要揭示某种社会道理或者一个大的群体,比如整个民族的 3.由点及面,某种品质,光凭传主一个人无法全面地展现,就必须拓展,传
2.在实际考查中,对传记中段落作用、细节描写、人物 陪衬以及环境描写设题较多,对于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也常有 涉及。
3.考生复习时要善于借鉴小说和散文的知识和经验,同 时抓住传记的主旨、构思以及语言特征来解答问题。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3.考点精讲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9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二 分析表现手法
因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 体,它的表达技巧比较接近于小说和散文,可以 说文学类文本的表现手法都与传记相通。由于传 记的文体特征,需要格外注意其他人物对传主的 映衬、细节描写、引用和语言特色等方面。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6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一 分析文体特征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 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 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 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 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 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考点阐释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实用类文本都有其鲜明的文体特征,传记的文体特征 体现为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传记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人物表现的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艺术和修辞手 法。
直接引用 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
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 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
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读 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 日记中的表白以及
传主的话
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 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引用他人的话
3.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 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4.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符 合读者的心理需要。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角度三 传记中的引用有哪些作用?
引用内容
引用效果
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
第10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角度一 怎样分析传记的对比和衬托手法?
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事、物,从侧面表现传主的道德性格、
1.从侧面表 现传主
特点、品性等。
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 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 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 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 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 我爸妈气得不轻。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 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 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 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迷。
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 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2017版高三一轮语文教学实用课件
第18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 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 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 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 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 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 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人们喜欢小波的 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