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1):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此刻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文学家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好处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

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好处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文学家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文学家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透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曹雪芹文学家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就应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2):

癞头僧嘲甄士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红楼梦诗词鉴赏】

本首诗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之后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勿庸解释,这是不科学也不足信的。作者从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中,看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兴衰,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在支配着,感到无可奈何,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

作者在全书开头插进一段甄家小荣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述的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甄士隐的出

家也是对后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全书开始就造成一股杯具气氛,即使之后写到贾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也常常有一种悲凉的气息透出来,使人预感到下场不妙。这是一种极高明的艺术手法。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3):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内含作者曹雪芹文学家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以前心爱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

恋,个性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__”、“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4):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文学家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本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文学家。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

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5):

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红楼梦诗词鉴赏】

此诗出此刻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本首诗。

贾雨村脱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样的诗。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你看这个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颜无耻!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确有人在的。甄士隐此时还看不透他的品质,只是爱他的才华,所以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6):

赞娇杏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红楼梦诗词鉴赏】

赞语,是评论,并不就是赞美。第二回书写贾雨村当官回来,从大轿里瞥见在街上买线的娇杏,就送来彩礼,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之后贾雨村正妻死了,娇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这一联就是对此发的感叹。

娇杏回头看雨村,本出于好奇,并无爱慕之意。但就因这样一个偶然机缘,由一个被人役使的卑贱丫鬟,成了役使别人的阔太太。脂砚斋批语说,“娇杏”就是“侥幸”(《红楼梦》人名

常用这种谐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类)。丫鬃娇杏成了主子,但她侍候过的主子小姐英莲却沦为奴婢。作者借这些情节表现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荣枯不定,慨叹人世无常。即使在这些小地方,也见作者苦心。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7):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红楼梦诗词鉴赏】

本首诗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本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主角。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

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之后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文学家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明白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本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本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8):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

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

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

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

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

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

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

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

为他人做嫁衣裳。

【红楼梦诗词鉴赏】

这首曲子,出此刻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之后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但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但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

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比较,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这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好处。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资料,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样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

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就应盲目信从。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9):

贾雨村口吟联语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诗词鉴赏】

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

贾雨村是个利欲黛心的人,同时又才干优长,不是草包。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富有竞争潜力的好手。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分。这种“按头制帽”(清人张新之语)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

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之后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能够聊备一说。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搞笑,但嫌太牵强、武断了。

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10):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

这首歌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搞笑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述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红楼梦》诗词鉴赏1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诗词鉴赏】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3 宝玉(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诗词鉴赏】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篇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奇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受,便是贾宝玉的经受;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曹雪芹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

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如今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 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由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 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知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 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

高考语文《红楼梦》最经典的12首诗词,读懂了才是人生

高考语文《红楼梦》最经典的12首诗词,读懂了才是人生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美的,韵味美,感情美,更为重要的是,这诗词是对应着各色人物与各种场合的。 世事如梦,百转千回。 《红楼梦》最经典的12首诗词,读懂了才知道是人生。 01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是《红楼梦》的缘起诗,道尽了世间苦涩的法则。 真正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有时候只能用一种看似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 看起来满篇荒唐,却字字沁血,辛酸难诉。 都说我沉迷儿女私情,谁又能理解我的真正心意呢? 看似寻常的东西,却很难有人理解,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经历的多了,你自然就懂了。 02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早年富足,经历了生活动荡后,晚年凄苦落魄。 一日,他听一位破足道人《好了歌》,他大笑一声,大彻大悟,和道人一起,飘飘而去。 喜了又悲,富了转贫,半生喜乐,半世苍凉。 世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到了老了,却才发现,争来争去,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必要。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贪欲过多。 不强求,不攀比,远离欲望的陷阱,知足常乐。 03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贾宝玉神游大虚境时警幻仙女邀请他聆听《红楼梦十二支曲》。 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宝玉的口吻,倾诉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对黛则怀着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真情,是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如果错误的时间,遇上错误的人,并不想爱的两人,即使结婚,也不会幸福。 纵然举案齐眉,心中杂念丛生。 到头来不过是错误一场,终身遗憾。 04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赏析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而备受推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雕细琢的语言表达,深深吸引了读者。其中,古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情节的补充,也是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展示时代背景和价值观的重要元素。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1. 梦幻楼台声细柳,封对.静燕脂泪 这是《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诗句,出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诗。这句诗以描写人物情感为主,通过楼台、细柳、燕脂泪等意象,表达了宝黛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苦。这种描写方式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情感更加贴近人物,加深了故事情节的感人程度。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红楼梦》第一百二十二回中岳云鹏的题诗。这句诗通过山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往往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这种揭示现象背后真相的方法,更深层地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们的通病。 3. 黛玉怨道:“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黛玉的古诗。这句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春天的草木、花草的盛开,表达了黛玉对短暂美好的追

求和人生的无奈。这种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既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又增添了人物形象的鲜活感。 4. 粉罗葬花钿,冷束腰金带。画船听雨眠。 织纱笼金缕,画色黏红烛。画楼中冷绾。 糁狠不与等闲配,皆因鸳袅故人怜。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宝玉之诗。这首诗通过对粉罗、织纱、画船等物的描写,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的物象以及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的诗句,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宝玉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诗意的运用,不仅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表达手段,也深化了读者对宝黛情感的理解。 5. 一曲红绡不知数,泪湿罗巾不耐看。 这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林黛玉自己的诗句。这句诗以描写内心情感为主,通过红绡和罗巾的形象,表达了黛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懊恼。这种内心独白式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读者对黛玉内心苦闷的感受,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总之,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是作品中的亮点之一,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等多个层面,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作品的补充,更是对当时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通过细腻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成为作品中深入人心的一部分。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_诗词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1):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 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 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 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 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

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 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 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 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 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 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 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 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一 薛宝钗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

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贾宝玉诗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诗词鉴赏】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

【最新】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实用word文档 (5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导语: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借鉴!《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1]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3]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贾雨村口吟联语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诗词鉴赏】 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 贾雨村是个利欲黛心的人,同时又才干优长,不是草包。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富有竞争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分。这种“按头制帽”(清人张新之语)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 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备一说。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1):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内含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以前心爱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个性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大全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大全 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大全 1.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

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写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2.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红楼梦诗词大全

红楼梦诗词大全 1、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3、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4、癞头僧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5、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6、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7、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8、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9、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0、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1、恨无常-元春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以下是对红楼梦中最美的十首诗词的鉴赏,供参考: 1.《红楼梦·葬花吟》 这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她以花喻己,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2.《红楼梦·咏白海棠》 这是薛宝钗的诗作,她以白海棠为题,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和纯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钗端庄稳重、雅致大方的性格。3.《红楼梦·秋窗风雨夕》 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风雨之夜为背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诗中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展现了黛玉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性格。 4.《红楼梦·咏月》 这是贾宝玉的诗作,他以月亮为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意境深远,展现了宝玉聪明灵动、率真自然的性格。 5.《红楼梦·咏菊》 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菊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黛玉才华横溢、傲然独立的性格。 6.《红楼梦·中秋夜宴》 这是贾府中秋之夜的宴饮赋诗,展现了贾府繁华昌盛的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展现了贾府家族的荣耀和尊贵。 7.《红楼梦·咏史》

这是贾宝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他以历史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玉博学多才、深思熟虑的性格。 8.《红楼梦·咏雪》 这是薛宝琴的诗作,她以雪为题,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纯洁。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琴清新自然、明丽动人的性格。 9.《红楼梦·咏风筝》 这是探春的诗作,她以风筝为题,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感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探春聪明能干、果敢决断的性格。 10.《红楼梦·咏蟹》 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螃蟹为题,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黛玉敏感多情、洞悉人心的性格。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摘要: 一、红楼梦诗词赏析概述 二、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2.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3.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4.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三、红楼梦诗词精华赏析 1.种菊 2.供菊 3.忆菊 四、判词赏析 1.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2.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五、结论 正文: 一、红楼梦诗词赏析概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巨著,其作者是曹雪芹。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红楼梦》中,诗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贯穿了整个故事,既

点明了情节,又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名著。 二、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这首诗词出自《红楼梦》第一回,是贾宝玉亮相时的描写。诗词通过对贾宝玉所处的环境及其豪华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贵族公子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揭示了他骄奢淫逸的性格特点。 2.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这首诗词出自《红楼梦》第二回,是描写史湘云家族衰败的景象。诗词通过对阿房宫和金陵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史湘云家族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衰败,展现了世事变幻无常的主题。 3.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这首诗词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诗词通过对东海和白玉床的比喻,以及龙王和金陵王的传说,形象地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特殊关系,预示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4.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首诗词出自《红楼梦》第四回,是描写贾府的财富和地位。诗词通过对大雪、珍珠和金的比喻,展示了贾府的财富和地位,表现了封建社会家族的显赫和奢侈。 三、红楼梦诗词精华赏析 1.种菊 这首诗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共同种菊的情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十首诗

红楼梦里最著名的十首诗 1、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3、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4、姽婳词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红楼梦最好的十首诗

红楼梦最好的十首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沉浮和人性的种种变化。其中,诗歌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凸显了人物的情感,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本文将介绍《红楼梦》中最好的十首诗。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贾宝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斜月向人横。潭底乘月何人不照影,把酒问青天。 这首诗出自贾宝玉之口,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斜月向人横”描绘了秋夜中月亮的姿态,而“潭底乘月何人不照影”则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最后,“把酒问青天”表达了 贾宝玉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的探索。 二、《葬花吟》 作者:林黛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林黛玉在葬花时所作,表现了她对逝去的青春和美好的回忆。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表现了林黛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而“青春作伴好还乡”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最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则是表达了林黛玉对未

来的期待和对自由的向往。 三、《夜雨寄北》 作者:贾宝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贾宝玉写给林黛玉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林黛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表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是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表达了贾宝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向往。 四、《如梦令》 作者:贾宝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诗是贾宝玉写给林黛玉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林黛玉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词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描绘了贾宝玉在思念中的孤独和无助,而“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则是表达了他对林黛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五、《蝶恋花》 作者:林黛玉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语莺啼。即席斟酒何须管弦操,自是神仙病。 这首诗是林黛玉写给贾宝玉的一首词,表达了她对贾宝玉的思念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石头记 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作者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 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XXX的先进叛逆思想。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XXX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 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 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晓得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老婆忘不了; 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随着别人走掉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但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工夫,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 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返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漂泊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导致锁枷杠;昨XXX,今嫌XXX;

《红楼梦》诗词76首终于找全了,美到窒息,建议收藏

《红楼梦》诗词76首终于找全了,美到窒息,建议收藏 红楼一场梦,人生一出戏。 世事如梦,百转千回,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手执墨笔,曹雪芹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判词识人 《宝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出世,蹙眉一皱,泪眼盈盈,惹人怜爱,却不得他人心。 宝钗入世,聪明伶俐,处事周到,左右逢源,却不得宝玉情。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身披霞衣,头戴金冠,享宫中繁华,也需耐深闺寂寞,有得,必有失。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不惹是非,与世无争,这位善良恬淡的姑娘,在红楼一梦中,终究没有落得好下场。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出身卑微,却落落大方,向往美好,寻找最好的自己,蒋勋说,这是探春了不起的一点。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敏而早慧,悟透红尘,她舍得了自己,也舍得了宁府,更舍得了花容月貌,皈依青灯古佛旁。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自幼失怙,尝尽悲苦,却藏起娇弱,磊落豪爽,她的孤独,只有自己知晓。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隔岸观花,临水听琴,犹如一位世外高人,只闻钟磬音,不见惊鸿影。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八面玲珑,精明能干,心狠手辣,偏偏,这世间百态、人情世故,她都深谙其道。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不幸中最幸之人,红楼一梦是悲剧,梦醒后,何去何从,全看造化。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