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
病理实验课CPC教学法应用探讨

病理实验课CPC教学法应用探讨目的探讨CPC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中分别采用CPC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并对比效果。
结果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CPC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教学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病理实验课教学的质量。
所谓CPC,即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 pathological conference),一般先由临床医师介绍患者诊治经过,再由病理医师展示病理尸检结果,病理与临床有关学科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死因,总结经验教训[1]。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其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与临床联系密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
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在重点章节采用CPC教学法进行教学,由此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并能将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
通过实践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级同时开课的两个高专临床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即: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和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的学生。
其中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50例作为试验组。
两组学生均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考试入学,随机分班,且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主要医学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与试验组病理实验课学时总数相同,每次实验课均为4学时。
授课教师均为病理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开课前集体备课,授课进度、授课主要内容相同[3]。
1.2.1 对照组按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实验课上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理论内容,然后给学生讲解病理大体标本、病变组织投影或挂图,之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大体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绘图,最后教师作简短总结。
病理学病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 的 质 量 。
23 病例 比较鉴别法 -
在一 个或几个 系统的 内容授 完后
把几个相类似的病例交予学生 ,让学生 对几 个病例 的病因 、 发 病机制 、 病变 、 临床表现等进行对 比, 得到诸病例 的主要异 同点 及各病例的诊断 , 这种方法叫病例 比较鉴别法… 。 2 病例 课后作业法 . 4 一堂课结束后 ,教师把病例 以作
维普资讯
病理学病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董俭达 胡尚平 张建中 曹相玫
( 宁夏医学 院病理教研窒 , 宁夏 银川 7 0 0 ) 50 4
【 摘要】目的 为了适应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病
理学教学水平 , 本校的病理 学教 学 中, 在 我们 对病 例教 学法的
的学习兴趣 ,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 二 , 病例教学 具有 实用 性 , 病例资料来 自于临床实际 , 以学生通过病 例分析 、 理和判 所 推 断, 不仅能丰富 课堂教学 内容 , 培养综合分析 问题 的能力 , 而且 还能丰富临床知识 , 为学生走 向临床实践 打下 良好的基础 。第 三, 病例 教学具有直 观性 , 病例 教学直 观 、 形象 , 使抽象 的理论
问题 。如在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课中 , 首先讲述
一
个发生在我们 身边 的真实事 件 : 20 年 , 在 05 中国著名 的小 品
例教 学融入于病理 学理论课及 实验课 的教学 中。 结果 在病例 教 学法的应 用 中, 建立并 完善病理 学病例 教 学模 式 , 通过 实验
2 病例考 核评价法 . 5
在各 种考试或考查 中 ,把病例 以
病理学总论病例分析学习资料全

病理学总论病例分析学习资料全病例分析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疾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以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病例分析学学习资料的介绍。
病例分析学学习资料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病例报告: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病例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病理报告等,通过详细了解每个病例的病理变化和相关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
2.疾病分类与鉴别诊断: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各种疾病的分类、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辨别疾病的能力,准确地为患者进行诊断。
3.病例讨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讨论一些典型或者有趣的病例,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通过和其他医生一起讨论病例,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病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病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整理病例资料、如何进行病例的系统分析、如何从病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系统地、全面地进行病例分析。
5.病例分析的案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些实际的病例分析案例,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医生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些案例也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对于学习病例分析学,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可以参考,比如病理学教科书、专业期刊、网上相关论坛等。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和理解病例分析学的相关知识。
病例分析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生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医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病例分析水平,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1. 引言1.1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
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加频繁,师生之间的师生之间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4.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1.2 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特点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和病理学机制。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不同疾病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知识面广:病理生理学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变化,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都有密切联系。
2. 抽象性强:病理生理学内容涉及到细胞、分子生物学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性强:病理生理学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临床案例,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实践中,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更新速度快:医学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以跟上最新的研究进展。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
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
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
伴头晕、心悸、口干。
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
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
入院体检:体温℃,脉率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L,白蛋白L,球蛋白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
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 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
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
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
腹水常规为漏出液。
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
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依据: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物质代谢障碍;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

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病例讨论(一)病史摘要: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
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0C。
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
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
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
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
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病例讨论(二)病史摘要: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
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
198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叫到马××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死亡。
尸检所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腔狭窄,前降支距动脉口2cm处有血栓形成,血栓长1.5cm,左心室轻度扩张,心肌未见梗死,肺、肝、脾、肾充血状。
病理诊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轻度扩大,肺、肝、脾、肾淤血。
讨论题:该病人迅速死亡,你考虑死亡原因是什么?病例讨论(三)病史摘要:男性,25岁,于1990年4月23日因畏寒、发热10天,胸痛、盗汗一周入院。
10天前因夜间起床受凉后畏寒、发热。
7天前夜间突然感觉右胸下部疼痛,在说话、呼吸、活动时加重,同时夜间有盗汗。
次日去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以右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收入院。
病例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绀、 呛咳, i 后因病情恶化 , 1 rn 0a 抢救无效死亡 , 请 问该 患者 在生 产过 程 中发 生 了什 么情 况 , 死 亡 其 原因是什么, 围绕这一病案 , 逐渐导 出栓塞的概 念、 分类等 内容, 在授课过程 中, 学员逐渐明白产 妇 在 生 产 时 , 于子 宫 强 烈 收 缩 , 腔 内压 力 增 由 宫 加, 羊水 被挤 压人裂 开 的静 脉窦 和宫颈静 脉 内 , 随
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 目的和要求 , 利 用典 型病例 进行 教 学 的一 种 方法 , 选 取 医疗 实 它 践中的典型病例, 以直观形象 的方式 出现在教学 过程 中, 启发、 帮助 同学们掌握其 疾病的病理变 化, 为学习临床诊治、 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法生动、 直观、 易理解、 易记忆 , 深受同学们欢迎 。 现就病 理教学 中如何 应用病 例教学 法浅谈 自己多 年的教学体会。 1 课前 收集典 型病例 在病理教学过程 中, 笔者坚持把病例教学贯 穿于课 堂教学 过程 中 , 了能够 根据教材 深度 、 为 广 度和要求 , 得心应手地选择合适的病例、 资料就显 得特别重要 , 没有 资料就不能开展生动 的教学活 动 , 料选得 不好 , 资 也直 接影响教 学效果 , 为此 , 笔 者把病 案病 历 的选 择作 为 一 项 主要 的工作 来 做 , 除从有关资料、 杂志、 书籍 中挑选成功 的病历外 , 笔者 还深 入各教 学 医院 的病 案 室挑 选 病 历 , 立 建 病例题库 。在教学过程中, 广泛采用病例题库中 的资料 , 在每章节中插讲病案 , 章节后悬 留病案 , 并在某些章节讲完后 , 还专门安排实验课进行疑 难病 例讨 论 , 外 还在 考试 中不 断增 加 病 例 分析 此 考题 分量 。 2 病案 教学法 的基本 方法
病例分析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例分析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病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基础,也要重视其与临床的联系,为此,在病理学教学中经常以病例引导学生,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与讨论,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好地发挥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病理学病例分析应用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和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可是,病理学内容比较繁杂、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医学生而言,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在医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病理学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临床病例分析教学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把病例分析法引入病理学教学中,使学生亲自接触到疾病,逐渐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的收集、选择与整理病例资料的收集与选择是教学的关键,它应按教学大纲要求,反映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平时应注意收集病例,可取材于教学医院临床出院患者的病历、临床尸解病例,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它教学资源等等进行收集与选择,教师积累的病例越多,分析病例也就越透彻,也就更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分析及讨论病例。
就像临床医生一样,接触的患者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
平时应注意积累病例,并时常更新,有条件的可建立病例库。
同时,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真实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整个病例及相关的病例图片、尸体解剖结果制成教学课件,以备课堂教学使用。
2 临床病例的应用2.1病例的展开引导这种方法是在讲授新课之前[1],先将选择好的相关病例展示给学生,通过病例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后提出相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逐渐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东莞卫生学校基础教研组袁锦玉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病理课的兴趣,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采用病例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通过分析讨论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与病理学之间的联系,激活了课堂教学;通过对其教学效果的对比性研究,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的掌握病理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促进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病例病理学教学质量Use case discuss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athologyAbstract In order to arous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pathology stud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we have developed the case discussion lessons which are based on practical clinic cases. By means of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nic features and pathologic changes of the diseases,we have active ambience in pathological lessons,so that the students canmaster the pathological knowledge more effectively.It also improves their abilities in comprehensive analyzing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athology.Key words clinic case pathology teaching quality病理学是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开设病例分析教学法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病理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了相应的病例教学[5],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平时注意收集病例,可取材于临床出院病历、临床尸解病例及临床外检病案等(病案中有完整的病史摘要、体检化验、入院处理等),并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筛选和加工,将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病例作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整个病例及其相关的病理图片、尸体解剖结果制成教学课件,以备课堂教学使用。
2 病例教学法的实施技巧病例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于章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以病理学的重点章节“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例,说明病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病例引导预习、激发学习欲望针对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常有不知从何下手、应着重于哪些内容、预习的广度与深度应如何把握等问题。
笔者在讲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一次课布置预习内容的同时将其典型病例分发给学生,并对病例简单扼要的说明,使学生能通过病例引导预习新课内容,病例讨论题是:(1)本例患的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例的病因能否从病史中找到线索?(3)为何患者出现如此症状?能否用病理知识解释?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病理生理等有了感性认识。
同时在学生应用课本知识理解、分析病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带着疑问来学习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如,病例出来后,即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管型尿?尿蛋白(+++)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学好病理知识非常有利。
2.2 巧用病例、优化课堂教学[5]在病理学讲授中一味的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导入病案,通过启发、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活跃课堂气氛,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吸收率。
例如,在讲授“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炎的分类很复杂,各类型临床症状很相似,肾小球的病变也容易混淆,此时用多媒体展示出学生课前已预习的典型急性肾炎病例,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有关医学知识,针对该病例分析、讨论上述三个问题。
讨论时,先让一位学生介绍病史,再根据病案介绍思考题,逐一展开讨论,可分成6~8个小组讨论,讨论可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结果抽一名小组代表发言,然后自由发言补充。
对不同的结论,老师不急于作出评判,可与同学们对不同的结论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对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让学生再看书或课堂笔记,自找答案后再集体讨论。
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最好采用串联助记式总结,以便学生记忆,即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串联,把病变中共同点与不同点串联,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病变串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这样把病变与症状串联:急性肾炎是属于增生性炎。
①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增生→ 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压缺血→ 滤过率降低→ 少尿→ 钠水潴留→ 水肿、高血压;②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肿胀、纤维素样变性(变质)→ 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红细胞、白蛋白漏出→ 血尿、蛋白尿。
这样,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化在活生生的病例中,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利于对所学病理知识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 增加病例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我国教育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师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考试的方向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出题题型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
象兼形态和机能于一体病理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
要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其价值,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也是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笔者随机抽取东莞卫校社区医学专业生源基本相同两个班级,即02级社区1班(试点班)和02级社区2班(对照班)。
两个班级的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笔者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例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较传统的教学法施教。
期末用同一试题(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进行开卷考,题型为三道简答题20分;两道问答题,30分;两道病例分析题,50分,考核时间为90分钟。
然后,对两班的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由上表可见,试点班的平均分为79.8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为61.4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
4 讨论4.1 病理课实施病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要有效的运用病例教学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4.1.1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各种病理图片及症状图片,认真制作好病例教学课件,例如上述的急性肾炎病例,把病变大体、切片等放映在银幕上,尤其是放映脸部及全身水肿患者的幻灯图片时,学生马上发出“哗、哗”声,这样就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能把病理与临床更好的联系起来。
另外,这种直观的表达手法,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理解,节约课堂时间,事半功倍。
4.1.2 病例讨论内容恰当每位老师总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但往往事与愿违,给的多,而得到的少。
因此讨论内容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在病史上作注释。
4.1.3病例讨论时间适宜专场讨论的病案安排,要有1个小时左右,避免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而草草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1.4病例讨论主线明确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抓住病案中病理改变这条主线,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观察、思考、分析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主要病变、死亡原因等,同时注意将病理学总论知识与各论知识有机的结合,病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4.1.5 反馈信息及时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学生听课时的面部表情来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理论、病案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适宜;如果已学过的相关课程内容因忘记而影响本门学科的理解,教师应做必要的加补讲解,针对具体原因,作出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以不断改进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4.2 病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试点班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1),充分说明了病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病例,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和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式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最后通过讨论得出明确结论,从而训练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病例讨论氛围,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勇于陈述个人的观点和大胆地辩论,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动脑及动口能力。
参考文献[1]赵涌.加强临床病理讨论课提高病理教学质量.基础医学教育.2001,3 (3 ):181~186[2]刘育艳.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00,2(1):51[3]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全国师专师院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简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