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楂树之恋的拍摄手法分析

合集下载

《山楂树之恋》作品分析

《山楂树之恋》作品分析

《山楂树之恋》作品分析《山楂树之恋》作品分析有人说:“最伟大的作品往往出自于具有纯真灵魂,且思考并不断追寻着生命意义的作家。

”的确如此,只有心灵保持一份纯真,才能使他们能够准确而又不含杂质地洞察这个世界,洞察发生在周围的一切世事,从而书写出非功利性的纯文学色彩的经典著作。

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沈从文的《边城》等等。

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并对我们的人生,甚至是一代人的生活、价值观念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山楂树之恋》也是如此。

一、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作品简介总体而言,《山楂树之恋》是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其故事情节和时下流行的爱情剧非常相似,总结起来无非是是灰姑娘遇见了痴情的白马王子,随后是王子苦苦的追求到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最后王子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是身患绝症)离开人世,然后剩下的就是生离死别的伤感……只是,《山楂树之恋》与这些时下流行的爱情泡沫剧相比,它是发生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即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也正是其发生时代的历史特殊性也就造就了这部个性特异的《山楂树之恋》,它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1975年那段艰苦而又饱含理想的岁月,小说女主人公静秋起初是一个漂亮的城里姑娘,但是由于父亲是地主阶级身份出生,因家庭带有剥削阶级成份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受打击,这在静秋的心理产生了阴影,她骨子里一直很自卑。

当时,静秋下乡之后和一群学生在西村坪体验生活,主要的工作是编写教材。

静秋住在西村坪村长家里,因此有机会认识了小说男主人公“老三”。

老三对静秋是一见钟情,他言谈举止无形中流露出对静秋的喜爱,但是静秋由于身份原因产生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害怕男人的欺骗,起初对老三总是躲躲藏藏。

然而,英俊而又多才的老三虽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但是在他的身上找不到纨绔气,他极重情谊,甘愿为静秋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因此逐渐感化了静秋冰冷的内心。

大学影视鉴赏论文《山楂树之恋》

大学影视鉴赏论文《山楂树之恋》
二、电影音乐的配器特点:民族乐器为主,并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山楂树之恋》电影音乐的配器中民族乐器的运用占有相当的比重,并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是其另一大特色和亮点。
(一)民族乐器的大量运用
(二)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运用
三、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那一夜,老三对静秋说;跟你在一起,我就想飞,我好想带你一起飞,但是我的翅膀折断了,不能陪你飞多久了……老三知道自己时无多日,他把写给静秋的信件、日记、照片等生前物件都装在了一个军用包里,委托他弟弟保存,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那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他在日记上写着: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爱是那么多,时间却是那么的少,尽管静秋与老三的爱是那样苦短,但他们的爱又是那样绚烂。自老三去逝后,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在她看来,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给她的花更红,更艳,因为那红艳的山楂花,流动着老三那殷殷的血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三的殷殷血液,伴着老三的爱,激情巡回地在静秋的血脉里流动着,那流动的爱永远滋润着那红红的《山楂树之恋》……
(二)歌曲《山楂树》的首尾呼应
音乐不仅仅是好听与否,它是文化,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历史环境中的精神。《山楂树》这首歌张导认为这首歌曲是情景歌曲,是对男女主角相识之处的回忆,是一种标志,一定要用这首歌才能紧扣主题,突出这首歌曲在此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再一次地出现了这部电影音乐结构上的首尾呼应。此部电影的序曲和尾奏以及电影开始和结束时歌曲的双重首尾呼应,产生出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音乐内在的结构力更加强大,让整部电影音乐总的艺术结构布局更加完整。这也是此部电影音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彭凯影视剪辑作业《山楂树之恋》赏析

彭凯影视剪辑作业《山楂树之恋》赏析

电影《山楂树之恋》赏析《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所采用的的叙事、蒙太奇应用、剪辑、拍摄等手法都很简洁明了,就如剧中静秋与老三的爱情一样干净。

故事采用了顺叙手法。

以时间为明线,将这部电影的每一段情节用黑底白字的标语连接,逐渐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就像日记一样,记录着静秋和老三的点点滴滴。

同时,导演灵活运用了各种暗示、隐喻和烘托的具体手法修饰,呈递给我们一部精彩的日记式电影,一段属于那个时代的山楂树之恋。

故事中还采用了平行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和因果蒙太奇等。

平行蒙太奇是剧中采用比较多的,例如影片开头静秋来到山楂树前休息的那段,相互之间的镜头转换通过他们的对话连接。

同时,象征蒙太奇也在上面那段得到体现,西坪村的山楂树作为核心线索和静秋和老三坚贞爱情的象征穿插在故事中。

剪辑技巧在剧中用的很简洁,最明显的一个是各段情节的承接递进,都使用渐隐的画面和留白字幕进行切换。

其余的剪接技巧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比较难察觉,推拉摇移的镜头衔接的顺畅自然,动作场景的剪接恰到好处。

交代情节和环境时用了全景和中景,需要体现人物表情和内心活动时也采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描写。

此外,电影的拍摄手法也充分体现了张艺谋的特色,对于他想突出的事物,他给予了与环境不同的一个色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开头西坪村张队长拿的迎接标语,用了张艺谋偏爱的红色,与周遭暗色调的环境比较相当突出。

张艺谋的特色风格还在影片的重要象征山楂树和女主角静秋等上面都有体现。

影片的构图也很精致、和谐,明显是经过精心雕琢一番的。

《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虽然在剪辑表达方面比较平淡,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让人感觉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还有整部电影的画面基本都是暗色调,引导观众的心情变化,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同时暗示故事的悲剧结尾。

然而结尾时的画面色彩却随着山楂树的季节性成长开始渐渐明朗,配合悠扬的歌声、渐隐的字幕和满树开放的白花,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落幕,留下我在无限遐想。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构图分析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构图分析

▲THE FILM影视128影片《山楂树之恋》的构图分析李晓君(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摘 要:电影构图是观众对影片的第一印象,好的画面构图,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还可传递影片的风格和基调,渲染情感和氛围。

电影构图应遵循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及动态原则。

关键词:构图;平衡;变化;动态《电影艺术辞典》将电影画面构图解释为:“被摄体在一定幅度里美的结构,是被摄对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画面分割形式,其中包括光、影、明暗、线条、色彩等在画面结构中的组合关系,共同构成视觉形象。

”在影片中,影片的风格是构图的主要影响因素,影片《山楂树之恋》的风格清新、唯美,带有怀旧情愫,这决定了影片的构图基调是平稳。

同时,画面中呈现了影视构图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 利用“黄金分割法”“三等分法”突出主体主体是画面的趣味点,是影视画面中的支点,是情节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吸引观众的点。

《山楂树之恋》中大量的使用了“黄金分割法”“三等分法”来突出主体。

黄金分割比例是1∶1.618,画面中最吸引人的点被安置在黄金分割点。

而“三等分法”是由“黄金分割法”演变而来,将画面左中右或上中下平分成三等分,而画面三分之一处或横线直线相交的四个点是安排趣味点的最好位置。

影片里欢欢带静秋去找老三时,静秋在等待欢欢和老三时使用的就是黄金分割法,将静秋放在黄金分割点上,使观众的视线落在静秋身上;同时,用近景将静秋的好奇、期待的心情呈现给观众。

静秋从城里回乡,老三去车站接静秋,随后在老乡家里吃饭,导演安排了两人相对而坐,表现出两人的亲密关系。

在这一情节里,创造者把老三和静秋分别安排在画面的左右1/3,更好地突出主体,均衡画面。

影片在采用“黄金分割法”或“三等分法”时多使用的是人物视线方向留白,保持画面的平衡。

2 利用前、中、后景营造画面的纵深感为了营造画面的纵深感,影片中导演多次运用前、中、后景来表现。

前景是将人物或景物安排在画面的最前方,起到陪衬的作用,有时仅取局部。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

《山楂树之恋》叙事手法《山楂树之恋》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来构建其情感深沉、纯净如水的爱情故事。

首先,它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这种角度使得故事的讲述者和作者基本幻化成同一个人,从而让读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全面、深入地剖析故事情节,直达人物内心世界。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还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其次,影片在叙事中巧妙地运用了“重构型”蒙太奇手法。

这种手法通过对时间的重组,如浓缩简化、颠倒时序、交错呈现和平行剪辑等,以“时间畸变”作为结构段落的功能指向,有效地营造了悬念,烘托了环境气氛,并为人物之间的情感发展做了铺垫。

例如,在影片的初始阶段,通过一组横移镜头和摇镜头的组合,将静秋入迷地听着帐篷中传出的苏联名曲《山楂树》与对帐篷外观的投射组合起来,制造了悬念,为老三与静秋相见以及相互倾慕作了铺垫。

此外,影片还大量使用了空镜头,这些镜头不包含人物,主要聚焦在自然环境上,如山川、树木、河流等。

这些空镜头不仅赋予了影片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还通过大自然的纯净和空灵来象征老三与静秋之间“清澈”、“透明”的爱情。

同时,这些空镜头也起到了“留白”的效果,引发观者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最后,从小说层面来看,《山楂树之恋》还借鉴了琼瑶小说的叙事路线,将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爱情描写得纯情而深沉。

通过复制琼瑶小说的要素与叙述规范,小说成功唤醒了读者对早期琼瑶小说的阅读经验,使读者在琼瑶式叙事成规的“启发”下与小说产生共鸣。

同时,小说还通过构建“山楂树”的意象,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老三与静秋之间爱情的纯洁性。

综上所述,《山楂树之恋》通过综合运用第三人称叙事、重构型蒙太奇、空镜头以及琼瑶式叙事等多种叙事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情而纯净的爱情故事,使读者和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山楂树之恋赏析

山楂树之恋赏析

电影《山楂树之恋》赏析欣赏完《山楂树之恋》后,我觉得其实里面所采用的叙事、蒙太奇应用、剪辑、拍摄手法等都非常地简单明了。

就叙事角度来说,主要采用了平叙即顺叙手法。

它几乎可以当作生活记录片来观赏。

它只是很简单地将一个故事中的每一段情节都一一地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呈现出来,就像是一本日记本,每一天的故事每一天记录下来。

它更多的反映生活的本色,目的是为了影片更真实。

同时,导演在每一段情节中,巧妙地借助于各种暗示、隐喻和烘托的具体手法,用一棵开红色花的山楂树来象征纯洁、热烈而美好的爱情。

就蒙太奇应用来说,采用了平行蒙太奇、象征式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和因果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在很多地方都能体现。

譬如,静秋和欢欢去找老三那段,静秋在河堤上等得时候的动作和老三抱着欢欢走向河堤的动作相互穿插表现出来。

象征式蒙太奇方面,这部影片有一个最主要的代表是西坪村那个开红花的山楂树。

作为西村坪那棵开红花的树,它是这部影片的核心线索所在,同时也是静秋和老三坚贞爱情的见证和象征。

结局中,静秋同老三最终也没能实现一起回西村坪看山楂花的愿望,而且象征着两人爱情的山楂树却开着白花,最后还被水淹没了。

这时《山楂树》歌曲渐渐响起。

歌词里情人约会的喜悦与影片中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

老三为了和静秋约会,于是经常到二队加班争取轮休。

这样子变得更有机会接触那些很有可能导致他去世的矿石,同时就使得他更早地离开了静秋。

这是因果蒙太奇的表现。

就剪辑技巧来说,这部电影所采用的也很单一明了。

每一段时间的情节的承接递进,都采用渐隐和留白字幕来进行切换。

除了几个摇镜头和移镜头之外,镜头的切换没有太多技巧,很多是直接地切换。

交代情节环境时采用了全景和近景,更多的是对人物表情的描写时采用了特写和近景。

就拍摄手法来说,很多镜头都是固定在一个焦距内拍摄。

而且,张艺谋偏爱红,红色为血和火的颜色,它代表了对幸福和理想的向往。

所以影片里山楂树开红花,老三给静秋买红衣服等都有体现。

论《山楂树之恋》的拍摄手法

论《山楂树之恋》的拍摄手法

《山楂树之恋》——返璞归真,大巧不工说心里话,这部电影看完,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因为这部电影通篇没有使用任何独特的叙事手法,或者拍摄手段,只是平静的讲述着一个其实很普通的故事。

影片甚至没有用感人的音乐来渲染某些情节,也没有用一些寓意深刻的镜头来刻画某种情感。

仿佛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那样的真实。

看看现在已经几乎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纯真的爱情被视为“傻”“缺心眼”的时代里。

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也相信曾经是有,是可以有这样纯静的爱情。

影片的开头,恬静纯美的音乐做底。

字母没有加任何特效,平静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过,让观众看一分三十秒黑底白字的字幕,张导是何等的自信与气度。

其实也是,如果字幕放在最后,而且飞快的划过,没人能看清,更没人能记得演职人员的名字。

只是,从头到尾直接配上英文字母,看来冲击国际的想法是早已经打下了。

一直都很赞赏张艺谋影片里的色彩,漫天的油菜花,一行人穿行其间,也许只会出现在梵高的化作中。

山楂树下的取景,构图很美。

那一端蜿蜒的石卵路,老三走的很慢,故意让他走的慢些。

我想是为了表现静秋略显忐忑与羞涩的心情。

不知道那一句“就怕以后没时间了。

”为什么总感觉有点特别现代的感觉。

也许是在现实生活中听的太多了吧。

吃饭时老二如同军队点名一般的站起来,有点生硬。

为了表现老二的憨厚与实在,其实还有很多方法。

更何况老二的戏份也很少。

静秋见老三进来,摆弄的钢笔,不问自答的说:“我正写材料呢。

”到是把此刻静秋那种心思描写的很到位,很值得人学习。

老三看的是材料,静秋看的是老三。

那一扇小小的床,没有交代外面的事,却通过静秋的神色就可猜出个七八。

糖、灯泡、钢笔,老三的手中总会带给静秋一丝丝改变,一丝丝暖意。

因为本片开头大多都是根据静秋的角度来描写,而老三的这几次出现,都会给她带来些东西。

不需要描写,就能对老三的人物性格,以及对静秋的影响交代清楚。

静秋说要走时,老三的表情,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信号。

解析《山楂树之恋》的叙事艺术

解析《山楂树之恋》的叙事艺术

解析《山楂树之恋》的叙事艺术作者:李百晓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4期《山楂树之恋》以“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描述了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影片导演张艺谋在渲染这份“纯情”时,亦用一隐一明两条线索构建故事结构。

叙事“隐线”是那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而“明线”则是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

以那棵会开红花的英雄山楂树为故事发展的内动因,整部影片以西坪村初识、县城接站、美丽的误会以及生命的承诺依次向观众展示了这段唯美、纯洁而又感伤的“纯爱”。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毛主席“开门办学”的号召,全国各个学校都派出师生到农村去学习。

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丛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张队长带领市八中的师生们向着他们学习的目的地——西坪村走去。

休息途中,拉镜头的运用第一次将“开红花的山楂树”拉入了市八中师生与观众的视线。

“这就是那棵有名的英雄树呢……”“这棵山楂树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树,是因为它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可歌可泣的场面……烈士的鲜血浇灌了这棵树下的土地……山楂树本来是开白花的,但是这棵山楂树不一样,因为被烈士的鲜血浇灌,它的花色越变越红,到了后来彻底就开红花了……”开红花的山楂树,是编写革命教育课本的最好素材。

开红花的山楂树的特殊教育意义让静秋从心里对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既是对这棵山楂树所代表的意义的无限崇敬,又是对这棵独特的山楂树充满了无限好奇之情。

“文化大革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正是这棵开红花的山楂树的符合时代政治意义的人文特色,使静秋与老三的相识有了共同的话题,并成为两人情感发展的内在叙事隐线。

“清风吹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一首苏联歌曲《山楂树》让静秋听得着迷,也交代了老三虽在艰苦的勘探队工作,生活情调却极富情感与无比细腻,这一场景展现了老三对生活的热爱及其朝气蓬勃的青年气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楂树之恋的拍摄手法分析
《山楂树之恋》犹如那红红的山楂,火热、好看而又酸楚。

唤醒了我们那曾经散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该影片的主要拍摄手法有“蒙太奇”。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例如影片中老三在带领静秋过河时用树枝牵引她的镜头倒影的水中,就是这样的。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

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梗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一、影片主题分析
每个人心中多有自己的“山楂树之恋”,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初恋之歌,虽然青涩,但是真实感人。

《山楂树之恋》的主题表现人的初恋情结,讲述的是那个年代人心的单纯,对待男女之事的保守但却也不失浪漫。

影片努力表现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老三和右派家庭出身的孩子静秋相恋的故事,他们的恋爱没有现代爱情故
事中热烈的床上戏,甚至没有亲吻、拥抱。

但是主人公老三用他那个年代的方式诠释了一个好男人的形象,这个爱情故事的诞生仍然有他的时代背景。

二、影片的叙事分析
影片的叙事简单又朴实,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片段描述静秋和老三的相遇、相约、相恋。

在生产队长家里的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埋下了爱的种子。

老三用一支新钢笔换取了静秋手中的一支旧钢笔,也换走了静秋的心。

影片用了打字幕的形式进行故事转场。

第一个字幕:老三跟静秋约好,等他回来,他会在县城接他。

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约会,影片特别地用一个场景表现他们如何第一次牵手,刚开始是牵着一个木棍过河的,最后两只手慢慢地牵在一起。

第二个字幕:学习快结束,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城里有了对象。

听到这个消息,使得静秋对老三产生了误会也给两个人的情感带来了小小的波澜,直到从乡下赶来的好友告她事实的真相,她才明白了老三对自己的痴情。

于是两个人就悄悄地开始约会,老三经常偷偷地看静秋打排球,还给静秋买了运动衣。

老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对静秋的心声,“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

等你爱上谁了,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是宁愿自己死都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

”两人有了第一次的相拥,老三动情地说“我会等你一辈子”。

他似乎努力在唤醒静秋那颗懵懂的心,让她明白他对她的爱的感觉。

第三个字幕:从此老三常在二队加班,以换取轮休和静秋见面,这种悄悄的约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

里面表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男女恋爱的特殊的方式,老三邀请静秋去河里游泳,两人玩起了水仗,上岸后两人静静地坐在一起没有丝毫的亵渎。

静秋为了争取留校好好表现,暑假在学校干活时,脚被石灰弄伤了,老三十分心疼静秋并且为她买了胶鞋。

老三要带静秋去看受伤的脚,但是静秋坚持不去,老三掏出水果刀在自己手上划了一刀,静秋无奈只好同意去医院看脚。

然后影片又重现了老三骑着一辆单车带着静秋满街跑的浪漫,但是不小心被管教很严的妈妈看到了,妈妈怕静秋转正出问题,要求老三暂时不要和静秋往来。

第四个字幕:老三果然没有再来,直到有一天静秋听说他生病了。

接下
来用了四个比较感人的场景,第一个场景医院不能留宿人,静秋只好在医院的大门口坐了一夜。

第二个场景,老三为静秋争取到留宿的机会,两个人终于躺倒一起,老三说“我就这样看着你,看你一辈子。

”第三个场景,老三给静秋洗脚,他特地从小卖部买了一个有山楂花图案的脸盆。

静秋动情地说“认识你真好”。

第四个场景,他们在河边分别的时候,互相站在对岸,双方做一个拥抱的手势分别。

这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那个时代人在矜持和情感的压抑下,男女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在情理当中的。

影片的结局静秋穿着和山楂果一样鲜艳的红衣服,出现在奄奄一息的老三的病床前,“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一声声呼唤,静秋泣不成声。

“你不是答应我,一听到我的名字,你就会回来吗?”
“我是静秋。


“你看,你不是说我穿红衣服好看吗?我穿着它来了,我穿着它来看你了。

”弥留之际的老三听到静秋的呼唤,他已经不能说话,闭着眼睛的眼角流出泪水。

静秋慢慢抬头一看,老三病床的天花板上,有静秋和老三在照相馆照的那张笑嘻嘻的“友谊照”,原来老三在病床上,天天“仰望”着静秋。

总的来说,该部影片通过使用不同的拍摄手法穿插,是这部片子充满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