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紫花苜蓿除草剂选择
几种药剂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评定试验

几种药剂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评定试验作者:朱艳华陈芳芳赵伟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7期摘要:通过几种药剂对紫花苜蓿进行播后芽前土壤封闭,比较封闭效果及其安全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施药后2个月内降雨量达117mm的情况下,氟乐灵100mL/667m2对紫花苜蓿有很好的封闭效果,防效达98.7%以上,且其安全性好。
关键词:紫花苜蓿;封闭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16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上海市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上海农场绿肥种植面积逐年加大。
上海农场绿肥种植主要以紫花苜蓿为主,为了能有效的控制紫花苜蓿田的杂草,进一步探索紫花苜蓿田封闭效果佳、安全性好的封闭药剂。
上海农场在2015年封闭紫花苜蓿田杂草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次开展了此次封闭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瑞飞特EC(50%丙草胺先正达公司);氟乐灵EC(48%氟乐灵江苏辉丰);乙草胺EC (50%乙草胺山东三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苜草净(苜草净,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上海农场上农九队二排一号北,前茬作物为水稻。
紫花苜蓿播种时间为2016年11月4日。
田间草相主要以硬草为主,零星繁缕、小藜。
1.3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11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瑞飞特EC80mL/667m2;处理2,瑞飞特EC160mL/667m2;处理3,氟乐灵EC100mL/667m2;处理4,氟乐灵EC200mL/667m2;处理5,乙草胺EC35mL/667m2;处理6,乙草胺EC50mL/667m2;处理7,乙草胺EC70mL/667m2;处理8,乙草胺EC100mL/667m2;处理9,苜草净100mL/667m2;处理10,苜草净200mL/667m2;处理11,清水对照。
每小区面积为26.73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33个小区。
2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纸条送入消化瓶底部ꎬ同样加入 0苜蓿为样品( 榆林
紫花苜蓿样方(20 cm × 20 cm)14 个ꎬ其中一半进
称取试样 0. 2 ~ 0. 5 g 准确至 0. 0002 gꎬ用长
硫酸钾ꎬ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 10 mL 浓硫酸和
收稿日期:2020 ̄02 ̄01 修回日期:2020 ̄02 ̄15
处理
精喹禾灵
粗蛋白 / %
浓度 / ( mLkg - 1 )
2. 66
19. 30 ± 0. 05
a
7. 98
19. 28 ± 0. 10
a
5. 32
19. 22 ± 0. 03
19. 27 ± 0. 15 b
空白
乙氧氟草醚
a
0. 8
1. 6
P > 0. 05
P > 0. 05
P < 0. 05
17. 52 ± 0. 74 b
陕西农业科学 2020ꎬ66(09) :45 ̄47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 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折帅帅ꎬ冯 平ꎬ王 梅
( 榆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ꎬ陕西 榆林 719000)
2. 2 样品处理
在紫花苜蓿盛花期进行短期用药( 分别使用
精喹禾灵、乙氧氟草醚) ꎬ用药 7 d 后刈割ꎮ 将试
验样品置于通风处晾晒 48 hꎬ之后在实验室进行
阴干ꎮ 带试验样品阴干后用粉碎机将样品粉碎ꎬ
过筛后封装标记ꎮ
1. 1 试验样品
2. 3 凯氏定氮仪测定粗蛋白含量
市某紫花苜蓿试验田) ꎬ随机选取无药剂处理的
除草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效应国内外报道较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

种植紫花苜蓿高产,就得这样种,记住这几点,割都割不完紫花苜蓿是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具有营养丰富、饲用价值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多年生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美称。
据统计,我国2013年末,紫花苜蓿种植面积累计保留497万h m2。
苜蓿的生产效益较好,一般亩产鲜草 1 500~2 500 kg,晒成干草 375~625 kg,鲜草以1元/kg计价,亩产值为1 500~2 500元;干草以5元/kg计价,亩产值在1 875~3 125元,高于小麦、玉米亩产值,是调节产业结构的优选作物。
一、播种地准备1.1 选地建立大面积高产、优质苜蓿田时,首先要考虑在撂荒地、盐碱地或旱地种植,并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强、通透性好、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最佳。
苜蓿喜中性至微碱性土壤,pH值6.5~8.0。
酸性土壤不利于根瘤菌形成,如需种植则需要施入适量的石灰,加以调节土壤酸碱性。
苜蓿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如果土壤含盐量超过0.3%时,播前需要灌水洗盐,以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尽量选择在杂草较少的地块上种植。
不宜重茬种植,最好隔5年倒茬一次或更长一点时间(7~9年)。
以禾谷类前茬作物且无病虫害的地块最理想。
大面积种植苜蓿应尽可能选择旱平开阔土地。
在山坡地上种植时,坡度最好小于15°。
1.2 整地整地是苜蓿栽培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苜蓿的发芽率、出苗率、全苗及整齐度,特别是盐碱地尤为重要。
播种前一年的秋季进行深耕,杂草及根系翻入地下经冻消作用腐烂,翌年春季或夏初地表水渗后进行翻耕,或旋耕后耙磨镇压保墒待播。
结合机械化耕作,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3~6 m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每亩增施氮肥10 kg、磷肥20 kg、钾肥15 kg。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技术

紫花苜蓿的根系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 壤中的氮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
03 保护生态环境
紫花苜蓿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护坡护岸等 生态保护功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 衡。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
紫花苜蓿对气候、土壤和 环境的要求不高,能够在 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 生长繁殖。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技 术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紫花苜蓿概述 •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技术 •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
方案 •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 • 紫花苜蓿越夏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
用
01
紫花苜蓿概述
紫花苜蓿的定义与特点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 01 、分布广泛、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等特点。
紫花苜蓿的茎叶柔软多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 02 和维生素,是各种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来源。
紫花苜蓿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素, 03 对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有重要作用
。
紫花苜蓿的种植价值
01 提供优质饲料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牧草,能够为畜牧业提供 大量的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紫花苜蓿作为重要的饲料来源,推广越夏管理技 术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农业竞争 力。
技术推广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向农民和畜牧 业者开展技术培训,介绍紫花苜蓿越
夏管理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紫 花苜蓿越夏管理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价
及解决方案
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引言: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对畜牧业和土壤改良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苜蓿田中,杂草的生长会严重影响苜蓿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控制苜蓿田的杂草,农民们广泛使用除草剂。
然而,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苜蓿苗期的生长和生理状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分组的设计,小麦秸秆选择作为苜蓿田的覆盖层。
在苜蓿苗期,采用不同的除草剂进行处理,分为草甘膦处理组、草铵膦处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设置6个草地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5m × 5m。
处理后的苜蓿田分别在除草剂施用后7天和14天两次测量苜蓿田和杂草的生长情况,并采集样品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
结果与讨论:1. 对于不同除草剂的防效对比,草甘膦对苜蓿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其次是草铵膦,而对照组的杂草生长最为旺盛。
草甘膦处理组杂草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两个组,分别为20.3%和15.8%,而对照组杂草覆盖率高达50%。
2. 对于苜蓿苗期安全性的评估,不同除草剂处理组苜蓿苗的生长情况也存在差异。
草甘膦处理组的苜蓿苗高度和株高均较高,叶片饱满且颜色翠绿。
而草铵膦处理组的苜蓿苗生长稍弱,叶片呈现淡绿色,生长势较弱,株高和苗高均较低。
对照组的苜蓿苗受到了杂草的竞争,生长势明显受到抑制。
3. 生理指标方面,草甘膦处理组的苜蓿苗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间隙较小,表明其光合作用较为活跃。
草铵膦处理组的苜蓿叶绿素含量稍低,植株间隙较大,说明光合作用活跃度较低。
而对照组苜蓿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叶片呈现黄绿色,植株间隙显著较大。
结论:在苜蓿苗期,不同除草剂的应用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和苜蓿苗的安全性和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草甘膦在田间应用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并对苜蓿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产生较小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除草剂。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陇东重点发展的牧草。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特点:1、生物学特性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
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
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
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
(1)分布和适应性紫花苜蓿原产伊朗等地。
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也较大。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
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
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
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地下水位最好不超过 1.5米,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
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
最适宜在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我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均适合苜蓿生长。
(2)形态特征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即每一个复叶上长有三片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倒卵形和倒披针形,叶片左右边缘全缘,仅在小叶的顶部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每序有小花20―30朵,花紫色或蓝色,蝶形;荚果为螺旋状,旋叠1―4圈,每个荚果内含种子2―9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克;茎直立或倾斜,基部多分枝,株高60―100厘米;直根系,侧根多,主根发达,多年生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余米。
通常苜蓿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
2、主要优点(1)产量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利用期少则4~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
它种植在一般地块可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以达到5000~8000公斤,折合干草1.2-2吨。
(2)品质好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28%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紫花苜蓿蓟马类虫害的防治方法

紫花苜蓿蓟马类虫害的防治方法蓟马类是北方苜蓿生产上的主要害虫。
蓟马危害严重时,苜蓿鲜草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
蓟马为锉吸口器,主要危害苜蓿的幼嫩组织,将新叶表皮锉破,新叶展开后伤口愈合引起叶片畸形。
苜蓿草地上的蓟马主要有:牛角花齿蓟马、苜蓿蓟马、花蓟马、普通蓟马、烟蓟马等。
目前防治蓟马只能采取以药剂控制为主,如选用除尽1500至3000倍液,菊酯类如氯氰菊酯,或低毒的有机磷农药,如甲基对硫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等试验防治。
喷药时应在田边周围的杂草上同时喷到。
虫害严重时应尽早收获,以减少损失。
紫花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紫花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生产环境条件1.1气候条件紫花苜蓿种植要求年平均气温次℃, N10C有效积温2800℃,年降水量S400毫米,全年无霜期N120天。
1.2土壤条件紫花苜蓿播种要求土层深厚,通透良好,土壤肥沃,灌排方便;以脱盐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种植为宜。
另外,要求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PH6.5〜8.0之间,水溶性盐分在0.3% 以下。
1.3水质条件有满足苜蓿生产灌溉水源。
1.4环境质量紫花苜蓿种植地环境条件符合GB3095-2012要求。
2播种技术2.1播前准备2.1.1播前整地播前采用机械和人工辅助的方式,清除田间地膜、草根、石块等杂物。
利用圆盘耙、平地机将地块进行深松平整,深度为10〜15厘米,达到“齐、平、碎、松、净、匀”的播种要求。
2.1.2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再生力强的品种;秋眠指数2〜4级,以进口品种亮苜、阿迪娜、WL系列为主。
要求千粒重达到1.8-2克,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不携带检疫对象。
2.1.4播种量播种量裸种按1.5-2公斤/亩,一般要求田间保苗密度达到40〜45万株/亩为宜。
包衣种子按包衣材质比例折合计算。
2.1.5种子包衣包衣材质选用凹凸棒土、滑石粉和粘合剂。
粘合剂与水按1:10的比例配置成粘合剂溶液;按苜蓿种子与材质1:1的比例进行苜蓿种子包衣。
2.1.6根瘤菌接种选用美国“多萌”系列根瘤菌,按每千克种子拌8〜10克根瘤菌剂拌种。
经根瘤菌拌种的种子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接触;不能与生石灰接触。
已接种的苜蓿种子必须及时播种,如不及时播种,3个月后应重新接种。
2.1.7土壤处理杂草较大田块,应在播种前10天实施土壤封闭,一般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将农药与水混合均匀喷洒于地表后及时耙地,耙地深度8厘米〜10厘米,使土药均匀混合,7〜10天后可播种。
苜蓿地播前土壤处理适用的除草剂主要有48%地乐胺乳油、90%禾耐斯乳油、72%都尔乳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