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导语: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中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然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民革命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但由于国民党右派抬头,中共中央领导人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国共分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艰苦战争。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与努力,克服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的错误倾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使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努力,了解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历程,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和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镇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中心转入农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并在斗争中逐步将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近代史第五章

近代史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悠悠华夏,屹立千年。

巍巍中华,绵延万里。

我们在,我们终将不在。

中国——我们作为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国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意识都远远超前于任何一个国度,只是,我们依旧迷茫了,为什么?因为专制?因为其他国家的入侵?因为目空一切?可能是列出来的所有原因,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总之,历史告诉我们,华夏民族经历了千年浩劫,一百多年来,我们过得不凡。

现在的我们无法体会祖先当时的感受,最多问一句: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日子!苦也好,乐也罢,有一点我们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了。

由此可知,日子一定很苦,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无米下炊。

中国从来就不缺革命者,尤其是在国难临头之时,我们一般不提倡暴力,但暴力起来,会让所有人心惊胆寒,所有的经验及历史都告诉我们,如果想改变,必须通过流血牺牲。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只有打下来的,才是自己的江山,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类似英国和印度的非暴力和平演变。

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很多人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党成立于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诞生的,可以说他们是源于一家。

由于孙中山等人有多年的革命经验,对于马列主义的学习与应用,国民党似乎更胜一筹,在政党成立之初,他们就懂得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完善了自己思想,然而,可惜的是,孙文在第二年就不幸病逝,政党内部出现分裂,与共产党的合作也因此流产。

随后,在蒋介石等人的领导下,国民党在名义上统治全中国,实际上却如唐朝后期,出现了不少“节度使”,如阎锡山、冯玉祥、刘文辉等等,中央名存实亡。

这是一个早产的路线,还没有规划好就匆匆登上历史的舞台,所以结果也是注定失败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人们打打杀杀为的是什么呢?这是千年一问,也被问了千年,所有的革命者在发动革命之前都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考虑这个问题。

国民党因为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而被赶到台湾,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不关注百姓想法的政权都注定走向失败。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对内政策
经济上 对 内 政 策
政治上
实行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统治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经济上: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中心
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他们垄断了金融业,垄断 了全国的工商业和农产品销售、交通运输业乃至 文化事业,成为垄断的、买办的、封建的官僚资 本主义。
坪、茨坪地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斗争
2、三大起义之三——广州起义
时间:1927年12月11日 结果:失败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如何探索中国 革命新道路的? 1、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试验 成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城市不行, 去农村,最终站稳脚跟,实力开始壮大,其 他各地纷纷效仿
1928年12 月29日 改易旗帜
5
张作霖 张作霖被炸死
改旗易帜
张学良
“统一”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东北易帜
张学良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 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 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 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1928年12月,国民党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 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如何取胜?
“我的法宝是游击,敌进我退驻则扰,敌疲我打
退则追。”
——毛泽东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客观条件 决定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7(林绪武)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苦难与辉煌

7(林绪武)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苦难与辉煌
7月13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指出,正处在“革命之危急存亡 的时候”,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
8月9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批评了湖南组 织一个师的军队尾随南昌起义的军队南下广州的错误,认为“湖南 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扩大,所缺的是武装”,建议“要在湖南形成 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 命”,秋收暴动“纵然是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李才链——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21岁)
周以粟——《红色中华》报主编(37岁) 阮啸仙——赣南军区政治委员(38岁) 刘伯坚——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40岁)
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
刘伯坚的《带镣行》
问题三:
由苦难走向辉煌的转折: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创立
•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瞿秋白
动的开始,是全国各地工农暴动的信号‛。
南昌起义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 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 农 革 命 军 第 一 军 第 一 师
“红军”一词的由来
• 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 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 农民自卫军。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 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 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幅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 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 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 • 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井冈山会师, 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中央发布《中 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 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工农革命军 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接着,全国各地的工 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历史启示
必须从国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必须正确对待外国经验,千万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提高党的领导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紧
密结合。
八一南昌起义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 局常委作出了在南 昌举行起义的决定, 随即组织了以周恩 来为首的前敌委员 会,成立了南昌起 义总指挥部。8月1 日凌晨,起义军3万 余人在周恩来、贺 龙、叶挺、刘伯承、 朱德等领导和指挥 下,发动了南昌起 义。
瞿秋白“八七”会议旧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第一,
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文盲 众多,是旧社会广大农村的共同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所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 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 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曾 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 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 以新的形式和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3)革命战略中心转移到农村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 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 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 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 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 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 革命新路在教条主义束缚中破茧而出 • 中国特色革命道(1)继续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还是将主攻 继续走城市中心的道路, 方向转向农村? 方向转向农村? • (2)采取和平夺权,还是武装夺权的斗争 采取和平夺权, 方式? 方式?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启示
遵义会议 • • • • 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反对教条主义,不能盲从 提高自身纠错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感悟
长征精神 •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 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 牲的精神 •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新”在哪里? 在哪里?
•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它是对比大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 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 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 • 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往各国无产 从世界范围上看, 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现实价值
•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 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了最后的胜利 •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 要经验 •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 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 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启 迪作用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认识与理解 历程与探索 特点与创新 意义与价值 启示与感悟
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 了农村, 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 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 1927年 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 经验的科学概括 • 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特点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 走上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避开了敌人统 走上这条道路之后, 治集中的城市, 治集中的城市,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 依靠当地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 地,依靠当地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武 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 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
这条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适合于中国国情 的革命道路,从此摆脱了反动敌人的镇压, 的革命道路,从此摆脱了反动敌人的镇压,寻找 到了能够与敌人抗衡的方法, 到了能够与敌人抗衡的方法,将中国革命引向胜 利 • 阐明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 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 能性 • 进一步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详细地论述了 抗日战争中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