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跨文化交流(英)》-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流(英)》课程教学大纲The Course Syllabu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课程代码:16161402Course code: 16161402课程名称:跨文化交流(英)Course nam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Course type: Compulsory Course学时:32Periods: 32学分:2Credits: 2适用对象:创业教育学院学生Target students: Students of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考核方式:考查Assessment: Examination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本课程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比较系统地教授在跨文化背景下关于文化、交流、语言、非言语沟通、思维方式、商务礼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使学生基本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案例及技巧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从而为其学习生活中的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将来从事国际商务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创业管理)专业的通识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将能系统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与群体的社会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通过不同国家与中国的比较,在学生心中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包括:1、掌握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特征。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跨文化意识,提高相互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2.熟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概念;3.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策略和技巧;4.培养跨文化意识和灵活性,提高文化敏感度;5.发展解决跨文化冲突和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导论-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机遇2.跨文化意识培养-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 - 理解文化影响对行为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 培养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态度3.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 霍尔的高/低上下文文化理论- 霍芬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 艾德·霍尔的地区交际模型4.有效跨文化沟通策略-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社交礼仪和文化差异- 适应文化差异的沟通策略5.跨文化冲突解决- 跨文化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技巧和策略- 跨文化团队合作和冲突管理6.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跨文化解决方案的实践经验分享四、课程评估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参与度和课堂表现;2.小组项目和演讲;3.论文或研究报告;4.跨文化交际模拟实践。
五、参考资料- Lustig, M.W., & Koester, J. (2019).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Jandt, F.E. (2019).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d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Samovar, L.A., Porter, R.E., & McDaniel, E.R. (2017).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六、备注该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说明具体要求和安排。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巨大影响力(A5.4)
3. 培养对异质文化的敏感度与欣赏能力(B3)
4.认识自身文化特征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B3)
5、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B12)
6、通过跨文化交际复杂性的多视角学习培养出独立和批判性思维(B3,B12)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第一章跨文 4
2
该课程主要在分析和实际运用中介绍跨文化交际的一般理论和规则,介绍不
课程性质
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语言,
(Course Type)
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
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欣赏能力。
授课对象 (Audience)
义”
切关系
第六章非言 2 语行为与跨 文化交际
第七章教育 4 与跨文化交 际
第八章 商 2 务、礼仪与跨 文化交际
第九章 文化 2 冲突与跨文 化适应
的词汇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学生口头报
告
讲授/讨论/
讲授/讨论/
对自身文化 与中国文化 间“非言语 行为”的比 较,加深其 对跨文化交 际中“非言 语行为” 问 题的与认。
是针对现实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实践要求而设置的课程,目的是研究异质文化 之间相遇与交际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并且帮助教学对象在理解的前提下更
好地掌握、运用规律,并最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该课程主要在分析和实际运用中介绍跨文化交际的一般理论和规则,介绍不
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语言,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others. In a global era, people inevitably
“跨文化交际”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课程说明Special English Options for MSc Candidates, Fall 2018 Any first-year MSc candidates at an intermediate or upper level of English (no non-speakers!) are free to choose one of these three special courses to satisfy the English requirement in the fall term of 2018-2019. [There are also three highly interactive regular English courses (EFL) taught by foreign instructors.] All courses will be held once a week for the whole term.ART: Talking About Art. (Nicholas Kingston-Smith) When human beings produce objects or gestures that we think of as “art”,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is very interactive English course, participants will study photos of art works (jewelry, sculpture, painting, ceramics) and push themselves and each other to see what is really there. NickKingston-Smith will give short talks, set up group discussions in English and later arrange camera assignments that challenge students to “see” in a fresh and deeper way. We aim to enable participants to approach the tasks in their own lives in a more thoughtful and creative spirit, by first observing things around them more sharply – using English. This class is only for students willing to use English actively.DEBATE: Building Fluency in English Through Debate. (Janey Robideau)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formal debates are conducted in the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y will read background material and work in groups to argue the pros and cons of a range of issues. Many of the issues will be related to the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The emphasis in the class will be on sharpening reasoning skills and developing the oral English of argument, exchange and persuasion. Students must start with some previous ability to use general English conversationally.GEOLOGICAL ENGLISH: Talking about Earth. (William White) The earth sciences are very different fields, but they share a basic vocabulary to talk about Earth as a dynamic system. This interactive course will use short readings, discussions, dialogs, dictations and drills to launch students in the use of the basic English of geology important in their careers.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give students greater confidence in talking about geological matters, and secondarily to build greater willingness to use geological textbooks and articles in English. Grading will reflect particip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hort quizzes. Only students with some ability to use general English orally can enter the class.1.教材来源:课程参考教材共三本,并配课件ppt1)《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安静, 隗雪燕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科技英语翻译》赵萱,郑仰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研究生英语阅读与翻译》李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教学内容:硕士研究生在之前的英语学习中掌握、积累了大量英语词汇、语法和相关技能。
澳洲留学悉尼大学跨文化交流硕士学位课程介绍

澳洲留学悉尼大学跨文化交流硕士学位课程介绍
学校名称:澳洲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所在位置:澳洲
QS排名:34
学费:39000
录取率:0.556
悉尼大学跨文化交流硕士学位硕士课程介绍
Maste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着日益紧密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跨文化交流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
对于想在教育、法律、卫生、营销、广告、外交、媒体、旅游、政府领域工作的准留学生来说,这门课程能够帮助他们进入自己心仪的职业领域。
学生能够通过悉尼大学该课程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起了怎样的作用,不同国家有哪些文化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学生有灵活的课程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语言、交流与翻译、文化、宗教、媒体、视觉交流等。
CRICOS code: 055326A
学制:1.5年
学费:28,800澳元/年
英语要求:雅思总分7.0(单科6.0)
开学日期:3月
学术要求: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人文或社会科学领域)。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学时:2.0学分/30学时上课时间/教室: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姓名/职称:马书红,副教授;王初艳,讲师教师联系方式:187****1369,*****************办公时间/地点(Office hours/Place):周四上午8:00-12:00,南区办公楼305一、课程简介及目标(一)本课简介本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定义、层次和特征;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家庭对个体的社会化、社会交际能力、男女家庭角色定位、价值观等的影响;身份的定义和分类(人种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国家身份、组织身份、个人身份、网络虚拟身份等);刻板印象及避免产生刻板印象的方法;偏见及其成因;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及特点;感知的定义、感知与文化和信念的关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柔性和刚性文化、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和特征;不同文化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同文化的领导风格;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策略。
通过学习,你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把握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式和其深层的信仰系统和哲学观,从而塑造人文精神、培养跨文化的觉知和意识、提升睿智与德性,奠定重要的跨文化交流的修养基础。
对于未来在与文化有关的机构工作(如:外事办、外企、跨国公司、旅游局、翻译公司、文化研究所等),本课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实现下列5个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能够(1)了解不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服饰、饮食、音乐、雕塑、庆典仪式、交往方式等)、特点和异同;(2)了解非语言交际的不同特征与要素;(3)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4)用目标语言来描述、对比和分析各种文化现象,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2、思维方式目标在反思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大一统等整体性、模糊性、直觉性、意向性、崇拜权威的思考方式的基础上,了解与学习其他文化的思考方式、信念传统和价值观等,从而汲取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的优势,并学习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领域中采用适当的思维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非此即彼的对立、生硬的思考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学时与学分:34学时/1学分面向专业:全日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讲授教师:王征,鲍琳虹等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通过与异族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鉴赏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在跨文化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具备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课程目的及重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授跨文化交际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领域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方面:学习并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途径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方面: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运用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具体教学重点包括:涉及全球化时代的交际问题、文化与交际、文化差异、跨文化言语交际、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时间与空间使用上的文化、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以教师提问和课堂讨论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影像资料和课外交际实践等,旨在提高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

跨文化交际(硕士公共英语)一、课程编码课内学时:48学分:3二、适合专业:文、理、工、管三、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策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技能和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式课堂精讲、案例研讨、学生演讲+问答+点评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导论4学时1.1课程简介1.2跨文化交际定义1.3跨文化交际的作用1.4跨文化交际案例研讨2交流技巧及实践6学时2.1演讲技巧2.2讲座问答技巧2.3演讲问答技巧3中西文化比较22学时3.1重要节日的起源及风俗3.2社会行为案例研讨3.3教育理念及模式3.4家庭+案例研讨3.5社交礼仪案例研讨3.6宗教信仰3.7饮食习惯及餐桌礼仪3.8环境问题及案例研讨3.9交通问题及案例研讨3.10独立意识+案例研讨4摘要写作技巧及实践2学时5中西方科技文化6学时5.1中医5.2中国科技文化5.3西方科技文化6.工作比较6学时6.1英汉求职信写作差异+实践6.2工作观念及态度6.3模拟工作面试7.笔试2学时七、成绩考核及评分课堂表现(研讨+提问)20分课堂演讲20分写作练习20分笔试40分八、参考文献1.Samovar,L.A.&porter,R.E.&McDaniel,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7th ed.Boston:Wasworth,2010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李庆本,毕继万.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4.5.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九、大纲撰写人:王玉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
学时与学分:34学时/1学分
面向专业:全日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讲授教师:王征,鲍琳虹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通过与异族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鉴赏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在跨文化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具备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课程目的及重难点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授跨文化交际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领域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即:
理论知识方面:学习并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途径等理论知识;
实践能力方面: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运用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具体教学重点包括:涉及全球化时代的交际问题、文化与交际、文化差异、跨文化言语交际、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时间与空间使用上的文化、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以教师提问和课堂讨论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影像资料和课外交际实践等,旨在提高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提高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不仅仅使学生知晓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而且能结合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真正提高其跨文化交往应用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许力生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2. 《跨文化交际》张爱琳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 《跨文化语言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版
4. 《跨文化语言交际》吴为善著商务印书馆 2007
六、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分析总结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20 % ;
交际情景案例作为期中考核成绩,占30 % ;
期末考核为书面考试,占50 % 。
七、选课人数:?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