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清涧探区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Po r e S t r u c t u r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Ya n c h a n g Fo r ma t i o n S h a l e Ga s
Re s e r v o i r i n Ya n c ha n g Ex p l o r a t i o n Ar e a o f Or do s Ba s i n
X U H o n g ' w e i ,L I X i a n q i n g ,Q I S h u a i ,Z H O U B a o g a n g ,
WA N G Z h e , G A 0 We n j i e , C H E N J i n mi n g ,
有机碳含量 、有机质成熟度及 矿物成分含量共同影响着延 长组页 岩孔 隙的发育 ,其 中矿物成分 含量是 以介孔孔 隙为 主
的延长组 页岩孔 隙发育的主控因素 ,有机碳 含量及成熟度的增加主要对页岩 中微孔孔隙 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孔径分布 ;延长组页岩 ;延长探区 中图分 类号 :T E l 2 2 . 2 ;T E 1 3 2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8 5 2 7 ( 2 0 1 7 ) 0 2— 0 3 2 8—1 O
第3 1 卷
第2 期 现ຫໍສະໝຸດ 代地质 Vo 1 . 3 1 No . 2
Ap r . 2 0 1 7
2 0 1 7年 4月
GE0 S C I E NC E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探 区 延 长 组 页岩 气储 层 孑 L 隙结构 特征
徐 红 卫 r ,李 贤庆 ,祁 帅 ,周 宝 刚 , 王 哲 ,高文 杰 一 ,陈金 明 '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

[精读]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础特点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第四系,第四系自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

晚第三纪末,受喜山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一度抬升,大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土沉积,黄土分布广,厚度大,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大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老第三系,自下而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山等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挤压应力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水下扇等各种扇体。

地层厚度厚50,300米左右,岩性主要为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

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

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

地层厚度100,260米,上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红色细至粗粒长石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大斜层理的黄色中至粗粒长石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环县环江。

地层厚240米左右,岩性为黄绿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甘肃省华池县。

地层厚29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泥岩为主,含中华弓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女星介等化石,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沉积体系、岩性特征、物性特征的分析,认识到研究区气藏储层主要为障壁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岩性主要为中粒-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关键词】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岩性特征储集空间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

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已陆续发现苏里格、乌审旗、靖边、榆林、大牛地、神木、米脂、子洲等多个探明储量超1000亿方大型气田,形成了“南油北气”分布格局,其中苏里格气田探明和基本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达到2.85×108m3[1]。

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及成藏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盆地东南部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认识,对相邻区域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储层沉积特征根据岩心观察及相标志的分析研究发现,本溪-太原沉积期,气候温暖潮湿,主要发育浅海障壁海岸-潮坪沉积;本溪组以障壁海岸-泻湖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障壁岛、泻湖、灰坪、泥沼等4种微相;太原组以浅海陆棚潮坪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砂坪、泥(碳)坪及灰(泥)坪3种微相。

障壁岛是障壁海岸的沉积主体,砂岩含量可达50%,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主要相带。

山西-盒8沉积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主体,砂岩含量高达70%,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相带。

2 储层岩石学特征通过对延长气田100余口探井1700余个薄片的观察分析,认为研究区本溪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岩石学类型、碎屑颗粒组成、结构构造等多个方面。

2.1 储层岩石学类型镜下岩石薄片观察与统计表明,研究区盒8段-本溪组主要发育3种砂岩类型: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

本溪组以石英砂岩为主;山2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与石英砂岩;山1段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少数石英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是近年来中国大陆致力于发展的一种新型能源开采方式。

该储层主要包含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低的致密页岩岩石,具有高含气量、勘探开发风险大等特点,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难度、高风险的勘探开发工作。

针对该储层的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平均孔隙度为0.8% ~ 1.5%。

岩石微观孔隙
主要分布在纳米级和亚纳米级尺度上,而宏观孔隙不发育或相当微小。

此外,孔隙形态主要为微孔和孔洞型孔隙。

综合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孔隙度低,且主要以微观孔隙和孔洞型孔隙为主。

针对这些特征,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和完善的开采工艺,以尽可能地发掘这些储层的潜力,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物源分析新解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延长组是盆地内主要的含油层系。

根据古流向、盆地周缘古陆形态、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分布特征和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确定延长期存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南部五个主要方向的沉积物源,且东北和西南物源影响范围广。

东北物源以阴山古陆太古代变质岩为主,西北物源以阿拉善古陆太古界片麻岩为主,西南、南部和东南部物源分别以陇西古陆、与盆地南部相邻的秦岭一祁连褶皱造山带和盆地东南缘的古秦岭剥蚀区,岩性以早古生界片麻岩、花岗岩类为主。

关键词:延长组;物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199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业,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采油五厂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开发工作。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也是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晚三叠世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期,其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发育大型陆相湖盆,并环湖发育了一系列河流一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延长组三角洲体系是盆地主要的含油气体系。

环湖三角洲有利于油气的捕俘,但其展布和物性受源区及源区母岩的控制和影响[1]。

因此,弄清延长组沉积期的物源位置、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对远景区油气储层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3年,魏斌,魏红红,陈全红,赵虹从重矿物分布特征和古流向资料出发,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存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沉积物源[2]。

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小层对比及沉积微相划分奠定了基础,对于勘探寻找有利储层,开发提高注采效果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央构造带中部,华北克拉通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

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拗陷及西缘冲断构造带六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

图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按照前人的研究成果[3],延长组划分为10个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 8储层特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11.7%,渗透率为0.56mD,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通过对长8油层组储层铸体薄片的观察,明确了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同时溶蚀作用的发生改善了储层物性。

关键字:低孔低渗成岩作用孔隙鄂尔多斯低渗透油气藏在全世界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1]。

我国每年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属于低渗透油层,在新增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4],也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研究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5]。

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各大沉积盆地中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铀等矿产资源在盆地中十分富集。

1 储层基本特征1.1岩石学特征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储层中岩石中杂基含量最高值8%,因而其大类属于纯净砂岩。

岩石碎屑中石英含量最高,平均为48.55%,最高可达68%;其次为岩屑含量约为19%~50%,平均为36.04%;长石含量最低,平均仅为15.4%,最大含量不超过23%。

进而将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的含量在砂岩成分三角图上投点可得: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占到总样品数的91.4%,其次为少量的岩屑砂岩。

统计显示,长8油层组砂岩颗粒以细粒为主,少量为极细粒。

填隙物以方1解石、硅质、白云石和自生粘土矿物等胶结物以及粘土等杂基等为主,平均含量为12.3%,其中粘土杂基含量1~8%,平均为2.37%。

胶结物中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一般不超过18%,平均为7.26%;其次为硅质胶结物,含量在0~3%之间,平均含量为1.09%。

此外,高岭石胶结物含量在0~4%之间,平均值为0.45%,绿泥石膜平均含量0.34%,最高不超过2%。

油层组砂岩的风化程度中等-轻,分选中等-好,磨圆以次棱角-研究区长81棱角状为主,孔隙式胶结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是孔隙式和薄膜式。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典型的沉积盆地油气成藏区。

延82储层主要发育在二叠系延长组长7段,厚度约为30到40米,岩性为砂岩和泥岩。

该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油层含量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

延82储层的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岩性、断裂和圈闭等因素。

首先,构造对延82储层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演武油田,构造主要表现为背斜和断裂。

这些构造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对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其次,沉积环境是延82储层成藏的主要因素之一、延82储层形成于古近纪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在这期间发育了河流、湖泊和河口等多种沉积环境。

这些不同的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油气的储集能力。

此外,岩性特征也是延82储层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延82储层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中砂岩为主要的储集层,泥岩则起到了封盖层的作用。

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而泥岩的封盖作用则保证了油气不外泄。

此外,断裂对延82储层成藏也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也是油气储集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在演武油田,断裂普遍发育,形成了多个油气圈闭。

这些断裂圈闭是延82储层成藏的主要油气富集区。

在对延82储层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岩心、测井、地震等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延82储层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对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2储层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油田的有效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延82储层的构造、沉积、岩性、断裂和圈闭等主控因素,可以为油田的产能提高、储量增加和生产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延长组地层剖面形成及特点

浅析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延长组地层剖面形成及特点

浅析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延长组地层剖面形成及特点【摘要】三叠纪末期,鄂尔多斯盆地受印支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发生隆升和沉降,形成了从长10到长1不同特点的延长组地层,上三叠系延长组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及河谷的下切作用同时造成了高地、低山丘陵、深切河谷及洼陷等多种古地貌形态。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延长组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延长组命名的正层型剖面。

自1927年创名以来,累经研究,是油田地质工作者与井下建立对比关系的重要剖面。

剖面延长组长10-长2自黄河西岸沿延河向西经白家河、张家滩镇、延长县城至甘谷驿镇,长1由姚店向西至延安桥儿沟镇一带沿210国道出露。

三叠纪末期,受印支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隆升,上三叠系延长组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及河谷的下切作用同时造成了高地、低山丘陵、深切河谷及洼陷等多种古地貌形态。

1.中生代三叠纪延长期形成演化特点鄂尔多斯盆地继纸坊组沉积之后,曾一度上升,与上覆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但在延长组沉积时,基本上继承了纸坊组沉积时东北高西南低的不对称的坳陷特征,这种不对称的坳陷奠定了延长组沉积发展的基础。

长10期主要为浅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进入长9期,盆地西南部边缘断裂及与其斜交的锯齿状次级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下沉,湖岸线迅速向外推移,东北地区湖岸线退至子长一带,湖盆面积大规模扩大。

长9期东北部和东部的曲流河入湖后演变为三角洲,但是规模较长10期小,而且各自孤立分开,三角洲均向后退,为破坏性三角洲。

东北部和东部发育了曲流河三角洲。

长8岩层沉积时,盆地基底仍然是一个沉降的过程,砂体展布基本上保持了长9时期的形态,砂体的整体规模变小,湖盆的面积较长9扩大,整体处于湖盆的发展阶段。

东北部和东部坡度很缓,北东向的曲流河进入浅湖后变成曲流河三角洲,其三角洲仍然继承长9期的位置。

岩相依然沿湖盆边缘呈环带状分布,近岸发育各种类型的三角洲。

长7岩层沉积时,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活动明显加强,基底整体下沉剧烈,湖盆发育达鼎盛期,分割性明显减弱,湖盆范围明显扩大,水体也明显加深,估计最大水深可达60m,繁殖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和浮游生物,发育了巨厚的泥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合类型为溶孔 一 问孔型 ,储 层在成岩 过程 中经历 了不 同程度 的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交代作用及溶 蚀作用 ,压 实及胶结作用 不利于孔隙 粒 的保存 ,而 交代 及溶蚀作用 在一定程 度 k改善 了储 层。 关键 词 储层 特征 ;成岩作 用 ;延长 组 ;史 家畔一 清涧探 区;鄂尔多斯 盆地 中图 分类 号 T 文 献标 识码 A D 文 章编 号 1 7 — 6 1 ( 1)6 — 0 5 0 6 3 9 7 一2 0 1 0 9 — 2 01
1 储 层 的岩石 学特 征 根据岩心观察捕述 、常规薄 片、铸体薄片的分析与观察 ,根据福克 分类 ,研究 区延长组 ( 主要为长4 5 + 、长6)储层主要 为浅灰色 、浅灰绿 色 ,以中一 细粒长石砂岩为主 ,其次为岩屑长石砂 岩 ,可占储集厚度 的
9 %以上 ,其 次 为粉 一 砂 岩及 粉 砂岩 ,一 般 小 于 1% 。 ( 1 O 细 0 图 )。
4 +5、长 6 层 组 填 隙 物 含 量 的变 化 较 大 ,含 量 范 围分 别 为 油
5 %~ 1 %,3 ~ 1 %,平 均 含量 分 别 为86 . 1. O o 2. O .%,99 . %。 砂 岩 中 的 填 隙 物 含 量 变 化 较 大 ,一 般 为 3 0 ~ 5O ,平 均 为 .% 2 .% 1.%。在 长 杂 基 含 量平 均 为37 ,成 分 主要 有 绿泥 石 、泥 铁 质 ,少量 0 O . % 伊 利 石 ,以及 在 机械 压 实 过 程 中 形成 的云 母 假 杂基 。这 些 杂基 多 充 填 于
胶结。
沉积岩岩屑含量最少 ,一般 为1 . 4o 0%~ .%,平均31 .%。 碎屑分选性 以好为主,其次为中等 ,以次棱角状一 次圆状为主 ,呈 颗粒支撑 ,以线接触为主 , 结构成熟度较高。胶结类型以孔 隙式胶结为 主 ,其次为加大式、加大 ~孔隙式胶结 。 12 填 隙 物 成 分 特 征 .
研 究 区地 处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二 级 构 造 单 元 陕北 斜 坡 中部 偏 南 处 ,该 斜坡为微 向西倾斜 的单斜构造 。史家 畔一 涧地 区位 于子长县 城北东 清 1 k 面积 为5 23 6 k z 本 区 主 要 含 油 层 位 主 要 为 长 4 5 5 m, 9 .4 7 m 。 + 、长 6 层 油 组 。本 文 通 过 对 延 长 组 主 要 储 层 特 征 研 究 ,探 讨 影 响 储 层 最 主 要 的 因 素 ,为勘 探 开发 和 储层 改 造 提供 依 据 。
碎屑岩的成岩各阶段 ,对碎屑岩储层的 L 隙形成 、保存及破坏起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 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在沉积之后 ,先后经历一系 列成 岩 变 化 ,储 层 物性 发 生一 定 的改变 ,主 要 为 以下 几 个方 面 :
11 碎屑 成 分特 征 .
砂岩碎屑成分中,石英以单 晶石英为主 ,常见均一 消光石英 ,也见 波 状 消 光石 英 ,其 含量 平 均 为2 .%,变 化 范 围 为 1.%~ 8O 1 8 30 2 .%。岩 屑 含
量 一 般 为3 . 2 .%,平 均 为97 0%~ 2 o .%。喷 发岩 、变 质 岩 、沉 积 岩岩 屑 均 可 见到 ,以 变 质岩 屑 和 岩浆 岩 岩 屑 为 主 ,少量 沉 积 岩 岩 屑 。常 见 的类 型 有 石英岩 、片岩 、片麻岩 ;其次为岩浆岩岩屑,主要为喷发岩 、隐晶岩 ;
2 储储层主要发育有粒间孔、粒 内 孔、 长石溶孔 、铸膜孔 、 隙孔等 ,平均孔径变化范围为3 — 0 m。 裂 0 20 其中以粒间孔和各种溶孔为主。孔隙组合类 型主要为溶孔一粒间孔 型。 粒 间孔和各种溶孔构成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 这两种孔隙类型发育 的层 段 ,一般砂岩 的孔隙度 、渗透率较高。 3 储 层 的成岩作 用对 储层 物性 的影 响
摘 要 通过 大量岩石薄 片 、铸体薄 片观察及物 性等资料统计 分析 ,对 史家畔一 清涧 探区延长组储层 的岩石学特 征 、孔隙类 型 、孔渗特征 和 成 岩作用进行研 究。研究 区砂岩岩石类 型以细一 粉砂 长石砂岩 、岩屑长石砂 岩为主 ;储集 层具有成分成 熟度低 、结 构成熟度 高的特点 ,孔隙
粒间孑 隙中,铸体中可见部分被绿泥石 和方解石胶结物交代。 L 胶结物含量平均为6 %,其含量大于杂基的含量 ,占填隙物总量的 3 6. 2 7%。成分 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 白云石 、石英加大 、长石加大及黄 铁 矿 ,个 别 样 品含 浊 沸石 ,但 含量 较 低 。 13 岩 石 结构 特 征 . 砂岩碎屑以长石为 主,其次是石英 ,部分样品岩屑含量较 高,成分 成熟度较低。大多数砂岩粘土杂基较 多,碎屑分选性 以好为主,其次为 中等 ,以次棱角状一 次圆状为主 ,呈颗粒支撑 ,以线接触为主,结构成 熟度较高。胶结类型以孔 隙式胶结为主,其次为加大式 、加大 ~孔隙式

应 用方法论
鄂 尔 多斯 盆地 史 家 畔 一 清涧 探 区 延 长 组储 层 特 征 及 控 制 因
素 分 析
田永 强 ,喻 建 ’ ,孙 栋 张 东 阳 , ,何 元 方 ,张 杜 蓓
(. 1 西北大学地质 系,陕西西安 7 0 6 ;2 10 9 . 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陕西西 安 7 0 2 ;3 长庆 10 1 . 长庆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 发研 究院 ,陕西西安 7 0 2 ; 10 1 4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公司超低渗透 油藏研 究中心 ,陕西西安 7 0 2 ;5 . 10 1 . 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 限公 司 ,陕西 西安 7 0 0 ) 1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