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细胞-免疫荧光(IF)简易操作

免疫荧光(IF)简易操作-细胞
1.细胞爬片准备
(1)盖玻片灭菌,放到24孔板中,多聚赖氨酸溶液(Poly-L-Lysine Solution)处理,37℃30min;
(2)吸弃Poly-L-Lysine ,PBS洗两次;
(3)铺细胞,培养24h;
2.固定
(1)预固定:不去培养基,加少许4% PFA到24孔板中,预固定5min;
(2)吸弃液体,轻加PBS洗cell,2次;
(3)加适量4% PFA于24孔板,常温固定cell,10~15min;
(4)吸弃4% PFA,再用1×PBS洗cell一次;
3.通透
加PBS-T(0.5%的Triton X-100)透化,5min;
4.封闭
封闭液(3%FBS+3%羊血清/驴血清in PBS,血清选择取决于抗体来源)室温封闭30-40min;
5.一抗
用封闭液稀释抗体,1:500稀释(视抗体情况而定),湿盒中常温孵育1h;或4℃过夜;
6.二抗
(1)洗一抗,用PBST(1LPBS加500μl Tween-20)浸洗,5min,三次;
(2)二抗,PBS稀释荧光标记二抗;室温1-1.5h;
7.封片
(1)洗二抗,PBST,5min,三次;
(2)H oechst染核,室温10min;
(3)75%甘油封片,指甲油固定玻片。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步骤1:样品制备1.收集需要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品。
2.如有需要,固定细胞或组织样品以保持其形态和抗原性。
3.如有需要,对组织样品进行切片以便于检测。
步骤2:抗体选择和标记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一抗用于识别目标抗原,二抗用于与一抗结合并携带荧光标记。
2. 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常用的有荧光素色素(FITC)、罗丹明(Rhodamine)等。
3.根据供应商指南或经典实验文献中的方法,进行抗体标记。
步骤3:荧光标记试剂的制备1.根据推荐的配方或说明书,在标记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合适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并进行充分混匀。
2.如有需要,可以在标记试剂中加入其他辅助试剂以增强染色强度或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步骤4:样品孵育1.将样品均匀分布在载玻片或孵育板上,并使其附着。
2.加入一抗和二抗的混合物,并在暗处孵育一段时间,通常在室温下孵育1-2小时或在4°C下孵育过夜。
3.如果需要,可以在抗体孵育结束后进行染色或共孵育其他标记试剂。
步骤5:洗涤1.在孵育结束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质。
2.洗涤次数根据需要,通常进行3-5次洗涤,每次洗涤时间约5分钟。
步骤6:显微镜观察和成像1.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上,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倒置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2.使用合适的荧光滤光片或滤片盒,选择适当的波长来显现荧光染色。
3.根据需要,使用数字相机或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
注意事项:1.仪器和试剂的准备与操作一定要在无菌和干净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源性污染或感染的发生。
2.使用抗体和试剂前请仔细阅读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遵守推荐的使用和储存条件。
3.一抗和二抗的选取要慎重,确保其与目标抗原或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4.荧光标记试剂的制备要注意在无菌和干净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或降低荧光标记效果。
免疫荧光IF操作规程

免疫荧光(IF)染色操作规程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和电炉2 医用微波炉3 水浴箱4 冰箱5 湿盒6 耐高温塑料切片架7 可调微量移液器8 定时器9 pH计试剂1 PBS(磷酸盐缓冲液pH7.2-7.4)2 柠檬酸盐缓冲液CBpH6.00.01mol/L1000ml配制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3 固定液配方:无水乙醇:氯仿:冰醋酸(6:3:1)组织处理程序1)组织进上述固定液12h后进组织处理程序→75%乙醇1小时→95%乙醇1小时→95%乙醇1小时→无水乙醇1小时→无水乙醇1小时→正丁醇30分钟→二甲苯30分钟→二甲苯30分钟石蜡1小时→石蜡1小时→石蜡1小时→包埋组织IF染色2)切片厚度5um,60度烤片2h,切片脱蜡,水化,依次为二甲笨Ⅰ→二甲苯Ⅱ→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95%乙醇→90%乙醇→85%乙醇→75%乙醇各5M;3)1×PBS缓冲液(0.01 M,pH7.2)洗涤切片3×5M;4)组织抗原修复,先将切片专用耐高温高压切片架放好,然后放入柠檬酸盐液中(抗原修复液,0.01mol M,pH6.0),将高压锅封好放至普通电炉上加热,从开始加热至压力锅喷气约要15分钟,在普通高压锅嘴喷气后开始记时,时间1~2 M;5)取出抗原修复盒,待修复液自然冷却,此过程约20 M;6)PBS洗2~3次各5min(1×PBS缓冲液,0.01 M,pH7.2);7)PBS洗2~3次各5min;8)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20min。
甩去多余液体。
9)滴加Ⅰ抗50μL( KLK1 1:100,Bradykinin B2R 1:100)4℃过夜。
10)PBS洗3次各5min;11)滴加FITC标记的Ⅱ抗( Rabbit ant Goat IgG/FITC, Goat anti Rabbit IgG/FITC)50μL,37℃ 40分钟;12) PBS洗3次各5min;1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免疫荧光技术试验流程

免疫荧光技术试验流程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
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
以荧光抗体方法较常用。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细胞荧光试验流程:1、细胞爬片制备1)、将盖玻片放入培养瓶或多孔板中2)、细胞生长实现60%后取出盖玻片3)、用PBS清洗盖玻片3次4)、将盖玻片(细胞面朝上)浸入冷丙酮或4%多聚甲醛或中性福尔马林中10至20分钟(盖上盖子以防止蒸发)5)、用PBS清洗盖玻片3次6)、将盖玻片放在滤纸上(细胞朝上)7)、干燥8—10小时,放入—20°C保管8)、试验前解冻爬片,在室温下用中性PBS浸泡10—15分钟注意:使用多聚甲醛和福尔马林固定可能会导致绿色光谱中的自发荧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验红色或红外的荧光素。
2、破膜1)、0.1%Triton孵育10min2)、PBS洗涤3次,每次3分钟3、抗原修复1)、用滤纸擦干细胞爬片2)、在爬片上加入如胰蛋白酶或其它酶抗原修复液3)、在室温下孵育10分钟4)、用PBS洗涤3次,每次10分钟4、封闭1)、在爬片上加入5%BSA封闭液(种属与二抗来源相同)2)、37°C孵育30分钟3)、甩掉多余的液体并用滤纸擦干(不需要洗涤)5、一抗孵育1)、用抗体稀释液稀释一抗,实现抗体制造商介绍的浓度2)、将稀释的抗体(介绍浓度:0.4μg至2μg)加到爬片上,4°C孵育过夜3)、用PBS洗涤3次,每次15分钟6、二抗孵育1)、用抗体稀释液稀释生物素化的二抗2)、将稀释的抗体加到爬片上,37°C孵育30分钟3)、用PBS洗涤3次,每次8分钟7、染色1)、爬片上滴加稀释好的SABC—FITC或SABC—Cy3试剂2)、37°C孵育30分钟(避光)3)、用PBS洗涤2次4)、滴加DAPI染液,避光孵育10min5)、用PBS洗涤3次6)、用抗荧光衰减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下察看结果。
免疫荧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被检测目标结合,并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标记的荧光染料来标记抗原或抗体,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或定位分析。
免疫荧光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样品制备:根据需要检测的目标物选择相应的样品,如细胞、组织或酶解物等,然后进行固定和包埋处理,以保持目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抗体处理:将特异性的抗体加入到样品中与目标物结合,通常先经过一定的预处理步骤,如洗涤样品等。
3. 溶液处理:将样品置于含有稀释的荧光标记物(如荧光染料或荧光素等)的缓冲液中,使标记物与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4. 洗涤:为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无标记物质,需要进行多次洗涤步骤。
洗涤步骤有助于提高免疫荧光实验的特异性和背景噪声的消除。
5. 扫描与图像分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物质的荧光信号,并通过相应的图像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记录和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对于不透明的组织,需要进行切片和脱水处理,以便抗体和标记物能够渗透到组织中。
- 抗体的选择应根据被检测目标物的性质和特异性来决定。
- 操作过程需注意无菌条件,避免污染样品。
- 实验中的洗涤步骤要彻底,以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和背景噪声。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实验的详细步骤,以供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样本(包括细胞或组织)- 抗原或抗体- 包含荧光素的二抗- PBS缓冲液- 荧光显微镜- 封片胶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 如果是细胞样本,在培养皿中培养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
- 如果是组织样本,将组织切片并进行固定,然后反复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
2.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 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可以使用正硫酸盐和乙醇来进行固定。
- 固定后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固定试剂。
3. 孵育抗原或抗体- 在固定后的样本上加入适量的抗原、抗体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 在室温下或4摄氏度下孵育一定的时间,以实现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4. 洗涤- 使用PBS缓冲液洗涤固定后的样本,可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5. 荧光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调整荧光滤镜组合以观察荧光信号。
- 使用合适的放大倍率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信号。
6. 影像采集与分析- 使用相机或图像采集系统记录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
-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测量荧光强度、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等。
7. 结果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 讨论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并可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8. 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可以进一步讨论实验结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9. 实验清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基本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控制实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法免疫荧光(IF)细胞化学染⾊⽅法⼀、标本制作 可制作涂⽚、印⽚、细胞单层培养物、组织切⽚,经适当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荧光染⾊⽤。
⼆、荧光抗体染⾊⽅法 (⼀)直接法 1.染⾊切⽚经固定后,滴加经稀释⾄染⾊效价如1:8或1:16的荧光抗体(如兔抗⼈γ-球蛋⽩荧光抗体或兔抗⼈IgG或IgA荧光抗体等),在室温或37℃染⾊30min,切⽚置⼊能保持潮湿的染⾊盒内,防⽌⼲燥。
2.洗⽚ 倾去存留的荧光抗体,将切⽚浸⼊pH7.4或pH7.2PBS中洗两次,搅拌,每次5min,再⽤蒸馏⽔洗1min,除去盐结晶。
3.⽤50%缓冲(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油封固、镜检 4.对照染⾊ ①正常免荧光⾎清染⾊,如上法处理切⽚,结果应为阴性。
②染⾊抑制试验(⼀步法):将荧光抗体和未标记的抗体球蛋⽩或⾎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处理切⽚。
结果应为阴性。
为证明此种染⾊抑制不是由于荧光抗体被稀释所致,可⽤盐⽔代替未标记抗⾎清,染⾊结果应为阳性。
此法结果较⼆步法稳定。
③类属抗原染⾊试验,前⾯已作叙述。
直接法⽐较简单,适合做细菌、螺旋体、原⾍、真菌及浓度较⾼的蛋⽩质抗原如肾、⽪肤的检查和研究。
此法每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敏感性较低。
(⼆)间接法 (1)切⽚固定后⽤⽑细滴管吸取经适当稀释的免疫⾎清滴加在其上,置于染⾊盒中保持⼀定的湿度,37℃作⽤30min。
然后⽤0.01mol/l pH7.2PBS洗两次,10min,⽤吸⽔吸去或吹⼲余留的液体。
(2)再滴加间接荧光抗体(如兔抗⼈γ-球蛋⽩荧光抗体等),同上步骤,染⾊30min,37℃,缓冲盐⽔洗两次10min,搅拌,缓冲⽢油封固,镜检。
对照染⾊:①抗体对照:⽤正常兔⾎清或⼈⾎清代替免疫⾎清,再⽤上法进⾏染⾊,结果应为阴性。
②抗原对照:即类属抗原染⾊,亦应为阴性。
③阳性对照。
间接法中上述⽅法称双层法(Double Layer Method)。
IF步骤

IF/ICC实验步骤基本实验步骤:(1)细胞准备。
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固定。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
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
PBS洗涤3×5 min。
(3)通透。
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
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
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
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
(4)封闭。
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一抗结合。
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
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二抗结合。
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
室温避光孵育1h。
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封片及检测。
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准备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细胞可以是直接生长在盖玻片上的贴壁细胞,也可以是经过离心后涂片的悬浮细胞或者是将取自体内的组织细胞悬液离心后涂片。
贴壁良好的细胞一般在培养时直接放入coverslips让细胞生长在其上即可,尽量避免使用贴壁性能不好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实验,以免后续的漂洗操作引起细胞脱落。
少数实验需要使用这类细胞或者悬浮细胞进行免疫荧光观察,建议使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二)固定和通透除研究细胞表面抗原或不稳定抗原可不固定外,一般均应固定。
固定的目的有三:①防止细胞从玻片上脱落;②除去防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③使标本易于保存。
标本的固定原则是:①不能损伤细胞内的抗原;②不能凝集蛋白质;③应保持细胞和亚细胞结构;④固定后应保持通透性,以保证抗体自由进入所有细胞与亚细胞组分与抗原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一、试剂和溶液
10X PBS:80g NaCl,2g KCl, 14.4g Na2HPO4 和2.4g KH2PO4 加1L 纯水,调pH 至7.4 洗涤液:1× PBS:纯水稀释10X PBS;1× PBST:含0.05% Tween-20 的1×PBS 固定液:4%多聚甲醛:4g 多聚甲醛溶于100ml PBS 通透液:0.1% triton-100 封闭液:PBS 配制的3% BSA 抗体稀释液:一抗稀释液:3% BSA;二抗及鬼笔环肽稀释液:1X PBS;DAPI: 纯水稀释
二、实验步骤
1.细胞爬片:将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灼烧片刻灭菌,铺在12 孔板中,然后
接种细胞,置于37℃,5% CO2 培养箱过夜,待细胞形态完全伸展开并
且处于健康状态,细胞密度为40%-50%(做爬片的细胞一般是复苏细
胞传代2 代后的细胞);
2.洗涤:倒掉细胞培养液,1×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3.固定: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室温放置20min,倒掉多聚甲醛,加入适
量PBS;
4.冻存:-20℃保存(如果直接使用,可跳至7);
5.解冻:常温下放置30 min;
6.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7.通透:加入适当体积的通透液室温放置10min。
(若蛋白为膜表达则无
需此步)
8.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9.封闭:加入适当体积的封闭液,室温放置30 min;
10.一抗孵育:倒掉封闭液,加入适当体积及浓度的一抗,37℃孵育60min;
11.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2.二抗孵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荧光二抗,37℃避光孵育50 min;
(如果一抗是荧光素标记的则无需此步);
13.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4.核染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核染料DAPI 室温反应10min (如
果无需加鬼笔环肽,可洗涤后跳至16);
15.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6.细胞骨架染色:此步骤只针对有细胞核定位的项目;加入反应体积为
0.2ml,适当稀释比的鬼笔环肽,避光37℃孵育60 min 或4℃孵育过夜;
17.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纯水轻微振荡洗涤5min;
18.封片:取干净的载玻片,分别标记和编号,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防荧光
猝灭封片剂,用镊子取出盖玻片,细胞面朝下,盖在载玻片上;
19.荧光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