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谢淑云)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 0 1 8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0 0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Year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China,1964-2001
表3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按日分布
发病日期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16日 4月17日 4月18日 4月19日 4月20日 病例数 0 0 0 1 3 2 7 10 11 发病日期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7日 5月11日 5月12日 5月13日 病例数 34 22 12 3 5 2 1 2 4
0 发热 头痛 呕吐 恶心 乏力 颈项强直 巴氏征 腹痛 咳嗽 克氏征 腹泻
症状
图2B
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症状和体征的频数分布图
流行强度的描述
常用指标
感染率 罹患率(总罹患率) 死亡率
基本概念
散发 爆发 流行(局部、大流行)
三间分布的描述
时间分布
绘制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图,表示暴发的开 始、高峰、终止的整个时间动态过程。 按病例的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计算罹患率或 绘制标点地图,或按照活动场所或其他有关 资料(如停留时间)等污染区或/和暴露区。
1日
发病日期
图3A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图(按日)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和环节,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危险食物。
结果本次事件共有18例病例,罹患率为82%。
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100%),恶心(94%),腹痛(44%)和腹泻(17%)。
流行曲线形态表现为快速上升,快速下降,高峰持续时间短,提示为点源暴露。
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暴露食物。
蛋炒饭为所有调查对象的共同食物,比较不同的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引起的呕吐次数,发现≥2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明显高于1碗/组(平均呕吐次数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同时对蛋炒饭进食量(按体重调整)与引起的呕吐次数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P<),提示进食炒饭的量与呕吐次数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蛋炒饭所使用的米饭有1/3来自上一餐次的剩饭(该剩饭在22℃下放置了4h)。
剩余蛋炒饭和患者呕吐物的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为阴性。
结论这起事件很可能由剩余米饭不当存放所致,其致病因子可能是腊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
20XX-05-24晚,四川省某市一医院儿科报告,某杂技班有18名学生因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这些学生均在校内进食过当日晚餐。
为查明发病原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1对象与方法病例定义为20XX-05-24/25,在杂技班食堂就餐的人员中,出现呕吐≥1次/24h者。
通过访谈食堂负责人,获取食堂就餐人员信息。
对全部就餐学生(共22名)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发病情况。
为查找危险食物,调查组对进食5月24日午晚餐的22名学生开展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询问其午晚餐食用菜品和米饭的情况,计算各类食物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现场采集剩余食物进行腊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查找致病因子。
通过与厨师访谈,了解危险食物的存放及加工制作过程,查找危险环节。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 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31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连续41-1)资料4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城市农村城市农村资料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 75 52 54 49 45 39 30 36 30 22 25 100 94.7 86.5 83.0 49.0 40.0 20.5 10.0 8.3 16.7 27.3 24.0 阳性率(%)思考题: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7.1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随着禽流感病毒的不断演变和传播,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禽流感防控形势。
本文将围绕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展开,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一疾病的现状、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为畜牧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在鸟类中传播。
根据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其中H5NH7N9等亚型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
禽流感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生存力和适应性,可在粪便、水和饲料等介质中存活,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异。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禽流感疫情,特别是H5N1和H7N9亚型病毒的传播。
其中,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家禽养殖密集区。
流行趋势方面,冬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但近年来夏季和秋季的疫情也开始增多。
禽流感疫情在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中较为常见,这也为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禽流感主要通过带毒的野鸟、候鸟和家禽之间的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在感染病毒后,家禽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也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疼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肺炎和死亡。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还可能对家禽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和传播途径,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方法: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警。
提高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水平: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控制人员进出等措施,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毒的传入。
加强免疫接种:根据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家禽进行及时的免疫接种。
推广环保养殖:发展环保养殖技术,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防止病毒的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本文通过对我国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的阐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禽流感的现状、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
一起水痘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水痘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探讨一起水痘疫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临床提供水痘疫情防治的科学依据。
方法设计调查表,对某校一起水痘疫情作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累计发病48例,罹患率为6.97%。
症状主要表现为丘疹、斑疹、水痘、痂疹,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接种水痘疫苗者发病率为2.81%、未接种者患病率为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这是一起水痘引发的大量易感人群累积所引发疫情,未有效实施防控手段所致。
建议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控制水痘疫情的爆发与流行。
标签:水痘疫情;爆发;流行病学水痘是一种因带状疱疹初次感染后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感染率较高,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或小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发热,出现周身性红色疱疹、斑丘疹、痂疹。
其感染力强,飞沫与接触都可能会导致水痘传染[1]。
本组研究对某小学出现的较轻全身症状、皮肤黏膜上分批丘疹、疱疹、痂疹与水泡症状,经过流行病学与临床诊断结合后,证实為一起因水痘爆发疫情。
本组研究对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小学2012年2月~5月出现疱疹、痂疹,全身性发热病例,经卫生部门及医院调查确诊为水痘病例。
共48例患病,患儿年龄为5~12岁,平均年龄(8.6±2.6)岁。
均无全身性感染疾病、血液疾病与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
1.2方法对患儿的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经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较低,淋巴细胞较高。
均有轻度或中度咽痛、发热与头痛症状,数日后出现皮肤黏膜分批丘疹、斑疹与水痘、痂疹症状出现,或者有水痘患者接触史。
有以上表现者可确诊。
1.3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发病概况某学校共689人,设立6个年级,共14个班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

➢ 三、调查方法
➢ (一)询问
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要查清的问题,许多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详细 的询问就是很重要的查清这些情况的方法。
被询问的人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庭成员、邻居、单位负责人、临 床医生以及其他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 询问时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取得对方的合作。 在调查中要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通过询问,应尽量查清上述应
可通过查阅病历、化验记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测标本, 结合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者所提的问题, 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以及知情人员要积极配合,并如 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
如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已死亡,无法实施对病人的直接调查时,应 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 流行特征:
一是地区性:病例的分布与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致; 二是季节性:发病率升高与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相一致; 三是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发病多,如森林
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在老疫区发病多集中在儿童,在新疫区发 病则无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 四是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暴发调查
➢ 一、调查目的
暴发调查是指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许多 同类病人时所进行的调查。如食物中毒、经水传播的伤寒流行等。
疾病暴发的特点:⑴时间较短;⑵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中;⑶ 病人相对较多;⑷症状相似;⑸病人的菌型一致(病原学检查发 现)。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就是对疾病暴发时间、地点、人群和发病因素进行全面
➢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一是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二是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三是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四是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与资料分析若干问题论文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与资料分析若干问题探讨【中图分类号】r 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55- 01食物中毒事故是最严重的食品卫生事件,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食物中毒的调查往往存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现着重对食品卫生监督员在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的薄弱点进行探讨。
1 食物中毒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食物中毒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是流行病学理论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是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综合应用,整个调查过程都属流行病学调查。
对病例的调查是为了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分布,以建立病因假设;结合对非病例的调查是为了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检验病因假设;对现场卫生学的调查是为探索病因提供线索;对样品的检验是为了确证疾病的病因。
总之,整个调查过程都是为了食物中毒的病因研究和评价。
从流行病学病因理论看,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疾病因果关系的科学论证强度都远不如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
从法律上说,我国《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689—1996中明确规定: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因此,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是充足的;从科学上说,虽然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但其调查结果的科学价值(如验证暴露和疾病是否确实存在联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等)不能否定和怀疑。
因此.必须纠正对流行病学不了解的人士,尤其是法律界人士的片面观点:他们从证据学的角度认为,只要菜肴未采集到或菜肴致病菌未检出的情况存在,就不能靠流行病学来推导、判定某饭店是食物中毒事故的肇事单位。
对这些人士务必耐心向其解释:虽然未能取得直接证据,但运用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大量间接证据仍能认定食物中毒。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2021/9/8
12
病例定义的应用原则
简单、易用、客观 分层次
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 例
现场调查的不同阶段
早期-“宽松”敏感性高-发现更多的病例-控制 中期-严格、特异性高-病因研究 后期-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的目的
2021/9/8
13
病例定义
确诊病例:2009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县的 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血清学检验麻疹 IgM阳性。
2021/9/8
36
8.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
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 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
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 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原因
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 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2021/9/8
26
缺点
①、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和回忆性偏倚。 ②、因为相关的混杂因素不易控制,在暴露较
少时,不易进行。 ③、不知道总人群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
因而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④、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不易确定,因而
对病因判断意义有限
2021/9/8
27
定群研究(队列研究)
2021/9/8
25
优点
①、需要的样本较少,适用于罕见疾病、潜伏 期很长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
②、在一项研究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 疾病的关系,适用于病因不明且需要探讨多种 因素影响的研究。
③、结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在人力、物 力上较经济。
④、能够阐明其暴露因素与某病之间的联系 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表
日期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川崎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病人数
构成()
整理表 川崎病与既往病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对照 合计 =
:
χ
有
值
既往病史 无
合计
整理表 川崎病与地毯清洁剂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对照 合计 =
:χຫໍສະໝຸດ 有值使用地毯 清洁剂 无
资料分析策略的制定
▪ 为实际资料分析提供纲领和指南 ▪ 草拟资料整理表 ▪ 又称预期分析表(一系列) ▪ 可按逻辑顺序 ▪ 可由简单到复杂 ▪ 可由描述到分析
资料整理表
▪ 资料描述整理表 ▪ 类:临床特征描述 ▪ 类:三间分布描述 ▪ 分析性研究整理表 ▪ 类:×表(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基本
表) ▪ 类:分层分析表(混杂因素、效应修正) ▪ 类:剂量反应关系 ▪ 类: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 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 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 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
系统提供依据 ▪ 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
▪ 在各种限制条件和利益竞争条件下,使现场调 查最大程度提高科学性,控制疾病进一步蔓延
▪ 根据公共卫生评价指标(罹患率、发病率、死 亡率)和公众关注热点,提出社区人群中重大 的公共卫生问题
几个概念
▪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涉及到描述、分析和实验流行 病学等方面,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 现场调查作为流行病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是流行病 学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观念和方法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流行、爆发等突 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现场调查的启动
▪ 前提条件 ▪ 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 ▪ 信息来源 ▪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 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
整理表举例
综合征调查资料整理表
整理表 川崎病临床症状频数分布
项目 .发热大于天 .双眼结膜充血 .口腔改变 ()双唇充盈 ()咽充血 ()唇干裂 ()草莓舌 .皮肤和四肢改变 ()水肿 ()红斑 ()指(趾)甲脱落 .皮疹 .颈部淋巴结肿大≥
病人数
百分比()
整理表 川崎病严重并发症病人频数分布
▪ 注意现场的观察 ▪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 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资料的整理
▪ 规定变量的取值方法
▪ 如:男性=,女性=,缺失=
▪ 录入资料时有章可循,正确地处理不可接受 数值
▪ 审查
▪ 可与录入同步( )
▪ 质量控制 :范围核对
▪
逻辑核对
▪ 及时纠正数据错误
▪ 不能因调查结果不在取值范围而将数据随意
门) ▪ 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 ▪ 公民和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
现场调查的启动
▪ 接获信息后 ▪ 初步分析信息 ▪ 初步确认后联系信息来源地,进一步核
实 ▪ 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 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
的邀请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
▪ 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 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必要时作多因素分析 必要时进一步深入分析 合理解释结果 , 评价因果关系
假设
▪ 假设中应包括以下几项因素 ▪ 危险因素来源 ▪ 传播的方式和载体 ▪ 引起疾病的特殊暴露因素 ▪ 高危人群 ▪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 合理性 ▪ 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 ▪ 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
▪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 布)
▪ 建立并检验假设 ▪ 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 完善现场调查 ▪ 报告交流反馈
一 资料分析计划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步骤
产生假设 决定验证假设所需的资料 为得到所需资料,设计调查表和资料整理表
收集资料 数据录入和整理资料 描述性分析:病例计数、频数分布、构成比、率
联系的测定:四格表、显著性检验、可信区间计算 分层分析:评价混杂因素和效应修正作用
▪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 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 和措施的科学。
▪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 特征;社会学特征 ;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 征
现场流行病学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解决疾病爆发和应急性公共卫生问题为目的,采 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控 制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向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分析
参考文献
▪ 李全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 王滨有:现场调查 ▪ 河南医科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
究方法 ▪ 张顺祥:现场流行病学进展 ▪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五版) ▪ 李笠:流行病学
学习目的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思路 描述性分析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相关分析结果的解释
流行病学定义与特征
合计
整理表 川崎病与家庭收入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对照
合计
<
~
家庭年均收 入(千美元) ~
≥
合计
二、资料的描述性研究
临床资料的描述
▪ 、体征和症状的频率表
▪
一种疾病一般可根据观察到的各种
症状和体征的相对频率来描述。频率表是
描述在至少组个病例中观察到的体征或症
状的次数,如果想使结果更为准确,病例
数则应更多。若有足够多的被检病例数,
可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或轻型和重型病例的疾病资料分开单独制
并发症
病人数
构成()
关节炎 冠状动脉瘤 其他并发症 死亡
整理表
项目 特征
年龄(岁)<
~
~
~
~
~
≥
性别
男
女
种族
白人
黑人
亚裔
川崎病病例特征
病人数
构成()
整理表 川崎病病人家庭收入
年均家庭收入(元)
病人数
构成()
<
~
~
≥
整理表 川崎病病例地区分布
地区名称 病例数 人口数 罹患率()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 现场调查必须及时予以实施 ▪ 尽早发现传染源等致病源并对其危害作出评价 ▪ 使用合理的描述性或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因
果关系、证据充分) ▪ 有因果关系上的充分证据确定传染源或病因 ▪ 建立疾病的适时控制和长期干预系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 组织准备 ▪ 核实诊断 ▪ 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 建立病例定义 ▪ 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