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赤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赤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赤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赤城县旅游资源分析 (1)一、旅游资源环境背景 (1)1、地质构造 (1)2、水热条件 (1)3、森林与草原 (1)4、社会经济 (1)二、旅游资源区域划分 (2)三、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 (2)1、技术依据和方法 (2)2、旅游单体列表 (2)3、主要旅游资源单体陈述 (3)四、旅游资源评价 (6)1. 评价依据 (6)2、旅游资源的量值评价 (7)3、旅游资源的品质评价 (9)五、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10)1、拥有的旅游资源总量在全国属于中等,但部分旅游资源类型数量所占的比例较高 (10)2、旅游资源的属性不平衡,自然类旅游资源占较大优势 (10)3、旅游资源的总体质量较高,部分旅游资源具有地区垄断性 (10)4、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组合关系较好 (11)5、原生型自然旅游资源占有较大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度较低 (11)6、旅游资源地域过渡性质明显,可以起到区域调节、承上启下的作用 (11)第二部分赤城县客源市场分析 (14)一、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4)1、赤城县国内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14)2、赤城国内客源市场地域结构分析 (14)3、旅游目的分析 (14)4、旅游者住宿比例和花费 (14)5、游客旅游方式分析 (14)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14)1、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4)2、国内旅游市场特点 (15)3、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15)4、周边客源市场分析 (15)三、旅游市场细分与定位 (17)1、国内旅游市场定位 (17)2、国际旅游市场 .............................................................................................................................. 17第三部分赤城县旅游区域生态与环境问题 (18)一、赤城县生态环境评价 (18)二、生态建设与保育 (18)1、天然林保护工程 (18)2、荒山和城市特色绿化 (18)3、古树名木保护 (19)4、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19)5、处理环境污染 (19)三、旅游区环境保护 (19)1、环保硬件建设 (19)2、环境保护宣传 (19)3、分区保护要点 (19)四、旅游环境整治规划 (20)五、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20)【附件1】大海陀生态与环境 (21)【附件2】黑龙山林场生态与环境 (2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6月第一部分赤城县旅游资源分析一、旅游资源环境背景1、地质构造赤城县位于河北省北部,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报告(2)

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报告(2)

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报告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

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确保农业观光休闲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突出特色。

每个农业观光休闲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这些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区。

例如,可以依托当地的农产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体验项目,或者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观光休闲区。

再次,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注重功能分区。

农业观光休闲区一般包括农业生产区、观光游览区、休闲体验区等功能区域。

我们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确保各个功能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

在农业生产区,我们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兼顾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绿色化,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观光游览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打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游览步道、观景平台、休闲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

还可以举办各类农业主题活动,如丰收节、采摘节等,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游客的体验。

在休闲体验区,我们要注重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项目。

可以开展农产品采摘、农业体验、农家乐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

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业观光休闲区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注重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可达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完善休闲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是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的核心。

观光农业规划方案

观光农业规划方案
(4)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农业知识讲座、实践活动,提高游客的农业认知;
(5)特色农产品销售: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项目实施
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扶持,为项目申报、审批、建设提供便利;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合作、社会融资等多种途径筹集项目资金;
3.技术支持: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生态效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项目市场竞争激烈,游客需求变化快。应对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营销策略;
2.技术风险:现代农业技术更新迅速。应对措施: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
3.政策风险:政策变动对项目产生影响。应对措施: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3)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4)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项目申报和实施。
2.项目布局
项目分为以下四个功能区:
(1)农业生产区: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开展绿色、有机、高效的农业生产,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等活动;
(2)农业景观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景观,设置观景台、休闲步道等设施,供游客游览观赏;
4.人才培养: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5.市场推广: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宣传和推广,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五、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坚实基础;

西山村简介

西山村简介

后城镇西山村简介
一、村情概况
西山村位于镇政府西侧2公里,总面积3.13万亩,耕地面积1881亩。

全村537户、1366人,外出务工人员196人,党员70人,其中,流动党员30人,建国前老党员1人。

该村是赤城县2013年市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重点村和环首都民俗旅游示范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自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以来,在2012年完成改电增容、村两委活动室建设、街道硬化、河道治理和“四清四化”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2013年累计筹资120余万元,硬化街道1000米,新建200平米文化广场1处,增设健身器材6套;新打机井1眼,建蓄水池100方,解决了西山主村和其自然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垃圾池15个,配备移动垃圾箱20个,新安装路灯15盏;种植花草300多平米,补栽通道绿化树木500余株;落实危房改造户17户,新改造庭院10户,完成了改厨改厕工作。

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5上半年,镇村干部争取资金完成学校翻修;为方便百姓出行,张家沟村硬化道路850米。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村共引进实施了3个项目,一是飞行小镇项目,预计总投资10.3亿元;二是龙和农业观光园区,计划投资8000万元;三是发展民俗村旅游,计划发展农家院30户,引进“一村一品的玉米宴”。

二、发展规划
2015年下半年,龙和农业观光园区还将续建2个草莓大棚。

同时,进一步发展民俗村旅游项目,增建农家院,大力宣传“玉米宴”,打出地方品牌。

西山村在镇村干部努力下,在省市县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项目建设快速起步,为改造农村面貌提升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都市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需求逐渐增长。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集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1.2 目标本次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观光农业基地,提供给游客丰富的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和教育培训服务,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二、项目概述2.1 项目名称观光农业基地项目2.2 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2.3 总体规划本项目总体规划占地面积为XXX亩,分为五个功能区:1. 入口区: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和导览中心,提供游客的接待和导引服务。

2. 农业体验区:提供农作物种植、采摘和养殖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并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3. 休闲娱乐区:设有儿童游乐场、草坪、休闲餐厅等,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

4. 农业科普区:设置展览馆、实验室和农业科普讲解区,向游客传授农业知识5. 农产品展示销售区:提供本地优质农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打造品牌效应。

三、详细规划3.1 入口区入口区面积约XX亩,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和导览中心。

1. 停车场:设计停车位XX个,考虑到游客数量的波动,需解决高峰期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规划停车场绿化带,增强景观效果。

2. 售票处:设计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机,提供多种票务选择。

可引入线上售票系统,方便游客提前预约,减少排队时间。

3. 导览中心:设置导览服务台,提供观光农业基地的介绍和导览地图,提供专业导游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3.2 农业体验区农业体验区面积约XX亩,提供农作物种植、采摘和养殖等体验项目。

1. 农作物种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如水果、蔬菜、花卉等,让游客亲自动手种植、浇水、施肥等。

2. 采摘体验:建立采摘区,让游客亲自采摘新鲜水果和蔬菜,提供采摘工具和包装袋。

赤诚县资源概述

赤诚县资源概述

赤诚县资源概述赤城县是典型的山区县。

全县山区占总面积的85.72%,山区面积大,,山中宝藏多,矿产丰富,全县有矿产42种,其中尤以铁矿为多,18个乡镇都有蕴藏。

野生植物有715种,动物资源有184种。

全县人民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鼓舞指引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取得可喜成绩。

•土地资源一、土地现状据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县总土地面积52.87万公顷。

按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分类三种:农业用地39.55万公顷,建设用地0.82万公顷,未利用地12.5万公顷;二级分类10种;三级分类34种。

(一)农用地利用现状全县农业用地面积39.5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8%,其中耕地5.07万公顷,园地0.13万公顷,林地16.98万公顷,牧草地15.89万公顷,其他农用地1.48万公顷。

(二)建设用地现状全县建设用地面积0.8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三)未利用地现状全县未利用地12.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中包括其它土地0.18万公顷,纯未利用地12.32万公顷。

二、土壤类型全县土壤面积50.9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34%,其中耕作土壤5.07万公顷,根据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分4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124个土种。

三、土壤表层质地(一)质地分布规律赤城县土壤质地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成母土质、水、风。

从靠近坝头的独石口、马营、猫峪一带起由北向南或以河流的走向由上而下土壤质地逐渐偏重。

(二)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从1984年土壤普查化验结果和作物产量调查分析,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密切相关。

质地细,养分含量就比较高,粮食产量也相应较高;质地粗,养分含量就少,保肥力差,粮食产量低。

(三)土壤耕层养分赤城1984年土壤普查,按国家分级标准衡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为中等水平,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为中下等水平,速效钾为中上等水平。

开放的赤城 发展的赤城

开放的赤城 发展的赤城

开放的赤城发展的赤城邱建国;安守惠【期刊名称】《探索与求是》【年(卷),期】2000(000)010【摘要】赤城县位于北京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属山区县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是传统的农业县。

赤城近邻北京 ,属环京津地区 ,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 ,探明的矿藏有36种,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金、白银、铅锌、石墨、石英石、沸石等 ;生态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丰富 ;林、牧、水利资源也很丰富 ,是河北省林业发展重点县。

赤城县资源多 ,种类全 ,便于开发利用 ,具备构筑山区特色经济的比较优势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们这样的山区资源大县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区域优势 ,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的优势 ,壮大发展以黄金、白银、铅锌为主的贵重金属主导产业 ,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后续主导产业 ,建设仁用杏、错季蔬菜、畜产品三大龙型产业链 ,构筑多点支撑的特色经济基本框架 ,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以贵重金属、旅游、特色农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调整工业结构 ,发展壮大矿产开发业。

我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确立了大力开发...【总页数】2页(P)【作者】邱建国;安守惠【作者单位】中共赤城县委;赤城县人民政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相关文献】1.赤城县气象信息服务“三农”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陈少波2.赤城县尾矿综合利用制取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J], 梁浩;黄靖;赵霄龙;戚仁广;马海利;马慧;郭瑞卿;邹军;许昂;凡培红;曹力强3.庆阳市苹果营销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以赤城乡苹果为例 [J], 曹磊;陈秉谱4.赤城县经济型防护林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J], 王学勇;王春玲;吴炳奇;朱亚伟5.赤城县榛子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J], 王春玲; 姚昱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赤城项目策划书

赤城项目策划书

赤城县汉仟山农业科技生态园总体规划书公司名称:赤城县汉仟山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前言在“绿色”和“生态”观念日渐普及,城镇化日渐扩大,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的今天,走科技农业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农业跳出传统模式,拓展出科技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运动农业、长寿农业等农业产业链。

科技农业园区是采用生态园模式,将农业生产、自然风光、科技示范、娱乐活动、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目录前言一、总体规划纲要二、项目开发商三、项目地址四、项目现状五、项目内容〈一〉主题定位〈二〉目标定位〈三〉园区分布1、科研基地2、温室大棚3、药材基地4、假日农场5、园艺景观6、荷塘月色7、农产品加工8、花卉基地8.1、苗木种植8.2、园艺种植8.3、鲜花种植8.4、温室种植8.5温室花卉种类9、鲜切花基地10、特种养殖基地六、规划设计原则(一)生态的原则(二)高效益原则(三)参与性原则(四)突出特色的原则(五)文化渲染的原则(六)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原则七、实施流程规划八、项目管理九、项目营销十、投资概算十一、效益分析十二、总述一、总体规划纲要(一)、背景意义农业进入新阶段以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农业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农业转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总体目标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到2017年示范园完成预期建设目标,2018年示范区初见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科技园区。

具体指标为每亩土地产值10000元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5000元/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赤城县环首都经济圈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根据中央、省政府指示精神,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服务首都中对接北京,加速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壮大赤城县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11年-2015年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赤城县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一是观光农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赤城县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农业发展新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得到初步发展。

全县现有各类大小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5个,规划建设面积1万余亩,2010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解决当地就业300多人。

二是产业特色日趋明显。

近年来,赤城县不断壮大特种水产、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畜禽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彰显农业特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体,融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生态餐饮、休闲垂钓、科技科普、休闲购物、乡土民俗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载体建设加速推进。

加快建设京北第一水城,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白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成了白河湾公园,黑龙山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赤城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特色。

四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赤城县东与承德接壤,南与北京毗邻,西与崇礼、宣化交界,北靠坝上沽源县,是连接宣张,承接京蒙,贯穿丰承的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112国道横贯东西,赤宝线南赤公路穿越南北,公路总里程达1590公里。

随着张唐铁路和京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沟通京冀蒙的重要枢纽作用日益显现。

特别是与北京山水相依,县城南距北京公路里程仅180公里,到京张高速公路沙城入口仅70公里,西距正新建的张承高速崇礼入口55公里,东距丰宁仅141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同时,我县没有大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加之多年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积极治理土地沙化,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我县具备了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为首都北京游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

赤城县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差、底子薄。

“十一五”期间,赤城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后劲,但由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

一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还未完全到位,规模效益还未完全显现。

二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量级品牌不多,农业节庆项目不多,市场吸引力不够,尚未形成凝聚人气的休闲观光农业体系。

三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相对松散。

四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条件、产业规模、人才队伍、消费水平等同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1、自然资源优势:县境周围群山环绕,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纵贯南北。

河谷之间,高山起伏,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下降,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分布。

县内无污染的工业企业,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二级以上,绝大多数在一级以上,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2、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赤城县坚持农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畜牧、仁用杏、中药材、特种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育了样田出口蔬菜、赤城精细菜、东万口设施蔬菜、大海陀架豆、龙关大陆菜等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4.68万亩。

食用菌大棚达到480个,建成了样田、田家窑、东卯、龙关、独石口、云州等九大产业基地,年生产各类菌棒500万棒。

发展高标准育肥牛养殖小区6个,年出栏1.8万头。

培育了云州、后城、雕鹗特种渔业养殖场,养殖面积发展到200亩,全县冷水鱼年产量可达300吨,成为京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梅花鹿存栏达到2000只,肉鸡、柴鸡养殖发展到80万只。

仁用杏种植面积达150万亩,杏核年产量5000吨。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发展黄芩种植4.2万亩。

3、区位资源优势:与北京山水相依,是北京的饮用水资源基地、生态保护屏障、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全县有4个乡镇与北京2个县4个乡镇毗邻,和北京边界达150多公里,在北京北部与河北省交界的四个县中居第一位。

县城距北京公路里程180公里,进京时间仅2个多小时,具备接受北京的旅游市场、资金辐射和大都市影响带动的先天条件。

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服务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赤城县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立足现代、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的特色生态区,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基本原则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最大生命力在于体验。

为此,赤城县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度”、围绕一个主题,即提高农业关联度、农民参与度、游客满意度,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坚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突出生产、生态、文化、科教、旅游、载体等多方面功能,建成具有赤城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一要突出生产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加速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品种、花卉和观赏植物,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新农副产品。

二要突出生态功能,规划和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

将农业生产基地、产品消费市场、休闲观光场所结合在一起,突出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效果。

以“京北第一水城”建设为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要突出文化功能,开发和完善农业休闲观光区。

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建立乡村休闲特色农庄,体验农家乐趣,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民俗风情,挖掘乡土风情的文化积淀,串点连线,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假日农庄、特色农业节和乡村游。

四要突出科教功能,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主题园区。

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农业科技科普,展示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拓展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

五要突出旅游功能,加快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场所。

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别是乡村游等农业旅游项目。

通过先进现代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及淳厚的农家风情,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快乐及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在参观游览体验中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六要突出载体功能,扩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

通过举办各类农业采摘节、观赏节,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做大做强农业节庆、节会,推动经济发展。

3、发展目标赤城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以建设“京北第一水城”,打造“京北第一生态观光农业县”为目标,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生产活动、乡风民俗为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休闲观光为特色,建成各景点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5年,生态观光农业投资总额达到近百亿元,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

四、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及重点产业项目1、区域布局根据赤城县的区位特点、农业资源分布、现实发展状态和长远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三条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

一是以黑龙山民俗村为代表的体现自然归真的黑河流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主要景点包括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山民俗村、塘子庙温泉度假村、井儿沟现代农业观光园等。

二是以赤城县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体现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白河流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主要景点包括云州水库、白河湾公园、摩天岭滑雪场、温泉度假村、赤城县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赤城镇水上游乐园,样田白云山九连洞、后城玉米迷宫、独石口冰山梁、云州金阁山、龙门所沙沟仿古城等。

三是以大海陀农耕文化体验园为代表的体现游客亲历农味的红河流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带,主要景点包括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农耕文化体验园、大海陀五味子、树莓采摘、雕鹗金红苹果采摘、黄芪茶制作等。

2、重点发展项目一是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要求,计划投资15亿元在赤城镇建设占地300亩的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设置四大功能区,三大展示厅。

即特色农业示范区、高效农业生产区、现代高科技农业实验区、观光农业旅游区,高科技产品展示厅、最新农业技术展示厅、最先进农业设备展示厅,园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并建成京北最大的太空种子繁育基地。

二是建设一批观光农园,计划投资10亿元,扩建、新建包括独石口攀宝农业科技园,云州吕合堡垂钓园,样田六合农业科技园,等大型观光农园。

通过开放菜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入园摘果、摘菜、赏花、垂钓享受田园乐趣,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乐趣,更能达到休闲的效果。

三是建设大型水上游乐园,结合白河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在赤城镇建设一座占地3000亩的集垂钓、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水上游乐园。

四是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

计划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云州水库、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及沿国道、省道建设万亩万寿菊观光带。

同时投资15亿元,在后城镇建设一座占地5000亩的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玉米迷宫。

建成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融体验性、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

五是计划投资5亿元,在三道川乡黑龙山村建设民俗村,让游客体验原生态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俗活动,让游客有返朴归真的感觉。

六是投资3亿元计划在大海陀建设占地3000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园,让游客亲自参与到农事生产活动中来,既增长了农耕知识,陶冶了情操又从中得到了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