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合集下载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等电信设备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

为了保障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确保免受不法侵害,家长要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遏制诈骗犯罪的发生。

下面店铺整理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欢迎大家阅读。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篇一家长们: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计算机等网络通信工具向不特定对象发送各种虚假信息,欺骗当事人通过银行柜台、ATM机、支付宝或网上银行操作转账支付相应金额,以非接触形式实施的诈骗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

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国境、省市作案,侵害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查证破案难度较大,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

现阶段,电信诈骗主要采取以下手段,在此提示学生家长注意发现,防止上当受骗:一是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话诈骗。

嫌疑人冒充邮政局、电话局或公安局(近期冒充上海浦东分局居多)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有邮件、快递未取或电话欠费,进而谎称事主名下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

或用假冒网站,让受害人上网看所谓的有照片的“通缉令”。

有的受害人由于一时惊慌不辨真伪,为急于澄清自己,将自己存款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便谎称为确保受害人免受牵连,让受害人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受害人进行转账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示]:来电前带“+号”的号码来电,很有可能是骗子利用改号软件虚拟出来的;公检法民警查案绝不会通过电话让你将钱转账。

二是虚假刷卡信息诈骗。

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客户银行卡透支,可能被人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更改数据信息”,实际上是骗当事人将卡内现金划转到嫌疑人指定的账户上。

三是中奖信息诈骗。

嫌疑人利用事主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信件等媒介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公正费、税费为由,骗取事主将钱划至设定帐户。

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书信吧,书信是一种用书面的形式向亲人、朋友、同志问候、谈话、联系事宜的应用文体。

那么一般书信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诈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猖獗,犯罪分子频繁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衡水市河西小学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反诈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学生绘制预防电信诈骗手抄报、同时在校园大屏幕播放反诈宣传视频等活动预防诈骗案的发生。

以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础,有效遏制犯罪。

电信诈骗的有效防范“六个一律”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广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我校组织开展一系列“全民反诈预防电信诈骗”活动。

开展“全民反诈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普及我们的生活,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

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号、邮箱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损失。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电信网络诈骗。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活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一)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的贷款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近年来,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向低龄化发展蔓延,并侵蚀入中小学校园,未成年人参与涉诈活动形势严峻,在校师生及家长被骗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并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子女及亲属。

严禁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包括苹果ID)等,一旦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将受到法律严惩。

不参与以任何形式包装的“代打电话”、“代发短信”、“代收款转账”、“代取现金”等所谓“网络兼职”,遇到网友、同学、朋友邀请自己提供电话卡做“手机口”(一种远程拨打诈骗电话模式)的,立即制止,并马上报警。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声称可以获取“明星私人信息”,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与明星亲密互动等引诱受害人上钩。

一旦受害人入群,很快接到自称“公检法”诈骗分子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装备或者红包等福利,诱导被骗学生加入特定QQ群,随即以“未成年人违规领取福利”为理由,要求被骗学生加QQ发送家长手机微信余额、银行卡、身份证号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或者下载会议软件共享屏幕,导致家长银行卡账户资金通过微信转账、POS机扫码消费、数字人民币等方式转出,造成被骗。

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添加受害人,以等理由冒充受害人熟人、朋友,谎称“生病”、“闯祸”、“充值游戏”等不能告知家人的理由,向受害人受害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探究借钱原因,更不好意思拒绝,通过对方发来账户,转账给诈骗分子,遭对方拉黑才知道被骗。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物品出售信息,引诱受害人添加微信或QQ联系,并要求受害人先转账才发货,一旦受害人转账,骗子就失联。

一、做好手机管理。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玩游戏、刷视频要在家长的监管之下,否则就相当于让未成年人单独代管家长的财产,容易泄露验证码等信息后被诈骗,家长和在校学生都需要有防骗意识和手机管理意识。

全民反诈防诈致家长一封信(11篇)

全民反诈防诈致家长一封信(11篇)

全民反诈防诈致家长一封信全民反诈防诈致家长一封信(11篇)全民反诈防诈致家长一封信1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态势愈加猖獗,手段越来越隐蔽、越发具有欺骗性,受害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为有效遏制电信新型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请您认真阅读,并将此信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及邻居,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一、电信诈骗罪的含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骗性是该罪的本质特征。

诈骗犯罪的手段越来越多,诈骗的对象也越来越厂,如信用证诈骗、金融票据诈骗、保险诈骗、合同诈骗、骗取出口退税等,为了有效地惩治这些把罪行为,本法分别单独规定了罪名和法定刑。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二、电信诈骗的特点是什么?作案时空跨度大,跨省、跨境、跨国比较突出;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手法隐蔽;诈骗手段多,防不胜防;转账取款迅速,难以查控。

三、请您识别以下诈骗方法,谨防上当受骗!(一)受骗类型1、冒充学校/培训机构老师收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或培训机构老师,主要以课时费、教材费、培训费等涉及子女教育的理由进行诈骗。

2、资助诈骗: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如有类似情况的,请先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以免上当受骗。

3、冒充熟人、单位领导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同学、朋友、单位领导,通过借钱、垫付、生病住院、帮忙办事等各种理由请求受害人汇款,实施诈骗。

4、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邮政局、社保局、移动公司、银行等单位,通知以受害人可能涉嫌犯罪正被公安机关调查,随后犯罪分子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3篇)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3篇)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3篇)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通用3篇)预防网络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篇1尊敬全体学生家长:你们好!为落实《河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严防学生受骗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切实提高学生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张家口市教育局从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教育月活动,针对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我校温馨提示如下:一、做到“六不”,学会自护1、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2、不随意接受陌生网友的邀请和搭讪;3、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家庭等敏感信息;4、不随意转账汇款;5、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身份证、收付款二维码等;二、勇敢报警,寻找帮助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当遭受到电信诈骗、敲诈等不法侵害时,要学会保存相关证据,并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向家长说明情况,而不是怕家长责骂,把受害事情隐瞒不说,这样既带来了家庭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三、三方结合,共筑堡垒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齐抓共管,从思想上认清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形式,从行动上做到拒绝电信诈骗的诱惑,我们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不玩网络游戏,不在虚假的游戏平台上购买游戏装备;2、不私自开设手机卡,更不能将自己的手机卡借与他人;3、不被诈骗分子利用,从事网络犯罪的上下游犯罪活动;4、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筑起手机网络防火墙;5、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避免;6、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慎重提供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7、学生要做到不玩网络游戏,不相信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充值返利诈骗;8、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禁止向第三方机构提供学生及家长个人信息。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之墙,保护我们的家庭不遭受经济损失,呵护我们孩子幼小的心灵,共建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防诈骗告家长一封信(通用6篇)

防诈骗告家长一封信(通用6篇)

防诈骗告家长一封信(通用6篇)防诈骗告家长一封信篇1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活动频发,有的学生及家长被骗。

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堡垒,切实杜绝受害被骗。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1、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贷”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就是诈骗。

2、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医保局、银行等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3、冒充老师诈骗凡是自称老师通过QQ或者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纳费用的,就是诈骗。

4、冒充亲友诈骗凡是自称亲友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又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让电话核实确认的,就是诈骗。

5、网络交友诈骗凡是网上认识的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熟悉后推荐的网络赌博、网络投资等平台,均是以骗取本金为目的的诈骗。

6、虚拟物品交易诈骗(游戏账号)凡是要求私下交易、使用对方推荐的网站或者APP进行交易的网络游戏充值、网络账号交易,就是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扫码、不转账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电视、新闻、公众号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有盲目自信,自己一定不会被骗的心理。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拨打110或者到就近的派出所进行咨询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5.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进行拦截,实名注册,并开通预警设置。

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

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

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信的经历,对书信很是熟悉吧,书信是一种用书面的形式向亲人、朋友、同志问候、谈话、联系事宜的应用文体。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诈骗至家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近年来,电信诈骗案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青少年学生群体更是电信诈骗受害者重灾区。

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于家镇中心小学校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们做好以下几点:一、请识别以下诈骗方法:1、虚构子女出事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子女、朋友出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理由拨打电话要求受害人汇款;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话背景音(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造成受害人恐慌,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班主任老师、孩子或医院等方面进行确认,不要轻易汇款。

2、微信、QQ红包返利诈骗:犯罪分子在QQ群或微信群发布高额返现的虚假信息,然后以虚假成功返利截图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如果受害人发送小额红包来尝试,犯罪分子很可能会按照所说进行返利,当受害人发送了数目较大的红包后,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推脱,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聊天群中所谓的返利截图都是不法分子的同伙伪造,群里隐藏着许多骗子的“托儿”,提高警惕,勿贪小便宜。

3、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犯罪分子盗用QQ、微信号码,冒充该账号主人以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为名,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凡是亲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4、出售游戏账号诈骗:犯罪分子在游戏交易平台看见受害人发布的出售游戏账号信息之后先与受害人联系假装有意购买,再冒充游戏交易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以出售账号需缴纳保证金、代付功能服务费为由,实施诈骗。

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7篇)

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7篇)

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信,肯定对各类书信都很熟悉吧,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工具之一。

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学生家长:电信诈骗的犯罪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避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

寒假期间,请家长们重点防范以下几类诈骗手段:(一)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通过Q0和微信,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

此外,骗子还会混入班级群,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说您涉及某个案件,必须配合调查,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

(三)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任何兼职刷单的信息请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不轻信电话里所说的高额理赔,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五)贷款类诈骗:贷款请走正规渠道,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费、保证金、刷流水等,均为诈骗,不要轻信。

温馨提示: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

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防骗反诈,保护好自身和家庭的和谐平安。

xxx中学20xx年1月18日反诈中心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尊敬的家长:您好!为有效预防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防止广大学生和家长受骗上当,现以《告家长书》形式,将此类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和防范办法告知,望各位家长百忙之中抽空认真阅读,切实提高自己与家人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电信诈骗常见手段冒充老师诈骗骗子通过微信群搜功能混入班级家长群,伪装成老师,并以缴纳补课费等各种理由,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电信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猖獗、诈骗案件呈高发趋势,受害人被骗案值大。

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保护您的宝贵财产。

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切实杜绝受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生。

目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作案形式和手段主要包括:1、犯罪嫌疑人采用拨打电话的形式,冒充电信、税务、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2、冒充QQ好友、微信好友进行诈骗。

3、冒充消防、武警给受害人打电话,以购买帐篷、床等物品的方式诈骗定金。

4、通过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你猜我是谁”等语言骗取事主信任、谎称出差办事、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5、冒充95588或10086等客服短信,利用钓鱼网站以网银升级或兑换积分等方式进行诈骗。

6、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以各种理由诱使受害人点击盗取银行账号、密码进行诈骗。

7、以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之类短信进行诈骗。

8、虚构中奖信息诈骗。

利用事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9、虚构绑架事实诈骗。

嫌疑人给事主打电话,谎称事主孩子等亲属被其绑架进行诈骗。

10、开设虚假网站、网上钓鱼诈骗。

通过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上银行、
网络交易平台、手机充值网址等进行诈骗。

11、虚构消费退税以“购车/房退税”等进行诈骗。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朋友:
1、“接到‘中奖’、‘退税’、‘电话欠费’、‘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手机短信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2、坚信无端的中奖信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3、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

4、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5、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各位家长幸福平安、事业兴旺!
2016年9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