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上文言文总复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高一上文言文总复习归纳(超级完整)

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对于一些即将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可以提前预习一下。
具体内容如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第一篇是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以下是范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第二篇是《荆轲刺秦王》,值得注意的是荆轲刺秦王不是全文背诵,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高语第一册文言基础知识一.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皇岛失其所与,不知共其乏困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将免者以告三月释其政令壮者无取老妇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必勿使反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直不百步耳涂有饿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劝学》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3.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今义: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今义: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8.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今义:9.今地方千里古义:今义:10.河内凶古义:今义: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今义: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14.假舆马者古义:今义: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1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三.常见实词归类1.〈〈烛之武退秦师〉〉微:则名微而众寡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微闻鼠有作作索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秦伯说,与郑人盟停数日,辞去不辞劳苦2.〈〈勾践灭吴(节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尽一杯酒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自杀未遂遂使之行成于吴3.〈〈邹忌讽齐王纳谏〉〉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可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①边陲(例:越国以鄙远。
)②卑微、不尊贵(例:鄙人无以报效。
)③轻视、贬低(例:鄙视他人的努力。
)3.缺①不足、欠缺(例:共其乏困。
)②减少、削减(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利①好处、利益(例:___。
)②利用、得到好处(例:利用自己的优势。
)5.厌①满足、饱足(例:___,___。
)②厌恶、不喜欢(例: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二)虚词:1.共①共同、一起(例:共同完成任务。
)②供给、提供(例:共其乏困。
)2.与①和、跟(例:与人为善。
)②给予、赠送(例:与___。
)3.以①表示手段、方式(例:以诚待人。
)②表示条件、前提(例:以和为贵。
)③表示目的、结果(例:以无为有。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古代汉语特色的文章。
其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都有所涉及。
在通假字方面,例如“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阙”通“缺”,“说”通“悦”等。
此外,古今异义也是文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贰”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也可以表示数词“二”的大写;“鄙”可以表示边陲,也可以表示卑微不尊贵的意思。
在词类活用方面,名词可以作状语、动词,还可以表示使动和意动。
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和使动。
形容词可以作名词和动词。
数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这些都是文言语言的特色之一。
最后,在一词多义方面,重要实词如“贰”、“鄙”、“缺”、“利”、“厌”等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虚词如“共”、“与”、“以”等也存在不同的用法。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10.非有诏不得上(指皇帝下达的命令,即诏书)。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向北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
③向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
④象簸箕一样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
⑤马上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复习精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1 文言文复习精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认识并掌握常有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建立了模范。
“传”意为说明,《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说明。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期间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元勋的封赐。
后辈爵称和爵位制度常常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责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随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做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册,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 卷,分为12 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册。
5.至易水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道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代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大方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腔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腔调凄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盛大的礼仪,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见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本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从。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可以直呼天子,一定先呼台下的侍从而告之。
以后“陛下”就成为与帝王当面应付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优秀5篇)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优秀5篇)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优秀10篇)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优秀10篇)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的攻心术
利
“春秋无义战”,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人物形象
烛之武:
(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3)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辩士。
郑伯:
(1)善于纳谏。 (2)勇于自责。
秦伯:
贪婪自私,见利忘义,老奸巨猾。
《前赤壁赋》
骈散结合
散文的随性与深刻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 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 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 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 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 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 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 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1、坦言知亡,以退为进。
分
2、亡郑
对 秦
无利,有小害
析 利
弊
3、舍郑
对 秦
, 无害,有利 层
层
4、回顾历史,挑拨秦晋。
深 入
5、展望未来,秦必有祸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特色: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辞令
同一事件在《春秋》里也做 了记录,内容却仅仅是一句
话 :“晋人秦人围郑”
关于《战国策》:
•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 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十二册,共 33卷,共497篇。 是先秦历史散 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 一。
烛 之 武 退 秦 师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左传》
《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 》所作的注释性文字。“传”即“ 注释”。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 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又名《左 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起于 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722—453年)。
赤壁赋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 (书法)
苏轼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奇妙地统一 !!!
诗歌的工整与情韵
天下第一行书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 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 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 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 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 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 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晋文公:
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 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佚之狐:
慧眼识才的伯乐。
故事梗概
行刺的缘起(从“秦将王翦破赵”到“愿足下更虑之” 行刺的准备) (从“荆轲知太子不忍”到“遂发”)
函封樊於 期首级
求徐夫人 的匕首
令秦武 阳为副
易水送别(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到“终已不顾”) 廷刺秦王(从“既至秦”到“秦王目眩良久”)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体例】
• 本纪——序帝王——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
纲,以编年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 的国家大事;
• 世家——记侯国——主要叙述侯王和有特 殊功勋人物的历史;
• 列传——志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 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
• 表——系时事——以谱牒形式,用清晰简明的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
之一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武阳 图穷 秦王 群臣 荆轲 笑骂 目眩 色变 匕见 被逐 惊愕 八创 被斩 良久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辞诀这 一场面的?有什么作用?
情景交融(慷慨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侧面烘托(太子、宾客、 高渐离、士)
烘托出人物形象, 表现出人物精神。
讨论:
你是怎样认识荆轲及刺 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
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表格,概括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
• 书——详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
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制度;
【司马迁】
•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 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 家、文学家。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
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 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 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 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 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 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 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
•
关于《战国策》:
•
•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 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 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具有重要的史 料价值。
• 该书长于议论和叙事,文辞优美,语言生动, 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 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制作yu
•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 史中的第一部, 全书一百三十篇, 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 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 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1)思想:为国分忧,报效太子。他对
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 “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 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 约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