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复习最新说明文阅读理解10例带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食量90哈哈哈”,3-4分钟,长则在20前仅剩701234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生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批注——5、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中“立即”这个词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

(二)①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羞荐俎,(古可见,12341.2.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3.不能。

原意是竹叶青酒这一配方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着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不能确定。

小学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2篇)

小学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2篇)

(1)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而且全是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直接A4纸打印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直接A4纸打印使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题3班级姓名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说明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银杏有非常古老的历史。

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

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

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

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银杏长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

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C.银杏和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D.银杏和恐龙一样都灭绝了。

2、第三自然段画“_______”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列数字B.打比方列数字C.打比方作比较D.作比较举例子3、下列不属于银杏树长寿原因的一项是()。

A.有极为发达的根系B.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少C.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D.和恐龙一样悠久4、文中第一自然段画“_______”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A;3、D;4、不能。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

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1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辉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版小学毕业复习计划说明文阅读理解10例带答案

版小学毕业复习计划说明文阅读理解10例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方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连续约3小时。

降雪后一、雾有效地区内能见度由本来的不足20米增添到了300米。

①雾是一种常有的天气现象。

秋冬节气,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1.给以下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汽凝固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类天气现象称为雾。

(1)着陆()(2)迟缓()②雾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来,空气中能容纳必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2.用自己的话归纳雾是如何形成的。

(不超出50字)反之越少。

白日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许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消散,使地面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下降,同时影响靠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可以容纳原来所有的水汽3.文章第③段中划线的“简单”可否去掉?请说出原由。

时,剩余的水汽便凝固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

在大雾天气,飞机不可以腾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4.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了然雾的危害?易发生交通事故。

雾对农业生产也有必定的危害。

,假如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少光照,从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生长,引发病害。

如小麦抽穗时碰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简单惹起赤霉病。

雾对人体健康也有5.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剖析它的作用。

必定的危害。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灰尘、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比往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小学毕业复习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和说明方法及作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雾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

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一定的危害。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

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

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2.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

(不超过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③段中划线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第⑤段所举的陕西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zhuó(2)huǎn1/ 112.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3.不能去掉。

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

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4.文章第③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6.吸湿法。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二、蚂蚁的文明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

(C)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

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

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

“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

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

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

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

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

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

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

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口,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

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

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

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

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

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小题3:.“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在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把这句放2/ 11小题4:.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

”这句中“远远”“所有”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小题5:.人类还有一个新定义——人是文明动物。

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蚂蚁的“文明”?(3分)小题1:劳动情感小题1:列数字举例子小题1:C小题1:不能删去,“远远”“所有”准确说明了蚂蚁的种类之多。

小题1:蚂蚁的“文明”其实是一种本能,蚂蚁的类似于人类的文明但与自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文明又有本质的不同。

三、饮水与健康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

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

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

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

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

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

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

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

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

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

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

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

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

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

已知水占人体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

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

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

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

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

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3/ 11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

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小题1: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小题2: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小题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小题4: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

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

小题1: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

小题2: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3)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4)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小题3: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小题4:示例:我建议大家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

四、聚焦“PM2.5”(1)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3)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其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4)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

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5)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4/ 11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外出,需带口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