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步骤

合集下载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用于了解特定地区或群体中的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

它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以及相关风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步骤以及方法和技巧。

一、目的:1.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通过调查人群,了解疾病的发病率、传播规律和影响范围;2.确定疾病的病因:通过对发病人群的调查分析,寻找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3.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基于调查结果,确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卫生保健等方面。

二、步骤:1.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人群和调查范围,例如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疫情调查;2.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样本规模和调查指标,以及调查问卷等调查工具;3.开展调查:根据调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集中式调查和分散式调查两种方式;4.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等;5.结果解释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调查结果并进行报告,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6.预防和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并进行宣传教育、卫生保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三、方法和技巧:1.集中式调查:选择特定地区或场所集中进行调查,取样方式可以是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2.分散式调查:将调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适用于人口分布较广的调查对象;3.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或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4.数据采集和管理:使用统计软件或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制定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具体的调查指标,例如发病率、感染率等;6.调查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正确使用;7.调查时注意事项:在调查过程中,尽量避免偏差,例如应该选择代表性样本、避免信息收集时的主观偏见等;8.数据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43
调查步骤
44
调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经了解该乡距该县城区82公里,全乡人口8162 人,辖11个行政村,是该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该乡中学和中心小学两校共有学生801名(其 中住宿生618人),教师58人。中学有3个年 级12个班,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0个班,两校 相邻,共用食堂,教室通风条件良好,住宿条 件拥挤,学生宿舍通风和卫生状况一般。
28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29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7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8
2.核实诊断
n 目的 n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n方法 –访视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37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38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39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课件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保护个人隐私
调查过程中,应
1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权,避免泄 露个人敏感信息
调查人员应签署
3 保密协议,承诺 不泄露被调查者 的个人信息

在收集、处理和 存储个人数据时,
2 应遵循相关法律 法规,确保数据 安全
在调查报告中, 应避免使用可能
4 识别被调查者身 份的信息,如姓 名、地址等
调查结果的分析
数据整理: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汇 总、统计等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 解释,如病因、流行趋势等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教育等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尊重被调查者的 隐私,保护被调 查者的个人信息
03
遵守调查伦理, 避免对被调查者
造成伤害
04
遵守调查规范, 确保调查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谢谢
提出防控建议:根据 调查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调查结果与启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调查结果:发 现疫情传播途 径、感染人数、 传播速度等
启示:加强疫 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健康 意识
案例分析:对 案例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问 题所在
改进措施:根 据案例分析结 果,提出改进 措施,提高疫 情防控效果
演讲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课件
目录
01.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0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程 03. 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04. 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调查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的健康、疾病和医疗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有关疾病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那么,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研究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

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助于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有利于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和问卷。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问卷是重要的调查工具,需要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准确地获取被调查者的信息。

调查问卷的设计应考虑到问题的严谨性、流畅性和实用性。

三、选择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和确定合适的样本量。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进行调查实施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委派专人负责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和数据收集。

调查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操作问卷和进行访谈,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五、数据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的质量,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出现问题的数据,需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六、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数据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推理性分析等。

结果呈现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能够清晰地表达调查结果和发现。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只有在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和细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发生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通过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的流行趋势。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目标可以是探索某一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某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等。

2.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其设计应该合理和科学。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需要确定研究的类型,是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还是队列研究。

此外,还需要确定样本量、研究人群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数据。

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建模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以回答研究的问题。

5. 结果报告和解释: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和解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等。

常用的横断面研究包括健康调查和流行病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因素,来确定某种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疾病的病因学问题。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在起始时对人群进行测量和暴露因素的评估,并在随访中观察其患病情况,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

简述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步骤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确定调查的范围和重点,并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确定调查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工具和调查流程等方面的计划。

调查计划应该合理、可行,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收集背景信息:在开始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先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疾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为后续的调查提供背景知识。

4.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根据研究问题和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样本。

调查对象可以是患者、疑似病例、疾病暴露者等。

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受调查群体的特征。

5.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个案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受调查者的隐私权。

6.数据分析和解释: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回答研究问题。

7.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总结。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调查结果。

8.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在完成调查报告后,应该及时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

这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专业期刊、政府报告等方式进行。

通过分享和应用调查结果,可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就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建立控制措施
1
应急响应
对病例进行隔离,追踪接触者。
收集资讯
2
收集有关疫情的资讯,随时掌握疫情的
变化,采取控制措施。
3
卫生管理
加强卫生监测和干预,控制传染源,管 理病人。
解释和发布结果
准确的报告
向公众呈现准确和清晰的报告,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帮助公众充 分了解疾病的情况。
健康教育
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唤起公众 的防病意识,提高公众的个人卫 生素质。
培训和交流
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和交流,提高 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回应和追踪
回应措施
• 组织应急救援 • 加强卫生监测 • 规范信息发布渠道
追踪管理
• 追踪病例和接触者 • 收集流行病学数据 • 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设计问卷和调查表
需要设计合理的问卷和调查表, 充分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
收集和分析数据
现场调查
到现场了解情况,例如去医 院、社区、农场等地进行调 查,进行实地检查和观察。
实验室分析
取样检测,分析数据,获取 实验室结果,用科学数据支 持调查结论。
系统分析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 估,相互印证,确定暴露风 险,进行风险评估。
检测案例和确诊
案例检测
• 全部检测 • 随机样本 • 症状区域抽样
确诊方法
• 临床病例诊断 • 实验室检测方法 • 研究方法
推断和评估暴露风险
1 暴露推断
通过提取有关信息来判断可能的暴露源和途 径等信息,确定可能感染的时间和地点。
2 风险评估
评估疾病的爆发和风险,预测未来可能出现 的爆发,以及对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步骤,它包括选择适当的调查对 象、收集数据、建立控制措施等步骤。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现场 流行病学调查的各个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 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监测疾病流行趋势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实时监测疾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等关键指标, 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揭示疾病分布和影响因素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时间、地区和人群特征,进而 分析影响疾病分布的主要因素。
评估疾病负担和健康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 据。
治疗决策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 所处的环境、生活方式等信息,有助于医生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识别高危人群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识别出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为预防医学提供有针对性的 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评估预防措施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有 助于优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效果。
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
设计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 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量、数据收 集工具等。
VS
制定现场工作计划
明确现场工作的具体任务、人员分工、工 作时间表等,确保现场工作有序进行。
实施现场调查
现场协调和组织
与当地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协调,组织现场调查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调查方法
➢ (一)询问
由于流行病学调查要查清的问题,许多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详细 的询问就是很重要的查清这些情况的方法。
被询问的人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庭成员、邻居、单位负责人、临 床医生以及其他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询问的方式可以个别谈话或开调查会的方式。 询问时要首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实际意义,取得对方的合作。 在调查中要关心病人及其周围人,通过询问,应尽量查清上述应
可通过查阅病历、化验记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测标本, 结合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诊断。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者所提的问题, 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以及知情人员要积极配合,并如 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
如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已死亡,无法实施对病人的直接调查时,应 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 流行特征:
一是地区性:病例的分布与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致; 二是季节性:发病率升高与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相一致; 三是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发病多,如森林
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在老疫区发病多集中在儿童,在新疫区发 病则无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 四是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暴发调查
➢ 一、调查目的
暴发调查是指对集体单位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许多 同类病人时所进行的调查。如食物中毒、经水传播的伤寒流行等。
疾病暴发的特点:⑴时间较短;⑵单位集中或地区分布集中;⑶ 病人相对较多;⑷症状相似;⑸病人的菌型一致(病原学检查发 现)。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就是对疾病暴发时间、地点、人群和发病因素进行全面
➢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一是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二是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三是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四是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 (3)经食物传播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 式。
食物是病原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环境,在其生产、加工、运输、储 存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可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以鱼、肉类和 乳制品污染最为重要。
• 对虫媒传染病则要调查有关的媒介昆虫以及其叮咬人的可能性等。
由于现场的情况是不断交化的,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现场观察和调 查。
➢ (三)进行必要的检验
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可疑的传染源,确定周围环境物品被污染 的情况(水、食物、日常生活用品、昆虫媒介等),该地区人群免疫 水平及易感者数量等。
所需要的检捡方法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包括血清学、化学、微生 物学、寄生虫学、卫生学等检验方法。
一是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 间的传播;
二是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 三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 四是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 (5)经节肢动物传播
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 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可通过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机械携带传播 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 流行特征
一是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二是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三是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 (4)经接触传播
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性病、狂犬病等可经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乙型肝炎等可经
间接接触传播。
➢ 流行特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家兵
内容
➢ 个案调查方法和步骤 ➢ 暴发调查方法和步骤
个案调查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技术是最基本的方法和技术 在疾病的暴发调查和其他现场调查中都要用到 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是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力求简便、
明确、可操作,不求全。
➢ 一、调查目的
➢ 2、查明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 (1)经空气传播 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
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 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 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 此方式传播。
➢ (7) 医源性传播
➢ 可分为两类:
一是易感者在接受检查或治疗时由污染的器械导致的疾病的传播; 二是由于输血或所使用的生物制品和药品遭受污染而造成的传播,
如病人在输血时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等。
➢ 以上七种传播途径均是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 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 故可将其统称为水平传播。
➢ (二)核实诊断,验证暴发
对病例结合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 出诊断,尤其是首例和首批病例。
➢ (三)初步调查
1、首例病人调查 2、发病情况调查:暴发的时间、地点、疫情趋势(继续发展还是
下降),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点。 3、人口和环境情况调查 4、初步判断,提出假设:可能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5、采取措施:抢救病人,传染源隔离;消除可疑因素;采集标本;
➢ 6、在当地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
➢ 7、对疫情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防疫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能验证初步的 调查分析是否正确。
有无续发病例及新疫区的出观,是防治措施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 之一。
如果发生续发病列,说明其效果不佳成贯彻不力,也可能是因为 初步的调查分析不正确。
因此,需要对疫情趋势进行估计,拟定继续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进 一步的防治措施,以彻底控制疫情
调查了解,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控制暴发、消除疫情。
➢ 暴发调查的目的
一是确定疫情性质,就是确定本次暴发的性质; 二是查清暴发危害程度,就是疾病三间分布; 三是查明病因和暴发影响因素,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 四是确定高危人群,并且予以有效的保护; 五是制定切实措施,控制疾病暴发和流行,并总结经验教训,避
➢ (2)经水传播
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入所致,也可因
粪便、污物污染水源所致 生物恐怖主义对饮用水源的故意污染同样值得警惕。
➢ 经饮用水传播流行特征
一是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二是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三是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是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什么物品、污染的范围
在病人可能传播范围内开展病例搜索,主动发现可疑病人 尽快确定疫点、疫区范围,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消毒、停业整顿
等)。
➢ 4、调查并登记密切接触者:
对于某些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传染期内的密切接 触者,有可能已经被感染,而存在发病的可能
因此,要对接触者及时进行调查,根据此种疾病的传染特点,区 分密切接触和一般接触者,查明哪些人应该接受医学观察或留验, 哪些人应该接受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应该进行什么 检验等。
➢ (6)经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主要是传播一些肠道寄生虫(蛔虫、钩虫)及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破伤风、炭疽)所致的感染。
经土壤传播传染病的意义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人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以及个人的卫生习惯和劳动条件等,如赤脚 下地劳动易患钩虫病,有破损的皮肤接触土壤易患破伤风等。
经飞沫核传播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 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 式传播。
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可 经尘埃传播。
➢ 流行特征:
一是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二是冬春季节高发; 三是少年儿童多见; 四是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 五是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
环境消毒。 6、尽可能使用已近发布的调查表,特殊情况制定调查表。
➢ (四)深入调查 即对疫情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
1、病例调查:实际发病数(尤其是首发病例或首批病例),不要 漏病例,不可误诊。
2、非病例调查:未发病的同一单位的人员进行调查,以找出疾病 暴发的原因。
3、人口调查:疾病暴发时发病单位的总人数,用于罹患率的计算。
通过个案调查(即对单个病例的调查) 核实发病情况 查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基本信息、发病的原因和条件, 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追踪其密切接触者,搜索疑似病例,判断疫点范围及可能蔓延的
范围, 评估已经采取的措施质量,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续发,控
制疫情扩散。
个案调查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弄清一个病例的发病原因和条件, 控制疫情扩散
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二、调查内容和步骤
赴现场调查前需对此次暴发的基本病情和分布特征作一般性了解 并根据所获得的初步信息,对疾病性质和暴发原因作出初步估计 决定调查组成员,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在多数情况下,首先根据经验采取常规初步措施,然后在暴发调
查过程中不断修正。 暴发调查遵循的原则: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也是为了积累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资料
所以必须把发病的现场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该病的传播途径,详 细观察和记录与发病有关的各种因素
。如果有两例以上的病人,则必须查明他们之间有无相互传染的 关系。
➢ 二、调查内容和步骤
➢ (一)调查内容
1、一般项目:即病人的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住址,工作单位等。
4、流行因素调查:生活和卫生状况、可疑的水源或食物及厨房卫 生进行重点调查。
5、实验室检查:对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厨房环境和可疑食物 或水源进行病原学检查。
➢ (五)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1、资料整理 • 调查卡片内容是否完整;诊断是否正确;其他资料是否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