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确定设计要求。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明确设计要求,包括沥青的黏度、骨料的颗粒形状、最大粒径等技术指标,还需考虑路面的使用强度、防水性、耐磨性等要求。
2.计算沥青含量。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选定是混合料性能的
重要保证。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沥青质量=总质量/(1+骨料空隙率+沥青空
隙率),其中骨料空隙率和沥青空隙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3.计算骨料含量和配合比。
在确定沥青含量后,即可计算骨料含量,骨料含量=总质量-沥青含量。
骨料含量的选定需与沥青含量相匹配,同时需要配合具体的骨料种类、颗
粒形状和最大粒径进行选择。
最后,即可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配
合比=沥青含量/骨料含量。
4.不同情况下的配合比计算。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程要求、原材料种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例如,在高速公路路面上应用的沥青
混合料中,对沥青含量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为5%~7%左右;在高寒地区的
路面上应用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路面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沥青含量需
要适当增加,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确保路面质量稳定和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求取一个最优的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则是确保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环节。
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集料、矿粉等多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这些材料的最佳比例,使得沥青混合料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适用的目标。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
沥青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性能。
常见的沥青检测指标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沥青的标号和适用范围。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级配对于混合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和良好的颗粒形状。
在检测集料时,需要测定其密度、吸水率、压碎值等指标。
同时,还要对集料的级配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填充和增强的作用。
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其细度和密度等指标也需要进行检测。
有了合格的原材料,接下来就是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类型。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有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OGFC(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等。
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配合比设计了。
配合比设计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首先,根据经验和规范要求,拟定几个不同的配合比方案。
然后,按照这些方案制备马歇尔试件,并进行马歇尔试验。
马歇尔试验主要测定试件的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哪个配合比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没有满足要求的方案,则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重新制备试件和试验,直到找到最佳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
1. 获取材料属性。
获取沥青、骨料和矿粉的试验结果(包括粒径分布、沥青含量、体积比重、空隙率等)。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泰波 Talbol 曲线 (n)法 (n)法
认为集料的级配应该允许在一定的范 围内波动, Fuller曲线指数 改成 曲线指数0.5改成n 围内波动,将Fuller曲线指数0.5改成n,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0.45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通常使用的矿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包括密级配 和开级配) 0.3-0.7之间 之间。 和开级配)n在0.3-0.7之间。
3、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用颗粒分级重量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N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因为它是无穷级 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 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 数,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对沥青混合料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 的缺点, 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递减标准, 的缺点,K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 值越大, 设K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K值越大,级配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四、贝雷法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细集 料进行约束, 料进行约束,使得混合料获得良好的骨架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而且易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CA比 ratio) (1)CA比(Coarse aggregate ratio)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CA比=[P(NMPS/2)-P(PCS)]/[100%CA比=[P(NMPS/2)-P(PCS)]/[100%P(NMPS/2)]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相同
4
OAC=( OAC1 + OAC2 )/2
OAC=( OAC1 + OAC2 )/2
5
求 OAC 对应的 VV、VMA,VMA 是
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
OAC 应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
的贫油一侧
相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1抗高温性--车辙试验(T 0719) 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2抗低温性--弯曲试验(T 0715)
AC-20 中粒式
AC-16
100 90-100 78-90 68-80 58-70 40-50 28-38 20-29 15-22 10-17 6-13 4-8 100 90-100 80-90 66-78 46-58 34-44 22-32 16-24 11-19 7-14 4-8
AC-13 细粒式
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体积指标计算
上的差异
指标
试件相对密
度 混合料理论 最大相对密
度
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采用
计算法
JTG F40-2004
表干法或蜡封法
普通沥青:真空法 改性沥青:计算法
ti
100 si bi
se
b
JTJ 032-94
水中重法 表干法或蜡封法
说明
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
中粒式 ≤120ml/min ≤120ml/min
增加了粗集料AC-25 ≤15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 混合料渗水系数仅供参考。)
SMA类: SMA-13 ≤80ml/min ≤85ml/min
4渗水检验—渗水试验(T 07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孙老师 共61页

1000~500
3
半干区
500~250
4
干旱区
<250
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区和雨量气候区,可通过
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得的相关资料,按上述各表中规
定的分区指标确定,也可查图(见规范)获得。
三、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19)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为: 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生产标准(或试拌试铺) 配合比三个阶段进行。
2-3夏热冬冷 2-4夏热冬温 3-1夏凉冬严寒 3-2夏凉冬寒 3-3夏凉冬冷 3-4夏凉冬温
不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3、雨量分区(三级区划)
以近30年内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分为潮湿区、
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
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
雨量气候区 气候区名称 年降雨量(mm)
1
潮湿区
> 1000
2
湿润区
d、装模: 通过漏斗一次装入,插上温度计, 接近击实 温度时,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均匀插捣10次。
e、击实: 温度140—150度,两面各击75次,高度误差 ±1.3mm。 f、脱模编号: 次日。
(3)、测试 a、测高:画十字,取4个高度的平均值 b、称空气中质量 c、称表干质量 d、称水中质量 e、测稳定度、流值 f、实测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
b、使合成级配曲线呈为S形
● 减少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粗集料的用量(最大 公称粒径筛孔的通过量应小,规范规定范围为90100%,细则为95-100% ,应为90-95%)。
●减少0.6nn附近筛孔细料的用量 ●适当提高石粉用量
c、曲线应顺畅,避免出现锯齿形或犬 牙形
2、确定沥青用量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都是 两方面的设计,二者有何区别?
目目标标配配合合比比与与生生产产配配合合比比设设计计关关系系图图
取样冷料筛分
矿料通过皮带输入 提升到拌和楼 振动筛二
拌和楼干燥筒加热
热料仓
次筛分热料
取 分 级
热 料 筛 分
图解法确定 冷料比例
通过调整控制室皮带 转速达到设计比例
目标配合比
图解法确定 热料比例
规范下限 90 76 60 34 20 13 9 7 5
4
规范中值 95 84 70 48 34 24.5 18 13 9.5 6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矿料组成设计 (二)取样各种集料(冷料)筛分(水洗法)
1.此处取样的集料为冷料,可以从料场直接取样。 2.矿粉直接从包装袋中取样。
3.料场取样尽量要有代表性、均匀性。 4.其他指标也需检测,只是配合比设计时不使用。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三)马歇尔试验
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6.马歇尔物理指标计算
计算标准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2)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γti )
γti= 或
100 + PaiBiblioteka 100 γse +
Pai γb
γti=
100
Psi γse
+
Pbi γb
γ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时的混合料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2.冷却、脱模 (1)冷却方法有三种
试件横置室温冷却:12h以上 电风扇吹:1h以上 浸水冷却:3min以上 (2)脱模 3.高度测量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工程上常采用室温下用电风扇吹12h以上冷却 最好,但时间太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4.5 5.0 5.5 6.0 6.5 7.0
谢 谢!
技术指标 稳定度(N)
技术标准 5000
符合标准的 沥青量
4.5~6.7
最佳沥青用 量
流值(1/100cm) 30~40
空隙率(%) 残留稳定度Sm(0)
(%)
3~6 >75
5.3~6.3 4.6~5.8 5.3~7.0
5.3~5.8
Preferably 5.5
8.0
sm
(kN)
7.0
6.0
5.0
4.0 4.5 5.0 5.5 6.0 6.5 7.0
50
f
40
102 cm 30
20
10 4.5 5.0 5.5 6.0 6.5 7.0
Vv 6
(%) 5
4
3
2
4.5 5.0 5.5 6.0 6.5 7.0
s m ( 0 ) 80
(%) 70
60
50
40 4.5 5.0 5.5 6.0 6.5 7.0
➢ 测试各组试件的技术指标( Sm(0) 、f、Vv、 Sm )。
➢ 建立沥青用量-技术指标关系曲线。 ➢ 根据标准要求,在各关系曲线上确定性能合格
的沥青用量范围,取其中值为沥青最佳用量。
➢ 繁重交通中粒式沥青砼技术指标及试验结果如 下表9.6.2所示。
Tab.9.6.2 繁重交通中粒式沥青砼技术指标及试验结果
s 8.0 m (kN) 7.0
6.0
5.0
4.0 4.5 5.0 5.5 6.0 6.5 7.0
Vv 6
(%) 5 4 3 2
4.5 5.0 5.5 6.0 6.50
10 4.5 5.0 5.5 6.0 6.5 7.0
s m ( 0 ) 80
(%) 70
60
相邻级配曲线重叠(A与B)、相邻级配曲线相接(B与 C)、相邻级配曲线相离(C与D)。
④确定各集料的用量。(如 flash中所示)
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
沥青最佳用量一般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 ,具体作法:
➢ 根据规范推荐的沥青的用量范围,每隔0.5%为 一组,选用5个以上的沥青用量,各制备马歇尔 试件一组;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图解法
适用于多种集料组成的矿料配合比设计。
基本原理:
把设计要求矿料的集配,按所采用各种集料的粒 径范围分成几个区段,然后令各种集料的含量(%) 等于设计要求的集配中各相应区段的颗粒含量(%)。
已知条件 ①各种集料筛分析结果→各级料的通过百分率→级
配曲线;
②按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成级配范围→合成级配的通 过百分率中值。
设计步骤
①绘制坐标图:
绘制长方形图框,坐标纵坐标为通过百分率。对角线作为 合成级配中值。 横坐标为筛孔尺寸,横坐标确定方法:据合成级配中值要 求的各筛孔通过百分率,从纵坐标引平行线,与对角线交 点处引垂线,与横坐标交点,为相应筛孔的孔径位置。
②绘制级配曲线:
将各集料的级配曲线绘制在上述坐标图上。
③确定各相邻级配曲线的关系:
试算法步骤及方法
①求X:选取A料占优势的粒径Ⅰ(mm),令 mbi= mci=0则 X= Mi/ mai ②求Z:选取C料占优势的粒径j(mm),令 mai= mbi=0则X= Mi/ mci ③求Y: Y=100-X-Z ④核对:按 maiX+mbiY+mciZ=Mi,逐级核对。 不符合要求,应对X、Y、Z比例进行适当的 调整,直到组成的集料满足混合矿料的级 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