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致病及其常用中药(ppt)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内伤病因 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内伤病因 PPT课件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肝易伤。首伤心神。
2、情志太过,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 怒则气上
郁怒、暴怒则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导致气逆上冲伤脑,脑神被扰、 清窍被蒙,出现头胀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眩晕欲仆,失眠,烦躁易 怒,激动亢奋,脉络怒张等阳亢症状。甚至呕血等症。上,指大脑。 阳亢化火,灼液炼津为痰,风火痰瘀交结,上冲于脑,痹(闭)阻脑 络,或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引起猝暴中风、昏(晕)厥,出现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或肢体拘急强直、或纵缓瘫软、或偏瘫抽搐等症。
二、 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饮食无时。 2、饮食不洁:胃肠疾病,寄生虫,食物中毒。 3、饮食偏嗜: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嗜酒。
三、 劳逸失度
1、过劳 劳力过度:耗气伤形 劳神过度:暗耗阴血,伤及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中精气
过劳肥
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凌晨才睡觉,工作越繁忙的人越容易 变胖,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记者、IT人员等是最容易患上过 劳肥的人群。导致原因: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工作繁忙,饮 食不规律;每天都很累,没精力和时间运动;应酬多,容易暴饮暴食 ;时间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通过吃东西来减压等,睡眠不 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使人肥胖。
• 喜则气缓
喜则气缓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精神浮荡,气机弛缓。 过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气不收,甚则为狂。 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 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 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 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 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中医情志病诊治 ppt课件

中医情志病诊治 ppt课件

病例分析
载脏躁,谓“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 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本案因产后失血,血不养肝,肝失 柔和,则肝郁血虚,气郁化火,则兼郁热,以致忧郁心烦, 伴少寐,口苦口干诸症。以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方证 合拍,效如桴鼓。
ppt课件
29
李某某,男,34岁,青田籍,工
人。
因惊恐而患癫痫病,发作时惊叫,
4.活血药物
气机不畅易导致血痛,情志疾病的治疗常使用活血化癖药物,通利血 脉、祛痪止痛,主要用于血行不畅、痪血内结等病证。常用活血祛痪药 物有川芍、红花、桃仁、赤芍、丹参等。由于疲血引起的出血者治疗时, 需在活血祛痪的同时加用止血药物,如仙鹤草、艾叶、侧柏叶、茜草、 棕搁皮等。
ppt课件
23
五、常用中药治疗
胃纳欠佳。 • 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ppt课件
26
就诊过程
• 此为肝郁血虚,内有郁热之证,治以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 牡丹皮10g 焦栀子10g 柴胡10g 炒白芍15g
• 当归10g
炒白术10g 茯神15g 甘草10g
• 浮小麦30g 大枣15g
炒麦芽20g
20191126四情志病的防治原则情志养生调养心神调剂生活调摄情志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141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ppt课件
1
要点概括:
一、情志病概念; 二、情志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三、七情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四、情志病的防治原则; 五、常用的中药治疗; 六、临床医案列举(3则)。

11药本 第三节 七情 (属内伤致病因素

11药本 第三节      七情   (属内伤致病因素

忧则气郁: 过度悲忧则气机郁滞:气短懒言, 胸闷叹息等
怒:
怒伤肝 怒则气上;
喜:
喜伤心: 喜则气缓;
悲:
悲伤肺:
悲则气消;
恐:恐伤肾: 恐则气下源自思:思伤脾 思则气结

惊则气乱 大惊伤心神:、
忧:
忧则气郁
(三) 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许多疾病均可因情绪的异常波动而 使疾病加剧。如高血压患者。
第五节 其他病因 (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痰饮与瘀血

(一)、痰饮
定义: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
病理产物。一般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
饮。 (水湿凝聚则为痰)
(一)痰饮的形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 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 等脏腑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致 水液停聚而为痰。
痰分为: (1)有形之痰: 视之可见之痰饮,如(咯吐出 的有形之痰)。 (2)无形之痰: 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 未被排除的痰,如瘰疬、痰核 等。(只见其症,不见其形)
心在志为 肝在志为 脾在志为 肺在志为 肾在志为
喜 怒 思 忧 (悲) 恐(惊)
七情致病的特点 二 (一)直接伤及五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气血失调多见
(二)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是通过影 响脏腑气机,导致气机运行紊乱而致。 《素问 举痛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 则 气 下 , ``````` 惊 则 气 乱 `````` 思 则 气 结。”
1、瘀血形成的原因: (1)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2)气滞: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血寒:寒性凝滞,血行不畅, 而成血瘀。 (4)血热: (5)外伤: (6)出血:出血后,离经之血未排 除,形成瘀血。

中医情志护理ppt课件

中医情志护理ppt课件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情志致病的特点
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 证。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 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前言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 ,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 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例如,喜爱 和厌恶,高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 奋或恐惧等。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 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时 候,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感到称心如意 ,精神百倍;而在悲哀之时,会感到一 切无望,心灰意乱,认为周围事物都死 气沉沉,甚至伤心坠泪或绝望。中医历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医情志护理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工地内堆放材料的地面及行车路段全 部硬底 化,工 地大门 口设立 洗车槽 。保证 车辆出 入方便 安全, 也有利 于文明 施工。 基础土 方开挖 时,安 排专人 轮班在 工地出 入口冲 洗土方 运输车 辆的轮 胎,避 免运输 车辆轮 胎的淤 泥污染 校院路 面。

中医情志护理-PPT课件

中医情志护理-PPT课件

(一)关心体贴
护士应具备:信赖、态度真诚、热情、 同情心、责任感
方法:有的放矢 生动活泼 耐心细致 实事求是 目的: 使病人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志失调,从开导
和引导病人,为病人分析病情 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从而起到改变
病人精神及身体状况的目的。
14
(二)言语开导
目的:有效地为病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消除 各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从而 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
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正是中 医学情志特殊的治疗护理方法。
(七)暗示法
暗示法指医护人员运用语言、情绪、
行为、举止等给患者以暗示,从而使 患者解除精神负担,相信疾病可以治 愈,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治疗及护理 方法。
望梅止渴
典型例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 病理因素 个体因素
情绪与疾病
据调查,现有50%~80%的 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在遭遇强 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短时 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 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 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 7%死于暴 喜之时。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破 疑释误,阐明真情,分析本质,解除患者的心 理负担,使患者从迷惑中解脱出来。
(四)移情易性
移情即将注意力转移。 易性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
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 一种情志护理方法。
18
(五)发泄解郁
发泄解郁是指通过发泄、哭诉等方式,将忧郁
9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① 愤怒紧张时肾上腺分泌增加,出现呼
吸加深,心搏加快加强,血压增高;
② 惊恐时呼吸则会出现暂时抑制,引起

六淫七情内伤.优秀精选PPT

六淫七情内伤.优秀精选PPT
• 直接伤及内脏 • 影响病情改变 • 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脏腑气机相应的临床表现
暴怒
怒则气上、肝气上逆 临床表现:头胀头痛,面红
目赤、呕血
影响脏腑气机
悲(忧)
悲则气消、肺气耗散
临床表现: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 胸闷,乏力懒言。
影响脏腑气机

喜则气缓 临床表现:精神不能集中,甚至神
志失常,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 息微弱。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性主动:“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 不定的特征。常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中首要的致病 因素。寒、暑、湿、燥、热等多依附于风邪侵犯 人体致病,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 燥等症。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 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 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 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见脘腹冷痛、腹泻 等症。
临床表现: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 如燥邪犯肺,肺阴受损,宣降失可,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等症。
• 易伤津耗气:热邪侵入,一方面耗灼津液,另一方面迫津外泄,故伤 津液。气随津泄,热盛耗气,故易耗气。
• 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潘灼肝经,耗劫津液,使筋脉失于濡 养,而致肝风内动。表现为高热神昏等症;火热之邪侵犯血脉灼伤脉 络,并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
• 易致疮痈: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六淫七情内伤
huahua
六淫
六淫
• 六气和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 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其为“六邪” 。

中医基础理论-七情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七情 PPT课件
which may bring on five moods to produce joy,anger,sorrow, anxiety and fear.”)
五脏主五志
(The Five Viscera Governing the Five Emotions)
心主喜(The Heart Governs Joy) 肝主怒 (The Liver Governs Anger) 脾主思(The Spleen Governs Thinking) 肺主悲(The Lung Governs Sorrow) 肾主恐(The Kidney Governs Fear)
七情
The Seven Emotions
学习内容:The Content
七情的基本概念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even Emotions)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n Emotions and the Viscera Qi and Blood )
七情致病的特点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 of Seven Emotions )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The Implication
of the Seven Emotions)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情志变化。
(The seven emotions refer to joy, anger, anxiety, thinking, sorrow, fear and fright.)
脏腑气血与七情之间的 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Vis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a Qi and Blood and the Seven Emotions)

中药七情PPT课件

中药七情PPT课件

中药七情
19
感谢聆听!
中药七情
20
中药七情
8
相使
脾虚水肿 主:黄芪健脾益气、利尿消肿
辅:茯苓淡渗利湿、益气健脾
主:大黄清热泻火、泻热通便 热结便秘
辅:芒硝润燥通便
目暗昏花 主:枸杞补虚益精、养肝明目
辅:菊花清肝泻火、益阴明目
中药七情
9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中药七情
10
相畏
生姜可以抑制半夏 的毒副作用
半夏畏生姜
--张子和《儒门事亲》
中药七情
17
配伍关系的目的与使用原则
增强疗效 降低毒性 降低疗效 增强毒性
相须、相使 相畏、相杀
相恶 相反
充分利用 必须选用 避免使用 严禁使用
中药七情
18
总结
《本草纲目》“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 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 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 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制宜,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
甘遂畏大枣
熟地畏砂仁
大枣可以抑制甘遂峻下逐水、 损伤正气的毒副作用
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 胃、影响消化的副作用
中药七情
11
相杀
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藤 毒
麝香杀杏仁毒
绿豆杀巴豆毒 生白蜜杀乌头毒
防风杀砒霜毒
中药七情
13
相恶
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中药七情
5
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其原有疗效 (并列关系,1+1>2)
中药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行气散瘀止痛, 用治: 瘀阻肿痛
(1)瘀滞胸胁痛; (2)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 痛经、经闭; (3)疝气痛。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 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 较好疗效。
四、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g。
生、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
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 (1)病情较轻者,单味研末服即有效;
❖ (2)配山楂、麦芽等,可增强消食导滞作用, 治疗食积较重者。
❖ (3)小儿脾虚疳积,可与白术、山药、使君子 等同用。
❖ 2.固精缩尿止遗,用治:

遗精、遗尿。
❖ 3.化坚消石,用治:

结石症块。

砂石淋证或胆结石,现代常与金
钱草等利尿通淋药物同用。
第十章 泻下药
❖ 5. 用于湿热痢疾,黄疸,热淋 。
1)湿热痢疾: ~~黄连、木香 木香槟榔丸 ; (“通因通用”) 2)湿热黄疸:~茵陈蒿、栀子 (茵陈蒿汤) 3)热淋:~木通、车前子、滑石、萹蓄(八正散)
冰冷
心无所依
惊则气乱
惊慌失措、痴、
(心气紊乱) 神无所附
癫、狂
气机郁结
思则气结 脘
食欲不振、
(脾气郁结)
腹痞满、
中焦阻滞
大便泄泻 等
注:
* 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故 七情致病往往首先伤及心、再累及他脏
* 七情内伤五脏,临床上以心、肝、脾三 脏最为多见
2、情志波动,可加重病情
一、可致病 情志太过
【临床应用】
❖ 4. 用于瘀血诸证 。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1)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桃仁、地鳖虫等(下瘀 血汤)
2)妇女瘀血经闭:~桃仁、桂枝 (桃核承气汤)
3)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桃仁、红花等(复元活血汤)
【临床应用】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生军、生川军、生锦纹、 生大黄 酒川军、酒洗大黄 制军、制川军、制大黄
弘景“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 也。” 李东垣:“推陈出新,如戡定祸乱以至太平,所
退出
三、性能特点:
功效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
大黄
退出
大黄
【临床应用】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5)心火亢盛,癫狂失心: ~桃仁、芒硝
(“实者泻其子”)
6)肺热咳喘: ~石膏、瓜蒌 宣白承气汤
(通府气而降肺气,清腑热而脏热亦清。)
7)急腹症 (“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 痛”。)
大黄
【临床应用】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咽痛 。
二、可加重病情——恶化 强调:对患者的精神安慰、精神疗法
痰饮致病特点
1、外至经络肌肤 全身各处,无所不至 2、内至脏腑筋骨 降出入失常
瘀血致病特点
❖ 1、疼痛 ❖ 2、肿块 ❖ 3、出血、 ❖ 4、紫绀 ❖ 5、脉象细涩或结代
饮食不宜致病
❖ 1、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食无定时) ❖ 2、饮食不洁 ❖ 3、饮食偏噬(寒热偏噬、五味偏噬、种类偏
七情致病及其常用中药(ppt)
(优选)七情致病及其常用中 药
注:七情作用于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人的 适应力与耐受程度不同。
七情致病与六淫之别
六淫:自外而入,初起多为表证——外感致病 因素
七情:刺激耳、目感官,直接影响相应内脏,
引起气机紊乱——精神致病因 素
(三)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因素——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 运行紊乱——疾病
噬)
劳倦致病
❖ 1、过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 2、过逸
消导药
❖ 概念: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功效, 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 导药。又称为消食药。
山楂
一来源: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 的成熟果实。
二、主要性能归经
肝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
三、功效与应用
❖ 1. 用于热结便秘 。
1)阳明腑实证:~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大承气 汤)
2)冷积便秘:~附子、干姜等(温脾汤) 3)里实热结而气血虚者:~党参、当归等(黄龙汤) 4)热结津伤者:~生地、麦冬、玄参等(增液承气汤) 5)热痢初起:~黄连、木香。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 清热利湿
1)血热妄行而上溢,如吐血、衄血:~黄连、黄芩等 (泻心汤)
2)火热上炎之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连、黄 芩、丹皮、赤芍等(凉膈散)
【临床应用】
❖ 3.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行瘀通经 清热利湿
1)热毒痈肿:~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 2)肠痈:~牡丹皮等。(大黄牡丹汤) 3)烧烫伤:~地榆等。
【概述】
1. 定义 ❖ 凡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 本类药物多苦,咸,甘。寒,凉。入大肠经为主。
2)作用
❖ 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掌叶大黄
大黄
蓼科植物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根及根茎
退出
大黄
二、处方用名:
大黄 将军 锦纹
五、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 过多者均慎用。
鸡内金
一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
二、主要性能
❖甘,平。
三、功效与应用
❖ 1.消食健胃,用治: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本品消食化积作用较强,并可健运脾胃,
既直接促进食积消化,又健运脾胃以防食积,故
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
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
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横逆乘脾——纳差、腹胀 腹泻
气 逼 血 升 —— 呕 血 、 吐 血 、 中风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精神散乱——发狂、错乱
气虚——气短乏力、头
悲则气消
晕目眩
(肺气耗伤) 气耗——志意消沉、痿靡
不振
失于固摄、气陷于下——二便
恐则气下
失禁、遗精、滑精
(肾气下却) 甚则虚脱——面色苍白、四肢
1.消食化积,用于 (1)肉食积滞证
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要 药。
①食肉不消,单味煎服;亦可与莱菔子、 神曲等同用。
②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与行气药物配伍。
(2)泻痢腹痛。
①用治一般的伤食腹痛泄泻;
②脾虚食滞、纳少体倦、腹胀腹泻、便 下稀薄如水,或者是嗳腐吞酸、脘腹胀痛、 便溏臭秽;
③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身热腹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