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课件2:核心素养提升 实用类文本——分析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课件2:核心素养提升 实用类文本——分析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 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 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 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 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 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 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
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 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 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阅读提示】 实用类文本——分析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感知材料话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取的多则材料往 往涉及一个共同话题,考生通过浏览文本,大致了解各材料的内容,明确几则材 料共同表现了什么主题(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介绍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体现的意义,即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 历史。 材料二从“综合难度最大”的角度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取得的成绩,以及其背后 的科技支撑,突出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建设的意义。
技巧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标画显示背景的句子, 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
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 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 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 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 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 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012高考试卷汇编十三:实用类文本题江苏秦葆【阅读指导】一、考查内容(考什么)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1.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3.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

4.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二、具体要求(怎么考)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文体之人物传记(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二)人物传记常识1.基本特点:⑴真实性(史实性)。

真实可靠,即使文学性传记也要保证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真实。

⑵文学性(生动性、艺术性)。

运用艺术手法,典型材料,叙行录言,刻画鲜活典型形象。

2.种类及具体特征⑴种类:①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

②他传(评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

⑵自传的特点——第一人称①作者即传主。

②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⑶他传的特点——第三人称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⑷评传特点——第三人称①“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②传中有评,评中有传。

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2.考查方向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3.阅读要求: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

浅谈实用类文本阅读

浅谈实用类文本阅读

浅谈实用类文本阅读语文组胡丽峰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选考内容之一,自07年登上高考舞台,因其内容贴近现实,语言通俗流畅,往往成为学生的首选。

我们河南省自2010年开始采用新课标全国卷,下面我就高三语文复习实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实用类文本的考查角度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并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了三个层级九点要求: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C‛。

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D‛。

三点要求分别是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第三个层级是‚探究F‛。

三点要求分别是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卷,09年考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福建、江苏、山东、辽宁、宁夏、广东,共6套;10年考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新课标全国卷、广东、山东、福建、辽宁卷,共5套;11年考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新课标全国卷、辽宁、福建、湖北、广东,共5套。

对实用类文本的考试,主要为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

从选材上看,传记是试题考查的热点体裁,但新闻、科普文章也有试题考查;从选文上看,选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均十分典型,利于考生对高考新设文体文章的把握。

从考查内容看、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备受青睐。

鉴赏评价侧重就文本特点进行考查并有所拓展,而探究题的点和面均进一步拓展,从选材上看,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体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灵活,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形式多样。

【2021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

【2021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

【2021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阅读11个题型答题技巧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点概述重要概念是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

“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

“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临时含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在实用类文本中多指的是重要的科学术语或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考查着力点此考点考查考生对文本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但考查又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能力上,考生必须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概括,有时还要推理探究,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重要概念的内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概述。

“理解”是指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调整认识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结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或者能揭示文章题旨或主旨、概括段意的句子;②从结构上说,指能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的句子,或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③从表达技巧上说,指那些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句子以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④从位置上说,指段首的观点性、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段末的总结性、论断性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形式该考点或结合有关句子设置选项,或针对具体句子设置成主观题,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

结合近几年新课标I卷及各地模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而针对文本中某一个重要句子的含意所出的主观题也较少,且大多出现在传记类文本中。

主观题中常见的设问形式主要有: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话的深刻含意。

天津市语文高考-考点汇总- 一般实用类阅读

天津市语文高考-考点汇总- 一般实用类阅读

一般实用类阅读【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中①②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B;③至⑦是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考点讲解详见论述类文本阅读相关内容)二、考查形式选择题(单选、双选)、简答题。

三、知识讲解(一)一般社科文阅读1.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

社会科学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

和社会科学类文章一样,这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的最新动向,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知识,它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这类文章的考查重点是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推断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分析题答题指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分析题答题指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所谓语 言特色 , 即文本呈 现出来 的语言个性 , 是叙 述性 的还 是描 写性 的. 是平实的还是绚丽 的 , 是严肃的
色。 请在文 中加点词语 中任选两个 , 结合文 章简要分析
这些不同的语 言特色。( 5分 )
本题是考点 “ 分析语 言特色 , 把握文章 结构 , 概括
中心意思 ”的内容 之一 。重点是 “ 从词语分析语言特 色” 。答题思路 : 解词——分析词语运用 的手法 、 特色 、
手法 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 。这属 于对文本形式 的方
面的阅读要求 , 这在 阅读能力层级里 , 是 c级 。
二、 高考预测
2 0 1 3年考查趋势及备考建议 :
每年所选 文体 都有 变化 , 但设题点往往在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和探究 的九个考点中出现。而“ 分析语言
阳光与欢快的 小鸟 , 构成 生命 的色彩 与活力。 这些景物
格特点 。
记它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 、 概括性和文学性。另外 , 作 为具体 的实用类文本 .它 自身可能会有有别于其他 同 类文体 的个性特征 在 . 这个特 征是“ 这 一个” 文本所具 有的 , 这就是所谓的“ 具体” , 我们在对文本 的一般性特 征进行分 析的同时 , 也应该 注意到这种富有个性的“ 具
还是诙谐 幽默的 。 是深奥艰 涩的还是平易 晓畅的, 运用 了什 么样 的修辞手段等 。 文章 的结构 , 则 是指对文章材料 的组织形态 , 一 般 说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 ,而新闻类中的通讯则如 同

风格——作用 、 效果 。
答案 : ①惨淡经 营: 运用拟人 手法, 把 第一个 D N A
特色 。 把握文章结构 , 概括 中心意思 ” 是阅读答题 的基

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

五大类实用类文本知识概要
(二)传记的特征
胡适对传记的写作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的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即详写读者陌生的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的,略写读者熟悉的不符合主题的内容。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3.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1)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焦文林
一、新闻
什么是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

新闻标题的作用
1、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
2、揭示新闻内容
3、评价新闻内容
4、吸引读者阅读
新闻标题的种类
1、多条新闻共有的题--大标题。

大标题有表述事实的大标题、提出观点的大标题和既表述事实、又表明观点的大标题。

2、单条新闻的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小标题5种。

主题--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说明最重要的事实或思想,字号最大。

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的辅助性标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

副题--于主题之后的辅助性标题,主要用事实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

提要题--位于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之后、正文之前,用以提示稿件主要内容的题。

小标题--又名分题、插题,分嵌于新闻稿件之中,用以概括介绍稿件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结构
1、单一型结构:只有主标题,没有辅助标题。

单一型结构的标题多数是一行题,也可以是两行题、三行题。

2、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题,即引题、副题或两者都有。

复合型结构的标题都是多行题。

引题的作用: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长句短化
副题的作用: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题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的概括
新闻标题的制作
一、从新闻中选择进入标题的内容
1、选择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观点
2、选择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
3、标题选择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新闻内容的本质一致
三、确定标题的结构与表现手法
1、根据报道内容和报道意图确定标题的长短和结构
2、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标题生动
3、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
4、注意时态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四、锤炼标题的文字
1、压缩与概括标题中可有可无的内容
2、删去标题中可有可无的词和字
3、改变叙述方式使标题简洁
4、适当用简称使标题简洁
新闻的结构
倒三角形结构,每段均可独立:除了特殊的特稿、新闻分析或是专题报导之外,一般新闻写作最典型的就是所谓倒三角形的“倒宝塔式”。

也就是愈重要的愈放在前面,因此最重点的内容放在第一段的导语部分,同时导语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个字,是为了适应新闻快速、直接的特性,直接告诉读者到底要说些什么。

倒宝塔式新闻写作的段落依重要性递减,且各段独立。

二、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主要特点是不仅要介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还要对事件进行本质的分析、评价,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规律。

调查报告必须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报道对象进行调查,可以调查现状,也可以调查历史,为实际工作服务。

另外,调查报告的叙述方式,惯用第三人称。

调查报告的特点
(1)社会性.
调查报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
(2)针对性.
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真实性.
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典型性.
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新闻性的调查报告具有新闻性特点,要求尊重客观事实、记述真人真事、反映迅速及时。

不仅要介绍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还要进行分析、评价,揭示事物的本质,概括基本经验,指明发展方向,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充实。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
(一)、概括介绍。

即在开头简介被调查者的概况。

如调查一个单位,要先介绍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人数、人员结构、规模、历史和现状等。

如调查某一历史事件,应交代为什么要去调查,调查经过及其结果等。

(二)、调查经过与内容。

这是全文的主体。

事件调查常常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从事件的产生、发展经过、结果与影响,到处理这一事件的方法与建议。

(三)、结语。

要求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完整。

建议、说明或要求等,一般也在此叙写。

三、传记
1.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2.人物传记的写法一般是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总述人物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记叙成长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

3.人物传记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4.写人一般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

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

写人的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训练,也可以综合进行训练。

四、访谈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

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

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

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

访谈的特点:
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

每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其次,提出的问题往往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形成文字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再次,问题内容具体,访问对象有话可说,绝不空泛。

另外,成功的访谈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