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中点】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嫦娥三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2. 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 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

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古人爱读书,留下了许多为人乐道的典故,如匡衡“凿壁偷光”,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典故?试写一两个。

(3)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病句。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

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

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A.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改为“”。

B.反方辩词中的第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15短文两篇1 .走近作者培根(Francis Bacon 1561 ―― 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主要著作有《亨利第七王朝史》《新大西岛》《随笔》等。

2•主题解说《谈读书》这篇随笔论述了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读书,指出知识的作用,激励人们孜孜读书,以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通过批评错误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告诉人们,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经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

3. 学法点津概括中心论点的规律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典型例题】阅读《不求甚解》,指出第5段运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并简述其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

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技法点睛】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MNMG XIAO K£ TANC01 -憩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狡黠()诘难()咬文嚼字()滞碍()阐证()统ch cu()1 )加吹毛求c 1()hu o()然贯通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傅采纶理欣然忘食咬文嚼字B .滞碍怡神狂妄自大因小失大C .死抠澡饰寻章摘句孜孜不倦D .统畴文彩娇揉造作高谈阔论3.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B .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提升版)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提升版)课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new)

短文两篇一、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答案】把“文采藻饰,太盛则矫"认真的抄在方格内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美观大方.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huò( )壮成长:健康地成长。

张皇失cuó():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名fù()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眼花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无人问jīn():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huó()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答案】茁、措、副、缭、津、豁【解析】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词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难( nàn )狡黠( jié)颤动(Chàn ) 气吞斗牛(Dǒu )B.襁褓(qiáng)鄙夷(bǐ) 相契( qì)锲而不舍( qiè)C.解元(jiè)汲取( jí ) 佝偻( lóu ) 恃才放旷( shì)D.掺杂(Cān )矫情(jiǎo)层累(lěi )廓然无累( léi)【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解答此题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

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分析可知,A 狡黠( ji é);B襁褓(qiáng);D廓然无累( léi)是错误的读音.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自学评估 (新版)新人教版

2016-2017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自学评估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2)诘难()()(3)滞碍()(4)吹毛求疵()2.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短文两篇》中关于读书方面的一些观点,联系自己近十年来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

第四单元读书求知第15课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阔绰(cuó)倔强(jué)胆怯(qiè)无边无垠(yín)B.哽咽(yè)残垣(yuán)秀颀(qì)潜滋暗长(qián)C.反省(xǐng)绽出(zhàn)不屑(xiè)锲而不舍(qì)D.祈祷(qí)嶙峋(xún)束缚(shù)不屈不挠(náo)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不屑置辩君子固穷无精打采越俎代庖B.恻隐之心中流砥柱遍稽群藉鸡犬不宁C.万恶不赦睡眼惺忪怡然自得蹑手蹑足D.有例可援心如铁石引颈受戳星临万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荔枝享有盛名,唐人已多有记述;蔡襄《荔枝谱》自从成书后,福建荔枝才开始为人重视。

B.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C.大家都知道,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我国还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D.能不能利用“成绵”城际高铁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推进绵阳经济发展,取决于市政府的正确决策。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

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

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5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语出自陶渊明的________一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高谈阔论纵观统筹寻章摘句B.文彩藻饰味同嚼蜡吹毛求疵C.不求甚解豁然惯通欣然忘食D.天资聪颖逻辑修辞全身贯注3选词填空。

(1)______使人充实,______使人机智,______使人准确。

A.作文B.读书C.讨论(2)狡黠者______读书,无知者______读书,惟明智之士______读书。

A.用 B.鄙 C.羡(3)读史使人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

A.周密 B.灵秀 C.明智D.庄重E.善辩 F.深刻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 )(2)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5你搜集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吧,请在下面写出两条。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单课精练4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单课精练4新人教版1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 狡黠()2藻饰()3诘难()4滞碍()5味同嘯蜡()6吹毛求疵()7矫()8睾()肾9阐证()10要诀()二、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三、文学常识填空1、《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国家、家。

著有《》、《》等。

2、《不求甚解》一课选自《》,作者,作家。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2、在《谈读书》中,作者所表明读书的作用是什么?3、《不求甚解》一文的文章结构是什么?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五、课内文段阅读【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苴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英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巧,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餾、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短文两篇(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读书求知第15课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阔绰(cuó)倔强(jué)胆怯(qiè)无边无垠(yín)B.哽咽(yè)残垣(yuán)秀颀(qì)潜滋暗长(qián)C.反省(xǐng)绽出(zhàn)不屑(xiè)锲而不舍(qì)D.祈祷(qí)嶙峋(xún)束缚(shù)不屈不挠(náo)2.下面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不屑置辩君子固穷无精打采越俎代庖B.恻隐之心中流砥柱遍稽群藉鸡犬不宁C.万恶不赦睡眼惺忪怡然自得蹑手蹑足D.有例可援心如铁石引颈受戳星临万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荔枝享有盛名,唐人已多有记述;蔡襄《荔枝谱》自从成书后,福建荔枝才开始为人重视。

B.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C.大家都知道,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我国还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D.能不能利用“成绵”城际高铁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推进绵阳经济发展,取决于市政府的正确决策。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

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

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短文两篇方案1:部分习题来自《点拨》积累与运用1.〈新题,考查形式新〉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独处幽居处世判事设身处地处境危险B.难兄难弟千金难买难逃法网遭遇诘难C.强词夺理强人所难牵强附会富国强兵D.曲解其意委曲求全曲高和寡曲径通幽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开卷有益豁然贯通提炼B.味同嚼蜡不求甚解逻辑C.强人所难能言善辨咀嚼D.滥加非议吹毛求疵狡黠3.〈石家庄外国语附中模拟改编〉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枯燥乏味,让人读过之后味同嚼蜡。

B.随成功而来的是挑剔,有时甚至是吹毛求疵的关注。

C.广大网友对“假驴友行乞”的事件义愤填膺,纷纷谴责这种行径。

D.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4.〈江苏启东中学改编〉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博览群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振作自己的志气;,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艰难、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可以让我们怡情养性;读歌赋,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高尚……①读小说②读诗词③读历史④读传记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5.〈乐山中考节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材料三: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

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五、1.A 点拨:A项中的“处”都读“chǔ”;B项中“难兄难弟”中的“难”既可读“n án”,又可读“nàn”,“遭遇诘难”中的“难”的读音是“nàn”,“千金难买、难逃法网”中的“难”的读音是“nán”;C项中“强词夺理、强人所难、牵强附会”中的“强”的读音是“qiǎng”,“富国强兵”中的“强”的读音是“qiáng”;D项中的“曲解其意、委曲求全、曲径通幽”中的“曲”的读音是“qū”,“曲高和寡”中的“曲”的读音是“qǔ”。

2.C 点拨:C项中“能言善辨”中的“辨”应是“辩”。

3.D 点拨:“开卷有益”,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有收获。

这里指的是“文化活动”,与语境不符。

4.B 点拨:根据搭配习惯是否合乎逻辑来选择,从“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中可选择“读历史”,从“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中可选择“读传记”,从“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艰难、沧桑的演变”中可选择“读小说”,从“让我们怡情养性”中可选择“读诗词”。

5.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

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

方案2:部分习题来自《典中点》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矫正(jiào)统筹(chóu) 藻饰(zǎo)B.独处(chǔ) 劝诫(jiè)诘难(jié) 要诀(jué)C.曲解(qū) 蒸馏(liú)暂时(zhàn) 滞碍(zhì)D.豁口(huō) 傅彩(fù)阐证(chǎn) 涉猎(sh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伊朗到底是否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西方国家高谈阔论,但最终也没证实伊朗的非理性行为。

B.他三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学习成绩当然要比别人好得多了。

C.读一些只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她才只有十四岁)。

C.麦收之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⑤④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5.对《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比较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是谈读书的,前者是一篇随笔,后者是一篇杂文。

B.从思想内容上看,前者谈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给人以哲理启示,鼓励人们去读书;后者从“不求甚解”的本义入手,主张读书应求大意要髓,在于会意。

C.从论证方式上看,前者是驳论,后者是立论。

D.前者语言精辟,运用说理比喻;后者多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层次分明。

类文阅读(10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赵畅①在犹太民族,母亲常常把蜂蜜抹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使他感觉到书本是甜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民族每年人均阅读64本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犹太血统的占了近1/4。

可见,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光芒四射。

②的确,读书需要兴趣,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

读书是要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

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作品必是“压舱石”的精髓。

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

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蒙昧走向文明,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

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

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有与经典相匹配的阅读方法。

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的十字镐和熔矿炉都准备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作品的深意,他的语言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那么,你的十字镐便是你自己的专心致志的态度,你的熔矿炉便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

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采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④读书绝无止境。

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为什么都不知道。

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

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应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热情,让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

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6日,有删改)1.“压舱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2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字词句段·逐点练1.B 点拨:A项中“矫”应读jiǎo;C项中“暂”应读zàn;D项中“涉”应读shè。

2.D 点拨:D项“味同嚼蜡”属望文生义,该成语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