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他们明白了,即使一张纸 画满了骆驼,也是能数得 清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要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 思考,要有创新意识,想 别人没想到的。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爱迪生救妈妈》
布置作业
禁
jīn( 禁不住、禁受 ) jì 禁止、严禁 ) n(
露
lòu( 露脸、露马脚 )
lù( 露出、露水、露天 )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 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 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 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 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 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 驼吗?
密密麻麻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 很小很小 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 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 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 许许多多 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弯弯曲曲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 一只 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 另一只 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 只露出 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考三 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 ( 最多的骆驼 )。大徒弟在纸上画满 了( 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 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 ;小徒弟 虽然只画了( 两只骆驼 ),却赢得 了画师的称赞。
默读课文,思考:
用“——”画出三个徒弟 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想一 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 画师的称赞?(思考后与同桌 进行交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前半夜想想⾃⼰,后半夜想想别⼈胡⾔:⼀个好汉三个帮,⼀个篱笆三个桩,可是,别⼈为什么要帮助你呢?要想得到别⼈的帮助,强制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得到当时的⼀点帮助,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别⼈的帮助,⽇久见⼈⼼嘛。
即使你得到别⼈的帮助,这种帮助也不太可能有多⼤的效果,可能还会有⼀些捣蛋的因素在⾥⾯。
得到别⼈帮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想别⼈的利益是什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别⼈的利益得到满⾜。
⼀个⼈不能光想着⾃⼰,那样的话,反倒不能为⾃⼰谋得利益。
这可能也是天意吧,不让我们太⾃私了。
所谓前半夜想想⾃⼰,后半夜想想别⼈,主要还是说要后半夜想想别⼈。
因为没有⼀个⼈会忘记⾃⼰的利益,所以,你肯定会⼀开始就想到⾃⼰的利益,这就是前半夜想想⾃⼰了,但是,在想⾃⼰的同时,要拿出⼀定的时间想想别⼈,看看还有什么可以为别⼈做的。
这样⼀来,别⼈也看出你是个可以跟随的⼈,是个可以托付终⾝的⼈,才会⼀⼼⼀意地帮助你,否则,你不为他们设想,他们⾃⼰也要为⾃⼰设想,只好在你看不到的时候为⾃⼰搞点利益。
这时候,你会觉得每⼀个⼈都不可靠,你觉得防不胜防。
与其等到局⾯弄成这样,还不如你⾃⼰早⼀点帮别⼈设想⼀番。
这个问题其实如果反过来想⼀想的话就很好明⽩了。
我们这样来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去帮别⼈的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实⼼实意地帮别⼈的忙?”⼀般来说,总是因为这样⼀种帮忙可以让我们得到另外⼀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是眼前的⾦银财宝,或者是在家乡⼈⾯前的名⽓,或者是⽇后别⼈的对⾃⼰的帮忙,或者就是觉得这个⼈可以交,或者是因为朋友的托付还朋友的⼀个⼈情……不管怎么样,总是有我们的⽬的,不是平⽩⽆故就去给别⼈帮忙。
或是商⼈,在商⾔商,没有利益的事情我不会去⼲。
那么,如果要别⼈帮我的忙,没有利益的事情难道别⼈会做么,难道别⼈⽐我们傻?应该说⼤家都是⼀样聪明的,别⼈也不会⽆缘⽆故地帮你的。
既然这样,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只看见眼前那⼀点点的利益,⿏⽬⼨光,⽽不去考虑同伴的利益。
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拓展阅读宋徽宗考画师素材新人教版

宋徽宗考画师
阅读提示: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说说画师们是如何表达宋徽宗出的题目,结果怎么样?
宋朝皇帝宋徽宗酷爱绘画艺术,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一次,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出了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要求前来应试的画生照题作画。
画生们的画交上来后,宋徽宗当着群臣的面评画。
看着一张张画卷,他眉头不展,只是摇头。
原来,有的画面是一座古寺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画面是古寺的顶角在高山密林露出……总之,画面上都能看见古寺。
宋徽宗对群臣说:“众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些画,画功不错,技巧也娴熟,可惜的是,这些画生连题意都没理解,这哪里是深山藏古寺,分明是深山露古寺嘛。
”群臣觉得宋徽宗说得很有道理,齐声赞扬:“皇上明鉴,评得极是。
”宋徽宗边说边继续一张一张地翻动着画卷。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啊!”满脸露出惊喜之色。
他左手捋着短须,右手拿着画,边看边大声赞道:“好画!好画!切中题意,构思巧妙,此画终于把古寺藏住了。
”只见这张画面上,山峦起伏,一条曲折的蜿蜒山路一直伸到山脚下,一股溪水从山脚下流过,一个老和尚正在溪边挑水。
整个画面简洁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宋徽宗高兴地把这幅画的作者列为第一名。
想某人的文案简短

想某人的文案简短
以下是 7 个相关文案:
1. 晚上一个人在家,看着电视里搞笑的节目,却突然想到某人,要是此刻他在旁边,肯定会笑得比我还夸张,然后和我一起吐槽那些奇葩的情节。
2. 走在下班的路上,看到街边卖烤红薯的,就想起那次和某人一起买烤红薯,抢着吃最甜的那块,想着想着嘴角就不自觉地上扬了。
3.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小朋友们在那玩耍,突然就记起和某人也曾经在这,他陪着我坐了一下午,聊了好多好多,真的好想他。
4. 今天自己做饭,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了手,这时候特别想某人,要是他在,肯定会赶紧帮我找创可贴,还会一边唠叨我怎么这么不小心。
5. 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翻了个身,感觉空落落的,不禁想到某人在的时候,会紧紧搂着我入睡,心里一阵失落。
6. 看到商场里那件熟悉的外套,一下子就想到某人穿上它的样子,帅帅的,好想他现在就出现在我面前穿上它。
7. 下雨了,我站在窗前看着雨滴落下,想起和某人在雨中漫步的情景,他帮我撑着伞,伞都往我这边倾斜,那时候真的好幸福,现在好想他啊。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形近字组词。
考________ 徒________ 绵________ 恍________ 到________孝________ 陡________ 棉________ 光________ 倒________3. 给多音字组词。
禁:jīn________ jìn________ 数:shù________ shǔ________曲:qǔ________qū________4. 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半________(jié jé)________ ________出(lòu lù)________ ________不住(jīn jìn)________________然(huǎng hǎng)________ ________怪(qí jī)________ 连________(mián miǎn)________5. 补写词语。
________ ________曲曲连________起________ 若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然大________ 连________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麻麻6. 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________②高低不一的群山连接不断。
________③好像隐没,看不见,又好像显露,看得见。
形容模糊不清。
________7.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走——________——________ 各——____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___ 急——________——________8. 查字典填空。
(1)“徒”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一)今天,我们学习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位画师,他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
大徒弟用细笔在纸上画了密密麻麻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却在纸上画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一只骆驼,画师看了之后没有露出不满的神情,而给了小徒弟不住的称赞。
这篇课文告诉我,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思考,不要盲目去做,浪费时间,而是要在思考之后,找到最好的方法,认真的完成这件事情,达到最佳效果。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二)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则故事名叫《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篇富有想象力的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给他们每人同样大的一张纸,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结果,大徒弟用细笔在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画了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最后,只有小徒弟那幅有想象力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
因为他的画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很有创新能力。
这篇课文教育我们,创造性思维很重要。
为什么一样的考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联系我们上作文课,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每个同学都用自己想象力去思考。
但是有的作文,老师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好作文。
有些文不对题的作文,老师就无法修改。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只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故事。
而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是由哪一个人的想象力创造的,而是由许许多多人好多年的创新,一点一滴地创建起来的。
现在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我想学生在学校学习,就好像在给一艘准备起航的巨轮上加油,学习的越好,加的油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在创新的道路上就会航行的越远。
学了这一课,我们只知道了树立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具备创新能力,是需要好多年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三)今天白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名叫《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原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原文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5、当堂练习,积累巩固
⑴按课文内容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
画师考查徒弟的办法和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徒弟画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三、练习
5、当堂练习,积累巩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பைடு நூலகம்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6、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假如要你画“踏花归来马蹄香”图,你准备怎么画?读《练习册》24页短文,看那位画师是怎么画的。
小徒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是:。
⑵、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①、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②、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③、怎么能这样做?
⑶、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
⑷、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想别人没想到的(自读课本《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教材分析】
《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讲的是越国没有车,一个越人发现一辆被毁坏的车把它运回越国并到处夸耀,越人模仿车的形状,造出了一辆辆破车,与敌人作战时,越人因为使用了破车惨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动脑,取其精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讲的是越国没有车,一个越人发现一辆被毁坏的车把它运回越国并到处夸耀,越人模仿车的形状,造出了一辆辆破车,与敌人作战时,越人因为使用了破车惨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动脑,取其精华。
【学情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
要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安排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讲述的道理,使学生学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故事有些长,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4、了解《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的主要内容,明白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动脑,取其精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
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
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
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
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
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
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链接语,明确要求
1、自读链接语,看看链接语中告诉我们怎样学习这篇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学习要求。
2、交流。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目标来学习课文。
三、检查预习
1、预习时,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或句子难读?现在读准确,读通顺了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指名检查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
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四、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
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预设引导: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导朗读。
(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三徒弟是怎样画的?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引导: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
(课件出示: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出示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引导:“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
再齐读画师的话。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恍然大悟”。
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7.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
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六.拓展阅读《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
1、读文前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2.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让学生从中明白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动脑,取其精华。
七、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很小很小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果然
三徒弟:两只用有限表无限(妙)
学习不是刻板地模仿:
学习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动脑,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