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读图技巧
1. 确认图片的方向和比例尺。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形和地貌的特征。

2. 观察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和河流等,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异和地形的形态特征。

3. 找到显著的地貌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断层、峡谷、火山、陨石坑等,这些特征经常揭示着地质构造和地球历史的信息。

4. 寻找地层的变化和层理特征。

通过观察不同颜色和纹理的岩石,可以了解地层的变化情况,层理特征揭示了岩石的形成和沉积的方式。

5. 关注构造和断层的方向。

通过观察地层和构造的方向,可以推断出地球的构造特征,如板块运动和地震等。

6. 注意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地貌常常是地质构造的结果,通过观察地貌可以推断地质构造特征,相反通过了解构造特征也可以推断出地貌的形成。

微专题 地质剖面示意图的判读(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考点

微专题 地质剖面示意图的判读(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考点

●考法三 结合剖面示意图考查河流冲淤过程
【例3】[2019·全国卷Ⅲ,37(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 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上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 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 河岸,河岸直立。 (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第(1)题,该地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需要从河流地理条件的特殊 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字材料“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说明该河流所处地区地壳不断抬升导致下切侵蚀 严重,河道加深。再结合上图推测河道两侧没有明显侵蚀,说明两岸岩石性质基本一致或者岩石坚硬,不 易被侵蚀。第(2)题,结合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且降水多为暴雨,坡面侵蚀强,故河流含沙量大,结 合上图可以看出径流量减少后泥沙容易淤积。
D.④
C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 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内力作用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 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2)题,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 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

7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汇总

7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汇总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律。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 布图。
3.应用: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和判断地理问题。
地域差异
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 热量
具有一定的宽 度,呈带状分 布 植被源自动物气候水文 土壤
自然带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积雪冰川 4000 高山垫状植物 3500 3000 针叶林 2500 干旱山地草原 2000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1500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南坡
探究四: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呈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 带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失: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二)改变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形成热带雨林;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形成热带草原 欧洲西部超过北纬60度依然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 美洲西海岸自然带仅分布在狭窄的沿海地区; (三)约束: (四)块状:荒漠地区的绿洲,地势低洼地区的湿地。
什么风的背风坡)
怎样来判断阳坡和阴坡?
23º 26´N
北回归线 夏至 (6· 22) 春分 (3· 21) 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9· 23)
元旦

次年春分 (3· 21)
23º 26´S
冬至 (12· 22)
既是阳坡又 是西南季风 的迎风破
东南信 风的背 风坡
4.雪线
定义:常年积 雪的下界,即 年降雪量与年 消融量相等的 平衡线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考图示]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判读技巧]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地质剖面图判读 PPT

地质剖面图判读 PPT
地质剖面图判读 PPT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 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 矿产分布状况等。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 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D
(2017·南通、徐州联考)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题。
2.图中甲处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B )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2017·如东期中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题。
9.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D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3 中 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 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3 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 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 3 中丙)。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中的褶皱、图 3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 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根本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型例题】(2016届雅安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⑤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砂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练习: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016·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判读技巧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形剖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吧。

一、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变化。

通过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势的高低、坡度的陡缓、山脉的走向等地形特征。

二、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要准确判读地形剖面图,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绘制方法。

一般来说,绘制地形剖面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一条能反映地形起伏特点的线作为剖面线。

2、建立坐标系:在图纸上画出水平坐标轴和垂直坐标轴,水平坐标轴表示剖面线的长度,垂直坐标轴表示海拔高度。

3、标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按其在剖面线上的位置和海拔高度,标注在坐标图上。

4、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标注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地势高低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判断地势的总体高低情况。

如果纵坐标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地势逐渐升高;反之,则地势逐渐降低。

同时,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高度,以及它们在剖面线上的位置。

2、坡度陡缓坡度的陡缓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斜率越大,坡度越陡;斜率越小,坡度越缓。

此外,还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辅助判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3、地形类型根据地形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出所经过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峰通常表现为曲线的最高点,山谷则是曲线的最低点,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分,而鞍部则是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

4、山脉走向通过观察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

如果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呈现东西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东西方向;如果呈现南北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可能就是南北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遂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