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苏轼》原文与赏析

《念奴娇·苏轼》原文与赏析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1036—1101)是一个全能文艺家,诗词、散文、绘画、书法均有卓著的成就。
在政治上,开始他反对王安石新法中的某些弊端,后来又坚决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他的着眼点主要在是否对人民有利。
因此,新党与旧党都对他排挤打击。
他屡遭贬斥,熬过了冤狱,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波,但他一直乐观开朗,十分旷达。
苏轼是开辟豪壮词派的北宋大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
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俞文豹的《吹剑录》上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苏词的独特风格和此词在整个苏词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四十七岁,是贬谪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
元丰二年(1079)七月,新党何正臣、李定等诬陷他作诗文谤讪朝政,八月即被捕入狱,直至十二月,才被人营救出来,随即被贬谪到黄州来做一个遭人白眼的小官吏。
苏轼本来胸怀大志,受到这一次沉重打击后,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当他游览了赤鼻矶以后,想起周瑜在三十四岁的壮盛之年,就与蜀汉联军击溃了十倍于己的曹魏军队,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而自己在官场屡受挫折,还遭了文字冤狱,功业不就,壮志蹉跎,悲愤满腔,于是写下了这首声情壮阔的词,以抒发自己的复杂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一开始,就气势雄伟,境界开阔,不同凡响。
你看,江流浩荡,时光消逝,英雄人物,尽成陈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语注释】(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品注释:⑴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念奴娇》古诗词

《念奴娇》古诗词念奴娇,词牌名,⼜名“百字令”“酹江⽉”“⼤江东去”“湘⽉”,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百字,前⽚四⼗九字,后⽚五⼗⼀字,各⼗句四仄韵。
另有双调⼀百字,前⽚九句四仄韵,后⽚⼗句四仄韵等⼗⼀种变体。
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舸》等。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天宝中名倡念奴。
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百六,店舍⽆烟宫树绿。
夜半⽉⾼弦索鸣,贺⽼琵琶定场屋。
⼒⼠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声,⼆⼗五郎吹管逐。
”元⽒⾃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关宴,万众喧溢,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遗⾼⼒⼠⼤呼楼上⽈:'欲遣念奴唱歌,那⼆⼗五郎吹⼩管逐看⼈能听否?’皆悄然奉语然明皇不欲夺狭游之盛,未尝置在官禁。
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词潜遭从⾏⽽已。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眼⾊娟⼈”条:“念奴者,有姿⾊,善歌唱,未常⼀⽇离帝左右。
每执板,当席顾眄。
帝谓妃⼦⽈:'此⼥妖丽,眼⾊媚⼈。
’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体之上,虽钟⿎笙竽嘈杂⽽莫能遏。
官妓中帝之钟爱也。
”今按:念奴以有姿⾊,善歌唱擅名于天宝年间,⽞宗的品题“此⼥妖丽,眼⾊媚⼈”,更使之艳名远播。
念奴的明艳娇媚,于是成为⽂⼈艳称的题材,形之歌咏,播于乐府。
元稹诗有“春娇满眼”之句,《念奴娇》曲名,即取义于此。
《念奴娇》曲⼦起源于何时,史⽆明⽂。
王灼《碧鸡漫志》载:“今⼤⽯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中所制曲,予固疑之。
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近世有填连昌词⼊此曲者。
”现存唐五代词作中,并⽆《念奴娇》词作传世。
今传《念奴娇》词,最早的是沈唐“杏花过⾬”⼀阕。
其作年当在北宋嘉祐、照宁之间,则该曲可能起于北宋中期。
宋末元初王仲晖《瓮天脞语》记北宋宋江⼀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李清照《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念奴娇》全词翻译赏析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译文]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
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
[出自] 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有斜风细雨:“有”原本作“又”,据别本改。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
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
宠柳娇花:【《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
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也。
险韵:即用生疏冷僻、难押韵的字做韵脚。
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
口语中常称上头、缠头。
能让人精神振作的好酒,饮多则易醉。
一说“扶头”为酒名。
晨饮少量淡酒以醒神志,谓之扶头。
酒醉逾夜,晨以淡酒饮之,便于醉者清醒,俗曰投酒。
杜牧《醉题五绝》:“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
”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故手棋。
”玉阑干:白玉石栏杆。
慵倚:音雍,懒。
倚:靠。
被冷香消新梦觉:【清彭孙遹《金粟词话》】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香消:香炉中的香已烧尽。
初引:叶初长。
清露:词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于是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两句话。
【清王又华《古今词被冷香消新梦觉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
如游乐词,须微着愁思,方不痴肥。
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拓开,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

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高中课文原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翻译: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念奴娇》注释与赏析

苏轼《念奴娇》注释与赏析苏轼《念奴娇》注释与赏析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根据唐代一位叫念奴的歌姬取的调名。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
亦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赏析: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
凡六人亦复重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表现词人对现实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以及由此引发的隐居避世的向往。
词人的上片主要表达了对现实和官场黑暗的不满。
开头三句离骚痛饮是说人生得意无过于饮酒、读《离骚》。
一痛一笑,激越旷放,但隐含避世之心。
皇甫当年二句,用麦甫故事。
麦甫是东晋名士王衍,其字麦甫,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顾恺之《麦甫画赞》)王衍才气过人,处事异于常人,崇尚老庄之道,后为石勒所害。
死前犹言:呼呜,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不可至今日。
表现其对现实的回避。
王亩苍烟三句用二典故,五亩苍烟化用《池上篇》中退老之地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一丘化用《叙传》中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在此一丘也指退居之地。
西州扶病二句,引谢安故事。
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
然终因位高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
太元十年,谢安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此处用谢安故事表达作者对成就大业的向往。
上片引用王衍与谢安故事,一出世一入世、两种情怀,表现作者犹豫徘徊,只能发出岁晚
忧风的忧患之句。
这首词用典巧妙,言志涤远,用韵清雄顿错,别有铿锵之意。
张宗橚《词林纪事》引范文白语曰:此公乐府中最得意者,确实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