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 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开发区二小翟梅艳-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开发区二小翟梅艳-想别人没想到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二小学翟梅艳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三年级增加了作文训练,难度增大不少。

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和检测中反映出他们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这课教中,利用这篇略读课文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课文纸、表格。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导入。

1、同学们好,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吗?好玩吗?想玩吗?为什么想玩?2、准备游戏题目四个。

)教学环节一:引题,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引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聪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叫“想别人没想到的”。

(提前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大家观察到没有,这个课题前是带星号的,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怎样学比较好呢?你们知道吗?预设学生回答:答对的相机表扬,答错的可直接提示。

2、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看来大家对学习略读课文都有自己的方法,今天老师推荐你们一种方法,那就是借助课文前面的提示语。

(PPT出示本文的学习提示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提示语),在这段提示语里,要求我们这节课解决哪些问题呢?(PPT出示要求1、要求2)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拓展阅读宋徽宗考画师素材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12.想别人没想到的拓展阅读宋徽宗考画师素材新人教版

宋徽宗考画师
阅读提示: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说说画师们是如何表达宋徽宗出的题目,结果怎么样?
宋朝皇帝宋徽宗酷爱绘画艺术,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一次,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出了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要求前来应试的画生照题作画。

画生们的画交上来后,宋徽宗当着群臣的面评画。

看着一张张画卷,他眉头不展,只是摇头。

原来,有的画面是一座古寺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画面是古寺的顶角在高山密林露出……总之,画面上都能看见古寺。

宋徽宗对群臣说:“众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些画,画功不错,技巧也娴熟,可惜的是,这些画生连题意都没理解,这哪里是深山藏古寺,分明是深山露古寺嘛。

”群臣觉得宋徽宗说得很有道理,齐声赞扬:“皇上明鉴,评得极是。

”宋徽宗边说边继续一张一张地翻动着画卷。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啊!”满脸露出惊喜之色。

他左手捋着短须,右手拿着画,边看边大声赞道:“好画!好画!切中题意,构思巧妙,此画终于把古寺藏住了。

”只见这张画面上,山峦起伏,一条曲折的蜿蜒山路一直伸到山脚下,一股溪水从山脚下流过,一个老和尚正在溪边挑水。

整个画面简洁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宋徽宗高兴地把这幅画的作者列为第一名。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同步练习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形近字组词。

考________ 徒________ 绵________ 恍________ 到________孝________ 陡________ 棉________ 光________ 倒________3. 给多音字组词。

禁:jīn________ jìn________ 数:shù________ shǔ________曲:qǔ________qū________4. 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半________(jié jé)________ ________出(lòu lù)________ ________不住(jīn jìn)________________然(huǎng hǎng)________ ________怪(qí jī)________ 连________(mián miǎn)________5. 补写词语。

________ ________曲曲连________起________ 若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然大________ 连________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麻麻6. 按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________②高低不一的群山连接不断。

________③好像隐没,看不见,又好像显露,看得见。

形容模糊不清。

________7.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走——________——________ 各——____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___ 急——________——________8. 查字典填空。

(1)“徒”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三、练习
5、当堂练习,积累巩固
⑴按课文内容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
画师考查徒弟的办法和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徒弟画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三、练习
5、当堂练习,积累巩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பைடு நூலகம்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6、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假如要你画“踏花归来马蹄香”图,你准备怎么画?读《练习册》24页短文,看那位画师是怎么画的。
小徒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是:。
⑵、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①、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②、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③、怎么能这样做?
⑶、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
⑷、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想别人没想到的》 考点练兵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考点练兵2

《想别人没想到的》考点练兵2
阅读篇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

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le),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bèn)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

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dé、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

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参考答案】
1、了(liǎo)奔(bēn)触(chù)得(de)
2、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 孙德举 《想别人没想到的》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 孙德举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单位:河南省新郑市外国语小学姓名:孙德举日期:2012年1月【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课标摘录】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和生活积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与他人交流读书感受。

【教材分析】《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引人入胜,采用悬念的手法,讲的是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画的骆驼多。

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

从而引导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课文篇幅虽然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初步掌握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

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自己比较浅显的体会。

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在学文后学会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为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园地六课堂笔记一、导入1.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五单元的语文园地六。

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阅读和写作,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二、知识点回顾1. 字词: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新的字词,比如“愣、沓、叨、袱”等。

我们不仅要会读这些字词,还要理解它们的意思,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2. 句子:在阅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句子,比如“他怔怔地盯着我,慢吞吞地说:‘可是……我……我不会写。

’”这样的句子,要理解句子的含义,也要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

3. 阅读:这个单元的阅读文章《想别人没想到的》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好主意。

阅读时要认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4. 写作:写作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一篇记叙文,要注意记叙文的要素和结构,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笔记1. 字词部分:* “愣”的意思是呆住,发愣;表示惊讶或困惑。

例如:他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办。

* “沓”的意思是多而重复;表示十分杂乱。

例如:桌子上堆满了纸张,显得很杂沓。

* “叨”的意思是自言自语,絮絮叨叨。

例如:他总是叨叨个不停,让人很烦。

* “袱”的意思是包袱,比喻负担或压力。

例如: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2. 句子部分:* “他怔怔地盯着我,慢吞吞地说:‘可是……我……我不会写。

’”(这句话通过描述人物的神态和语言,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 “徒弟们听了,一个个都愣住了。

”(这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徒弟们听到师傅的话后的惊讶和困惑。

)3. 阅读部分:*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出别人没想到的好主意。

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4. 写作部分:* 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记叙文的要素和结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别人没想到的
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请给“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并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 和大徒弟相比,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2.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共同的缺陷?
3. 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
4.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