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地图制图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2.计算机地图制图意义1)改变传统的地图生产方法,手工编绘地图→计算机智能制图;2)自动制图技术的应用,改进地图生产工艺,加快生产的速度;3)地图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表达手段多样化;4)机助制图是一门地图编制和生产的新技术,特别是地图信息的表达、传输和管理,完全建立在一种全新格局基础上,即地图的计算机信息化。

3.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优越性(1)数字地图易于贮存,并保证了贮存中的不变形性,从而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2)数字地图易于校正、编辑和更新,增加地图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3)用绘图机绘图不仅减轻了制图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制图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而产生的偏差,为地图制图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铺平了道路;(4)提高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印工艺。

(5)增加了地图品种,拓宽了服务领域。

(6)数字地图的容量大,它只受计算机存贮器的限制,可以包含比一般模拟地图多得多的地理信息。

4.地图:地图图形和文字注记两部分组成5.地图图形:是指地图上用来表示自然或人文现象的各种地图符号;6.地图图形实际上是空间点集在一个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它们可以分解为点、线、面三种图形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7.地图图形数据表示:用来表示地图图形的数据形式有矢量形式的数据和栅格形式的数据,简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地图图形是用矢量数据表示还是用栅格数据取决于使用的设备、制图目的、精度要求、处理方法;地图设计与与生产的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地图资料、地图类型、地图比例尺、地图用途等诸多因素;8.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过程与使用的设备和软件、数据源及图形输出的目的要求有关。

9.计算机制图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数据获取阶段:全站仪和GPS数据采集;扫描数字化;遥感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测量;图板数字化图形处理;统计资料;地理调查资料;地图资料2)数据处理阶段概述:数据预处理;投影变换;制图综合;图形编辑;数字地图接边;地图数据的预处理,如坐标变换、结点匹配、比例尺的统一、数据格式的变换(“矢->栅”变换或"栅-> 矢”变换)等,地图投影变换,地图内容的增删与综合;图形处理,如图形编辑、地图符号的图形生成、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3)图形输出阶段:地形图:专题地图;分析评价图;统计图表辑;其它地图10.五阶段分法:编辑准备;数据获取;存贮与组织;数控处理;图形输出计算机制图系统的组成1、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操纵杆和跟踪球;数字化仪( 机械式坐标数字化仪超声波式坐标数字化仪,全电子式坐标数字化,三维数字化仪 );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CYRAX, 三维激光扫描ILRIS-3D )2.输出设备:显示器种类(显示器有随机扫描显示器、存储管式显示器、光栅扫描式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 ); 点阵式和矢量式输出设备(点阵式输出设备:如常见的针式打印机,喷墨式绘图仪,静电式绘图仪.图形被分解成点阵输出。

计算机制图

计算机制图

2013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制图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1、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与现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全过程。

2、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一门学科3、TIN:是直接利用野外实测的所有地形特征点(离散数据点)构造出邻接三角形组成的格网型结构。

4、LoD技术:(Level of Detail)技术在不影响画面视觉效果的条件下,通过逐次简化景物的表面细节来减少场景的几何复杂性,从而提高绘制算法的效率。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叙述语句中,正确的论述为(D)A一个计算机图形系统至少应具有计算、存储、输入、输出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B在图形系统中,图形处理速度取决于CPU的性能;C在图形系统中,存储容量指的是计算机的内存;D在图形系统中,图形处理精度主要是指图形采集输入质量和显示出质量。

2.在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中,图形的构成属性包括(A)A. 几何属性与非几何属性B.几何属性与物理属性C. 点阵属性与矢量属性D. 物理属性与颜色属性3.如果一幅512×512像素的图像,每一像素用4位表示,那么存储此图像至少需要的容量为(B)A 512KB B 1MBC 2MBD 3MB4.第一个图形软件标准是(D)A. OpenGLB. PHIGSC. DirectXD. GKS5.如果一个长方形使用右边二维图形变换矩阵:⎥⎥⎥⎦⎤⎢⎢⎢⎣⎡=1555T将产生变换的结果为(D)A图形放大5倍;同时沿X坐标轴方向移动5个绘图单位B图形放大25倍,同时沿X坐标轴方向移动5个绘图单位;C图形放大5倍,同时沿Y坐标轴方向移动5个绘图单位;D图形放大25倍,同时沿Y坐标轴方向移动5个绘图单位6、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的是(C)A、数据获取阶段B、数据处理阶段C、数据输出阶段D、图形输出阶段7、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地图制图硬件设备的是(D)A、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B、计算机硬件系统C、地图输出设备D、3D激光打印机8、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C)A、计算机系统软件B、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C、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D、计算机地图制图应用软件9、下列关于数字地图与模拟地图的论述正确的是(D)A、数字地图的语言是数据和数据结构,模拟地图的语言是图解符号。

计算机的地图制图名词解释

计算机的地图制图名词解释

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地图制图或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学科。

2地图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图数据,它描述了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地图:地图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它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原则,有选择的将复杂的三维地理空间的某些内容投影到二维平面介质上,并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现出来。

4地图投影:地图是一个平面,而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地图投影。

5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图要素中空间特征部分的数据,也称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的数据。

6关系数据: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爱你关系的数据。

7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为非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8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9矢量数据结构:是表达地图空间数据的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记录坐标值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呈点、线或面状分布的地理实体。

10栅格数据结构:可将地图区域的二维平面表象按行和列作规则划分,形成一个栅格阵列,其中各栅格阵列元素又称为像元,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灰度值来表示相应的属性值。

11数据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过程。

12数据质量:用该数据来表达数据三大特征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13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部分现象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据上的各种操作。

14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把数据按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它是一种树结构模型。

计算机地图制图知识总结

计算机地图制图知识总结

《计算机地图制图》期中知识总结一、基本理论知识部分1、名词:(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简称CAC)又称数字化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等,简称为机助制图。

简单的讲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地图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应用计算机和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从事地图制作和使用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改技术通过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的数字处理方法,实现最佳的解决地学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以至最后实现地图的自动制作及其分析的一门学科。

实质上。

计算机地图制图就是数字化地图或者称为制作电子地图,其过程是从图形(连续)转换为数字(离散),经过一定的处理,再由数字转换为图形。

(2)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转化为模拟地图的软拷贝形式。

(3)无极比例尺指以一个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源,在一定区域内空间对象的信息量随比例尺变化自动增减,从而使得空间地理信息的压缩和复现与比例尺自适应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

2、回答(1)比较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的概念与联系。

数字地图是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转化为模拟地图的软拷贝形式。

(2)机助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孕育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诞生,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迅速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所有的GIS都具有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分,但不是所有计算机地图制图都含有GIS的全部功能,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区别在于机助制图注重可见实体的显示和处理,对可能存在的非图形属性不太重视,而GIS则两者并重。

(3)分析计算机地图制图、电子地图和GIS三者间的关系。

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一门地图处理技术,是实现其他两者的基础技术。

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地图形式。

GIS则是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增强了数据库管理和计算分析功能,而形成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和辅助决策工具。

计算机制图复习要点

计算机制图复习要点

【题型】:名词解释:24分简答:30分综合:16分分析:12分注:以下仅供参考,不能保证一定考到,大家自己烧香吧!第一章:绪论【重点】1、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系统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全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本质是实现原始数据向数字地图的转换,是地图制图学与计算机图形学的交叉和结合。

2、GPS RTK操作过程:1)向国土部门或测绘单位收集控制点数据2)到野外实测控制点WGS84坐标,计算转换参数(七参数)3)与已知控制点做点校正4)现场的地形点测量:架设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配置移动站,接收差分信号得到固定解,进行实时测量。

【考点】1、地图3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整饰要素2、地图的4个基本特性:1)由特定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使用地图符号系统产生的直观性3)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3、计算机地图制图体系1)地图制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地图数据更新2)计算机地图制图模块:地图标准与图示、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地图符号3)数字地图:可视化手段、直接使用、数据传输4、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信息容量大;易于校正、编辑和更新;比例尺无级缩放、跨图无缝漫游;良好的交互性,地图制图自动化程度较高,制图效率高;成图精度高,更新速度快;便于信息共享与交流,易于派生新信息;易于与其他系统结合;5、计算机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地图制图方法作为基础和技术保证,反过来,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使地图制作更方便、精确。

地理信息系统载负的地理信息更广泛,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反之,不成立。

计算机制图复习要点

计算机制图复习要点

【题型】:名词解释:24分简答:30分综合:16分分析:12分注:以下仅供参考,不能保证一定考到,大家自己烧香吧!第一章:绪论【重点】1、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系统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全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本质是实现原始数据向数字地图的转换,是地图制图学与计算机图形学的交叉和结合。

2、GPS RTK操作过程:1)向国土部门或测绘单位收集控制点数据2)到野外实测控制点WGS84坐标,计算转换参数(七参数)3)与已知控制点做点校正4)现场的地形点测量:架设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配置移动站,接收差分信号得到固定解,进行实时测量。

【考点】1、地图3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整饰要素2、地图的4个基本特性:1)由特定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使用地图符号系统产生的直观性3)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3、计算机地图制图体系1)地图制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地图数据更新2)计算机地图制图模块:地图标准与图示、地图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地图符号3)数字地图:可视化手段、直接使用、数据传输4、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信息容量大;易于校正、编辑和更新;比例尺无级缩放、跨图无缝漫游;良好的交互性,地图制图自动化程度较高,制图效率高;成图精度高,更新速度快;便于信息共享与交流,易于派生新信息;易于与其他系统结合;5、计算机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

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地图制图方法作为基础和技术保证,反过来,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使地图制作更方便、精确。

地理信息系统载负的地理信息更广泛,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反之,不成立。

计算机地图制图题目(一)

计算机地图制图题目(一)

名词解释1、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为自动化地图制图或机助地图制图(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简称CAC)。

它是研究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获取、变换、存贮、处理、识别、分析和输出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或称数字地图制图(Digital Cartography )。

2、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的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等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4、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地图。

5、地图投影:地图是一个平面,而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地图投影。

6、地图符号:地图工作者为了传递各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信息,常采用一些图形符号来作为载体,这些图形符号就是地图符号具体可将地图符号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7、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相对于地面实体的整体缩小程度。

8、控制点:在地面上运用精密测量的方法,获得对平而与高程位置的精度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9、高斯-克吕格投影:以椭圆柱面作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一条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圆柱表面上,再展成平面,便构成了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10、坐标系:确定地面点或空间目标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称为坐标系。

11、地图比例尺 : 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即L/D=1/M。

18、圆柱投影:以圆柱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平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柱表面上,然后将圆柱表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19、圆锥投影:以圆锥表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体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表面上,然后将圆锥表面展成平面而构成的一种投影。

计算机地图制图(完整版)

计算机地图制图(完整版)

计算机地图制图: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 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与传统地图制图相比计算机地图制图优越性:①易于编辑和更新;②提高绘图速度和精度;③容量大且易于存储;④丰富的地图品种⑤便于信息共享。

数字地图:它是存储于计算机可是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和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③信息的传丰富的计算和分析功能,具有可视化的数据探索能力。

电子地图集成软件包括设计制作系统和浏览系统关系:设计系统输出电子地图集数据库输入浏览系统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区别联系:二者区别在于数字地图计算机可识别,目视不可识别,而电子地图计算机、目视均能识别;二者的联系在于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得来的计算机地图制图一般过程和主要内容?CAC的基本过程为:①数据采集;②数据处理;③数据输出;主要内容有:地图的数据结构、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可视化、软件开发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与GIS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计算机地图制图是GIS的技术基础,它涉及GIS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具有强大的地图制图功能;而完善的GIS 可以包含CAC系统的基本功能,此外还应该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能力。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辅助地图制图的区别及联系?CAD主要是用来代替或者辅助工程师进行各种设计。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费图形属性数据。

主要区别是:CAD多为规则的集合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极强,属性功能相对较弱;CAC处理的图形及其关系更为复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相互操作频繁,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符号化功能较强。

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又称机助地图制图或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学科。

2地图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图数据,它描述了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地理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地图:地图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它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原则,有选择的将复杂的三维地理空间的某些内容投影到二维平面介质上,并用符号将这些内容要素表现出来。

4地图投影:地图是一个平面,而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称地图投影。

5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图要素中空间特征部分的数据,也称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的数据。

6关系数据:关系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爱你关系的数据。

7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描述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为非几何数据,及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8地图数据结构:主要是指地图数据中空间数据的结构,即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及处理的几何数据的逻辑结构。

9矢量数据结构:是表达地图空间数据的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记录坐标值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呈点、线或面状分布的地理实体。

10栅格数据结构:可将地图区域的二维平面表象按行和列作规则划分,形成一个栅格阵列,其中各栅格阵列元素又称为像元,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灰度值来表示相应的属性值。

11数据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过程。

12数据质量:用该数据来表达数据三大特征时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13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部分现象的抽象,它描述了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据上的各种操作。

14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把数据按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它是一种树结构模型。

15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间更为复杂的联系,他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节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节点数据间的联系。

16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把数据模型看成是数学关系的集合,它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形式。

17图标模型:仅通比例缩放来真实的在现现实世界,希望通过比例缩小存放全部地理内容。

18模拟模型:通过相似性原理来再现现实世界,也可通过比例缩小实现。

19符号模型:用符号来表达特征,是现实世界的高度理想化再现。

20数据预处理:是使数据便于存储、管理和进一步分析应用而进行的变换、加工等,主要包括坐标变换、数据压缩等。

21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数据精炼的过程,其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节省存储空间,以利后续处理。

22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数据处理的形式之一,内容包括几何变换和数据结构,格式等变换。

23曲线光滑:就是根据已知的离散的点列数据,有时由于其点列距离过大,要将其图形绘制出来就必须经过曲线光滑处理。

24数字地形模型(DTM)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常用来模拟表示地面高程的起伏,也可以用于模拟其他二维表面的连续高度变化,如气温,降水量等。

25等值线:是地图上一种特殊的面状符号,也是表示DTM的最常用方法。

26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转换为图形和图像显示出来。

27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的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28开窗显示:按用户指定的空间范围进行图形子集合的选取过程。

1可视化:可视化是将事物或现象变成可被视觉所感知的过程2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指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他是一个转换过程,其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以便为人们视觉所感知。

3 地图符号:地图工作者为了传递各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信息,常采用一些图形符号来作为载体,这些图形符号就是地图符号4具体可将地图符号分为点状符号,现状符号,面状符号5电子地图: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并以计算机屏幕为媒介实时显示的地图数据的可视化产品,所以有人将电子地图成为瞬时地图,屏幕地图,无纸地图第六章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软件开发1结构化方法:是软件工程产生以后首先提出来的软件开发方法,来源于模块化的思想,他通过自上而下,逐层细化的方法将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模块,其采取的策略是分解和抽象。

一方面通过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小问题,然后分别予以解决;另一方面,不同的分解层次又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在顶层首先关注问题最本质的方面,其抽象程度最高,随着层次降低,越来越关注问题的具体方面,及问题的细节2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围绕客观世界的概念来组织模型的全新的思考方式,他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聚合、消息传递和多态性等概念来构造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3地图数据处理的功能模块包括:坐标变换模块、投影变换模块、编辑修改模块、制图综合模块、地图接边模块4类-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归纳关系,组合关系,关联关系。

5归纳关系:归纳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体现了从一组类中抽取他们的共同特性构成高一个层次的类的形式。

6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反映了对象之间的构成关系,因此也常常称之为聚集关系。

7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反映对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8阶:阶是参与关联的对象的个数;链属性:~就是关联链的性质;限定:一个受限的关联由两个对象即一个限定词组成;消息连接:消息连接反映了一个对象对另一个对象的处理依赖性9地理信息可视化特点:动态性交互性无级放大无缝拼接多尺度显示地理信息多维化表示超媒体集成空间分析功能10电子地图技术基础多维信息可视化基础导航电子地图技术多媒体电子地图技术入式电子地图技术1•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星系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贮,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

2•数据压缩: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压缩是指用资格筛选法,信息量法或其他统计方法,把大量的原始数据或由存贮器取出来的数据转换为有用的、有条理的,精炼而简单的信息的过程。

3数字地面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 y, 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像信息,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的"灰度值”来表示,但每个像元被认为是内部一致的基本单元。

由平面表象对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4•特征码:用来描述要素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的数字编码叫特征码。

5•矢量数据:矢量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方向的量。

一个矢量在二维空间里可表示为(Dx, Dy),在其中Dx表示沿x方向移动的距离,Dy表示沿y方向移动的距离。

6•栅格数据:将制图区域的平面表象按一定的分解力按行和列的划分,就将形成一个栅格行列,其中每个栅格也称"像元”和"像索”。

根据所表示的表象信息,各个像元可用不同的“灰度值”来表示,但每个像元被认为是内部一致的基本单元。

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7•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何更正、数据压缩、数据规范化和数据匹配。

6•计算机制图的优越性? 1.数字地图易于贮存,并保证了贮存中的不变形性,从而提高了地图的使用精度;2•数字地图易于校正,编辑和更新,并可方便的根据地图用户要求改编地图,以增加地图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3•用绘图机绘图不仅减轻了制图人员的的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制图过程中由于制图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而产生的误差,为地图制图进一步的标准化,规范化铺平了道路;4•提高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印工艺。

例如,根据地图的要素属性从地图数据中提取要素可绘制分要素地图,以减少制印中复照、翻版和部分分涂工作; 5.增加了地图品种,拓宽了服务领域。

如用计算机处理地图信息,可制作用常规制图方法难以完成的坡度固、坡向图、地面切割密度图、通视图、三维立体图和视觉立体图等;6•数字地图的容量大,它只受计算机贮存器的限制,因此可以包含币一般模拟地图多得多的地理信息。

7、线状栅格影像的细化为什么需要先提取中轴线?线状栅格影像一般具有一定粗度切线划本身往往是粗细不匀的状态。

线状栅格影像需要细化,必须先提取中轴线,这是因为; 1. 中轴线是栅格数据库中曲线的标准化贮存形式; 2.实观细化是将栅格曲线矢量化的前提; 3. 中轴线是以栅格形式制作地图符号的基础之一;4•在有些算法中可以提高计算精度(例如利用等高线栅格影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算法。

)&栅格数据用于地图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1)可以利用扫描机高速。

自动地从相片或地图上采集到栅格数据。

在图形数据采集方面,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提高自动化程度的根本出路;(2 )在自动绘图方面,栅格绘图机要比矢量绘图机的输出速度高得多,从最新的工艺水平来看,栅格绘图机会出的地图,质量丝毫不亚于矢量绘图机的产品,前者甚至更高;(3)用栅格形式便于进行面块的数据处理。

如多幅图的叠置分析,制作分层设色图、晕渲图等;(4)栅格数据处理的程序一般比较简单;(5)栅格数据的结构比矢量数据的结构简单。

缺点:1•栅格数据所涉及的数据量往往很大,因为需要较多的贮存空间;2•由于数量大,栅格数据处理往往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3•因每个制图目标以被分解成许多象元,故不可能对整个制图目标进行直接定义;4•栅格技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一般比矢量技术所需要的昂贵。

9、CAD下线型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市界符号为例答:在lin文件中,每个线型用两行来定义。

第一行定义线型的名称并提供可选的说明。

*】linetype-name【,description】。

这一行必须以星号开始,其后紧跟线型名称。

如果有说明,则必须用逗号将它与名称分开,而且不能超过47个字符。

说明帮助用户了解线型的外观,AutoCAD并不使用它。

第二行是描述实际团的代码。

Alignment,patdesc-2 ...这一行以对齐方式代码(当前只允许使用A)开始,其后使用逗号分隔的图案描述(不许出现空格)。

线型不能在创建时自动加载到图形中,而需要用LINETYPE命令的“加载”选项来加载。

Alignment字段指定在直线,圆和圆弧末端的图案对齐操作。

每个part-n字段指定组成线形的一个字段的长度。

长度为正时,画一条实线段:长度为负时,画一条空线段:长度为0时,画一个点。

每个线形至多可以有12个线段定义,担这些定义必须在一行中,并且总长度不能超过80个字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