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昀课题及个人简介(14.2.26)

合集下载

名校是怎样练成的(徐昀)

名校是怎样练成的(徐昀)

诚信
专业 有为
材料作文选择命题材料时需要回避的几类材料
热点时政。这几年,高考作文都回避热点时政,因为作文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 和思辨能力,而不是考对时局的看法;否则,就变成了政治问答题了。热点时 政风云变幻,一时难以定论,如果作为题材来命题,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比 如国际关系的忽冷忽热等。 煽情渲染。煽情的材料带有浓厚的主观性,立意比较单薄,不利于学生开放思 维。
学校 教师 学生
进行整体规划 制定训练策略 明确责任分工 注重过程检查 营造训练文化
落实训练策略 抓实训练内容 指导学生训练 检查训练效果 总结训练经验
积极主动训练 用好训练资源 坚持养成习惯 互动集思广益 反思总结提升
19
金太阳教育 sunducation
诚信
专业 有为
“333”单元整体高效训练模式解读
导向不正。生活中有阳光的一面,当然也有阴暗的一面,就好比有白天也有黑 夜一样。容易导向假、恶、丑的材料不选。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本来 就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否则,岂不是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扑朔迷离。现在,有很多命题者喜欢摘录网上或微博上的某些言论或事件来命 题,然而,有些言论或事件一时得不到证实,真假难分,如果将此来命题,就 经不起验证。比如,近段时间发生的灾难事件,如果选取一些网友的言论来命 题,如果调查结果出来,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那这个作文怎么写?当 然,如果客观陈述灾难事件,命题是可以的。
6
金太阳教育 sunducation
诚信
专业 有为
三、训练效益低下的误区诊断
教育理论 认识不透
高效训练 缺乏平台
高效训练 研究不足
7
金太阳教育 sunducation
诚信

一课一练公开课:8年级数学

一课一练公开课:8年级数学
本系列图书共涵盖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提供六年级—九年级同材大纲,通过知识剖析、例题讲解、习题演练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 知识和答题技巧,因此本书精心设置了以下栏目:
【教案】知识要点、重点难点逐一细化拆分
【例题】知识内容、解题技巧逐一模拟突破
【基础练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逐一掌握巩固
【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学习方法逐一完善提升
同时,参与本书编写教师更将其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通过微课程这一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不仅为学 生,而且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谢谢观看
作者简介
徐昀,一课一练原策划人之一,华师大出版社原教辅策划室主任,一课一练之传说之旅副总编,上海文津信 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副总编。
序言
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问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是一个在上海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全新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公开课》系 列图书问世了!本套丛书在传统的课堂同步辅导图书的基础上,可利用二维码一键获取本书全部例题详解微课程 视频,变静态的“学”为动态的“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巩固新知。
一课一练公开课:8年级数学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序言
《一课一练公开课》是一套《一课一练》的升级版。利用二维码和微视频技术为学生提供与教材同步的知识 讲解,重点、难点讲解,经典例题讲解。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后复习之用;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学生 可以通过移动APP的方式,观看教师对知识梳理和典型例题分析讲解的视频课程和完成课堂测试;也可以通过完 成图书上的基础练习和能力提高练习,达到巩固课程内容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下物理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下物理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下物理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徐东林(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ꎬ江苏南通226300)摘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ꎬ初中物理教学愈发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特点ꎬ让学生具有多感官㊁多层次的学习体验感ꎬ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物理规律的学习以及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关键词:初中物理ꎻ体验式教学ꎻ建构主义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7-0068-03收稿日期:2023-03-15作者简介:徐东林(1976.11-)ꎬ男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物理教学研究.㊀㊀体验式教学旨在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学转化为直观可见的物理现象ꎬ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通过强化对物理现象的直观认知ꎬ深化对现象本质原理的理解ꎬ是一种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㊁教师适当引导的新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中ꎬ学生能够体验并参与到物理知识的观察㊁分析和原理形成各个阶段ꎬ重新梳理相关物理概念ꎬ体会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成就感ꎬ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拓展生活资源ꎬ体验学科观念体验式课堂的开展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ꎬ以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乐于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ꎬ实现物理概念的渗透.因此ꎬ教师应结合生活资源进行拓展ꎬ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象ꎬ利用物理原理解决生活问题ꎬ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ꎬ培养物理学科观念的核心素养.1.1观察生活现象ꎬ建构认知模型物理来源于生活ꎬ各种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规律与生活息息相关ꎬ所以观察生活现象ꎬ建构与之相关的物理认知模型ꎬ是增强学生物理学习体验的最佳手段之一.因此ꎬ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ꎬ合理地拓展生活资源ꎬ引领学生以物理学视角观察分析并解释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ꎬ从而建构物理认知模型.比如ꎬ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时ꎬ结合生活中 光的折射 现象开展体验式教学.首先ꎬ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ꎬ 盛满水的玻璃杯中折断的筷子 变浅的泳池池底 天空中出现的三日同辉 等.然后ꎬ结合前几节所学的 光的传播 相关知识引领学生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ꎬ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在上述几种现象中ꎬ都是光线经过了不同的介质ꎬ从空气到水中ꎬ已知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ꎬ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不同介质交界处不再沿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ꎬ教师适当引导ꎬ介绍光的折射原理ꎬ并给出典型的 光的折射 现象的光路图ꎬ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折射现象.结合生活现象分析物理知识原理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ꎬ让学生更积极地主动探究分析ꎬ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出现物理现象的本质原因ꎬ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验ꎬ完成认知模型的建构.1.2解决生活问题ꎬ深化抽象认知学生畏惧物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难以实际应86用ꎬ不了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ꎬ体验不到基于物理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因此ꎬ教师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ꎬ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ꎬ从而深化对物理抽象知识的认知ꎬ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水平.比如ꎬ在讲解«家庭安全用电»这一节时ꎬ引入生活问题:小明家卧室的电灯开关接在火线上ꎬ当开关接通后电灯不亮ꎬ小明基于所学的物理知识用测电笔分别测量开关两端以及灯泡两端ꎬ三个点氖泡都发光ꎬ那么问题出现在哪一段电路呢?引领学生首先回忆测电笔的原理ꎬ当其接在火线上时氖泡发光ꎬ在这问题中当闭合开关后ꎬ开关两端以及灯泡两端测电笔的氖泡均发光ꎬ说明从火线到灯泡这一段电路不存在问题.但是灯泡没亮说明并没有构成一个回路ꎬ因此只可能是灯泡到零线这一段导线出现断路ꎬ导致无法构成回路ꎬ灯泡不亮.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ꎬ充分理解其中的抽象原理并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ꎬ基于生活问题的挑战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ꎬ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提升物理体验ꎬ助力物理学科观念的形成.2设置驱动问题ꎬ体验科学探究物理具有很强的科学探究性ꎬ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ꎬ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物理知识的形成体验ꎬ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因此ꎬ教师应结合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ꎬ合理地设计探究驱动问题ꎬ并给出适当的探究方向ꎬ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体验ꎬ提升物理核心素养.2.1层进式ꎬ由浅入深物理科学探究均需遵循递进的规律ꎬ从物理现象表面由浅入课地分析现象的本质原因.驱动问题的设置也应当具备层进式特点ꎬ充分考虑物理探究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ꎬ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具有递进性质的分层问题ꎬ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探究ꎬ体验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比如ꎬ在讲解«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时ꎬ设计驱动问题引领学生探究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提出层进式问题如下:首先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ꎬ对物体受力分析总结规律ꎬ然后根据总结出的规律探析其中的异同ꎬ最后分析得出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对于第一个问题ꎬ引导学生观察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水中的现象ꎬ会发现体积较小的物体沉底ꎬ而体积较大的物体飘浮在水面ꎬ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ꎬ对其受力分析可以发现漂浮的物体仅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二力平衡ꎬ而沉底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㊁弹力和浮力的作用ꎬ并且浮力+弹力=重力.对比两种情况可以得出规律ꎬ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大小的关系存在物理关联.进一步总结分析可以得出结论ꎬ当F浮ȡmg时物体漂浮ꎬ当F浮<mg时ꎬ物体下沉.设置层进式问题驱动ꎬ将复杂的物理探究过程拆分为便于学生认知理解的简单步骤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物理规律ꎬ还可以加强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体验感ꎬ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ꎬ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2.2实验式ꎬ由表及里实验现象是相应物理规律的最表层体现ꎬ观察实验现象是发现物理规律的最直接手段.因此ꎬ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物理当中的实验内容开展实验活动ꎬ在活动中通过实验问题的设置ꎬ引领学生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ꎬ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ꎬ由表及里实现物理规律教学.比如ꎬ在讲解«物质的密度»这一节时ꎬ开展实验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密度的计算公式ꎬ掌握用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分析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存在关系?如何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所学内容ꎬ学生直观认为密度ρ必然与质量m以及体积V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然后设计实验过程为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体积ꎬ再测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体积ꎬ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其中的数学关系.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ꎬ学生确定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mꎬ用量筒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V.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相同物体的质量比体积为一个定值ꎬ从而可以得出物体的密度ρ=m/Vꎬ之后借助不同物体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探究作为物理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ꎬ教96师应有意识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ꎬ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感ꎬ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地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ꎬ获取相应的实验体验ꎬ实现物理规律和实验探究方法的体系建构.3联系学史知识ꎬ体验责任态度科学责任和态度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ꎬ引导学生了解历代物理学家ꎬ发现并总结相应物理规律ꎬ是培养学科责任和态度的最佳手段.但是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体验感不强ꎬ因此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史内容ꎬ开展体验式课堂ꎬ帮助学生体验物理学科的责任态度.3.1了解曲折过程ꎬ懂得持之以恒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建立都是一个曲折且漫长的过程ꎬ这一过程恰好体现了物理规律探索中蕴含的持之以恒的责任感和态度.结合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实现物理规律的体验式教学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ꎬ还能够充分了解物理规律的发展历程ꎬ懂得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比如ꎬ在«气体的压强»这一节ꎬ结合大气压强的发现㊁证明以及测量的发展过程开展体验式教学ꎬ让学生了解到该物理规律发展的艰辛历程.首先是在1654年ꎬ马德堡格里克市长进行了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实验 ꎬ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开两个抽出球内空气的金属半球ꎬ向学生展示这一实验的过程样图.其次为 托里拆利实验 ꎬ利用水银柱得到了大气压强的表示方式ꎬ该实验将一个装满水银的玻璃管口朝下放进装有水银的槽中ꎬ发现试管中的水银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完全流入下方的槽内ꎬ这一实验在证明大气压强作用的同时ꎬ根据试管内剩余水银的量可以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大小.物理学史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以及责任意识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物理学史的作用ꎬ将其作为体验式教学的素材ꎬ既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ꎬ又可以实现物理学史的渗透ꎬ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情感态度和责任意识ꎬ体验持之以恒的物理学发展规律.3.2借鉴典型案例ꎬ尝试迁移应用物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案例ꎬ每一位科学家最后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学习性ꎬ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典型物理学史当中出现的案例ꎬ尝试在典型案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ꎬ从而实现学史内容的迁移创新.比如ꎬ在讲解«浮力»部分内容时ꎬ引入 阿基米德原理 相关学史.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发现并提出该原理的过程以及实验的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创新ꎬ得到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测力计分别测量入水前后的示数即可得到浮力大小F浮ꎬ基于 阿基米德原理 可以知道F浮=m排gꎬ而m排=ρV排ꎬ所以当根据测力计计算出浮力大小之后ꎬ读出入水前后液体体积的变化得到排水量体积大小ꎬ就可以根据ρ=F浮/gV排计算出液体的密度ꎬ从而实现对 阿基米德原理 的迁移应用.物理学史中的典型案例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基石ꎬ教师应引领学生充分对学习当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解ꎬ掌握历代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思路方法ꎬ从而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ꎬ实现相关物理原理的迁移创新ꎬ加强学生在这一创新过程中的体验感ꎬ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综上所述ꎬ建构主义理论下物理体验式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的体验感ꎬ实现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ꎬ教师需要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ꎬ通过拓展生活资源㊁设置驱动问题以及联系学史知识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考文献:[1]毕家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以 物质的密度 为例[J].中学物理ꎬ2021(5):30-32.[2]赵钧明.建构主义渗透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分析[J].华夏教师ꎬ2018(21):48-49.[3]程春清.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初探[J].物理之友ꎬ2017(4):16-19.[4]洪永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教学[J].考试周刊ꎬ2017(64):164.[责任编辑:李㊀璟]07。

发酵型果酒降酸工艺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发酵型果酒降酸工艺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董冰冰,田方,刘静,等. 发酵型果酒降酸工艺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22):368−37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20078DONG Bingbing, TIAN Fang, LIU Jing, et al. Research Advances on Organic Acid Degradation Process and Its Effects on Flavor of Fermented Alcohol Beverag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22): 368−37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20078· 专题综述 ·发酵型果酒降酸工艺及其对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董冰冰1,2,田 方2, *,刘 静2,蔡路昀1,*(1.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2.浙江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浙江省海产品健康危害因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2)摘 要:适量有机酸能使果酒风味舒爽,口感细腻,但在发酵过程中,果酒中的有机酸含量并不稳定,过高易导致酒体口感涩苦、风味不佳,过低则会使酒体平淡无味,且有机酸的种类也会对果酒风味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留果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调控果酒风味,生产中常采用不同的降酸工艺精准降低果酒中主体有机酸的含量,以达到改善风味、提高品质的目的。

因此,本文概述了果酒中主要的降酸工艺及其原理,分析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探讨降酸工艺对果酒中风味物质种类的影响,并对未来果酒风味调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提高果酒品质和优化酿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果酒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徐伟音乐教研员简介资料(3篇)

徐伟音乐教研员简介资料(3篇)

第1篇一、个人简介徐伟,1975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我国某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多个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2009年起,担任市音乐教研员,负责全市音乐教育的规划、指导、评价和管理工作。

二、教育理念徐伟同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他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他的带领下,全市音乐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1. 注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

徐伟同志提倡将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 强化音乐实践。

他认为,音乐教育要注重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3. 重视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徐伟同志认为,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因此,他致力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徐伟同志强调,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音乐道路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工作成果1. 教学成果。

徐伟同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他所教授的学生在各级各类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2. 教研成果。

作为市音乐教研员,徐伟同志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推动全市音乐教育的发展。

他主持编写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已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3. 师资队伍建设。

徐伟同志注重音乐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荣誉奖项。

徐伟同志在音乐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音乐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未来展望徐伟同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连素对高盐高糖诱发秀丽隐杆线虫形态及寿命改变的干预作用

黄连素对高盐高糖诱发秀丽隐杆线虫形态及寿命改变的干预作用

黄连素对高盐高糖诱发秀丽隐杆线虫形态及寿命改变的干预作用徐婋,卢涛,李珂,徐佳宁,刘小愉,杜鹏云,张成岗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高盐高糖诱发的秀丽隐杆线虫形态和寿命改变的干预作用。

方法 取秀丽线虫进行培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盐组、高糖组、高盐高糖组。

正常对照组加入线虫NGM 培养基;高盐组、高糖组、高盐高糖组下设模型对照组、10 mg /L 黄连素干预组、20 mg /L 黄连素干预组,先分别加入高盐培养基(含0.7%氯化钠的线虫NGM 培养基)、高糖培养基(含1%葡萄糖的线虫NGM 培养基)、高盐高糖培养基(含0.7%氯化钠和1%葡萄糖的线虫NGM 培养基),然后向黄连素干预组中加入相应浓度的黄连素溶液,培养6 d 。

于第1、3、6天测定各组线虫体长、体宽及寿命,培养第6天采用RT -qPCR 法检测线虫类似人胰岛素代谢相关基因daf -2、daf -16 mRNA 。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盐、高糖以及高盐高糖组线虫体宽增加、寿命缩短(P 均<0.05),体长无明显变化(P 均>0.05),daf -2 mRNA 表达升高、daf -16 mRNA 表达降低(P 均<0.05);与高盐、高糖以及高盐高糖组相比,添加黄连素组线虫的体宽降低、寿命延长(P 均<0.05),体长无明显变化(P 均>0.05),daf -2 mRNA 表达降低、daf -16 mRNA 表达升高(P 均<0.05)。

结论 黄连素可抑制高盐高糖诱发的秀丽线虫形态改变以及寿命缩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af -2 mRNA 表达、上调daf -16 mRNA 表达来发挥作用。

关键词:黄连素;秀丽隐杆线虫;高盐;高糖;线虫形态;线虫寿命;daf -2;daf -16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23.26.008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 (2023)26-0035-05Intervention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morphological and lifespan changes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duced by high -salt and high -sugar dietXU Xiao , LU Tao , LI Ke , XU Jianing , LIU Xiaoyu , DU Pengyun , ZHANG Chengg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102488,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berberine on changes of morphology and lifespa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 elegans ) induced by high -salt and high -sugar diet. Methods C. elegans were cultur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 high -salt group , high -sugar group and high -salt -high -sugar group.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added with nematode NGM medium. In the high -salt group , high -sugar group , and high -salt -high -sugar group , we set up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 10 mg /L berberine intervention group , and 20 mg /L berberine interven‑tion group , which were first added with high -salt medium (nematode NGM medium containing 0.7% sodium chloride ), high -sugar medium (nematode NGM medium containing 1% glucose ), and high -salt -high -sugar medium (nematode NGM medium containing 0.7% sodium chloride and 1% glucose ), respectively , and then the berberine intervention group wasadded with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s of berberine solution , and cultured for 6 days. The body length , body width of C. elegans were measured on the 1st , 3rd and 6th days , the lifespan of C. elegans were measured and daf -2 and daf -16 mRNA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RT -qPCR on the 6th day of cultu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 the high -salt , high -sugar and high -salt -high -sugar groups ha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dy width 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lifespan (all P <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body length (all P >0.05); the expression of daf -2 mRNA increased and daf -16 mRNA decreased (all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high -salt , high -sugar and high -salt -high -sugar groups , berberine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dy width and prolonged life span (all P <0.05), but did not af‑fect body length (all P >0.05); the expression of daf -2 mRN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daf -16 mRNA significantly in‑基金项目: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开放项目(FZSW -2021-002)。

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分类解题教学方法探析

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分类解题教学方法探析

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分类解题教学方法探析徐㊀梅(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ꎬ江苏扬州225002)摘㊀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ꎬ应当对高中数学不同类型题进行分类讲解ꎬ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重要的是ꎬ要能够做到融会贯通ꎬ帮助学生自己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ꎬ从而在解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思维ꎬ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融会贯通ꎬ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关键词:高中数学ꎻ思维能力ꎻ分类解题ꎻ解题技能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7-0029-03收稿日期:2023-06-25作者简介:徐梅(1982.5-)ꎬ女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数学对于高中生而言ꎬ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ꎬ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数学中应用题占据较大的部分ꎬ解题的思路㊁方法也非常灵活.在新课标下ꎬ高中数学已经将核心素养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教学目标ꎬ让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ꎬ从而能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从教材上来看ꎬ隐藏的知识和内容是很丰富的ꎬ每个知识点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ꎬ高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ꎬ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㊁科学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1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概念高中数学阶段的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部分ꎬ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㊁培养核心素养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个教学环节.解题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ꎬ在数学课堂上ꎬ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例题ꎬ通过解题教学ꎬ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ꎬ并且能够掌握数学基本原理和特征的一些教学策略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ꎬ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2高中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解题方法2.1巧用实例ꎬ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接下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要围建一个矩形场地ꎬ这个矩形场地的面积是360m2ꎬ其中有一面墙要利用原有的旧墙ꎬ但是旧墙需要进行修缮ꎻ其他三面墙需要重新建筑ꎬ旧墙上要留有一个2m宽的进出口.已知ꎬ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米ꎬ新墙的造价为180元/米ꎬ那么使用旧墙的长度为多少ꎬ修建此矩形场地的费用才能够最小ꎬ最小费用是多少呢?在求解的过程中ꎬ我们知道已知的等量关系ꎬ矩形场地的面积=长ˑ宽ꎻ总费用=维修旧墙的长度ˑ维修费+新造墙长度ˑ造价费用.我们可以设未知数ꎬ假设维修旧墙长度x米ꎬ那么矩形场地的另一边长为360x米ꎬ场地的总费用为y元.由此可得:y=45x+180x-2()+180ˑ360xˑ2=225x+3602x-360(x>2)ꎬ因为xȡ0ꎬ所以225x+3602xȡ2225x 3602xꎬ所以有以下关系式:225x+3602xȡ10800ꎬ由此可得y=225x+3602x92-360ȡ10440ꎬ当且仅当225x=3602xꎬx=ʃ24ꎬ因为x>2ꎬ所以x=24时等式成立.由此我们可以解得ꎬ当维修旧墙的长度为24米的时候ꎬ修建矩形场地的费用最少ꎬ最少为10440元.2.2探析解题过程ꎬ提升分析意识在讲解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ꎬ分析就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ꎬ在四棱锥P-ABCD中ꎬPAʅ平面ABCDꎬ并且ABʅADꎬAB+AD=4ꎬCD=2ꎬøCDA=45ʎꎬ求:(1)平面PABʅ平面PADꎻ(2)假设AB=APꎬPB与平面PCD形成角为30ʎꎬ求线段AB的长度.图1㊀四棱锥立体几何的问题往往要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上述例题中ꎬ如何正确选择解题方法ꎬ学生要进行分析.第(1)小问中ꎬ用几何法解决几何问题是最好不过的ꎬ也是比较容易的.对于第(2)小问ꎬ需要学生进行分析ꎬ通过分析发现ꎬ借助向量来解决会更容易.开始时候ꎬ根据已知条件ꎬ可以得出sin30ʎ=hAB=12ꎬh是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ꎬ且h是由VP-BCD=VB-PCD能够求得ꎬ但是到这一步有的同学就会发现ꎬ由于点C的位置不是容易确定ꎬ所以ΔBCD和ΔPCD的面积也很难计算得出ꎬ所以思路受到了阻碍.这时ꎬ教师就会引导学生思考向量法来解决第(2)小问.经过此过程ꎬ学生们的思路也就不再受到阻碍ꎬ也能够学会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分析ꎬ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突出数学思想ꎬ掌握基本技能如图2所示ꎬ抛物线y=x2+bx+c过矩形AB ̄CD中的顶点AꎬBꎬ并且AB与x轴是平行的关系ꎻ对角线BD与抛物线相交于点Pꎬ已知点A的坐标是0ꎬ2()ꎬAB=4ꎬ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图2㊀抛物线此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进行解答最为合适不过.通过数形结合ꎬ能够利用数量和图形的关系ꎬ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已知点A的坐标和AB的长度ꎬ就可以计算出点B的坐标ꎻ然后把点A㊁点B的坐标代入到抛物线中就可以求出解析式.根据点A坐标0ꎬ2()ꎬAB=4ꎬ可以得出点B的坐标4ꎬ2()ꎬ之后点A0ꎬ2()ꎬ点B4ꎬ2()代入到函数解析式中ꎬ可以得出42+4b+c=2ꎬc=2ꎬ由此解得b=-4ꎬc=2ꎬ由此可以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y=x2-4x+2.由此ꎬ我们可以得出结论ꎬ把数学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㊁掌握数学思想ꎬ并且应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ꎬ提高解题技能.4注重课题研究ꎬ促进观察水平高中数学教师要有对数学课题进行研究的能力ꎬ并且要进行充分的研究ꎬ以此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案例ꎬ让学生在讲解㊁联系的过程中ꎬ巩固知识的ꎬ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ꎬ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效率ꎬ还能够促进观察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解函数的相关解题方法时ꎬ可以精心选择函数相关的例题ꎬ引导学生通过对函数的定义域㊁性质等的观察与分析ꎬ从而解决问题.如ꎬ求解函数y=3+2-3x的值域.这个函数问题我们在高一就有所讲解ꎬ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稍加引导ꎬ学生就可以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自己求出函数的值域.根据题目ꎬ可以得知ꎬ2-3xȡ0ꎬ因此3+2-3xȡ3ꎬ所以函数的值域为3ꎬ+ɕ[).再有ꎬ求函数y=x+1x+2的值域.第一步ꎬ先求出函数y=x+1x+2的反函数ꎬ反函数为x=1-2yy-1ꎻ第二03步ꎬ反函数的定义域为yʂ1的实数ꎻ第三步ꎬ原函数的值域为yyʂ1ꎬyɪR{}.由此可以看出ꎬ在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ꎬ也可以逆向思维ꎬ反向行之ꎬ求解函数的值域ꎬ可以求出函数的反函数ꎬ再根据反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引导学生用这种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ꎬ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ꎬ还能够有效提升解题效率ꎬ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5贯通教学内容ꎬ构建解题思路高中数学知识庞杂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内容着手ꎬ再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ꎬ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㊁有利的解题思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ꎬ着实有一定难度ꎬ因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ꎬ才能为学生构建有效的解题思路.高中生面临复杂的数学问题ꎬ一般会有恐惧心理的产生ꎬ因为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要难得多ꎬ也因此难以产生合理的解题思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ꎬ提高自身的分析和探究能力[1].高中数学教材中ꎬ有很多知识内容是需要融会贯通的ꎬ不能采取题海战术ꎬ更加不能够采取死背硬记的教学方式ꎬ这不利于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例ꎬ如果fx+a()=fb-x()ꎬ求证f(x)图像关于直线x=a+b2对称.解这道题ꎬ首先要理解题意ꎬ然后令x1=x+aꎬx2=b-xꎬfx1()=fx2()ꎬ由此可以得出ꎬx1+x2=a+bꎬ这是一个常数ꎬ所以两个自然变量的和就是一个定值ꎬ这个定值与其相对应的函数值相等ꎬ所以f(x)关于x=a+b2对称.6分类练习ꎬ总结归纳高中数学ꎬ虽然每一个学年阶段㊁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独立的ꎬ但是ꎬ纵观整个高中数学ꎬ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安排ꎬ采取分类练习的教学方法ꎬ对高中数学的解题技能进行培养ꎬ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ꎬ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2].比如ꎬ三角函数的知识内容和解三角形的内容ꎬ都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一个部分ꎬ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的过程中ꎬ要由浅入深地加大难度ꎬ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分类联系ꎬ发现两个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ꎬ进行归纳总结ꎬ从而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能够养成一定的敏感度ꎬ掌握解题思路ꎬ优化解题能力.如ꎬ已知әABC是一个锐角三角形ꎬsinC=32ꎬtanB=2+3ꎬ求角A的余弦值.这道题就是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的结合ꎬ我们已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ʎꎬ所以A+B+C=180ʎꎬcosA=cos180ʎ-B-C()=-cosB+C()=sinBsinC-cosBcosCꎬ根据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同角的正弦值的平方与余弦值的平方和是1ꎬ也就是sinα2+cosα2=1ꎬ已知题中给出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ꎬ以及sinα/cosα=tanαꎬ可以得到cosA=22.总而言之ꎬ高中数学在解题教学过程中ꎬ学生核心素养㊁数学思维㊁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㊁学习㊁练习ꎬ并且需要不断地归纳总结.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ꎬ问题分析㊁思路设定㊁解决方案等ꎬ通过课前充分设计的例题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题思路和基本技巧.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数学思想ꎬ能够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参考文献:[1]张彧红.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ꎬ2020ꎬ14(10):33.[2]付祖勇.分类解题㊀各个击破: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几个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学方法)ꎬ2021(34):14-16.[3]郑波.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培养反思能力 三策略 [J].数学教学通讯ꎬ2020(15):77-78.[责任编辑:李㊀璟]13。

在探究中感悟 在反思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

在探究中感悟 在反思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

在探究中感悟在反思中提高--《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实录
及分段点评
缪徐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三节),是笔者在江苏省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听到的一节教学研究课。

虽然执教的是人教版老教材,但执教者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却给人留下了穿旧鞋走新路的深刻印象。

下文是该堂课的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缪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学生活中的化学学有价值的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实录与反思 [J], 李焱;杨会彦
2.操作中感悟探索中发现——《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实录与反思 [J], 丁松
3.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对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分析与思考 [J], 赵飞;屠志艳
4.重视高三复习中基本数学模型的性质探究——“阿波罗尼斯圆”教学实录及反思[J], 李春秋;郭佩华
5.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自主与互动、模拟与感悟中成长——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一课教学实录与点评 [J], 李其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昀及课题简介
徐昀简介:江西临川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化学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硕士,高考命题研究专家,考试中心特约评论员;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五段二码增分复习法”课题组负责人,金太阳教育研究院试卷与命题研究中心主任。

本次交流的主题是《高考百日冲刺策略》,适合受众:教研员、学校校长、主任、高中基础年级、高三年级高考科目教师,讲课时长约140分钟,讲课时间最好在9点40左右。

准备工作要求(电教设备管理员会前须在会场,以保证电脑与投影正常连接)
一、硬件要求:
1、讲台:立式讲台,讲台上可放置笔记本。

2、话筒:无线话筒,有充足音量且不产生回音。

2、投影:投影清楚不模糊,宜大不宜小,不可用液晶电视替代。

3、会场:不宜选择过大会议室,保证入座率80%以上。

二、环境要求:
1、忌走动。

尽力减少听课人员随意进出,不允许安排无课听讲座,有课上课的现象发生。

2、忌杂音。

会场不接打手机,不出现手机铃声,会场最好配置手机屏闭仪。

3、忌散乱。

听会人员不宜零星排布,应整齐规划且尽量坐满前排。

附其他主要课题:
1、《五段二码增分复习法》
(1)高考备考常见误区诊断与“五段二码”的提出
(2)“五段二码”的时间规划、理论依据及方略概要
(3)“五段二码”对课堂、训练以及教考活动的建议
2、《名校是怎样练成的——“333”整体高效训练策略》
(1)训练效益不高的病因诊断
当前学校教学的现状
当前学校训练的误区
效益不高的病因诊断
(2)打造高效训练有效策略
名校走向成功的启示
“333”整体高效训练
整体高效训练的平台
3、《试题命制与试卷布局》
(1)试题的考查目标与试题的规范、创新(2)试卷的知识、题型、难度结构布局(3)试卷的审核规范与制作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