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柳州市中考题)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柳州市中考题)

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大歌”就是指
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
“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
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
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
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

模拟鸟叫虫鸣、高
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
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
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
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

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
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

古时候,一
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

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
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

那些声。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潍坊市中考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潍坊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9分)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
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
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

核子还能再分
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
更小的粒——夸克。

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复合粒子。

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
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
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
克组合的复合粒子。

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
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
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
发现而已。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1)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2)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

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

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3)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

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4)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

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

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

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

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5)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

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

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他们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考点七: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附参考答案解析

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考点七: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附参考答案解析

说明文考点七: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常见问法:画线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句子作简要分析。

技巧点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除了准确平实外,还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完成时,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组织答案时,不要忘了加上套话“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宣纸的“前世今生”(2017河南,11-13,12分)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福,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用的皮纸。

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咸,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咸、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

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

还不宜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人工智能2.0》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人工智能2.0》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3分)人工智能2.0(1)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②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

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AI2.0。

③“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④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

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

⑤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

⑥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理,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

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

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

⑦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

⑧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1/9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说明文阅读练习及
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语文阅读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语文阅读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2017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7说明文阅读原文
改变人们生活的智能技术
①智能技术,确切的名称是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一起被世界学术界称为人类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

②智能技术是众多"高科技"中的佼佼者。

它不仅是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而且它的几乎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

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新兴智能技术,究竟怎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我们不妨列举一些事例让大家了解、领悟和体验。

③在大城市里,人们使用交通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和出租车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你有没有想过:一张薄如纸片像名片一样大小的交通卡,为
何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就如此迅速地为你支付了车资?原来是你看不见的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人工智能资费系统承担了整个付费过程:读卡器用无线信号读取并确认交通卡集成电路块中的信息,再按预先设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诸如上车或进站时间、路程确认、分级扣款等一系列操作,还要进行线路间的费用清算、换乘优惠等处理......这些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和相当长时间来完成的作业,却在分秒之间由计算机芯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来代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④你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在每个城市、各个行业都能发现人工智能的蛛丝马迹:银行24小时开放的自动取款机;超市、商场和餐馆中的结帐机、信用卡刷卡机;地铁、轻轨和火车站的自动售票机、电脑自动查询机;宾馆、高级写字楼的自动门禁、房门卡、感应水龙头、冲便器;汽车里的电子导航、倒车自动防撞装置、电子车锁;医院里的电子病历、电子查房、专家诊断系统和异地远程会诊及手术;设备制造工厂的无人化自动装配生产线、自动焊接、自动喷漆;发电站、自来水厂和煤气公司的自动控制、处理、显示系统;学校、培训机构里的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系统;军队的智能火炮、制导导弹、无人飞机及电子模拟军事演习;体育场馆里比赛用的准确电子计时器、起跑器、芯片足球、鹰眼系统等等。

⑤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顾客瑟琳娜走进时装店。

店员带她进了一间被称为"电子试衣室"的房间。

房间里空无一物,四周是与人同高度的巨大电子玻璃幕墙。

接下来,瑟琳娜小姐居然在四面的电子幕墙上看到了商店里所有款式的白色长裤,瑟琳娜小姐选中其中一条后,霎时间,电子幕墙上出现了一个和瑟琳娜小姐身形尺寸一模一样的虚拟模特,她穿上了选中的
白色长裤,并向瑟琳娜小姐滚动展示了在不同角度、不同姿态时的整体形象和服饰效果。

这让瑟琳娜小姐惊喜万分。

因为她不仅再也不用经历那种因为脱衣、穿衣带来的尴尬和麻烦,而且可以更清晰、更自由地欣赏和感受服装的魅力。

⑥专家们表示,作为联系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智能化技术其应用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在21世纪人们将亲眼目睹和体验智能化技术在交通、金融、建筑、娱乐、教育、通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深刻变化,进而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2017说明文阅读题目
1、理解填空。

(5分)
(1)这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的重点内容却是,因为前者作为尖端科技,很难给非行业内人员说清,而后者却是人们的所见所闻,甚至是亲身体验和感受。

(2)这篇文章先说什么是智能技术,接着说智能技术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即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最后说明智能技术的未来前景。

这使用的是顺序。

文章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具体地说明了,使表达更具有说服力。

2、根据全文内容,结合第③段划线句,概括归纳智能技术使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有了改变(即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要归纳出三点。

3、如果从第②段中选择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智能技术的特点的话,哪两个词语最恰当?
4、有人说,智能技术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工作岗位,夺走了许多就业机会,随着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必将造成大量的失业人员,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安。

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说说你的看法。

2017说明文阅读答案
1、(1)依次: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

(2)依次:逻辑、举例子、智能技术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或: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示例:节省了人力(或:减少了劳力)、节省了时间(或:提高了效率)、带来了方便(或:提供了方便)、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或:提高了生活质量)。

3、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