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200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积累理论D. 阶级斗争理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资本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共产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D. 社会发展的非主要动力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7.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 夺取政权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D. 消灭私有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B. 按需分配C. 消灭阶级D. 以上都是9.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人的全面发展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 以上都是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属性包括()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运动性D. 多样性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生产过剩B. 资本积累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3.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 消灭阶级差别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 公有制占主导地位B. 按劳分配C.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人的全面发展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D. 阶级差别的消灭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商品生产和交换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 封建主义经济结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积累理论D. 经济危机理论答案:A4.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思想文化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劳动价值论C. 剩余价值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被剥削的本质。

3. 描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B )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 A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 D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性D.主要内容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B)。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定义? A. 资本主义是血腥的剥削制度。

B.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C. 资本主义是劳动者的解放阶段。

D. 资本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理想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哲学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 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科学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理论。

4.以下哪个思想家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A. 法拉第。

B. 亚当·斯密。

C. 达尔文。

D. 列宁。

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以概括为: A. 不断革新,追求真理。

B. 无产阶级的崛起和革命。

C.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D. 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C. 土地的私有制。

D.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

7.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定义是: A.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B. 资产阶级的统治下的社会。

C. 劳动者的解放社会。

D. 公有制的社会。

8.以下哪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A.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预算制度的建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革命精神的崛起。

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条件是: A. 生产力高度发达。

B. 私有制完全消除。

C. 社会公正和平等。

D. 全球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

10.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宿命论的观点是: A.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人类都无法改变历史进程。

B. 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是相互作用的。

C. 历史是由个人决定的。

D. 历史发展是一种偶然现象。

答案及解析: 1. B: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生产和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特征。

2.A: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变化中的作用。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系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B.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12.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物质的可知性1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客观主义B.二元论C.形而上学唯物论D.唯心论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不可知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1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20.哲学上的一元论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21.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庸俗唯物论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2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C.语言的发展D.生产劳动2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27.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28.正确发挥意识能力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2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30.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是()。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性D.两者是完全统一的没有区别3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认为意识是本原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33.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

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分歧D.唯心史观的唯物史观的对立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35.系统论的出现()。

A.否定了辩证法B.扬弃了辩证法C.代替了辩证法D.丰富了辩证法36.说一个人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他看问题的方法是()。

A.唯心主义的B.辩证法的C.形而上学的D.主观主义的3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一;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3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C.发展引起运动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39.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局部或某个阶段发生了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40.对质和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D.事物的特殊矛盾41.质变是指事物()。

A.处于统一、相持或平衡的状态B.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C.在度的范围内的持续和扩张D.发展的连续性42.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客观的、多样性的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固定不变的D.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造成的43.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C.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D.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44.否定之否定律是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地表现出来的B.事物发展过程中关节点上表现出来的C.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阶段表现出来的4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线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46.否定之否定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回到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的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的循环47.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肯定阶段复归,但却是更高阶段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A.折衷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48.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就是一切B.只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斗争性是无条件的D.斗争性可以脱离同一性49.矛盾的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区别和联系是()。

A.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是同一个概念B.政治斗争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C.政治斗争不属于矛盾斗争的范畴D.在阶级社会一切矛盾斗争都不能脱离政治斗争5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和特殊、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问题D.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问题51.事物的质是指()。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52.质与属性不可分割是说()。

A.质与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质与属性是直接同一的C.属性是通过事物自身表现出来的D.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53.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转化为量变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D.质和量的统一和质变中存在着量变54.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B.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C.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D.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5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5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

A.事物发展和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57.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是()。

A.与事物相关联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B.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矛盾的同一性D.对事物发展不利的因素58.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59.矛盾就是()。

A.前后不一致B.势不两立C.不同事物的对立D.对立统一关系60.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A.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与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B.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61.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6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的趋势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D.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的趋势63.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