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神奇的电磁波
神奇的电磁波评课记录

神奇的电磁波评课记录一、教学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本节课更多关注学生对生活中电磁波应用了解,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电磁波,亲自体验电磁波的存在。
(2)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学反馈调节课堂。
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里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尽量做到及时的反馈,及时的评价,尤其最后单独安排一个学生反馈的环节,让学生把自身学习的体会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这是他们的课堂,同时老师也能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丰富自己教学体验。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本节课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安排了学生探究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的探究思维方式,而且把想想议议安排在课后,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通过水波、机械波类比的方法引出电磁波的概念。
3、通过计算收音机中某电台的波长,并同收音机上的标度进行比较,来认识和使用电磁波的波速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测电磁波”的“动手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勇气号”火星车发回的火星车照片和电磁波谱中的电磁波的应用,展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3、通过“探测电磁波”,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计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波长”等活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神奇课件 (新版)沪科版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家用保温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1)用开水灌满; (2)在开水即将灌满时,留有少量空气; (3)只灌半瓶开水; (4)只灌小半瓶开水. 你认为保温效果最好的是哪一种?如何证明?
解:第(2)种方法效果最好.证明方法:取 4 个一模一 样的保温瓶按上面的 4 种方式灌开水,过一天后再倒出, 感觉谁的温度高,就可以得出结论.
问题一:___炒__菜__时__为__什___么__锅__的__上__方__有__很__多___“_白__气__”_?_ _(_菜__刀__刃__为__什__么__很__薄__?__)____
问题二:__自__来__水__高__压__锅__煮__肉__为_ _什__么__易__烂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 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来自于__大__自__然____ ,不是人 工制造的.
2. 生活中的神奇是人们根据衣、食、住、行等需要通 过人们加工制造出来的,它们里面包含很多___物__理_____知 识.
知识点 自然界中的神奇 1. 下列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 A.山洪暴发,冲垮河堤,摧毁粮田 B.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饭容易熟 C.夏天室内开空调可以降低室温 D.用平面镜反射阳光可以照亮井底
人教版(新起点)英语四上unit 4《asking for help》单元分析

Unit4 单元分析【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4 Asking for Help 一、语言技能目标第一层次:1. 能够听懂、会说pen, knife, eraser, crayon, scissors, glue stick, paper, use, please等词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使用它们,并能借助拼读规律认读和识记单词。
2. 能够听懂、会说借东西时常用的功能句:Can I use your ...?及答句:Sure. Here you are. / Sorry, I’m using it. / I don’t have one. 能够初步在情境中进行口头运用,并能根据问句写出答句。
3. 能够读懂有关寻求帮助的小文段,并能从文段中找出功能句补全对话。
4. 能够比较流利地朗读小文段。
5. 能够借助熟悉的旧单词感知字母组合ir的发音规律,借助图片理解新单词的词义,并利用该规律拼读新单词,进而基本能做到“听词能写,见词能读”。
第二层次:1. 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紧急求助的基本信息,并能仿照范例进行小制作。
2. 学唱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歌曲。
3. 能够借助图片和其他阅读策略读懂Story Time的故事,完成故事后的句子排序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复述故事。
二、其他目标1.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或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活动或游戏。
2. 能够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加强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在他人有需要时,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本章从介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开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和生活的兴趣.本章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神奇和生活中的神奇,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本章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本章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而且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章教材内容虽不多,但对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学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和体会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那么,这种起始的兴趣和初步的学习物理的价值观,将会成为他们学好物理的一种首要的内在动力.本章共有3节:1.第一节“走进神奇”.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神奇;通过解释一些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2.第二节“探索之路”.首先认识“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了解古人的原始思维中有科学的成分;通过对“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阶段.3.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尝知识园地的累累硕果,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对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及其重要应用有个初步印象;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认识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认识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认识到学习物理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更需要勤于动脑;通过人类探索历程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学生心理初步建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1课时.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对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及其重要应用有个初步印象.2.了解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过程与方法知道学好物理,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更需要勤于动脑.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心里初步建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教学重点】展示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概念.【教学难点】展示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塑料瓶、筷子、碗、水、蓬松的塑料绳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下面老师将作简单的介绍.师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让两位同学分别按要求推门,谈谈推门的感受(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师今天推开这扇“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由此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世界的奥妙.物理学就是研究力的、光的、热的、电的、声的现象的一门科学.【进行新课】自然中的神奇师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她能带领我们去探索神奇的大自然.师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1)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科学观测显示宇宙正在膨胀.)(2)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3)“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4)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5)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6)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7)风是怎样形成的?师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怎么有两个太阳呢?师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通称“树挂”),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自然界中神奇无处不在.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学生举例(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题1在一个秋天清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同伴来到一片树林里,听到久违的鸟鸣声.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请你猜想一下,鸟鸣声是通过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传入人耳,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的.解析: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是空气,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空气传来的.答案:空气.生活中的神奇师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生活中的神奇之一:倒饮料的诀窍(实验演示)在塑料瓶盖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塑料瓶中的饮料几乎倒不出来.提出问题:小孔难以倒出饮料,那么有哪些方法可将饮料倒出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解决:①大孔倒饮料,将瓶盖上的孔凿大些或拧开瓶盖;②在瓶盖上再开一个孔,用有两个孔的瓶盖倒饮料.生活中的神奇之二:水放大镜(学生动手实验)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______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______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生活中的神奇之三:摩擦起电(实验演示)师散开的塑料绳用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师实验演示。
《神奇的电波》的阅读理解

《神奇的电波》的阅读理解摘要:一、引言1.介绍《神奇的电波》2.阅读理解的背景和意义二、电波的原理与历史1.电波的定义2.电波的产生和传播3.电波在通信和科技领域的发展三、神奇的电波应用1.无线电通信2.广播3.电视4.其他应用四、我国电波技术的发展1.我国电波技术的历史2.我国电波技术的现状3.我国电波技术的前景五、结论1.总结神奇的电波2.展望电波技术的未来正文:《神奇的电波》是一本关于电波原理及其应用的科普读物。
阅读理解文本以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电波的神奇之处。
通过了解电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的通信和科技发展。
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组成的。
电波的产生需要一个振荡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改变时,就会产生电波。
电波在空气、水、金属等物质中传播,其速度与光速相同。
在通信和科技领域,电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等。
神奇的电波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无线电通信使得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即时通信,无论是手机、对讲机还是卫星通信,都离不开无线电通信技术。
广播作为最早的大众传媒,让人们在家中就能听到新闻、音乐和故事。
电视则使得人们能够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事物和场景。
此外,电波在导航、遥控、医疗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电波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早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到现在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通信网络体系,我国的电波技术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电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神奇的电波》为我们揭示了电波的原理和应用,让我们感受到了电波的神奇。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神奇的电磁波》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神奇的电磁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将从教材的背景介绍、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1.1 背景介绍本节课属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内容,主要学习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2 知识结构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包括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的分类、电磁波的特性以及电磁波的应用等内容。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 掌握电磁波的分类及其特性; - 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磁波的特性。
2.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如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3.1 教学内容1.电磁波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关于波动和波长的知识,然后介绍电磁波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电磁波的分类–讲解电磁波的分类,主要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3.电磁波的特性–介绍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4.电磁波的应用–列举电磁波在通信、医疗、遥感和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2 教学手段•板书:概念定义、分类表格、示意图等;•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种类的电磁波实物,如电视、手机、红外线摄像头等;•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测量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等。
四、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4.1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通过展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示教引导:通过示范、讲解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速度等。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加深对电磁波特性和应用的理解。
4.2 学情分析•学生先前接触过有关波动和波长的知识,但对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可能不够清晰。
《神奇的电磁波》PPT课件 教科版物理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的几个要素
波峰
波长
波谷
波长
(1)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距离。 单位:米
(2)频率:在1 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 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单位:赫兹(Hz) 千赫(kHz) 兆赫(MHz)
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 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金属 容器对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
掌握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及三者之间 的关系。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第1节 神奇的电磁波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遥控器选择电 视节目,可以在收音机听到音乐。这些信 息都是如何传递的呢?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探测
“玉兔号”月球车通过什么媒介将图 像从月球传回地球?
用收音机接受声音,用遥控器选择节 目,科学家与“玉兔号”的联系,都是通 过电磁波进行的。
(3)波速:波传播的快慢。 单位:米/秒
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真空中:c =2.997 924 58 ×108 m/s 空气中:接近真空光速
设电磁波的波长是 λ ,频率是 f ,那么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定义,有
c=λf
电磁波谱
10-12 10-10
10-4 10-2
102
104
106 λ(cm)
微波
C.超声波
D.次声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声波和电磁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波和电磁波,频率越大,波长越大 C.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检测试卷1.神奇的电磁波

1.神奇的电磁波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B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 .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D. 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 =λf ,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2.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不属于电磁波B.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则频率越低C.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和能量D.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3. 下列电器工作时,与电磁波应用有关的是 ( )。
4. 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它传递信息依靠的是( )。
A .电磁波B .红外线C .超声波D. 次声波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定电话的听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B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 .用电子邮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文件,但不能传输图像文件路6.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下,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磁波的波速等于波长乘频率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速一样,在真空中是3×108 m/sC.频率越大的电磁波,波长越短D.无线电广播用的是长波和微波二、填空题7. 一台额定功率为0.08W 的收音机,在接收频率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所对应电磁波的波长将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速度约为 m/s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若持续收听1h ,将消耗 J 的电能。
8.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频率为52.5MHz (1MHz=106Hz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其速度大小为 m/s ,则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 m 。
9. 如图是收音机的调台面板,“FM”和“AM”为两个波段, 波段的波长较长;图中“750”字样代表接收电磁波的波长为 m 。
A .电动机 B.电磁起重机 C.收音机 D.电饭煲三、问答题10.桌子上的台灯旁一台收音机,先把收音机打开,然后打开台灯,这时收音机里就会发出“喀啦”声,再关掉台灯,同样可以听到“喀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