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校区场地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校区的调研报告

校区的调研报告

校区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校区一、引言校区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运作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校区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校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0份有效问卷。

调研对象涵盖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个角色,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1. 校区规模校区规模是评估一个学校校区的重要指标之一。

调研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对现有校区规模感到满意,认为校区设施和资源充足。

然而,仍有20%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校区规模不够大,希望增加校区面积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

2. 校区环境调研结果显示,校区环境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校区环境整洁舒适,但还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对校区环境的清洁度、绿化率和噪音控制有一定的不满。

3. 校区设施学校设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直接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校区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育设施表示满意,但对于食堂、体育馆和宿舍等生活设施的满意度不高。

4. 校区安全校区安全是学校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对校区安全措施表示满意,认为学校在安全方面做得不错。

然而,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对校区的安全措施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教室门窗的安全性和安全巡逻等方面。

四、问题分析1. 校区规模不足20%的受访者认为校区规模不够大,这意味着学校需要进一步扩展校区面积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

如果校区规模不够大,学校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校区环境问题40%的受访者对校区环境的清洁度、绿化率和噪音控制有不满意的意见。

这可能与学校在校区环境维护方面的投入不够有关。

学校应该加大校区环境的改善力度,提高校区环境质量。

3. 生活设施不足部分受访者对校区的食堂、体育馆和宿舍等生活设施表示不满意。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近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到新校区的调研指导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新校区的情况,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新校区的基本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对此次调研指导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对新校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与校区领导和教职工
的交流,我们了解了新校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新校区的教学设施、学生情况、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校区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
完善、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新校区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调研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最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调研指导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比如,我们建议新校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案,包括加强与新校区的沟通和协作,开展师资培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等。

通过这次调研指导工作,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新校区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新校区的发展,为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到新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总结
近日,我们前往新校区进行调研指导工作,旨在为新校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新校区的现状和需求,同时也为新校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我们对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在调研
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楼的数量和教室的大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新校区的教学资源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其次,我们对新校区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在调研
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同时,学生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活动的丰富程度和学生社团的建设等方面需要加强。

最后,我们针对新校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建议新校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教学楼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引进和更新。

在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方面,我们建议新校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和学生服务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通过本次调研指导工作,我们对新校区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为新校区
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相信,在新校区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校区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我们的调研指导工作能够为新校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虹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虹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虹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黄彦清 057071107一、基本情况街道有中学1所,小学2所,学校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12997平方,中小学固定资产总价值340.51万元。

中学在校生981人,小学在校生1572人,小学附设学前班学生217人。

中学教职工65人,小学教职工95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街道原有教职工181人,中学安排使用65人,因本学年学生人数突增,按核定编制超编使用,剩余人员调整到虹桥小学;虹桥小学安排使用73人,1人待岗;马房使用20人,1人待岗;中心学校安排8人,成人技校设岗1人;街道共辞代课代炊6人,并已足额支付辞退费26500元,有关人员思想安定;退休4人,调离1人,带薪离职1人。

现全街道共安排使用教职167人,待岗2人。

安排用的教职工中只有3名中学教师专业不对口,但已有1年以上教学经历且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师业务提高方面,具体做法是:一是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使教师成为“博大精深”的多面手,以年级为单位,全员训练,分布实施,狠抓检查落实,注重考核,实行人人过关;强化质量意识,逐步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立了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教学工作规划,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实行教学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奖励、待遇等方面制定了向一线教学和教师的倾斜政策。

各校领导长期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

二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业务尖子,坚持走教育科研之路,坚持以老带新的原则,把培养骨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抓好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需要加强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育教学技能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需要一批能在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领头人。

四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各校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稳定、结构优化目标、规划、措施、投入的四到位。

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

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1、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改革和开拓意识不足,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

校区调研报告

校区调研报告

校区调研报告校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区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对校区设施和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为校区改进和提升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范围包括校园建筑、设施设备、餐饮服务、图书馆资源、教学质量和文化活动等方面。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同时,调研小组成员还进行了校园环境的实地考察和观察,对校区的建筑和设施进行评估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校区建筑和设施大多数学生对校区建筑和设施的评价较好,认为新建的教学楼和图书馆设备齐全、宽敞明亮,能够满足学习需要。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教室设施和体育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2. 餐饮服务学生普遍对校区餐饮服务的满意度较低,认为食堂菜品种类少、口味一般,价格略高。

同时,学生也提出对校区食堂环境卫生、用餐时间和食材质量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3. 图书馆资源大部分学生对校图书馆的资源和设施表示满意,认为馆内书籍丰富,阅览室条件良好。

但也有学生提出希望图书馆能增加电子书籍数量,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方便学生获取和阅读。

4. 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较为一致,认为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课程内容丰富。

然而,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希望能增加更多互动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5. 文化活动学生对校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质量表示满意,认为学校组织的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也有学生表示希望能增加一些创新性和多元性的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校区建筑和设施的维护和改善,及时更新老旧设备。

2. 提升餐饮服务的质量,增加食堂菜品种类和口味的选择,合理调整价格,并加强食堂环境卫生。

3. 加大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满足学生对电子书籍的需求。

4.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调研学校在建情况汇报材料

调研学校在建情况汇报材料

调研学校在建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们对学校在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如下:
一、学校新校区建设情况。

新校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规划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

目前,新校区已完成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

校区规划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工住宅等基础设施,预计将在明年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教学楼、实验楼建设情况。

教学楼和实验楼是新校区的核心建筑,目前已完成地基和主体结构施工,正在
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

教学楼共有8栋,实验楼共有4栋,设施齐全,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三、图书馆、学生宿舍建设情况。

图书馆建设已完成外部建筑和内部装修,正在进行书籍采购和设备调试,预计
将在年底前开放。

学生宿舍区已完成主体建筑,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预计将在明年暑假前投入使用。

四、教工住宅建设情况。

教工住宅区位于新校区的东侧,目前已完成主体建筑和内部装修,正在进行设
备安装和环境布置,预计将在明年初交付使用。

五、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除了基础教学和生活设施外,新校区还规划建设了体育馆、食堂、篮球场、足
球场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部分建设,正在进行后续施工。

综上所述,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新校区的建成将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们将继续关注新校区建设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园实训场地调研报告

校园实训场地调研报告

一、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各高校纷纷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

本报告针对我校实训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旨在了解现有实训场地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校实训场地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调研目的:(1)全面了解我校实训场地的现状,包括场地规模、设施设备、使用情况等;(2)分析实训场地存在的问题,为我校实训场地建设提供依据;(3)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训场地使用效率,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高校实训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我校实训场地的实际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实训场地规模:我校现有实训场地面积约为XXX平方米,可容纳XXX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

2. 设施设备:(1)实验室:拥有XXX个实验室,包括XXX、XXX等;(2)实习基地:设有XXX个实习基地,涵盖XXX、XXX等行业;(3)教学仪器:拥有XXX台(套)教学仪器,满足XXX门课程的教学需求。

3. 使用情况:(1)实验室:使用率较高,部分实验室存在高峰时段拥挤现象;(2)实习基地:利用率较高,但部分基地存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3)教学仪器:部分仪器存在损坏、缺失现象。

4. 存在问题:(1)实训场地规模不足,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实训需求;(2)部分设施设备老化,影响实训效果;(3)实训场地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五、改进措施1. 扩大实训场地规模:争取学校资金支持,扩建实训场地,提高实训场地面积。

2. 更新设施设备:对老旧设备进行淘汰,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实训效果。

场地调研报告doc

场地调研报告doc

场地调研报告doc场地调研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不同场地进行调研,为组织举办会议、活动等提供合适的场地选择,并对场地进行评估和分析。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参与者对不同场地的需求和评价,同时亲自去实地考察了一些场地,以便更好地了解场地的实际情况。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参与者对一个理想的场地有以下几个主要需求:1. 场地的位置要方便,交通便利,尽可能靠近主要交通枢纽和住宿地点。

2. 场地的规模要适中,能够容纳预期的人数,并提供足够的活动区域。

3. 场地要有良好的设施,包括投影仪、音响设备、空调等,以满足会议和活动的需求。

4. 场地的环境要宜人,有充足的光线、舒适的座椅等,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五个不同的场地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以下是对每个场地的简要描述和评价:1. A场地:A场地位于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附近有地铁站和多个公交站。

场地规模适中,可以容纳200人左右。

设施齐备,空调和音响设备都很好。

环境也相当宜人,有窗户可以透光,座椅舒适。

总体评价良好。

2. B场地:B场地位于市郊,交通不太便利,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有一段距离。

场地规模较大,可以容纳500人。

设施尚可,但有些老旧。

环境一般,采光较差,座椅也不是很舒适。

总体评价较一般。

3. C场地:C场地位于访问人数较多的商业区,交通方便,附近有地铁和公交站。

场地规模适中,可以容纳300人左右。

设施较新,空调和音响效果良好。

环境较好,光线充足,座椅舒适。

总体评价良好。

4. D场地:D场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附近有多个公交站和地铁站。

场地规模较小,只能容纳100人左右。

设施较新,但空调效果一般。

环境不错,光线充足,座椅也比较舒适。

总体评价较好。

5. E场地:E场地位于市中心,交通方便,附近有地铁站和公交站。

场地规模较大,可以容纳800人左右。

设施较新,音响效果好,空调效果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桥校区场地设计
调研报告
建筑1101 吴一姣10
张宇涛11
朱婷 12
虹桥校区场地设计调研报告
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同时又是建筑设计的结果。

在做一个设计时,我们必须首先对这块建筑的场地进行认识,通过场地的分析来规划建筑的主要布局,把场地内部的道,绿化,建筑,广场,停车位,其他构筑物等等布置的完善。

只有经过这些后,我们才能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完成建筑设计。

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又要通过对场地的具体布局和规划来衡量整个建筑设计是否到位,车道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停车位布置是否合理,绿化是否满足建筑设计时的要求等等。

只有合理的场地设计才能让建筑真正的融入整个周边之中,使得建筑仿佛是从场地中生长而出的一般。

场地设计可以说是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不外两条:一条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也就是“借景”,借自然之景来为我的环境服务,这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第二条就是改造自然环境,以适应建筑设计的需求,创造人为的环境,称之为“造景”,创造出优美的环境空间。

环境有为生产服务和为生活服务两大类:前者以“造景”来满足场地要求为多,后者则以自然的环境为主要手段来满足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新的建筑群或个体建筑物,应该是场地环境的升华,以提高环境文化层次增强艺术氛围为己任的建筑创作,而不是消极的填平补齐的一堆砖瓦石灰的堆积物。

本次场地调研选择了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也就是我们所在的教学区。

一.背景介绍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国家建设部直属的一所以土木建筑工程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座落在古都南京市中心。

学院的前身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始建于1915年,1933年改建为同济高工。

在漫长的办学岁月中,几度易名,几番迁址。

1951年迁南京现址。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1年学校与南京化工大学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二.学校现状及建筑布局分析
南工大虹桥校区以新模范马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块主要用于教学、实验、体育运动、办公以及学校科研与研究生院等建设,北部地块主要用于学生宿舍和食堂等相关生活服务的建设。

对于虹桥校区教学区建筑的分析,由于学校搬迁等各种因素导致本校区已残缺不全,除主教楼,教三楼及阶梯教室所在建筑其余皆已外租
三.交通分析
在对外联系上,虹桥校区教学区北侧为新模范马路,西侧为山西路,均为城市交通要道,多条公交路线经过,临近地铁,交通便利,与南京市城区联系紧密。

周边湖南路狮子桥都可步行到达,经济繁荣。

但新模范马路的存在也导致了学校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分隔,造成了学生上课的不便,也存在了很多安全隐患,过去很多学生为了贪图便利不愿绕远路走红路灯二选择横穿马路,虽然并未有什么的事故发生,但这是极其危险的,在没有新模范马路以前也决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的不便。

在内部交通上,交通流线简洁明了,很好地利用了建筑间的缝隙,但是人流与车流交集过多,没有很好的做到人车分流,造成了经常会有车在人群间穿梭,虽然车速较缓慢但仍然会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如:行人避让不及造成擦伤或撞伤等。

校区内在建筑周边设置了消防通道,并巧妙的利用了树木分割了停车区域和行车道路。

另外,在拐角有遮挡物的地方设置了镜子,很好的解决了校区内部的交通问题,避免了因视线受阻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交通麻烦。

四.绿化分析
南工大虹桥校区原有绿化图
乔木灌木灌木丛竹林古树
问题:南工大虹桥校区的绿化经过多年,已经不像原规划那样整齐规律,很多灌木丛遭到破坏,如图所示,灌木丛红线并不连续,绿化多为灌木丛夹杂乔木的绿化带,少数为只有草地和乔木的绿化带,由于校区年代久远,校园内有许多古树,已在图中标注出来,很多树木生长茂盛,无人修剪,造成挤占停车位,遮盖绿化中原有小路,影响原有建筑采光等问题,绿化需要重新规划。

参考了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应用以下几条:
1·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不得裸露土壤。

2·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

4·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五.停车位分析
上图是根据调研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所画的停车位的图,红色代表小汽车停车位,黄色代表自行车停车位。

由图可见,小汽车停车位分布比较密集,大约有150个左右的停车位,有横向、竖向、斜向三种停车位。

尺寸主要是米*米。

停车位主要分布在图书馆前面的一片广场内,篮球场周围以及学校后门附近。

自行车分布比较分散,也较少,排布较整齐,但太密集了,未符合2m*的要求
停车位的缺点主要如下:
1.有的停车位太小,2*米,稍大一点的车子就不够放,车位会压到后面低矮的
草坪,。

2.车位布置的太拥挤,甚至图书馆大门入口前也有停车,难以进出。

3.车位上种植的树过于茂盛,导致树枝垂落在车上
4.有的地方没有停车位,却停了车子,导致人行的道路过窄。

大门入口处地上
有些禁止停车,却依然有车子停在那儿。

六.竖向分析
10m以下
10-20m
20-30m
30m以上
作为教学用房,校区内建筑基本都在30m以下,而作为主要建筑的主教楼和图书馆都在30m以上,凸显了他们的标志性。

作为大门周边的建筑都控制在了20m以下,使得大门入口处不会被过于高的建筑所淹没而变得不够显眼。

作为上课用的阶梯教室,因为每个教室柱距都比较大,考虑到结构的稳定和使用安全,阶梯教室所在建筑层高相对比较矮。

七.学校规划原则
空间开放原则
妥善处理虹桥校区各专业的相对独立性和校园整体空间开放性关系
资源共享化原则
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设置不同成都的共用体系,提高教学、生活、绿化、体育等各类资源的共享。

环境生态化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的绿化和景观特点,例如学校的紫藤萝和爬山虎,增加一
些合理的绿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校园可达性原则
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主体,校园规划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学校的规划布局
应注重流线系统及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强化建筑与人的交流,以及人
与人的交流。

校园交通安全性原则
园区内交通应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大批人流与车流的交集,以防发生意
外。

八.场地优化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

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彼此协调,有机结合。

我认为场地总体布局需要考虑的问题有:1)从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考虑所选择场地的具体地点和范围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能否满足。

2)考虑周围环境和条件对建设项目有什么要求,对校园内设施使用者公共利益和周围群众利益将发生什么影响。

?
3)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进行认真考虑,所选场地对学校发展、本校区的功能调整是否有利。

4)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或特殊意义的建筑,还应考虑对保护建筑原有风貌特征和传统文化是否有利,对于不同的场地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的问题。

对于本次的调研,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
绿化优化
改善方案:保留古树,并做好围合保护。

统一整合树木种类,完善乔木周围相应灌木,做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在沿城市主要道路的校园边界种植带刺灌木丛(由于操场为活动场所,所以不宜种植带刺植物,以免对人造成伤害)。

减少建筑物南面绿化,优化建筑物采光。

对保留的绿化进行修剪维护,保证道路上方通行高度,减少对人车通行及车辆停靠的影响。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对校园绿化进行了改良,如下图所示:
绿化优化方案(南工大虹桥校区)
停车位及交通优化
根据对学校停车位缺点的分析,我们对学校的停车位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下图是图书馆前面广场停车位的改进图。

北向的太窄,不适宜有车子进入,所以去掉了草坪中间的两个停车场,左边的停车位去掉一个,以便上面的四辆车能够更好地进出。

图书馆门口去掉两个停车场,便于行人进出。

右边的停车位附近有一棵古树,所以在大树下最好不要设停车位。

由图可知,停车位之间的距离都大约等于7m,便于车辆双向进出,因为广场内停车辆少于59辆,所以只需一个出入口,这些与原来停车位的规划比较吻合,所以保留。

关于交通的改进,我们认为由于学校空间较小,车流量又比较大,可供通行的道路又不多,结合校内停车位,操场边的道路不适合车辆通行,应避开人群,虽然路边设有停车位,但道路较窄,在人行的同时有车辆经过不是十分的安全。

我们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小区外设一个停车场以疏散交通,环节小区内的交通压力,以解放更多的道路供行人单独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