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含解析 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与手法(讲)考向一炼字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一首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字词,体会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深刻含义,鉴赏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精练含蓄的关键词。
(2)命题规律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例:【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百度文库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百度文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高三复习经验。
今天我想略谈一下高三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的鉴赏评价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形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方面进行复习的。
(一)2009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总叙1.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
例如:刘禹锡《石头城》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例如:杜甫《蜀相》、柳永《雨霖铃》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例如:《从军行》、《出塞》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例如:《夜上受降城闻笛》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例如《蝉氏《石灰吟》⑥山水田园诗是通过对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怀,寄托理想。
例如《归园田居》、《山居秋暝》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朱熹《观书有感》2、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论文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高三到二轮复习已经由高考考点知识的了解、识记,提升到培养学生去解析命题老师的意图,题干的提问技巧,并能结合知识基础,灵活答题。
诗歌鉴赏到二轮复习期间已经经历的两次次模拟考试,同时也接触了较多的模拟题,这些高质量的考题,对学生应答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高质量试卷里的每条诗歌鉴赏题,抓好解析关。
重点抓好三步:第一步:分析题干有几问文字表述题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如果有提问没有回答,那此项就没有得分。
细数有几个疑问,这个看似简单,却往往是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学生审题不到位,有很多高超的问答技巧,学生不仔细分析,漏答现象屡有发生。
例1(2011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解析:这个题干很简洁,就是两个问题,用问号标志的很清楚。
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解析:这个题干虽然没有问号,亦能很快审出有一个问题。
例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这种提问方式很有技巧,首先是“描述景物”,然后是“呈现的气氛”。
很多学生快速地完成“呈现的气氛”,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例4(2011全国卷)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这个题干其实隐含两个疑问,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紧密相关的题目可以看似一个,但老师在分析的时候仍要提醒从问句的结构分析,这是两个问题。
第二步:领悟题干考点术语诗歌鉴赏的考查重点就是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三大方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术语。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熟悉了这些术语,学生苦恼的是题干中涉及的术语太多,不知道怎么答。
二轮复习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些术语的外延融合,帮助学生拓清术语上的迷雾。
返看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高三语文诗歌二轮复习精要(诗歌鉴赏实战演练)课件

①借景抒情 ②咏史怀古 ③伤春伤别 ④羁旅行役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浔阳即景》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⑥托物言志 正宫
【辽宁卷】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二读作者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屋上松风吹急雨,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 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 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统一的爱国热情, 眼前万里江山。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布被秋宵梦觉,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 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最后: 最后:做对题
(l)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练字题】 答:【练字题】
⑴“拳”和“退” 拳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 息时的神态。 字别致、 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释含义, 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释含义,描图 景)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 结合的画面。(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结合的画面。(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从全诗看,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 从全诗看 生活?请简要分析。 生活?请简要分析。 诗歌思想内容题】 答:【诗歌思想内容题】
⑵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 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 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 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 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 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 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 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 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 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通过什么内容) 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通过什么内容)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抒发什么感情 )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课件

参考答案: ①诗中塑造了一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失意的猎犬形象。 ②猎犬本该与鹰隼一样追捕猎物,却被养在舟中,终日昏睡在桅 杆边,日渐肥胖,英雄无用武之地。 ③诗人借猎犬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
试分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本词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却仍心系前线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沙 场,以“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被弃置不用,“身老沧洲”,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③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①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白晓畅。
②“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 头语言,不事雕琢。
③烘托出一个浑厚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 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作简要分 析。
3、景物形象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
作一赏析。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①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粉嫩,红 莲娇艳,人们采菱而归。 ②描画了一幅XXX祥和的画面, ③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方法例谈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高三复习经验。
今天我想略谈一下高三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考试大纲》对古诗文的鉴赏评价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形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方面进行复习的。
(一)20XX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总叙1.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
例如:刘禹锡《石头城》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例如:杜甫《蜀相》、柳永《雨霖铃》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例如:《从军行》、《出塞》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例如:《夜上受降城闻笛》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例如《蝉》、《石灰吟》⑥山水田园诗是通过对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怀,寄托理想。
例如《归园田居》、《山居秋暝》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例如:王维《过香积寺》朱熹《观书有感》2、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3、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二)鉴赏诗歌形象(意象)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其次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1)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爱恨情长的形象。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抓环境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因此,环境描写对于分析人物形象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形象题的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例题分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步骤三)(5)学生总结答题思路;第一步:什么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三步:表达的情感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1)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2)怎样鉴赏景物形象?①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②把握画面,描摹图景③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3)提问方式:①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诗中赏画?②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③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4)例题分析: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答: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步骤一)问: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
答: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
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步骤二)问: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答: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步骤三)(5)学生总结答题思路;第一步:描摹图景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包括手法)第三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3.事物形象指诗歌中的托物言志之物,往往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寄托着诗人的某种感情。
(1)古代诗词精美意象:①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菊花傲霜之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唐人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②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④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正直与坚贞。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⑤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⑥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⑦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⑧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⑨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⑩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2)提问方式:①诗中写了什么意象?请赏析。
③请分析这首诗抒情上含蓄不露的特点。
(3)例题分析:在狱咏蝉作者: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问:这首诗写了什么意象?请赏析。
答:古人以蝉居高饮露(步骤一)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步骤二)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
(步骤三)(4)学生总结答题思路;第一步:描述意象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表达的情感(三)鉴赏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1)常见的诗歌意境有:①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②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③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④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⑤凄婉幽伤,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哀伤凄冷,如泣如诉;⑥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
(2)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分析某两句诗情与景的关系。
(3)例句分析: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步骤一)全诗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氛围。
(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秋日山水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4)学生总结答题思路;第一步:紧扣意象,描绘画面内容第二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意境第三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教师点拨: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